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邏輯課》目錄

中文版作者後記

中文版作者後記

幾年前,在我住的城市附近,發生了一件怪事。
有時我會問自己,要是我處在米爾格蘭的情境裡,我會怎麼做?我希望我能告訴自己:我不會按下那個開關,我不會繼續上威廉斯教授的課。但是有時候,當我處在較為黑暗的片刻,我想我終究不得不這麼做。或許我將別無選擇,因為我痛恨注視權威人物的臉,公然與之抵抗。畢竟,他們最清楚該怎麼做。
小說結尾讓讀者匆匆一瞥米爾格蘭當年在耶魯大學進行的實驗,其中最令人驚豔的部分——在我的小說裡僅稍微暗示了一下——便是米爾格蘭的「電擊產生器」。他花了很多時間設計、修改,並讓它合法化(其實就跟其他東西一樣,只是一項道具而已)。為了讓人信以為真,一切都得正確、完美地執行。他的受試者那天走進實驗室時,被告知一切都只是記憶實驗的一部分。在另一個房間裡的「學習者」——米爾格蘭的同謀——只要答案出錯,受試者就會被命令按下機器上的開關,對躲在簾幕後的學習者送出電擊。這些電擊一開始就像史考特警官的命令一樣溫和,接著痛苦指數卻節節攀升……
這兩起事件——我對史坦利.米爾格蘭的瞭解,以及我對學生行為的思考所得——造就了《失控的邏輯課》一書起源;直到我真正瞭解史坦利.米爾格蘭的思想以後,這本小說才逐漸在我的腦海中成形。主題漸漸顯露——動機;最顯著的概念便是權威在學生內心的份量。瑪麗受制於威廉斯教授的權威,因為她渴望完美的分數;布萊恩受制於他的過去,他在小說一開始便發誓絕不踏上他哥哥走過的路(就許多方面來說,他失敗了);丹尼斯受制於他傑出的父親和伊莉莎白.歐曼,尤其當她開始為了論文而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如果說米爾格蘭教會我們什麼事,那就是我們並非永遠都能掌握自己,以及自己最根本的欲望。是情境本身主宰了我們的行為。
威爾.拉凡德 惠特利市,肯塔基州
不合人性,確實;或許還違反道德。但權力服從實驗揭示的卻是,我們離某種可能揭露的自我,其實只有一箭之遙。
(全書完)
接下來發生一連串駭人聽聞、殘忍粗暴的事,改變了每個當事人的一生。
在我任教的五年當中,我注意到學生常有一股怪異的、無法解釋的衝動,忍不住去做所有我要他們去做的事。我常感覺到,當我往教室前面一站,無論我告訴他們什麼事——任何事——,他們都會同意。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二日
經理繼續與史考特警官通話,要求女孩做各式各樣的事,只為找到她偷的那些(根本不存在的)錢。一開始還算正常,經理要求女孩掏空口袋,接著要求她轉過頭面對牆壁。持續了好一段時間,接著事態急轉直下。史考特警官要經理叫女孩解衣,於是經理命令女孩把衣服脫掉。史考特警官要經理叫女孩赤裸身體張腿做開合跳,經理也命令女孩這麼做。電話一頭的命令持續進行,一切慢慢越來越失控。
一名自稱「史考特警官」的男子打電話到一間知名的速食店,要求與經理說話。他說,一名年輕店員上班前搶了某個人,下令經理解雇這個女孩,並對她進行搜身。這當然是場騙局:男人根本不是警官,女孩誰也沒搶。
寫完這本書之後我接獲許多問題,其中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你小說裡的學生們真的會這麼做嗎?」就很多層面來說,這都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但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米爾格蘭當年也被問到同樣的問題。事實上,四十年後,人們還是在問一樣的問題。他們會說:「我一定不會跟米爾格蘭的受試者有一樣的反應。我一定不可能一直按那個開關。」但那些被米爾格蘭——有點諷刺地——定位為「老師」的人,卻不斷按下開關,有些甚至久到簾幕後一片死寂。米爾格蘭底下的科學家——另一名演員——叫他們一直按,因此他們照做。因為他們害怕反抗權威,就跟小說裡的瑪麗、布萊恩、丹尼斯一樣。
不久之後,當地報紙報導了這則新聞,我在文章裡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史坦利.米爾格蘭教授。那時我對米爾格蘭所知甚少,但很快便有了改變。在我研究這個人和他的研究的過程中,我開始看見別的東西,一個我意想不到的東西:和我在大學的教學經驗之間的關聯——有些相當顯著,有些則較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