《隋末》第四卷 遼東王

第373章 王者歸來

第四卷 遼東王

第373章 王者歸來

連陳克複剛踏上這船時,也十分的震驚。這船的名字就是在後世也十分有名,甚至用陳克複的眼光來看,這船都可以用巨無霸來形容。當日他匯合了秦瓊后就立馬給遼東發飛鴿書信,然後一路直奔山東。當他到達那裡的一處秘密港口時,卻看到琉求王子虯髯客張仲堅正在那裡等他,除了他之外,毛喜、毛翊、李靖、王仁薛等等幾十名遼東文武已經親來山東接他。
雖然知道張仲堅幫自己有部份原因是因為和隋朝的國讎,但是如果只是那樣,張仲堅根本不可能將全部的身家壓在自己的身上。
經過此次東都之行后,馬上就要回到遼東,他也必須馬上做出反擊。早起兵雖然樹大招風,但如果成功了,卻也有巨大的好處,因為天下不會太亂,只要打敗了楊廣,天下就重歸於他。而不用四分五裂,天下百姓水深火熱。不過收益雖大,但是風險卻又太高,如果不是沒得選,他還真不願意現在就動手。
而此時陳克複看到的卻是整整一個艦隊,足足有近百艘戰艦,而且其中竟然有足足九艘巨大的五牙大戰艦。五牙者,既五層也。五牙大戰艦,這是代表著中原王朝當時最高的造船水平。
「你不用驚訝,我不但是一個王子、一個海盜,我也更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我的商隊從無到有,短短不到十年,就已經富可敵國,擁有著強大的海商艦隊,憑的就是我的眼光。這些日子我在遼東四處看了看,遼東和中原確實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我相信最後遼東能笑到最後。這也算是我提前下的本吧!」
中原的三月,已經是煙花如海、芳菲競艷。但是遼東的三月,卻還倒著春寒,遼河上的冰也才剛剛融化沒有多久。
之前來護兒之子來楷為遼東水師統領,麾下有一百多艘戰艦,可是他的艦隊最強的也只是幾艘黃龍戰艦,連一艘五牙大戰艦也沒有。可是現在,張仲堅的卷鬍子海盜艦隊,居然擁有著整整九艘五牙大戰艦,就連僅次一級的黃龍戰艦也足有近三十艘。再加上那七八十艘海船,這已經是一支能縱橫東南亞海上無敵的超級戰艦。
拍了一下額頭,陳克複輕嘆道:「對,就是這樣,我怎麼之前沒有想到呢。清君側、除奸佞。這個口號歷史上可是有很多人喊過的,而實際上喊這樣口號的人基本上都是造反。其中喊這口號喊得最響亮的莫過於後世的明成祖朱棣了,當年他就是打著這幌子搶了自己民侄子的江山。」
陳克複披著白色貂皮大氅,站立在一艘大艦船之上。說大艦船,都有些不太合適。確切地說,此刻他腳下踩著的這艘船更應當用巨艦來形容。
陳克複抬頭望去,果見不遠處的港口旌旗漫天,人潮如海,其中不但有著兵戈耀天的遼東雄兵,更有拖家帶口,牽子抱女的遼東百姓。此刻,早早得到消息聚攏到遼東的軍民百姓商販,足足有超過十萬人。每一個人都在翹首眺望,等著王者歸來!
遼東,卑沙城港口。
對於陳克複來說,他雖然是南陳皇族,但怎麼說也是隋朝的大臣,曾經那麼受隋朝賞識看重。如果他就這麼反了,未免會讓天下人認為他恩將仇報。但如果暫時不提復陳朝的事情,只說他自己是隋朝的忠臣,結果皇帝卻因誤信奸臣的話,而要加害自己。現在自己起兵,只為天下人請誅奸佞小人,還天下清明,那說不定還能得到不少人的同情支持。
而如果他不打明旗號,那也不行。如今手下弟兄們都跟著反了,那自然是想博個功名富貴。現在大家反了,卻不能升官發財,那大家又有什麼奔頭?
遼東軍的根基是河北山東豪傑,而陳氏的根基其實是江南。
五牙大戰艦是當初楊素參与平陳之時,讓人研製出來的超級戰艦。史載:「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尺余,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次日黃龍,置兵百人。自余平乘、炸錳等各有等差。」
雖然這話在陳克複聽來有些不太相信,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棄王位權利。但是張仲堅這麼多年都不肯回琉求繼位,卻又有些可信。但不管這話有幾分真假,虯髯客願意帶著這麼強大的一支水師來助他,卻也正是他求之不得的。雖然這支水師如果和大隋的水師比起來,實力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卻已經成功的彌補了遼東水師的弱小知處。有了這樣一支水師,今後遼東軍就能多出一個戰略選擇。而這樣的一個戰略選擇,有時卻是能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那你想從我這得到什麼回報?」
「大帥,船已經到港了!」毛翊走過了輕聲道。
喊這樣的口號其實是大有好處的,那就是這造反這事,搞成清除奸佞這樣正義的行為。雖然實質沒變,但卻是能糊弄天下百姓。而歷史上,但凡起兵造反總得有這麼個名正言順的口號,好讓自己的行為看起來正義。雖然這看似荒唐,但實際上的作用卻很大。如果百姓咬定你是謀反作亂,會遭唾棄,但如果是名正言順的義師,有時卻能得到幫助和認可。
改裝好的五牙大戰艦能載兵三千人,黃龍戰艦也能載兵一千人,就連其它再次一級的青龍戰艦也能載兵五百人。這樣的一個艦隊,如果滿載兵員,足足能一次性運十萬大軍。哪怕減去一些運輸武器糧草的船隻,一次也最少能運送五六萬大軍。
越想越覺得應當如此,歷朝歷代,那些普通的百姓對於謀反叛亂總是十分的反感厭惡的,如果自己被定義成了那種形像,那可對自己十分不好。畢竟他想要的還是天下江山,而不是在遼東當一個野人王。要想入中原,就得得人心。眼下楊廣雖然有些無道,但卻佔據大義。而他現在,就是要和楊廣爭奪人和。
海風吹拂,那寒冷的風不斷的將他熱血上涌的頭腦降溫。現在他的心中燃著一把大火,這把火太旺盛,如果不能控制,最後有可能會把自己也燒著。
而軍隊中,李奔雷、胡海、劉鐵柱、張合等原禁衛軍出身的高級將領,雖然陳克複早就做過防備,進行了架空制肘,但是當初陳克複身死的消息傳到后,他們還有有些猶豫。最後反而是胡海最先下了決心和遼東軍保持一致,而李奔雷卻主動的將權利交還給了毛喜,保持了沉默。在魯世深擊敗了裴仁基,胡海擊敗了來楷后,其餘幾人也都選擇了遼東軍。
原本陳克複還以為他們是坐當初繳獲了遼東水師后得來的戰艦,可是當他看到夜幕中隱藏於海邊的卷鬍子海盜艦隊的船時,陳克複都沒有忍住驚訝。琉求國雖然是海上之國,但他們的水師卻比大隋低了一個檔次。
至於地方百姓,因為遼東原住民的貴州豪強全早被清洗過了,後來又進行了大遷移。而之後的生活不少人都比原先過的好,所以對他們來說,上面的大事他們無心去管,也無力去管。而失去了那些能挑事的人後,原住民根本沒有半分異動。而那些遷移民,也大都是以軍隊的家眷等為主,家中子弟站哪邊,他們肯定站哪邊。加上遼東特有的保甲聯保制度,遼東各地地方反而是最沒有問題的一塊。
現在復陳,條件是有,但卻不一定就是最後的時機。他敢肯定,如果他復陳,那麼和楊廣之間再沒有半分餘地,必定決死相戰。而且現在復陳,可能百姓這一方面,特別是中原的百姓那一方面,人心很難一下子轉移過來,起兵難以名正言順。
眼下遼東內部安定,軍隊中的思想也統一了,可謂是得了地利、人和。打防禦戰,他沒有半點猶豫的。但是他現在一直還有些猶豫不定的是,此次起兵已經是絕對的了,但是打什麼旗號?
之前他已經和毛喜談過,毛喜向他表示,自他身死的傳言傳回遼東,朝廷大軍兵逼遼東之後。遼東軍和遼東各地雖然有一些蠢蠢欲動,但早被調查司的人先一步掌握,最後在他的提議,毛翊、魯世深等陳家莊出身的心腹大將的支持下。他們先一步下手進行了清洗,殺了一些主事牽頭之人,抓捕關押了一大批有異動的人後,遼東各地也安撫了下來。
虯髯客目視前方,眼神中有種說不出的孤婺,「我只是不希望我的子民,將來還被中原王朝視為野人一樣,好奇時,就派人來抓個國王王子什麼的回中原觀賞。流求偏居海外,如此長久下去,只會最終於淪為中原強盛王朝的奴隸。這些年我在中原遊歷,呆的越久,越對自己之前的坐井觀天感到哀嘆。你也知道,當年隋朝侵略我流球,王室早已經被屠戮一空,唯剩下我一人而已。不過我並無意琉球王位,現在我做的也不過是為了琉求人的將來。」
五牙戰艦全艦共有五層結構,上面每層還都如城樓一樣有碟牆。全艦長達近二十丈足有近六十米,高達十多丈三十多米。艦上安裝了6根木桅,每根木桅足有十五米高,頂系巨石,下設轆轤,戰鬥中和敵艦迫近時,可以迅速用轆轤把巨石放下,砸壞敵船。若一擊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敵艦四面包圍,還可以「六管齊下」,其戰鬥力之強,可見一斑。
大業十一年三月初三,傳說上古黃帝的生辰。這一天,和二月二龍抬頭一樣,在中原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三月三這一天,是郊遊踏青的日子。只是此時的遼東到處都還是灰濛濛的,除了那遠處的青山有些青黛色,河邊草地發了些新芽有點綠意外,整個遼東的百姓都還彷彿在過著冬天。
想來想去,陳克複覺得他還是當起兵,甚至把聲勢搞大點也行。但是現階段還是不能直接復陳,也不要稱王。最好的還是仍然打著漠北道行軍大元帥的旗號好了。至於遼東,那當然是要割據的。而他的那些問下,他當然也是可以直接給他們陞官的。
從山東出海到卑沙,其實不過短短兩個時辰的里程。
虯髯客看著陳克複的驚訝,只笑著道:「這是我的全部家當,連琉球國的戰艦我也都帶來了。我的海商艦隊、海盜艦隊、琉求水師全部在此。」
那次失敗后,朝廷又對五牙大戰艦、黃龍戰艦等戰艦進行了改進,把他們從單純的內河戰艦,改裝設計成了海上戰艦。隋后楊廣又兩征高句麗,來護兒任水師元帥,兩次都成功登陸攻下漢城港口。在海上,不論是高句麗水師還是百濟、琉球、東瀛,都無可匹敵爭鋒。
特別是復陳之後,他要怎麼辦?他上面還是個便宜老爹,復陳朝的話,肯定是得讓他爹陳深當皇帝。這樣一來,陳家的那些族人也必定卷了進來。這讓基本上靠著的都是山東、河北兩地豪傑的他,有些難以抉擇。陳深當皇帝,那麼遼東軍這一大團體,肯定會和陳族有衝突。
是直接匡複陳朝,稱王或者稱帝?
三月初的遼東海上還刮著冷風,站的久了,會吹的人臉都僵硬。但是陳克複一路上卻一直站在那裡,他明白,不管他願意不願意,堅持了這麼久,也終於無法再等下去。雖然如果再等等,也許到時他所面對的敵人會越小,自己也會越強大。但是時不我待,他已經無法等待下去。
當初楊素參与平陳之時,就是以這種戰艦擊敗了南陳水師,為平陳奠定了基礎。最初之時,五牙大戰艦和黃龍戰艦都只是按內河水戰設計的。後來隋文帝征高句麗時,十萬水師進攻浮海東進進攻平壤,結果卻遇颱風大多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