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之我是韓信》第十二卷 一片丹心照汗青

第一章 相提並論

第十二卷 一片丹心照汗青

第一章 相提並論

「陛下如今是天子。韓信若是不聽則是欺君大罪。那韓信愛惜羽毛十分珍惜他忠義之名,如何敢不聽?」呂雉幫劉邦分析道。
天子巡視臨淄,對韓淮楚來說是順水推舟,對那真正的韓信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要是劉邦真的像史書說的來勸說我解散軍馬,這個難題就交給他解決。我齊國安排不了,以天下之大總能安排。」韓淮楚在這裏反而盼著劉邦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安若素嘆道:「富貴能夠回鄉也好。那下邳就在淮陰附近,你能終老鄉里也是美事。」
「一介婦人又能有什麼主意?」劉邦身邊謀臣如雲高人多多,對他婆娘呂雉還真看不起眼。
「那未來的事,不便對王妃盡言也。王妃若是想陪小人一同在長安軟禁,今日就當小人未遇見王妃,沒有說過這番話。小人也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羈困長安城府中等死。」韓信譏笑道。
這話說出了一幫武將的心聲。
軍隊都沒有了,他拿什麼去造反?就等著挨那呂雉的一把竹籤吧。
這番言語交鋒,確定了蕭何的地位。與韓信,張良並稱為漢初三傑。之後陳平扳倒呂氏亂黨,有匡扶社稷之功,史家又將陳平與三人並列,稱為漢初四傑。
「先生請起。不知先生要若素如何救你?」安若素終於被韓信說動。
日暮西下,在餘暉中一個身軀挺拔的漢子,走在南下去雁門的路上,望著即將離開的草原,心中充滿著落寞與失望。
韓淮楚微微一笑,立身道:「大家且靜,聽韓信一言。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有帶甲百萬,也須糧秣為濟。蕭丞相之功,不在韓信之下也。」
「陛下一定要說,是為萬民之福而來。」呂雉強調一句。
劉邦是皇帝,皇帝說什麼都有人阿諛奉承。偏偏有一個人說出一句令劉邦十分掃興的話。
「你這個老大粗,給朕閉嘴。沒有蕭何籌集錢糧,你拿什麼去打仗?」劉邦氣得渾身直抖,要不是看在樊噲是他心腹小弟,立馬就要發作。
「韓信看似驕悍跋扈,臣妾卻看他其實重情重義之人。在宴會上樊屠子給陛下難堪,他便起身為陛下解圍。對付他不可用強,臣妾這一計叫做示弱也。」
「從此王爺與我素真成陌路也。若素被你害死了!」安若素伸出纖指緊抓著韓信的手腕,要將他那大手從自己腰際扳開。
一年前就是那楚漢之爭最後的決戰——垓下大戰爆發的時候。韓淮楚率領百萬諸侯大軍徹底擊敗不可一世的項羽。而今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似乎變得十分遙遠,韓淮楚已經從一個百戰百勝的戰神變成一個浪跡天涯的劍客。
「哪有這麼回事。」韓信苦笑道:「只不過淮北一隅,定都在下邳。美其名曰讓我富貴回鄉,其實是將小人困死。」
隆重而莊嚴的稱帝儀式完畢,接下來就是盛宴歡慶。
「忠臣良將!」韓信冷笑一聲:「小人也想做個忠臣良將與王妃享那一生富貴,可是王爺立下不賞之功,功高震主,那劉邦如何容得下小人?你看吧,劉邦一來,必然會將小人徙往楚地。」
「追兒,難道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嗎?天下之大,你到底在何處?」韓淮楚望著那茫茫天際,眼眶濕潤,發出慟心的呼喊。
安若素十分震驚。想不到韓信要她救自己的辦法,卻是謀害韓淮楚。
安若素追趕出來,看韓信追趕不及,嚇得半死只是叫苦:「糟糕,若是被東郭館主逃了,報與王爺,王爺必要找若素算賬也。」
韓信是個未來人!與王妃密謀要害死大王!
穹廬一般的藍天,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數不清的牛羊,如白蓮花一般盛開的氈房,匈奴人的天下。
劉邦在大庭廣眾之下高度評價韓淮楚,貌似對他這位開國元勛充滿感激,可是那劉邦的心事,誰能看清?
「哚」的一聲,飛劍準星極佳,正釘在東郭坤后心。東郭坤背脊一彎,顯然身受重創。卻咬著牙重新將身軀立起,狠狠往那馬背上抽了一鞭。那馬吃痛,絕塵向遠方逸去。
可是他即將抽身而去,三十萬精兵強將留給那居心叵測的韓信必然釀成大亂。韓淮楚走在回臨淄的路上,也在想著回去之後,就要著手安排遣散軍隊的事。
「朕去齊都臨淄萬一勸說不來,那韓信突然翻臉,將朕拿住,豈不是自投羅網。要不要帶兵前去?」劉邦又問。
「齊王說是就是吧。」樊噲嘟嚷一聲,繼續喝酒。
※※※
「誰!」韓信似乎察覺道有人偷聽,足尖一點,毫不猶豫如離弦之箭就向那巷口飛插而去。
「咱們的功勞都是拿命換來,那蕭何憑什麼比咱們功勞還要大?」大家其實心裏都不服氣。
遣散軍隊可不是說做就做,必然涉及到大批士卒退伍后的安置問題。有家有口的還好安排,勸退便是。有很多士卒以行伍為家,父母早亡,並沒有立家室,叫他們回哪裡去?還有人除了打仗並沒有一技之長,叫他們離開軍隊如何謀生?而且那數十萬軍隊的遣散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韓信將她纖腰一挽,若無其事笑道:「王妃不必擔心。東郭坤受我一劍,跑不了很遠。就算他跑去報給王爺,王爺的身份被咱倆知道,最怕就是被咱倆公佈於眾。他知道你欲下毒害他,甚多會裝成不知道,不會將你奈何。」
劉邦親送韓淮楚到定陶郊外。望著那齊軍鐵血雄師離去,眉頭直蜷。
這個「擒」的意思不是擒獲,而是擊敗。諸侯群臣一聽,紛紛翹起大拇指稱頌道:「陛下見識高明,臣等不及也。」
現在讓他牽腸掛肚的只有一件事——那心愛的追兒到底在哪?
「東郭坤,原來是你!」韓信喝了一聲。
原來那偷聽者是稷下學館館主東郭坤。本來他只是懷疑齊王妃與韓信在小巷子里幽會,獵奇而來。哪裡知道聽到這個驚天的大秘密。
※※※
這話外人聽了是莫名其妙,只有安若素聽得懂。韓淮楚一走,他便是那王爺,眼前的傾國美人就是他的王妃。
「項羽妒忌賢能,有功者不能分封,賢能者不能重用,就應該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是陛下的兵多還是韓信的兵多。陛下自思麾下那些兵馬能斗得過他嗎?」呂雉笑道。
安若素「呀」了一聲,詫道:「徙往楚地?劉邦這是何等目的?」
「俺不讀書,不知什麼道理。大哥說軍師功勞相當,俺也認了。但是那老蕭有什麼功勞?只會躲在背地裡籌集錢糧。依俺看來,換一個人坐那位置也能做得好好,老蕭的功勞連俺都不如。」那樊噲在酒精的刺激下,憋了老半天真的就實話實說。
「項羽為人過於粗獷,坑殺的罪名讓他失了民心。」
「我真是糊塗了!」劉邦一拍腦門:「不帶兵前去,不更顯得朕之心誠?」
「真的嗎?韓信做到齊王都是憑戰場功勞換來的,他會解散軍馬?」劉邦不相通道。
諸侯與群臣都在點頭。雖然劉邦硬是將張良拔高到與韓信等同的地位,也還說得過去。
劉邦雖沒面子,還是忍了,笑道:「子房軍師何須過謙。先生妙計破咸陽,以一曲笛音驅散十萬楚軍。無有先生,朕無今日也。」
「項羽喜好猜疑。」
一頂闊邊的范陽斗笠,一張高科技製成的納米面具,將韓淮楚的身份徹底掩飾。就算那曾與他同床共枕的安若素見到他這個時候的模樣,恐怕也認不出來這就是曾經叱吒戰場,開創那大漢萬里江山的韓信。
有人說維持一支類似現在警察的部隊,安排那些無處可去或是無謀生技能的士卒。可是齊國各州各縣早就有維持治安的府兵,以齊國的地域,大批的野戰部隊實在安排不了。
這驚天的秘密,毒害大王的密謀若是被外人知道,那還得了?必須將那偷聽者殺死滅口。
時光回溯。
劉邦眼珠一睜,惑問:「皇后此計怎講?」
「是啊。項羽戲下分封十八路諸侯,致使天下大亂。諸侯擁兵自重,國之大憂也。」看來那劉邦忌憚的還不只一個韓信。
※※※
「戰場克敵,項羽之亡皆齊王之功也。子房只能作幕後策劃,無縛雞之力,何敢與齊王相提並論?」美人軍師張良當場說道。
「被貶?軟禁?」安若素神色大變:「先生從未來而來,還知道什麼?」
「王妃與小人從此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榮辱與共。小人對王妃相思已久,就可憐可憐小人,讓小人親親方澤吧。」韓信嬉笑著嘴花花地說道。
這是要大家實話實說,暢所欲言啊。劉邦這話一問,立即有人總結:
就聽「希律律」一聲響,一匹馬載著一人飛馳而去。韓信的武功雖高,可也跑不過一匹奔馬,眼看那人就要跑遠。
韓信立起,拍拍膝蓋上灰塵,從胸前掏出一個小瓷瓶交到安若素手中:「這是小人花重金從江湖中買來的鶴頂紅。只要下在王爺飲食之中,任王爺絕頂武功,一滴下肚也要一命嗚呼。」
呆立片刻,安若素終於還是抵擋不住那誘惑,顫巍巍伸手接過瓷瓶。
「王爺性格執著,非言語能說動。他本是要走,對王妃來說是個不相干的人。王爺一死,你我就能在此做長久夫妻,生兒育女,甚至能問鼎神器。」那韓信拋出一系列誘惑。
那愛馬戰神寶駒因顧忌泄露身份並未帶走,那傾城傾國的妃子也留給了現在的楚王韓信。韓淮楚走得洒脫,沒有一絲牽挂。
安若素身軀一軟,倒在韓信懷中,任他上下其手……
「難說難說。現在就算沒有,他這個齊王做久了也會有。三十萬啊,朕的軍馬都沒他多!」劉邦感觸道。
「哪有王妃想得這般好,這僅僅只是劉邦對付小人的開始。接下來小人將被貶為侯爵,軟禁在漢都長安。」韓信斷然說道。
韓信得了甜頭那肯收手,乾脆將安若素嬌軀一摟,抱個滿懷。
「這又是什麼高明的見識,連弱智都能想到。」韓淮楚心中暗笑。
安若素跺了跺腳,嘆氣道:「先生請不要這樣。上次若素為先生求懇王爺這事,遭了王爺好一頓搶白。王爺說得好,規規矩矩做個忠臣良將,可保一生富貴。如今天下已定,先生要那多軍馬作甚?」
若是韓淮楚不是穿人,不知道歷史進程,一定會回敬她一個「軟硬不吃」,擁兵自保。
「還需陛下親往臨淄,以軟語向韓信陳說黎明百姓之慘,刀兵之害,陛下之憂,請他解散軍馬。韓信吃軟不吃硬,一定會聽從陛下之言。」
「看來朕這個婆娘不簡單也。」劉邦笑呵呵誇道,開始對呂雉刮目相看。
「可是楚國比齊國還大。要是改封楚王,豈不比齊王還要勢大?」安若素惑問。
來到這匈奴的地界已經一年,韓淮楚為尋訪項追,走遍陰山南北,幾乎將匈奴各個部落都已尋遍,連那匈奴語都學會了不少,卻始終見不到那心愛的追兒。
※※※
「連齊王都承認了蕭丞相之功,樊屠子還有什麼話可說?」劉邦聽韓淮楚一說,越發覺得在理,呵斥樊噲道。
呂雉好算計,就摸准了韓淮楚吃軟不吃硬的脾氣。
臨淄城稷下學館外小巷內,韓信跪在即將離去的齊王妃安若素麵前,連連哀聲乞求:「王妃救救小人!王爺歸國,劉邦必來勸說王爺解散部旅。軍隊一散,小人必為劉邦所鋤也。」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白光一閃,卻是那韓信提手抖出佩劍,釘向東郭坤后心!
曾經潛身混入匈奴王庭,從那昔日項追的侍女口中得知:敖登公主在一年前回了中原。
「先生難道就無別的辦法可想么?」不敢接那瓷瓶,安若素顫聲問道。
劉邦笑道:「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朕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為軍隊提供補充不絕糧道,朕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皆是人中之傑,朕能用之,故朕能取天下。而項羽一個范增都不能容,故為朕所擒。」
「陛下,韓信有恁多軍馬,如何叫人放心。」一同送行的呂雉將他心事道破,小聲地說道。
「陛下看韓信會有反心嗎?」呂雉問道。
「臣妾有一計可以分陛下之憂。」呂雉道。
君臣俱歡之間,劉邦突然問出一個問題:「列侯諸將無需顧慮,皆言其情。朕何以有天下?項氏何以失天下?」
戰爭已經曲終人散,眾諸侯紛紛引兵各回封地。韓淮楚率領三十萬齊軍,迤邐上路。
「劉邦說是改封小人為楚王。楚地遠離河北,乃四面受攻的困地。小人在那裡無根無基,劉邦這是要孤立小人也。」韓信憤懣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