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目錄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胡宗憲問道:「有膽如何,無膽又如何?」
「既然如此,還是不要接來的好。柔情壯志不能兼顧,反讓明山下不了決斷。」
「我要你勸誘汪直來降!」
「船艙太小,侷促不過。」徐海說道:「不如搬到馮異將軍廟去吃。」
於是胡元規先回船上去挑燈作書。胡宗憲還留在馮異將軍廟,喚隨從持著燈籠四處照著閒逛,顯得極其悠閒。
胡元規凝神細想了一下,點點頭說:「是!我各處去借,湊得到十萬銀子。」
「雖未約好,也等於約好。」
「那幾句話甚麼意思,誰也不懂!李大爺只教我照學,一個字不許錯。他說:『那裏的人,都在下棋賭錢,只有一個姓陳的,找倭人在喝酒。不過倭人不會喝醉,姓陳的說不定會發酒瘋,不過也不要緊!』」連春略停一下又說:「就是這麼幾句。一個字都不錯!」
徐海語塞,只好微笑不語;胡宗憲亦就一笑而罷,坐下來剝蟹持杯,只是談風月、說笑話。一直吃到月至中天方罷。
「對!出平湖,上海船,揚帆東去。」
「當然!當然會疑心。不過,我們能做得跟真有其事一樣,嫌疑自然能夠解釋清楚。」
「慢點!」胡完規插嘴問道:「這是不是你們約好了的隱語?」
好久,好久,胡宗憲舒了口氣,臉上的緊張神色,消失無餘,微笑著說:「這件事暫且不談吧!我們且樂一樂!」
茫然的阿狗,好久才能從歷亂的思維中,找到一個頭緒,他問徐海:「二爺,你看這件事值得不值得做?」
自以為是奇計,而且是頗為得意的神情,這使得徐海又增加了幾分信心,不過,口頭還不願作肯定的表示。他覺得頂要緊的是胡宗憲的安全,自己不在他身邊,還真有些不放心;倘或胡宗憲遭遇意外,整個局勢就糟不可言了。
「沒有信。」連春答說:「李大爺只叫我帶幾句話回來,學著說一遍。」
「大人,」徐海不肯草率從事,「我要好好想一想。」
「都下去!」胡宗憲緊接著說。聲音很高,顯得相當尊嚴。
「且莫將古喻今!」他一開口便說到徐海心裏,「只就事論事,『紅灰成灰』,未見得是『墮樓人』的不幸。古往今來多少豪門侍姬,玉笑珠音,顛倒賓客;到頭來三尺桐棺,一抔黃土,誰知道壟中白骨,姓甚名誰?綠珠如果不是墮樓,何能留名千古?明山,你亦名心未淨,如何見不到此?」
「真個多謝!」胡宗憲笑著坐下,轉臉說道:「元規,你信上語焉不詳,何謂李代桃僵之計?」
「我說我見到胡總督了,胡總督很幫忙;不過他跟趙某人的意見不同,正在交涉。至於被軟禁的幾位頭兒,都好好地在那裏,不久定可以釋放。」
「慢、慢!」胡宗憲問:「你不是說,陳東的部下,在煽動倭人嗎?」
「不行!那一來就露馬腳了。」
「你們看做得到,做不到?」胡宗憲問徐海與胡元規。
「讓他識破了機關又如何?我想,以你跟他的交情,他不至於下毒手吧?」
這是將墮樓的綠珠,與白樂天詩諷燕子樓關盼盼的故事纏夾在一起了。但徐海雖弄錯了典故,而弦外之音,含有牢騷,卻是很明顯的。胡元規因而微感不安,偷眼去看胡宗憲,卻是神色泰然,平視著徐海,正要開口答話。
胡元規見此光景,知道無須再問,使個眼色說道:「下去吧!」
胡元規凝神將王翠翹的性情與平日的言行細想了一下,同意了胡宗憲的看法;且還有進一步的計議:「王翠翹雖在風塵,其志不小;果然明山有封侯之分,她會鼓勵他。」
目前阿狗是幫著官方講話,口氣一變,就是指責官方不守約定。等將這與官方敵對的態度,明顯地表示出來,方可以進行第二步,實際與官方為敵的行動。
「如何?明山!」胡宗憲在催促了。
「還沒有!」徐海答說,「跟大人說實話,這件事怕瞞不過汪直。」
「阿海,」胡宗憲取下頭上的便帽,放在桌上,「我憑著一頂烏紗不要,絕不會照趙某人的意思對待你!」
「既然汪直不至於害你,你還顧慮甚麼?」
此言一出,胡宗憲如釋重負,但阿狗的疑問,一個接一個,使得胡宗憲竟有些窮於應付。不過,反覆質疑辨難,亦就等於商量好了一切細節。到得黃昏,一切計劃皆已停當,阿狗連晚飯都顧不得吃,便趕回桐鄉,連夜部署一切。
「功成之後,封侯只怕不行,至少能讓她風風光光做一名官太太。這話你等她來了,不妨隱隱約約的透露給她。」
徐海心裏很滿意。不過他覺得無須說感動的話,更無須感謝。此時此地,只談個人的窮通安危,氣度就顯得小了。他想了想說:「明山早年出家,雖然六根未淨,生死關頭卻還勘得破,我知道大人也不是貪戀富貴的人,這些都不必去說它。大人為國為民,明山亦想為在家的鄉黨宗族做點事,若有用得著的地方,不必顧慮明山的生死。」
胡宗憲想了一下說:「每人二十兩。」
將到廟門便慢了,終於靜止,隨後便看到有個小伙子被領了進來,正是跟阿狗到桐鄉去了一轉歸來的連春。
說著,他向胡元規微使一個眼色,起身踱了開去,胡元規亦就很自然地跟了過去。這在表面上看,是為了避免打攪徐海,好讓他靜靜思考;其實,胡宗憲是避開徐海,有話要跟胡元規說。
「國家的安危,東南的禍福,就決定在這間土室中,操諸於我們四個人的手裏。」胡宗憲面容嚴肅地說:「我們四個人,誰也不許藏私,誰也不許堅持己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然後付諸公斷,如何?」
這突如其來的一聲,讓徐海嚇一跳,定睛看時,是胡宗憲在他身邊,更無別人。
好久,胡宗憲踱到他倆面前,平靜地說:「事情很巧,機緣湊泊,剛好助成我的計劃。不過要看明山肯不肯再挑這副千斤重擔?」
徐海低頭細看,才知那盆菊花微帶墨綠色,是罕見的異種。形狀亦很奇妙,花大如拳,卻有一條長瓣下垂,瓣尖微捲,格外粗厚,以至於墜得花朵傾欹,隨風搖曳,別有一種凌空飛舞之勢。
徐海猜對了。陳東部下,目前由他的一個堂弟陳浩掌握大權。此人以前被抑於吳四,與小尤亦不相睦,所以雖知張懷等人散佈的流言,說吳四、小尤吃裏扒外的話不確,但並無追查吳四、小尤行蹤的行動。這一點對胡宗憲處置桐鄉的局勢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他特別感到欣慰。
聽他說得頭頭是道,徐海一顆揪緊了的心,倒為之一寬。不過,阿狗另有何種任務,卻不能不問個明白。
「必是倉猝之間,沒有紙筆,無法寫信,又不便明說,怕萬一洩露,所以阿狗說了幾句隱語。意思是很清楚了。『下棋賭錢』,表示平靜無事;『喝酒』表示蠢蠢欲動……」
胡宗憲笑了,笑停了說:「我已經在安排了。明天早晨你們就可以見面。」
「是的。」徐海答說,「倭人的頭目叫岡本,與阿狗在公私方面都有交往;阿狗新娶的妻子又是倭女,無論打探消息,解釋說服,都比別人來得方便。」
「你不問,我也要告訴你。我相信阿狗很能幹,他不會看走眼的,既然局勢並無大礙,我決定去一趟。」
此言一出,徐海與胡元規都大感意外。因為不知胡宗憲的計劃如何,所以還無法作何表示,唯有用眼色催促他說下去。
「如果他不答應呢?」
「好極了!多謝,多謝。」
經胡元規詳細說明以後,胡宗憲欣然同意,「趙某人的意思,還想獻俘。我跟他說,當今皇上,不比先皇好武;在西苑潛修,已經二十年不見大臣,未見得願意御午門受禮。倘或碰個軟釘子,反倒不好。」他緊接著又說:「趙某人對我的話,未置可否,看起來意思是活動了;我再嚇他一嚇,大概可讓他同意,秘密處決,事情就好辦了。至於明山遠遁廬山,大可不必,兩浙多名山,不愁沒有容身之地。等趙某人一走,我自有妥善安排,此時暫且不談。眼前的第一大事是撤兵,我雖已下令,各路人馬都守原地待命。趙某人也勉強同意了。但如桐鄉的局勢,沒有個明確的結果,不但夜長夢多,也怕趙某人邀功心切,忍耐不得,那時候就難挽回了!不知明山何以教我?」
「那麼,」胡元規插嘴問道:「明山呢?是不是保了三爺去?」
「那還差不多!」胡元規說,「總還要爭一爭,而且也應該分個等級。照我看,平均每人七十兩,至少要有二十萬銀子,才可以了結得了。」
「這盆花,得有個好名字配它才好。」
為了嚴密隱藏行蹤,胡宗憲便以這間地窖為下榻之處。阿狗一到,亦在地窖中相會;不過,他不願私下商談,特地將徐海約了來,當然還有胡元規,一起開誠佈公地會議。
「就在這附近一帶找。」胡宗憲說,「讓她跟明山見見面。」
「那就作為罷論,我不勉強他。這樣的大事,必得出於自願,不然決不能奏功。」
「只要你肯挑,就會挑得動。危險不是沒有,但誠如你自己所說的,用兵無萬全之策。明山,」胡宗憲用很負責的語氣說:「我細細想過,你有七成把握,要冒三成險。」
徐海考慮了一下,答說:「值得做。」
「願意遣散的,大人打算發多少川資?」
「這個行動,就是劫獄!」胡宗憲說:「最巧的是,阿狗跟岡本交好;不妨與岡本商量,派出倭人接應,把明山從平湖救出去,上了海船,揚帆東去。」
胡宗憲的態度很從容,而語氣很堅定。這使得徐海深為感動,因為僅憑他的一番分析與阿狗的簡單報告,便作了這樣一個「身入虎穴」的重大決定,真個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值得為他大賣力氣。
徐海默然,因為一搭腔,便等於作了承諾。茲事體大,個人生死之外,更要顧到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只要於事有益,委屈不妨!」
「今天夜裏就有確實消息。如果情況不好,我不會勸胡大人去。要去,也是我陪了去。」
「這件事不能緩,可也不能急:得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去做,旁人看起來才不會露破綻。第一步,」胡宗憲說,「要找個適當的時機,讓阿狗把他的口氣一變……」
收拾殘餚,下人捧來消食的雲南普洱茶,主賓三人剛喝得一杯,只聽隱隱馬蹄聲起,由遠而近,蹄鐵敲在青石板塘路上,聲音十分清脆,也十分清楚,只有兩匹馬。
「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一法……」
「不要緊!」胡宗憲搶著說:「我也不要阿狗保護,阿狗另有重要任務。到桐鄉,我當然不是單槍騎馬,有一番部署。內有羅小華,外有接應的官軍;我左右有一批能夠『空手入白刃』的護衛,尋常三、五十個人,近不得我的身。還有,最讓我放心的是,你跟洪東岡的部下可以保護我,我還怕甚麼?」
「那好!你再說第三部分。」
徐海聽得這話,竟被塞住了口。但越是如此,他越得要將成敗利鈍,辨個清楚。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如果不明不白地將一條命葬送在異鄉,實在死不瞑目;再說,如果勞而無功,又何必多此一行?
「這是緩兵之計,很好。」胡宗憲一個一個看過來,視線最後落在徐海臉上,「我看桐鄉這方面,只要我去一趟就行了。我想這樣做:一到先拿陳浩開刀,殺雞駭猴;願意遣散的,從優發給川資;不願遣散的,收編為士兵,交給你部下得力的人帶。你看如何?」
說到這裏,徐海完全明白了,又是一條將計就計,似真實偽的苦肉計。作用亦依然是去臥底。這樣做法,當然是為了要取信於倭人與汪直,但如有絲毫破綻,為人識破機關,徐海的性命就必不能保了。
「三爺,」胡元規問:「找阿狗來幹甚麼?」
「做得到當然最好。」
話雖如此,他仍舊作了必要的部署:派人守在馮異將軍廟四周,不讓閒人接近。然後趁著朦朧暮色,悄悄捨舟登岸。廟中殿前空庭,已打掃潔淨,安上活腿的桌子,三人各據一面;另一面用些大石、木樁權當花盆架,高低錯落地置著八盆花。
「每人二十兩!大概有三千人,只要六萬銀子就打發了,恐怕沒有那麼便宜。」
「也好。信寫得隱藏些,能會意就行。也不必署名。」
「大人,」他率直地說,「只怕阿狗保護不了大人……」
「那當然找得到。不過,我不知道應該找在甚麼地方?」
「慢!我先問你件事,王翠翹在甚麼地方?」
「大人,」徐海率直地問了:「到底是怎麼一件事?」
「好吧!」他慨然說道:「每人五十兩。」
「好!你儘管想。」胡宗憲很有把握地說,「想到頭來,你一定贊成我的辦法。你慢慢想吧!」
剛說得這一句,只見胡宗憲急急搖手,而他自己的神態很奇怪,望著空中攢眉苦思。顯然的,他是突然想起一件甚麼事,這件事很重要,而又必須及時想明白,否則就會想不周全。因此徐海與胡元規都屏聲息氣,不敢有絲毫響動。免得攪亂他的思路。
「是的!明山跟大人的看法一樣。」徐海看一看胡元規方又說道:「只不知大人可有膽子?」
阿狗想一想答道:「桐鄉的情形,可以分三部分來說:第一、地方上由羅師爺出布告安民,有我們的人跟洪東岡的部下,合力維持,大致還算平靜;第二、倭人因為我跟岡本有約定,他們置身事外,不涉是非,只等遣送,也不會有麻煩。」
「現在當然不行了!明山的行藏一露,我剛才所談的奇計,全部落空!」
「讓阿狗把她接回來。元規,你能不能設法找一處隱秘的地方安置她。」
胡宗憲沒有理他這些閒話,持著一杯茶,且行且啜,繞著空庭散步。這是反常的悠閒神態,徐海倒不急著談正事了,很注意地也很有耐心地等待著,倒要看看他究竟在想些甚麼?
徐海卻在攢眉苦思,前前後後都想到了,總覺得此舉過於離奇;汪直不是好相與的人,只要有一處漏洞為他捉住,事情就很麻煩了。
「他一定會答應的。等他答應了再動手,時間白耽誤了可惜!」
「不然!王翠翹不是那種『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人!」
「是的。叫做『墮樓人』。」
這便使他又想起一個人來了,「大人,」他說,「我得先跟阿狗商量。」
胡宗憲要起身行禮,忘記了身在船上,站起的勢子猛了些,船身晃動,立腳不住,便等倒下,卻讓徐海一伸手,輕輕扶住。
談到這裏,徐海發覺有件大事,亦就是他要跟胡宗憲見面的主要目的,說動總督親自出馬去結束桐鄉的局勢,尚無結論。這件大事沒有著落,甚麼都談不上,因而他打斷正在談的話題,先將他的疑問提出來,要求胡宗憲解答。
「想來早就有了佳名了!」胡元規看著胡宗憲說。
「怎麼叫『學著說一遍』?」
「是!我懂。」
「信呢?」胡元規問。
想想也是。一個月要糜費二、三十萬銀子的餉,曠日持久,拖上三、五個月不算回事,那就是一百多萬;如今想用六萬銀子了結這場災禍,似乎看得太容易了。
胡宗憲穿的是便衣,卸下來的是便帽;如果穿著官服,卸下來的便是烏紗帽。「摜紗帽」表示辭官不幹,為徐海的生死,能這樣表明禍福相共的態度,也算難得了。
沒頭沒腦的這幾句話,說得誰也無法接口,徐海只能這樣說:「千斤擔只要我挑得動,我自然挑。」
「那還不至於。」
誰也沒有想到他會有這樣一段開場白。首先阿狗便很興奮,因為體認到自己是一個非凡重要的人物;徐海則感於他的誠意,態度亦就不自覺地有了改變;胡元規則是冷靜地從利害得失上去考慮,特別注意到「言無不盡,付諸公斷」這句話。
他的隨從知道,這是很嚴密的關防,便都散開,站得遠遠地保持警戒。徐海便移一移椅子,解釋連春所「學」說的那幾句話。
「無膽另籌他策,有膽就請大人親到桐鄉,就地處置。」
環視一周,看大家都是同意的神情,胡宗憲便向阿狗說道:「你先談!桐鄉是怎麼個情形?」
建議雖好,無奈不夠嚴密。胡元規認為小心為妙,而胡宗憲卻一口答應了。這在他就是冒險,冒著被人識破行藏的險。但為了不願掃徐海的興,他覺得冒這個險是值得的。
胡宗憲為了避人耳目,不用大號官船;但舴艋小艇又不夠用,所以一共來了三隻,一隻是坐船;一隻隨從所乘;還有一隻是伙食船。帶的食物不多,但有一簍極好的螃蟹。另外還有八盆名種菊花——胡宗憲的所謂「樂一樂」,便是在這荒村野岸,做個持螯賞菊,對月持杯的小小雅興。
「我要告訴他,是怎麼個做法。」
「原來阿狗成家了,又娶了倭女。」胡元規很感興趣地說,「這我倒還不知道。事定以後,該給他賀一賀才好。」
「是這樣的……」
「兄弟,」徐海問道:「吳四跟小尤放了沒有?」
「我懂了!讓我試著來詮釋一番。」胡宗憲說:「阿狗要想告訴你的話是,陳東的手下,準備勾結未曾遣返的倭人蠢動;而倭人未見得肯聽從。是這樣嗎?」
這在阿狗聽來,頗有匪夷所思之感,一時無法評斷,此計是否可行?可是這齣重頭戲,必得他來扮演,所以非先聽他的意見不可,他不開口,大家就都無話可說了。
「不是說,由阿狗送到石門暫住去了嗎?」
「計倒是一條好計,用意極深,不易猜到。不過,三爺,」胡元規說:「現在大家差不多都已知道,明山是做海盜,是有意同流合污去臥底,不會疑心他又在玩花樣?」
「二十萬現銀,一時也不易籌措,元規,」胡宗憲問:「你能不能替我弄一半?」
「名字雖好,可惜了!」徐海接口說道:「『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灰不成灰?』三年辛苦,培養出一個『墮樓人』!」
「好!你在五天以內備妥,我隨時要提。這件事歸我自己去部署,現在談另一件大事。」
徐海將他教阿狗觀人於微的法子,約略說了一遍,兩胡方始瞭然。
這是用的綠珠墮樓的典故。「好!」胡元規大讚,「既貼切,又新奇。看這嫣然而下的光景,彷彿真有裙幅飛動的模樣。真是好名字!」
「元規,你問問那個小廝看,能不能到桐鄉把阿狗找了來。」
「明山,你何不賜以佳名?」
「第三、葉麻他們的部下,自然有點著慌,不過『蛇無頭而不行』,人心已經散了。他們的希望是能夠多分一點東西,各奔前程。麻煩的是陳東手下的那批人,很不安分;倘或不趕緊處置,只怕要出亂子。」
「是,是救徐海出平湖?」
這一夜,胡宗憲悄悄移往陸家別墅——別墅中有一間地窖,挖得極大、極深,用意是防倭寇來侵時,可以暫躲。所以地窖的設計,頗費功夫,主要的是通風口極其巧妙,利用一口古老的枯井流通空氣。只要備足乾糧、清水,七八個人可以在裏面住上三五天,不至於有氣悶之感。
胡元規與胡宗憲面面相覷,都有不知所云之感;而徐海卻欣然微笑,很滿意地說:「辛苦你了!歇歇去吧。快去,遲了你就只剩下吃蟹腳的份兒了。」
「那麼,陳東部下,現在是誰在為頭?陳東的堂兄弟?」
於是,他定定神答說:「大人,話不是這麼說。第一、汪直雖不致要我的命,但可能有人會逼他拿我交出去;第二、我去是要策動汪直來歸,倘或到了那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又能有何作為?」
話說到頭了!徐海心想,此事已無須爭辯,只看自己的意願,肯不肯只是一句話。當然,自己如果肯照計而行,便還有許多話說,譬如關於王翠翹的安排之類。
「是的!陳東的部下想煽動倭人,一路搶,一路竄,先回川沙老巢再說。岡本只跟他們敷衍,等我一到,聽我的勸,決不會聽他們的話。」
「我考慮過了。」徐海答說:「用兵原無萬全之策,我只能保胡大人九成安全;要冒一成的險。」
「不!」胡宗憲的話沒有完,胡元規提出反對,「不必這麼做!倘有差跌,關係不淺。明山師,請你再考慮。」
「三爺,這不大好吧?」胡元規很吃力地說,「明山還沒有答應下來。」
「不敢!方外人無此風流。」
「沒有放,放不得!一放,甚麼花樣都拆穿了。」
「我知道了!」胡元規說,「有些話怕連春說不清楚,我還是去寫封信的好!」
「想妥當了沒有?」
「桐鄉的情況還不明瞭,你何能有九成把握?」
「這一盆,」胡宗憲親自持著「氣死風」的羊角燈,照著花說:「費了我三年的功夫,才能培養成功。」
因為他自稱明山,胡宗憲便也改口叫他的法號,「好明山!」他翹一翹大拇指,「真是菩薩心腸,英雄氣概。實不相瞞,我富貴之念雖淡,千秋的名心很重;我一生的事業,在消弭倭患,如今不過剛剛開始。就算一切順利,連陳東都能就擒,也還有汪直之流,尚等翦滅。所以,我的行事,比別人要看得遠些。明山,你如果同意我的看法,願意幫我,你就得委屈一時。」
另一件大事就是徐海的假作被救,東渡去策動汪直來歸。胡宗憲為了表示尊重徐海的意思,願意暫避,讓他跟阿狗私下商量。但徐海的態度已經改變,認為無此必要,因而仍舊由胡宗憲主持會議,細細說明了他的構想。
「不然!」胡宗憲很快地答說:「第一、我知道汪直在那裏很有辦法,只要他肯庇護你,自然有話推託,或者將你藏了起來;第二、只要你是在汪直身邊,以你們的交情,以你的手腕、辯才,遲早能夠把他說動。我有耐心等,一年兩年不妨。」
「太好了!」他說,「我還得問你句話,你這趟回去以後怎麼說?」
「話雖如此……」
「他的任務嗎?」胡宗憲笑笑答說,「就是到平湖去救你。」
有此保證,胡元規認為不妨照他的意思做,點點頭說:「那麼,我去喚連春來,請三爹當面跟他交代。」
「如果明山答應下來了,三爹,王翠翹是不是也跟著他一起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