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目錄

第四章

第四章

「牛道存,你的意思怎麼樣?」
「哼!」王翠翹冷笑,回敬以譏諷:「口氣倒真闊,金子論斤算。」
譚兆奎對牛道存的印象已經改變,所以立即和顏悅色道:「不要緊,不要緊,你說!」
「幾時見我燉的肉能夠剩下!今夜委屈些吧!」
徐海無以為答。好久,才嘆口氣說:「做天和尚撞天鐘!」
「那王善人是大鄉紳,餘姚縣惹他不起,碰他不動!」周二又說,「好在押解的軍官,倒不是半吊子,一口承認,該殺該割是他的責任,與地方無干。餘姚縣總算運氣還不錯!」
「到了!昨天晚上到的。餘姚縣派人陪到杭州,一路像孝子賢孫伺候上人那樣,差使辦得很窩囊!」
「只要你乾娘要就行了!」
「自然是怕我讓你給迷上了。」
「乾娘」是指王九媽,這還是南宋傳下來的稱呼,義母叫乾娘,姑母也叫乾娘,而如西門慶、潘金蓮對著王婆,為表示尊敬而親切,也叫乾娘——王九媽之與徐海,就是這種乾娘。
「方三爺」是寧波府的捕頭,跟牛道存是好朋友,所以毛家下人改容相待,「你請坐一坐,喝碗便茶,我馬上替你送上去。」他問,「要不要等回信?」
「我倒不在乎。我只替你擔心!阿海,你依我說,明天也不要進城了,在我這裏住兩天,回紹興去吧!」
「要三千銀子。」
「回頭是岸!你跟汪直蹚渾水,蹚到幾時?」
「還有,徽州出筆墨紙張,所以箋紙莊也要細查,看看可有哪家,膽敢容留汪直?」譚兆奎又說:「這是一件大案。大家務必用心去查緝,抓到了汪直,本縣賞銀一百兩。」
「是!這一案關係著大老爺的前程,書辦跟捕役豈敢有絲毫疏忽。回大老爺的話,剛才大堂上懸下賞去,事情就難了!」
話是恭維到家了,但細細想去,這句話的本意是:三千兩銀子雖不多,無奈拿不出來——拿不出來不要緊,彼此平心靜氣商量,總有個湊合的辦法能想出來,他現在的說法,竟是嫌王九媽漫天要價,語含譏刺,有點不受商量了。
「是!」牛道存答應著。
「哼!」王翠翹生氣冷笑,「那賊禿,甚麼好東西?又偷葷又偷婆娘,他憑甚麼不准你來看我。」
「你呢?也挨了罵?」
徐海越發好笑,「五叔,你就出花樣嘛,也動動腦筋,另編一套能叫人相信的說法。」他說,「怎麼把你自己的故事,原封不動地搬了來用?」
「越來越闊了。」王翠翹由好氣變為好笑,「可不知你哪天才得時來運轉?只怕我頭髮都要等白了!」
「可以了。」
「要請大老爺示下,書辦與差役方好遵辦。」
「是!」牛道存從容不迫地在公案前面接取公文;就著公案上的燭光,細細看完。果然不出所料,是朱紈告知府縣,緝捕脫逃的汪直。
他談得很詳細,四空也聽得很仔細。一直等他講完,四空方始問道:「照你說,朱巡撫還不知道汪直脫逃這回事?」
「你錯了!」牛道存說,「你該說,辦得很漂亮!餘姚縣出了這麼大的麻煩,有人擔干係,乖乖到杭州來投案,窩囊些甚麼?倘或伺候得不周到,那軍官想想懊惱,隨意攀上兩句,餘姚縣『吃不了兜著走』,那才窩囊到家了!」
看到這裏,牛道存矍然而起,三腳併作兩步地趕到大門口查問送信人的下落。
「那還差不多。」王翠翹滿意地笑了,「以後呢?」
「王九媽還說些甚麼?」
譚兆奎愛擺官派,對這一聲暴諾,覺得十分過癮,一高興之下,隨又宣佈:「查到汪直蹤跡的,賞銀一百兩,等要犯抓到,本縣另有重賞。」
「王九媽說,她跟你有緣,換了別人休想!她已經許了我了,再幫她兩年,便放我跟了你去。當然不是白白地放人。」
牛道存當然不當它一回事,偏要即時揭穿迷底,撕開第二個信封,不道裏面仍是信中信。這個封好的信封上,亦有幾行字,開頭有稱呼:「牛頭」。
「不多!」徐海脫口答說:「只要我有錢,拿幾十斤金子照真人大小,打個金翠翹都值。」
徐海點點頭,看一看天色問道:「是時候了吧?」
「用不著打轉,本來就是我心裏掏出來的話。」
杭州府錢塘縣的知縣名叫譚兆奎,新科進士,初入仕途,銳於進取,每逢卯期,必定親自按照名冊,一一呼點。而這天卻是例外,升堂落座,不看名冊,只看堂下,環視了一周,開口問道:「牛道存來了沒有?」
「啊,我知道。徐秀才,徐文長。我不知道他會畫,更不知道他是五叔的好朋友。」
「昨天晚上我正好在巡撫衙門看朋友,聽到這個消息。事不干己,我也懶得多問。」
約莫一頓飯的時候,小徒弟嘴裏咬著甘蔗,興匆匆地走了回來,但見他一進店門,到處張望。徐海知道,心知他是在找誰,卻還不敢貿然露面,細細看明,確實沒有人跟踵而來,方始出裱畫家到箋紙店。
「昨天晚上不敢來打攪你老!」周二問道:「出了件大案,你老知道不知道?」
徐海摸摸他的頭笑道:「可有回信?」
「你是說,汪直脫逃那回事?」
「以後?」徐海裝作不解。
「他不姓田,跟你同宗,姓徐,單名渭,拆開來便成『田水月』……」
王翠翹又惱又氣,但也又愛又憐,想一想,正色說道:「那我再問你,頭一趟為甚麼不大大方方地來,倒要先找箋紙店的小徒弟來探路?」
徐海處處勝過毛猴子,唯獨這件事上,差了毛猴子一著。
「你可識得字?」
徐海猝不及防,倒嚇了一跳;定定神答道:「我不欺瞞五叔,沒有!」
原來牛道存是捕快頭兒出身,因為知書識字,熟諳律例,方始補上刑房書辦。捕快頭兒仍是捕快,同事相呼,為示尊敬,稱作「頭兒」,對外人道及,是「我們頭兒」。所以一般人客氣,亦都稱「頭」。姓張的「張頭」,姓李的「李頭」,牛道存便是「牛頭」。但從他補上刑書,身分比補頭又高一等,稱呼亦升格而為爺,唯有少數老朋友,稱呼不改,是將牛頭當作他的外號,也是表示親熱的暱稱。
然而王翠翹卻起了疑心,「阿海,我倒問你;你這趟到杭州來,到底是做甚麼?」她故意板起一張粉臉,「要說實話!」
牛道存心想,這位「大老爺」在公事上頭是外行,類此案件,最好挑選得力人手,秘密部署。當眾宣示,風聲一播,要捉的人早已逃之夭夭。不過這話不便當堂辯駁。好在胸有成竹,且自由他。
徐海是第二天中午進的城,先到估衣鋪買一件藍袍、一頂方巾,打扮成書生模樣,然後又買一把折扇,捏在手裏,慢慢踱著方步,向瓦子巷迤邐行去。
「這話我不要聽,你當我是沒良心的人?」
「大老爺令出如山,書辦在那種地方,怎麼敢駁大老爺的回?」
「不識字,怎麼賣紙筆?」
這就是說,王翠翹有私房錢,願意貼補在這裏頭。徐海雖是到處拈花惹草的浪子,此刻卻不能不為她的真情所感動,也因為如此,他不肯隨口敷衍。心裏在想,如果說三個月之中要一千五百兩銀子,或許想它一條刀頭上舐血的生財之道,倒能弄得到手。三年功夫靠省吃儉用,積存一千五百兩銀子,其事之難,難於登天。
可是她很快地掙脫了他的懷抱,躲開兩步,正色說道:「別鬧!我還有話跟你說。你知道不知道?王九媽昨天跟我談過了。」
「說實話,是來看病。」
「都是女人,根本就沒有看見男人。」
「退堂之後,牛道存跟周二到『簽押房』來!我另有話說。」
「懂!」兩個小沙彌異口同聲地回答,但看得出來言不由衷。
「好!」徐海又摸一把銅錢給他,順手將他拉到一邊,悄悄問道:「你到了那裏,遇見些甚麼人?細細告訴我聽。」
走到巷口,先在一家茶店中歇腳,喝著茶側耳靜聽。他在想,如果昨夜王九媽家發生了新聞,自然會有人談論。聽了好一會,一無異處,便付了茶資,放心大膽地向王九媽家走去。走到一半,突然心中一動,毛猴子決非好相與的人,倘或去告了密,此時便必有捕快守在那裏。貿然登門,豈非自投羅網。
「不必。方三爺只說,送到就好!」毛猴子料知此信一定能送到牛道存手裏,便拱拱手說聲:「再會,再會!」揚長而去。
「問你句話,你不可騙我。」四空逼視著問:「有人說,你在做強盜?」
「你預備在我這裏躲到那一天?」
「自然是我迷上了你。」
因為是懸了賞,財帛動人心,堂下不約而同地嗷然應聲,整齊畫一,如打了個暴雷似地。
「也許只躲一夜。明天一早,我吃了肉就走,但願不再來打攪,也好讓五叔安心。」
「我看你的相,三十五歲那年有殺身之禍,趁早皈依佛門的好。」
「這汪直是徽州人。如果他想逃回徽州,一定先要到杭州。」譚兆奎說道:「徽州人會開當鋪,杭州的當鋪,那幾家是徽州人所開?你們要查明白了,多多留心。」
因此,「牛頭」二字入眼,他先就不敢輕忽,隻字不遺地細看,寫的是:
「不是!我是你師父的徒弟。」
徐海無奈,鹽菜乾粥,將就果腹。吃飽了鋪開草蓆,正想躺下,四空開口了。
這句話將王翠翹惹惱了,「聽你的口氣,根本不想存錢!」她的聲音一句比一句高,「也不是不想存錢,根本不是想要我!罷,罷,你請吧!算我癡心妄想在做夢!」
說是打聽消息,其實倒是他帶去了消息。大家將信將疑,追問消息來源,牛道存不便說實話,只道得諸傳聞。於是彼此猜測推斷,莫衷一是。談到晚飯時分,各自散去,而牛道存不肯死心,一直守在巡撫衙門的號房裏,畢竟守到了敲開城門,飛馳而來的急報,果如所言,汪直脫逃,是在餘姚縣城以南的紫陽關前出的事。
徐海不知他要幹甚麼。跟著他走到西面窗口站定,在落日餘暉中見他凝神相視,才知道他是在看相。
原來四空俗家姓諸,算起來是徐海的表叔,家道殷實,又是獨子,成了紈褲。十八歲上有人替他算命,說是活不過二十歲,除非遁入空門,方可免此厄運。他家父母割捨不下,始終將信將疑,那知到了二十歲那年,一病幾殆,遍延名醫,費了大半年的功夫,始得下床。原是巧合,而他家父母卻以為命中註定,不得有此一子;終於送他出家。因此,徐海那樣笑他。
落款皆是別號,「青籐道士」、「天池山人」,果然不是四空的筆跡。看到有一幅署名「田水月」,徐海便問:「這姓田的是甚麼人?」
「慢來!」牛道存打斷他的話問:「既然王善人嫌疑很重,就應該帶到縣裏問話啊?怎麼說是掃興而歸?」
「對!」四空斜睨著他說,「我看你遲早要做和尚。」
牛道存接信到手,拆開一看,大為詫異,原來信中有信;這封得極嚴密的另一封信上,標著一行字:「如聞要犯汪直脫逃,再拆此信。切切!」
「勇夫在這裏!」牛道存將手往旁邊一指,先捧一捧周二,然後又說:「書辦不敢說大老爺懸賞不對,怕的是打草驚蛇,將汪直嚇跑了。」
「依我說,大老爺只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巡撫大人面前,當然要表示盡力協助,絕不會因為是軍犯而分彼此。」
「也罷,就看你們的情分,饒了這個孽畜。」
牛道存心癢難煞,幾番伸手出去,要撕封口,卻又不敢。這樣自己跟自己找了好半天的麻煩,終於狠一狠心,將信送入抽斗,並且下了鎖。
話是這麼說,其實呢,牛道存不但不「督促上緊」,反而關照周二有意無意地在茶坊酒肆放空氣,汪直脫逃這一案與縣衙門無干。
「為啥?」
徐海很滿意,但亦很奇怪,毛猴子居然沒有起半吊子的心思!
「叫我帶個口信,要你馬上去。」
「啊!啊!」一句提醒了周二,欣快地說道:「我們只管抓強盜、捉小偷,這種案子,自有軍營裏去管,不必我們瞎起勁。」
「還不是為你。」
就這時聽得「打點」的聲音,是伺候升堂的信號,於是牛道存與周二相偕而出,到大堂站好了班,靜候知縣點卯。
「怎麼?」譚兆奎七分詫異、三分不悅,「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有甚麼不對?」
「誰啊?」王翠翹有些擔憂,但又不便說得太率直,用小心翼翼的語氣,試探著問:「莫非是燙手的錢?」
牛道存就站在公案前面不遠。六房書辦,照六部的序列:吏、戶、禮、兵、刑、工;刑房書辦在西面,位於兵房書辦之次。他知道這位「大老爺」是近視眼,中了進士,成了新貴,照當時風氣,「題個號、娶個小」,自題的別號叫「明齋」,娶的小太太是個白麻子,卻以他雙目不「明」,直到半年之後,方始發覺。如今牛道存在咫尺,不為所見,亦無足為奇,他便踏出一步,高聲應答:「書辦在!」
譚兆奎到底是兩榜進士出身,聽出牛道存話有含蓄,地方官只管緝捕雞鳴狗盜之徒,像汪直這種海盜,出動大軍圍剿,且由巡撫親自指揮主持,性質不同。而且押解汪直,由軍營派兵監護,事前並未通知所經各縣,出了事地方官自然不能負責。不過看在公事分上,理當從旁協助;抓到了是意外之功,抓不到亦不會受甚麼處分。
譚兆奎欣然提筆,按照牛道存所說的意思,一揮而就,寫完交下,隨即由周二趁大家還未散去之前,趕到班房裏去宣佈。
「牛道存,我剛接到巡撫衙門的文書,你不妨看一看!」
「那算不了甚麼!一旦時來運轉,不但金子論斤算,還論斤送人呢?」
「五叔,」徐海嚥一口唾沫,「可有吃剩下的?煞煞我的饞!」
「那種錢,我可不要!」她板著臉說。
毛猴子已經布下羅網了。這天進城,找了家小客棧投宿,征塵未洗,先關照夥計買來筆墨紙張,關緊了房門寫信。寫好出門,直投清和坊,找到錢塘縣刑房書辦牛道存家,親自投信。
「是的。不過,此刻也許已經知道了。」
兩人就當真有其事般去求情。四空一聽,知道是徐海搗鬼,也知道他必有緣故,且將就著敷衍完了再說。
徐海到了寺前,不進山門,由圍牆旁邊的夾道,逕到塔下,向「初地堅固」張望了一下,喜得正無遊客,便踏進去輕輕喚一聲:「五叔!」
「你就承認何妨?堂堂男子漢,自己的行動,自己作不得主,倒要受人擺佈。教我哪隻眼睛看得起你?」
於是徐海走到一邊,牽動一根拇指般粗麻繩,只聽七級浮屠,銅鈴齊響,琅琅然散入向晚的秋空,餘韻清幽,令人意遠。
「趕快去找一找,看還能找得到找不到?」牛道存這樣囑咐了以後,自己也隨即出門,趕到巡撫衙門去打聽消息。
見他含笑不語,王翠翹頗為不悅。但她也知道徐海的脾氣,正面規勸,沒有甚麼用處,不如自己表明態度。
「不必忙!」牛道存問道:「你聽得些甚麼?」
轉念到此,隨即站住,四周張望了一下,看到一家箋紙莊,便有了主意。走過去買一份信箋信封,向店家借枝筆,匆匆寫了兩行,封緘完固,再開信面:「王九媽家,翠翹親啟。」接著招招手,將店中的小徒弟喚了過來。
燙手的錢是來路不明的黑錢。徐海正就是想要找這樣的錢來用,但錢未到手,並不覺得燙,因而也就不在乎她是這樣的問話。
「你們兩個是我得力的人,我可要格外託你們,務必多費心,多出力,將汪直捉拿到手。」譚兆奎興奮地說,「巡撫對這件案子,十分重視,你們幫本縣露一露臉,我自然見你們的情。」
「阿海,你也做和尚好不好?」
「阿海,你倒實說,你在搗甚麼鬼?」
「倒不是沒有地方容身,是想你老人家的腐汁肉,想得流口水。」徐海笑道,「五叔是幾時學會打坐的?」
「好!這個辦法好!」
徐海卻是視若無睹,一抬腿就從鐵鍊上跨了過去,四空亦復如此。走到盤梯盡頭,卻需讓四空在前,因為特地安置的一扇木門,只有他能開啟。門上裝著暗鎖,四空探右手在頂端一按,起左手向前一推,入眼便另是一個天地了。
「沒有!我不承認到你這裏來,罵我幹甚麼?」
「你說對了一半。這些畫不是他送我的,可以算是賣給我的。他用我的錢,我又不要他還,他偏要畫些畫抵給我。可又不准我送人,只好自己掛起來看看。」
「呃!那,我們是師弟兄了!」
「你的嘴太油,也不知你哪句話是真話。你說我頭髮白了還是要我,這話說出口以前,你可曾在心裏打過一個轉?」
徐海笑笑不答。一隻手伸了過去,將她的細得如楊柳般的腰肢一抱一攬,王翠翹立腳不住,倒在他的懷中。
「謝謝師父!」小沙彌笑嘻嘻地倒退兩步,然後很快地掉身去找徐海報喜信,討謝禮。
「莫非我四空和尚真的只會吃酒吃肉偷婆娘,四大不空?」四空一躍而起,「你來得正好。我有兩句話問你。」
「你頭髮白了,我還是要你,還是當你天下第一大美人兒。」
六和塔前面是一座建於宋太祖開寶年間的古剎,寺塔同名,亦叫六和。到了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吳越歸地,改六和寺為開化寺,塔名如舊——這座用來鎮潮的寶塔,塔身寬大,能容十餘桌酒筵,高達七層,層層品題: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網、五雲扶蓋、六鰲負戴、七寶莊嚴,是杭州有名的一景。
王翠翹心頭一震!這句話打入她心坎了,可是她不能信以為真。思量又思量,總覺得相信他的話是件很危險的事,而欲待不信,卻又不願。
牛頭!到現在為止,大概你還當是甚麼人無聊,開你的玩笑。如果真的是這麼想,有個驗真假的法子,請你到巡撫衙門去打聽,可有汪直脫逃的急報到來?汪直脫逃的地方,是不是餘姚城南的紫陽觀前?看我說的話真不真?不真?任憑你處置;不假,你再回來拆第三個信封,包你有莫大的好處!
這樣想停當了,便躬身問道:「請大老爺的示,是不是由書辦承命宣示?」
「是的。」
「是啊!你老怎麼知道的?」
這層塔中,滿壁琳琅,盡是畫幅,花草竹石,蕭疏有致;徐海驚奇地問道:「五叔,你甚麼時候學會的畫?」
「『姐兒愛俏,鴇兒愛鈔』,必是要錢?」徐海問道:「她要多少?」
「用不著僧綱司打,我那四空叔就饒不了他。罵他嘴饞,光頭上鑿了七八個栗爆,倒像長了熱癤子似地,腫起好多疙瘩。」
可又不能躲得太遠,總要視界可及,才能觀察動靜。恰好斜對面是家裱畫店,徐海藉著鑒賞書畫作掩飾,眼風不斷瞟向王九媽家的來路。
「多謝兩位師弟。」徐海言而有信,一人送一個小銀鎳,「不過,有句話,我不能不關照。我身上犯上案子,借師父這裏躲一躲,兩位師弟可千萬要嘴緊,只當沒有見過我這個人,甚麼也不知道。懂嗎?」
「五叔,」徐海笑道,「你真是異想天開。」
「還有一半呢?」
「牛爺說得是,我馬上去關照。」
「又是信口開河!」王翠翹撇著嘴說:「與我何干?」
「先看到王九媽那個老妖怪,問我去幹甚麼?我說送信,還要等回信。她就拿了信進去;過一下喊我到後面。王翠翹在彈琵琶,叮叮咚咚彈了好一會才完,看了信就說:『託你帶個口信,請他馬上來!』」
「是!」答應是這樣答應,周二卻免不了困惑,終於問了一句:「牛爺,怎麼說是看爺眼色行事?」
徐海笑笑不答,管自己提一個木桶,取一塊毛巾,下塔出便門,汲取山泉,大洗大抹了一番。再回到第六層時,四空已在燒肉了——一把陶製的新溺壺,放進十來塊一寸見方的五花肉,加油加醬,皮紙封口,擱在鐵架子上,下燃佛座前拔來的蠟燭頭。這樣燉到天亮,便是其爛如泥的東坡肉了。
對他的答覆,譚兆奎覺得很滿意,點點頭說:「是半夜裏接到的緊急文書。我想今天是卯期,三班六房都在這裏,正好當眾宣示,各自留心,上緊緝拿。」
「喔,賭輸了不得過門,只好落草為寇?」四空突然厲聲喝道:「孽畜,你殺過人沒有?」
「譬如,堂上問到你,你就推到我身上,我說不明白這一案的首尾,你就不必多說多話。」
「說是在餘姚縣脫逃的,有個王善人嫌疑很重,餘姚縣派了人連夜趕了去,晚到一步,撲了個空,只好掃興而歸……」
「要怎樣才肯放?」
於是他笑著答道:「你看我是能存得下錢的人嗎?」
「啐!」王翠翹嬌嗔著,然後偏著頭想了一會,突然不服氣地問:「你話倒說說清楚,到底是我迷上了你,還是你迷上了我?」
「相思病!」徐海笑道:「來請你治我的相思病。」
「好!有志氣!」徐海翹一翹大拇指,然後急轉直下收束:「現在說,都是白說。讓你再靜一靜,好好想一想。你相信我,就不要多問,總歸一句,我曉得你的心、你的意思就是了。」
「談甚麼?」
「懂最好,不懂就麻煩了!我能躲在這裏,是你們替我跟師父求的情,不出事最好,出了事第一就是你們倆脫不了干係。俗語說:『賊咬一口,入木三分。』就算我不咬你們,你們也夠受的了!」
「真是怪人!」徐海笑一笑,拋開徐渭,談他自己:「五叔,你說你有話問我?」
「只有一法,請大老爺再下一道手諭:緝拿要犯,只許私下查訪,不准騷擾徽州人所開的當鋪、箋紙店等等,違者重辦不貸。」
「你別急嘛!我話還沒有完。一千五百兩銀數目也不算太大,何必等到三年以後!你看我幾個月就把它弄到手。」
王翠翹答得很乾脆,也很透澈,「乾娘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她說,「就算乾娘肯了,我不肯也是枉然!」
會怎麼想呢?譚奎兆設身處地去體會,當然是輕視牛道存:這個小子,只會吹牛!這樣一想,頓如芒刺在背,侷促不安地問說:「那,那我應該取何態度呢?」
「是!」牛道存轉臉朝南,咳嗽一聲,徐徐說道:「本縣大老爺奉巡撫衙門札子:海盜汪直,在押解省城途中,餘姚縣城南三里紫陽觀前脫逃無蹤。或者已經潛來省城,應該多方查緝。現奉堂示:『各自當心,一體緝拿!』」說罷,將公文放回公案,悄步回歸行列。
「天上不掉,地下不長,自有人會送來。」
王翠翹本性忠厚,竟信了徐海的話,「他也敢!」她笑著說,「小沙彌敢到這種地方來,我掀他兩個大耳刮子,還要揪著他的耳朵送到『僧綱司』,一頓戒尺,不把他的手心打得磚頭樣厚才怪!」
「就是那一句話。」王翠翹突然下了決心,「阿海,我問你句話,你可要摸著良心回答我。」
這些話當然會傳到徐海耳中。說來入情入理,先使他相信了一半,到處留心,冷眼細看,果然沒有甚麼動靜,便又相信另一半。因此,本來是日中、深夜,趁王九媽客人較稀時,才溜入王翠翹的妝閣,悄悄溫存一番,五、六天以後,就公然來去,甚至日以繼夜,以勾欄作逆旅了。
「說老實話,像這樣的案子,扎手得很,犯不著自找麻煩。」牛道存不便直指譚兆奎躁進冒失,便作了個譬仿,「譬如書辦,自告奮勇,在大老爺面前拍胸擔保,一定有辦法捉到汪直。捉到了固然有面子,如果捉不到,大老爺心裏會怎麼想?」
「我拿刀殺了你!抽你的筋,剝你的皮。」王翠翹氣得狠狠在他背上捶了一拳。
「言之有理!」徐海抓一把銅錢,連信一起遞了給他:「託你送封信,再請你在那裏等一會,倘有回信便帶回來,我在這裏等你。」
「你倒說得輕鬆。徐大官人,」王翠翹故意這樣稱呼,「請問,你的銀子是天上掉下來,還是地下長出。」
在蒲團上打坐的和尚,張開眼來,發現徐海,先把他從頭到底看了一遍,點點頭說:「阿海,阿海,舊性不改!一定又是闖了禍,沒有地方可以容身了!」
「唷!唷!」徐海有意喊痛,裝出委委屈屈的聲音:「說實話你又不相信,我還有甚麼事,還不是想來看看你。」
「自然是談你……」王翠翹欲語又止。
「原來這樣!」周二恍然了,「不是看你老的眼色,是聽你老的話風。」
「牛頭,你不必多費心思去猜測,只聽話就是!從今天數起,到第十四天上午,再拆下個信封,內有錦囊妙計,照計行事,可立大功。如此時就拆,計策不靈,悔之晚矣!切切至要。」
牛道存又驚又喜,想到「包你有莫大的好處」這句話,便片刻忍耐不得。直奔回家,去拆第三個信封,只見第一句話就是:「你相信了吧!」他當然相信了!急急看下去,是命令式的語氣:
「你倒仔細看看,落款可像是我的字?」
「你怎麼知道他跟我要好?」
這句話很動聽,譚兆奎心服了,「看起來是我欠考慮。」他搓著手說,「如今,該怎麼補救呢?」
「閒話少說。」牛道存正色叮囑:「回頭堂上『點卯』,問起這一案,你看我的眼色行事。」
拾級而登到了第五層,是遊客的最高樓了。第六層盤梯口鐵鍊橫欄,壁上貼著一張斑馥褪色的梅紅箋,大書十二字:「年久不堪負載,敬請遊客止步。」
「喳!」堂下又是響亮地答應。
「他說不要回信,丟下信就走了!」
他們的說法是如此,冤有頭,債有主,辦公事要有分寸,不該管的事,不可以亂插手,不然一定搞得灰頭土臉,自討沒趣。汪直是何許人物,一百多兵丁押解,眼睜睜看他逃走,錢塘縣的捕快又有甚麼把握,能拿他捉到手?再說,汪直又不是甚麼下三濫的小毛賊,也沒有在杭州做案,河水不犯井水,落得「城隍山上看火燒」,放些交情給汪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你是師父的客人。」年長的一個說。
「對!你跟大家說吧。」
「要甚麼謝禮?師兄弟嘛!我們就去求個情看。」
想想果然。「到底你老老公事,看得透。」周二心悅誠服地說。
這在徐海便不能不關心。他知道她的脾氣,如果仍是嬉嬉笑笑,不當回事的神氣了,她有正經話就不會肯說。因而換了一付肅然靜聽的樣子,催促她說下去。
徐海不即回答。沉吟了好一會,總覺得扯一套假話騙他,是件不智的一事,於是點點頭說:「好!我老實告訴五叔,不錯,我在做強盜……」
王翠翹深深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說道:「既然如此,我要跟你商量,你打現在起就存錢,三年功夫,可能夠積得下一半。」
小徒弟答應著,高高興興地去了。徐海亦不敢怠慢,隨即開溜了出去——他是用的「投石問路」之計,如果王九媽家埋伏著捕快,一見他這封給王翠翹的信,自然立刻就來捉人,所以必得躲開。
這一下將兩個小沙彌嚇得面無人色。徐海笑一笑,摸一摸兩個小光頭,管自己去找四空。
「我說的是真話,信不信由你。」四空又說,「你只記住,修心可以補相,如果不造孽,多行善,也許可以避得過三十五歲那一關。」
簽押房是縣官辦公的地方,照縣衙門的規制,總在花廳後面,上房西首,由大堂進去,得有一段路。牛道存就在這個過程中,已悄悄囑咐了周二,不可隨便附和縣官的話。
「啊,啊!」譚兆奎恍然大悟,「既然如此,你剛才在堂上怎麼不說?」
「那你不用管。」
「甚麼病?」
「你想呢?」
第二個信封你一定會拆開。這不怪你,換了我也不相信,只當沒事戲耍,定要拆開來看,不過這個信封,你這時候可千萬不能再拆!一拆,洩露天機,會錯過機會。
「還不是手氣不好!」
「你到哪裏去了?」小徒弟埋怨他說:「害我到處尋!」
「你是哪裏來的?」牛家看門的問他。
「喔。」徐海又問:「有沒有甚麼看上去像是在衙門裏當差的男人?」
「那麼,押解的軍官到杭州了?」
「寧波。」毛猴子說,「寧波方三爺託我送來的。」
「那是一定的。書辦也巴不得大老爺有面子,衙門裏上上下下都好沾光。」牛道存感於縣官的信任,覺得不妨先透一點好消息,「大人請放心,書辦督促捕役,暗底下上緊去辦,有半個月的功夫,事情大概就有眉目了。」
「話也不是這麼說!」牛道存自己又把話拉回來,「倘或巡撫衙門一層一層交下來,我們還是免不了麻煩。周頭,你記住了,不可多事,也不可怕事。茶坊酒肆,叫弟兄們『帶隻眼睛』,放在肚裏,回來告訴你聽了,我們再商量。」
原來這六和塔定時啟閉,就歸四空管理。到向晚閉塔之前,只怕有遊客流連忘返,誤關在塔內,未免麻煩,所以特地振鈴為號。果然,上層遊客紛紛下塔;在塔外嬉戲的兩個小沙彌,亦趕了來幫著打掃收拾。見有生客逗留不去,少不得多看上兩眼;徐海十分機警,避過四空,招招手將兩個小沙彌喚到一邊,一人手裏塞一把制錢,然後問道:「你們知道我是甚麼人?」
「一點不錯。不過,我從前犯過清規,師父拿我攆出山門了。今番沒奈何來投奔師父,他老人家不肯收留,拜煩兩位師弟替我求個情。求准了,我再謝你們,諾,每人一個!」說著,將出爐未幾,晶光閃亮,淨重一兩的兩個小銀鎳子托在手裏給他們看。
「不是好朋友,那裏會有這麼多畫送你?徐文長的脾氣很怪的,差不多的人不放在他眼裏。」
「這,我可要違背五叔的意思了!我跟汪直約好的,不能失信。」
「大老爺,書辦有句話,怕不中聽。不知該不該說?」
「你別裝蒜。那小沙彌一直掇著你,以後呢?」
「我一說你就明白了。我那四空叔,不准我到你這裏來。」徐海編說,現編現說,「我說進城買些零碎東西,隨便逛逛,四空叔不相信,派個小沙彌緊掇著我。你想討厭不討厭?」
決心一下,牛道存恢復冷靜了,通前澈後地想過一遍,成竹在胸,便覺得十分閒逸。早早上床,一覺睡足,正是雞鳴時分,這天恰好是「卯期」,藉著「應點」為名,不動聲色地一早到了衙門裏。剛剛坐定,捕頭周二便跟了進來了。
一想通了,越發對牛道存另眼相看,「你說得不錯。」他很坦率地,「我就照你的意思做。不過,暗底下,你仍舊要上緊!」
「自然是想法子把他摔掉。容易得很,一盤素包子就把他吸引住了。我看他吃得正香,腳底下明白,趁早開溜。走到巷口才想起來,那小沙彌知道你的地方,怕他找不著我,先趕到這裏來坐等,所以託箋紙店的徒弟來探路。」
「現在沒有,將來難保會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