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十八史略(參):楚風漢雨〔秦~前漢〕》目錄

〇五七 雙雄出陣

〇五七 雙雄出陣

倘若項梁在世,他一定不會讓傀儡一般的懷王掌握統帥的任命權。由於這是項梁陣亡後不久的混亂時期,懷王才得以行使這項任命。
「你畢竟是武門之後,才這般死鴨子嘴硬。不過,我告訴你,我家也是代代武將,光是我殺過的人數,都要多過你家三代。而我卻諸事順遂,因此,報應之說是根本不成立的。」
前往鉅鹿救援趙軍的項羽,奮戰如鬼神。
項梁如此推薦陳溪。
「應該有五成的機會吧!」
劉邦由據地碭出發後,抵達成陽。成陽相傳為太古時代堯帝去世之地,在現今山東、河南兩省交界處,黃河流經其旁。祇是,當時的黃河水路在更偏北之處。
「征西軍統帥任命事宜……」
項羽下此命令,意謂決心三日內破敵。他心急如焚,由此可見。他必須盡早結束在河北之地的戰役,然後進兵西方。非第一個攻入關中不可,絕不能輸給劉邦。
「我們的最終目的在於推翻秦。我將封第一個攻進關中並且平定該地的人為關中王。」
史書如此記載,可見當時的戰況何等慘烈。而且這次戰役有眾多旁觀者,如前所述,受陳餘之邀前來救援的諸侯軍隊,都在各自的城寨中採取坐山觀虎鬥的姿態。他們爬到城壁上看著這場戰鬥,看得十分出神。
(反正你是沒有實權的傀儡,身邊根本不需要幹練之士。)
「你還不認輸嗎?為什麼不承認不如我呢!?」
「趙高是難纏的傢伙,將軍無論勝或敗,結果一定會被處死。將軍應該有所考量。」
陳餘開始說明文書大意。
包圍鉅鹿的秦將領是王離、蘇角、涉間等人。統帥章邯將本營置於鉅鹿之南,並大築甬道,以輸送武器和糧食。
雖然收編當地的雜牌軍,卻連在附近的一支秦軍都打不過。
「搶奪啊!把這四千士兵搶過來。」
「他大概不肯吧!剛武侯是以小氣聞名的。」
秦將章邯於攻破項梁後,轉而攻趙,並且將鉅鹿(今河北省南部之巨鹿縣)包圍。由於趙向諸侯請求救援,諸侯遂應所請,紛紛出兵,但祇是在十幾個地方築造城寨,觀戰而已。
「全軍祇准攜帶三日份口糧,絕不許超過此數!」
項羽向俘虜王離問道。對降將也要顯耀一下自己的本事,項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將兵莫不奮勇向前。
「結盟之事,項羽會同意嗎?」
聽完大意之說明後,項羽問道。
「即使長期作戰而獲勝,結果還是死路一條,將軍難道沒有想到這一點嗎?」
「你對我的戰略服了吧?」
「你放心吧!大王說過要指派沛公的。」
「天……!?好,我會好好記住這一點的。」
應該西進的劉邦暫時率領部隊折返至栗,搶奪剛武侯的四千士兵後,再度攻打昌邑,結果還是攻不下來。
這天下大亂有兩個層面,其一是被秦滅亡的六國之遺族、遺民起而對秦報仇,其二則為被壓迫的農民起而叛亂。
端坐著的人原來是張良。
「那太好啦!」
楚懷王的任務祇是激勵諸將、允諾事成之後的褒獎事宜,等於指揮交通的警察。
連士氣不甚高昂的軍隊都攻不破,劉邦部隊的戰鬥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見。
向友軍部將搶奪士兵,這樣的事情聽來不近情理,但這在當時一點也不稀奇。
「喔,他來是為了那件事……讓他等著吧!」
這時候,一名手下趨前,報告陳餘來訪之事。
「是的。」
實際上,懷王非常厭惡項羽。
——栗有剛武侯之軍,兵數約四千。
「那當然是天。」
「謝大王誇獎。」
老臣陳溪抬起頭說。
「喔,對!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陳勝、吳廣之舉兵當然屬於農民造反,天下大亂因而揭幕。但與此呼應的有力造反團體,大半是為了對秦報仇。
剛武侯是隸屬楚懷王的武將,算來是友軍。
由成陽來到昌邑時,與彭越軍合流。彭越是昌邑之地的盜匪首領,手下均為地方遊俠或無賴。這樣的團體在當時是充斥各地的。
戰鬥結束後,觀戰良久的諸侯將軍紛紛來到項羽陣前,表示願意接受其指揮。楚之上將軍項羽,現在成了諸侯之上將軍。
「項羽真會指揮部隊!」
「是嗎?……那我們如何是好呢?」
他們莫不如此讚嘆。
「說得好……統率軍隊能力不必太強……要對待百姓寬厚……對!派劉邦擔任這個職務應該最適合!」
「這是報應之時還未到而已。」
項梁死後,懷王將國都移至彭城(徐州市)。陳溪回到彭城內的宿舍。
同時,在章邯大營內,跑了一趟咸陽的長史欣,正向章邯建議投降。
此役,秦將王離被俘,蘇角陣亡,不願意投降的涉間則投火自盡。
「可是,楚軍正缺乏軍糧。這一點項羽自己很清楚,所以他大有可能接受盟約之議。」
「我們最終目的在於推翻秦。我將封第一個攻進關中、並且平定該地的人為關中王。」楚懷王對諸將宣告。
「反正我祇是鸚鵡學語嘛……」
張良放出去的探子回來報告這項情報。
「在這樣的將軍領導下打仗應該很過癮,一定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吧!」
——我知道這個人一點用處也沒有。大王就當做擺飾,把他放在身邊吧!
這封信,內容好像很長。陳餘帶來的是一大捆竹簡。
昌邑不是現今之山東省昌邑市。雖然也在山東省,但這個地方卻在完全不同方向的成武縣之東、金鄉縣之西。
「好,那我就慢慢等待接受報應吧……我問你,什麼人會讓我受到報應呢?」
項羽反包圍王離軍隊,經過九次攻擊後,成功地切斷甬道,也就是切斷了補給線。
項羽正在解救鉅鹿之圍時,率領征西軍的劉邦已暴露出不善於作戰的弱點,一切都在不順利的狀態之下。
聽到白髮老臣的發言,懷王有了撥雲見日的感覺。這位老臣名叫陳溪,過去出仕於滅亡前的楚國朝廷。據說,這個人出仕期間毫無建樹。由於他和項梁的父親是朋友,所以經由項梁的介紹而到懷王身邊伺候。
「陳王也好,項梁也好,我軍過去攻佔的土地不知凡幾,結果卻被打敗,為什麼呢?主要是軍隊祇知勇猛表現,卻草菅百姓性命的緣故。這樣的做法,是得不到百姓協力的。所以,卑職希望這次選派征西將軍時,不要以統率隊伍能力強者為考量,而要選擇對百姓寬厚的人物。」
甬道是兩邊築有防壁的道路。
劉邦問張良的意見。
「勝負不是祇靠軍略和武勇決定的。」王離回答。
「相信剛武侯的士兵也盼望被別人搶奪。」張良說。
章邯深深嘆了一口氣。
「結果如何?」那個人問道。
年輕時叔叔項梁要他讀書時,項羽會如此回答。書祇需讀到會寫自己名字的程度就夠——這樣的項羽,學問當然極其有限。而且,向來討厭讀書的他,看見陳餘帶來的一大捆竹簡就感覺頭痛,壓根兒沒有心情去讀它。
硬拖出在民間以悠閒心情從事牧羊工作的楚王後裔為「楚懷王」,這是因為復仇之戰非得有一精神象徵不可。
「我完全照你的話進言,結果大王大大嘉許了我一番……謝謝你。以後如果再有什麼事情需要通過我稟奏,你儘管吩咐吧!」陳溪說。
被俘獲的王離,是始皇帝時代老將王翦的孫子。而項羽的祖父項燕則被王翦所殺。
實際上項羽並非另外有事,而他卻故意讓陳餘苦等。「那件事情」指的是討論準備致章邯的勸降文書。
「項羽軍實在勇猛!」
「沒有必要攻下每一個城。攻不下的城我們就不去管它,繼續前進就是了。昌邑秦軍士氣尚未高昂到會追擊我們的程度。這一點不必擔心。」張良說。
雖已就王位,但懷王在不久之前還祇是個受雇於人的牧羊人。因此,他對庶民的心理非常瞭解。一般老百姓絕不願意擁戴項羽這等性情剛烈的人,因為他絲毫不以庶民生活為念。他在攻陷襄城時,曾以頑強抵抗為由,將全城男女老幼悉數活埋,其人性之殘忍由此可見一斑。
進入宿舍後,他筆直走進最裡面的房間。房間裡有一個人端坐在那兒等著他。
長史欣以懇切語氣說。
全軍渡河之後,他不但把所有的船隻沉入河裡,更將鍋釜以及宿營用的帳篷全部燒光——破釜沉舟,表示絕不退卻。
走進宿舍門口時,他如此自言自語。
關中泛指以秦都咸陽為中心的一帶而言。
懷王決定選任劉邦為征西統帥。
章邯沒有放棄繼續作戰的念頭。
項羽以憐憫的眼光望了一下王離。王離則將臉別開。
項羽一定要從降將口中聽到「甘拜下風」這句話才會罷休。
「這般果敢的戰鬥精神,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懷王對諸將宣告。
「章邯會因為讀了這封信而投降嗎?」
——楚之戰士無不以一當十。
項梁當時大概如此以為吧?
「大家都說你的記憶力不好,絲毫沒有創見。現在我才知道如此批評你是不對的。你剛才的進言太好啦!」
「既然對方缺乏軍糧,我們不是可以長期作戰嗎?」
楚懷王所派出的上將軍宋義也一樣,企圖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勢,卻被積極派副將項羽所斬。由於項羽已掌握全軍,楚懷王不得不任命他為上將軍。
「你把大意說給我聽吧!」項羽道。
「我們找剛武侯借兵如何?」
雖然多少已起搖動,秦畢竟是天下之主,其軍隊也相當精銳
長史欣似乎反對章邯心猿意馬,以斷然口氣說。
「是嗎?……項羽正企盼立功的機會。平白失去這個機會,他會甘心嗎?」
——書以能記姓名為足。
秦將中,轉戰南北屢獲大勝的白起,以及逐戎狄於北並築造長城之蒙恬,皆被皇帝賜死。在秦國,縱有功勳卻因故被殺乃常有之事。無罪者尚且如此,而章邯將軍您率領軍隊轉戰各地三年之間,損失兵士達數十萬之巨。結果,無數叛軍是否已被鎮壓?不!叛軍之勢力毋寧說是與日俱增。在法律至上的秦,此項責任非得有人背負不可。丞相趙高將擔負此項責任乎?該卑鄙小人斷無可能有此擔當。屆時必轉嫁責任並誅殺將軍您乃意料中之事。
「不!」王離搖頭說,「我家包括祖父王翦、父親王賁和我本人,三代都是秦國將軍,經過無數次戰役,奪過無數人命。我是因歷代殺戮而得到報應,所以才打敗仗的。」
然而項梁說的一點沒錯,到任後的陳溪簡直像個木頭人,毫無表現。但他剛才首次發表的意見,卻和懷王的想法不謀而合。
「依卑職之見,可能性大約五成吧!」陳餘回答。
老臣陳溪告退下去。
此際,項羽軍隊的吶喊聲幾乎足以搖撼天地。
劉邦還在昌邑陷入膠著狀態時,項羽已俘獲王離,與秦之統帥章邯軍隊在漳水對峙。
始皇帝死後,由於陳勝、吳廣豎起叛旗,天下因而陷於大亂。
「誰退卻我就斬誰!」
「卑職想推舉的就是沛公(劉邦),大王卻在卑職尚未啟口之前就把這個名字說出來。卑職認為這是大王明智之舉。」
將軍若有功,則因趙高之嫉妒而將被誅;無功,則亦難逃腰斬之刑。尚盼閣下慎思,天將滅秦乃昭然若揭之事。將軍倘若與諸侯聯合攻秦,定將有南面為王之日。欲為王,或欲被斬,望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