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之我是韓信》第五卷 佳人伴君,大趙風雲

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

第五卷 佳人伴君,大趙風雲

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

李良聞報大驚。此番沒有主人姬風壓陣,兩路敵軍南北夾擊,城中人心動蕩,這仗還怎麼打?
聞說燕將臧荼極有勇力,曾徒手搏虎。燕軍軍師蒯通大家都是知道,那是縱橫家高弟足智多謀。而城中守備不足,人心大亂,眼看此城不保。到時這趙國上郡邯鄲,便落入了燕王韓廣之手。
這國中無君,何以成國?那小皇帝未曾納妃,又無子嗣,無人繼承他的大周江山社稷。負責守衛城池的邯鄲郡守司馬卬與上大夫程及一合計,說那皇帝是丞相李良立的,還是請丞相引軍回城,商議對策。
邯鄲城數十萬臣民的心,這些時日如吊桶的水,折騰了個七上八下,一直不得安寧。
丞相李良接到消息大驚,仗也不打了,急急撤軍回城。又派出大股人馬,到姬風去的那片樹林四處搜尋。
所幸那小皇帝還有些本事,先擊退陳余的聯軍,後來又聽說燕軍不敢進犯,只在城外紮營。城中居民那懸著的心方始安定下來。對那勇猛善戰的小皇帝,內心還有一點點頂禮崇拜,成了大家的偶像。
原以為終於可以風平浪靜,大家可以鬆口氣了。孰知宮中又傳來一個消息,那小皇帝竟未回城,不知去向!
怪事接連不斷,那被巨鳥吞吃的偶像小皇帝,又活生生出現在眾人面前,還口稱妖怪被他給打跑了。
※※※
這三日三夜中,李良派來的士兵穿來梭往,這山坡早被搜索了個遍,卻無人知道他們要找的未來皇后與她的情郎便是這兩顆葉圓枝脆的楊樹。
此刻他只後悔當初背約,未有迎立趙歇為王。再想去投奔他,有張耳陳余等一幫人恨自己入骨,人家豈肯收留。
邯鄲城主事的眾大臣,接了蒯通的勸降書後,果然動心。便有人起了投降燕軍的念頭。只是有那被司馬卬一拳打死的右丞相邵騷前車之鑒,無人敢帶頭同意,背負「賣國賊」的罵名。
正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斥候來報,雲原來駐紮在大營不敢接戰的燕軍,聞得城中大亂,便乘機拔寨起營,前來攻城,已兵臨城下。
還有一群烏鴉,喳喳地棲在這兩顆楊樹上,毫不客氣地拉了一頭屎。這群不知憐香惜玉的扁毛畜生,把咱們男豬腳韓淮楚弄髒了沒關係,可是把那美如天仙的曠世美眉也弄得滿頭臭哄哄的,真是罪過!
保護小皇帝的親兵被大臣責問,為什麼不跟隨聖上同去?那些親兵委委屈屈回答道:「聖上跨鶴而去,我們如何跟從?他武功蓋世,一個人就能料理陳余的聯軍一百名戰將,帶上吾等又有何益?」
眾人早就對那小皇帝的身份有了懷疑,聽了此話,一時這種議論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邯鄲城。結果又引來一陣恐慌。
搜尋了三天三夜,把那樹林周圍方圓百里找了個遍,卻再也不見姬風的蹤跡。士兵回報:在樹林盡頭一堵山坡上,發現了一具人臉猴身一足的怪物屍體!
有一個議論最是驚人,是從宮中的侍衛口中傳出,雲那小皇帝是個妖怪。
此時已與當初李良弒君叛亂時部屬千呼百應的境況截然不同,他已成了千夫所指,走到大街上都不知會從哪裡飛出一枝冷箭,扔出一口磚頭,一個不防便喪了性命。
百官的猜疑,火力集中到丞相李良身上,問他可知姬風的來歷,可是受了他的脅迫,所以會不立公子歇,突然改變主張立他為帝?
司馬卬便問:「他們說些什麼?」來人答道:「那韓信口稱是奉公子歇之命,來協助城中軍馬守城,抵禦燕軍。」
這下更不得了,朝堂內外一片沸騰。平地出現怪物屍體,更證實了姬風是妖怪之說。
蒯通已經盡知這邯鄲城拿下實是易如反掌。他這鬼穀道場走出的高徒,怎會放過這等機會?只想若能不費一兵一卒,勸得城中投降而盡全功,豈不更顯自己本事?遂令燕軍暫停攻城,等那城中接下自己勸降書後的反應。殊知這一念之差,讓他日後後悔不已。
接下來的事更讓大家瞠目結舌:一隻從雲中飛來的不知名巨鳥,將那偶像小皇帝吞進了肚中。大家駭得只疑妖怪降臨,也不管是公卿大夫、護城兵將,還是平頭百姓,一股腦直向城外逃命。偌大個邯鄲城,變得十室九空。
經過血濺朝堂,李良以雷霆手段彈壓住群臣,將仙道弟子姬風扶上天子之位。好在那小皇帝貌似賢明,即位后當廷宣布,百官各居本位,原來幹什麼還幹什麼。又使出懷柔手段,不僅未將打死右丞相邵騷的衛戍長司馬卬治罪,反而褒其忠義,擢升為邯鄲郡守。曾極力反對立他為帝的中大夫程及,升為上大夫。群臣各賜絹百匹,金百金。
李良已顧不得對群臣解釋,忙令關閉城門,在城頭修築工事,遣派人手,嚴防燕軍乘亂攻進城來。
那人曾見過在花園姬風制服丞相李良的經過,說道:「當初丞相是想迎立趙公子歇的,後來被小皇帝拿出個火紅色的小幡一搖,便拜他為主,答應立他為帝。小皇帝能擊敗妖怪,只因他本身是個妖怪。妖怪去了哪裡,誰能知道?」
原來那冒失鬼法戒回復師尊心切,走得匆忙,竟忘了一件重要事情——將二人變身之法解除。(這法戒頭陀竟如此沒有記性,狠狠抽他一板子!)
消息傳出,這一下邯鄲城可炸了鍋,眾議紛紛。
筆者的回答恐怕要讓大家義憤填膺。
原來前日陣前落荒而走的前左丞相張耳,敗陣后並未回營,一徑去了河東。由他穿針引線,說動陳余與趙國諸將,一起投靠了趙歇。趙人聞說公子歇要來,紛紛響應,沿途關隘竟無一處阻攔。李左車大軍到處,直如千里平川一般。
剛將城防布置完畢,又接到千里流星快報,雲河東元帥李左車起兵五萬,由陳餘人馬接應,一路長驅直入,直向邯鄲城殺來。
原來那縱橫家第二大弟子蒯通,已從斥候口中探出邯鄲城底細,便拿出他「傳檄千里」的手段,寫下一封勸降書,勸說城中臣民投降。
有說巨鳥回來把小皇帝給吃了的;有說未來皇后和他情郎把小皇帝暗算了的;有說燕軍埋伏在城外,擒走了小皇帝;還有說他被公子歇派來的刺客暗殺了。眾說紛紜,什麼猜測都有。
他們均是趙人,內心希望趙歇為王,可李左車大軍遠在五百里之外,燕軍卻近在咫尺。
李良是心知肚明。心中暗惱那姬風突然失蹤,把這爛攤子撂下留給了自己。偏又不能說自己立了一個魔君為帝,只推諉說自己也不知他是何來歷。群臣哪裡肯依,紛紛責難他立一個不明來歷,是人是妖尚且不知之輩為帝,究竟是何居心?更有人翻出舊賬,斥罵他弒殺武臣,未盡人臣之道。
「那不知是人是妖的小皇帝姬風正在追殺他倆,他倆居然有膽子回來!」眾大臣皆是愕然。
讀者會不會好奇,咱們男豬腳韓淮楚與曠世美眉虞芷雅,這幾日去了哪裡?
聽人說小皇帝不顧眾人,孤身一人去追趕他未來的皇后,去了一片樹林。可一晚過去,也不見他回來。
李良思來想去,心忖這趙國自己已聲名狼藉,無立錐之地。軍卒聞趙氏為王,均無戰心。索性棄了城,帶領部屬打開西門,投降秦國太原郡守張南而去。
出人意外的是,燕軍到了城下並未攻城,只象徵性地立下營寨將北城包圍。派了一個射手,射了一封書信釘于城門樓上。
便有大臣問聖上為何要去追趕未來皇后?眾人道:「那皇后貌如天仙,跟隨他情郎逃走了。換了是我也會不舍,要追她回來。」
於是男豬腳韓淮楚與曠世美眉虞芷雅,就這麼一動不動,委委屈屈地在寒風中佇立了三日三夜。
小皇帝武功蓋世,品貌逸群,那些未出閣的大姑娘都成了小皇帝的追星族,每日把他掛在嘴邊,作夢都想獲得小皇帝的青睞,成為他的妃嬪。只是聽說那小皇帝眼界頗高,要立一個美如天仙的姑娘做他未來的皇后。那姑娘大家見過,那份姿容自己可沒法比,大姑娘們只好打消倚念,也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二人哪裡也沒去,就在山坡上呆了三日三夜,一動也沒動。
何況主人姬風杳如黃鶴,也不知去了哪裡。若他突然回來,見到自己把他的江山獻與他人,焉能饒過自己?
那勸降書先痛責李良謀逆,而朝中文武未能與他爭鋒相對,竟與他同流合污。再追憶武王恩典,寫得聲淚俱下,痛苦涕零,言自己切切報仇之心。接著大讚燕王韓廣神武賢明,雲群臣若跟從燕王,必可保榮華富貴。如若不然,則踏平邯鄲玉石俱焚。可謂極盡威逼利誘之能事。
李良一時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擔憂的事情接踵而來。可不是,大將軍陳余聯合武臣舊將組成聯軍,燕王韓廣派出上將軍臧荼,兩路大軍共計十余萬,殺氣騰騰,直撲邯鄲而來。
只是那顧慮並未打消。若天下諸侯聞得平地里冒出個天子,豈會容得?定會興兵討伐。到時免不了干戈四起,不知這小小的邯鄲城保不保得住。
話要從那返回西天的法戒頭陀說起。
郡守司馬卬與上大夫程及,太史馮簡等大臣,聚在郡守府中,惶恐不安。
先是將軍李良弒君叛亂,攪得城中一片腥風血雨。爾後不知從哪裡冒出個跨鶴而來的仙道弟子,自稱是周室後裔,要復興那已經謝幕的周王室。
老百姓可不似那些卿大夫那般想得多,誰坐皇帝,誰當大王對他們都無關緊要,只要能讓他們安居樂業,保住一家平安就行。一聽到有仗打,莫不惶然,惟恐城池失陷遭受戰火襲擾。
而城中軍民一聞公子歇要來,無不歡欣雀躍。原邯鄲駐軍自不待言,紛紛脫下軍服,扔了兵器,混作平民逃走。更有心懷異志者,要在李左車大軍到來之時獻關投降,好在新主面前立下大功。就連李良本部人馬,聞說他立了一個妖怪為帝,也責罵一片,怪他違背當初對大家的承諾不立趙歇。
太史馮簡大喜,說道:「聞得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武王在時便欲請他為帥,將舉國兵馬交給他統領。他此番到此,正是時候。快請!」
這些武臣舊臣,嘴上反對復興周室喊得很兇,可真正嘗到了甜頭,又都不吱聲,愜意地做起大周臣子來。
正在面面相覷之時,忽有小兵來報,說南城門外來了一男一女,正是失蹤的小皇帝未來皇后虞芷雅與她的情郎韓信。正在城外叫門。
想那妖怪何等之大?何等兇猛?小皇帝一個常人,連那巨鳥的牙縫都不夠填,如何能將它擊敗?大家心存疑惑,開始對小皇帝的身份產生懷疑,只是不敢出口。又無別處可去,只好陸陸續續回到邯鄲安生立命。
這一去不打緊,可把難題留給了還在廟堂內責罵李良的一干大臣。
李良部屬盡隨他去,城中守軍只剩不到五千,如何抵禦來勢兇猛的燕軍十倍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