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華》第五卷 新世界

第五十八章 醞釀

第五卷 新世界

第五十八章 醞釀

而在中日兩國太平洋的對岸,這些日子。中日兩國之間的這場衝突,和歐洲的大戰一樣,幾乎都佔據了報紙同樣的位置。有著同樣的篇幅。美國這個兩洋國家,要是細究其當時國家的心理,對亞洲的關注程度,還要略微的在歐洲之上。這些先輩從歐洲大陸逃離的人,現在還沒有雨辰那個時空當中,一次大戰過後對歐洲的那種自信和救世主的感覺。歐洲列強的混戰,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保持絕對的中立,不要捲入舊大陸的紛爭當中去。但是對於亞洲,就不一樣了。在那裡,世紀初他們攫取了第一塊殖民地。在對於中國的事務當中,美國一向自居為調停者,是一個懷有極大善意的國家。對於日本,以前是支持,隨著日本野心的膨脹,現在更多的卻是警惕。圍繞著夏威夷加入美國美日兩國艦隊曾經的對峙,還有大白艦隊16艘戰列艦的環球航行,巴拿馬運河的開通。無一不是針對著太平洋上這個新生的強權。歐洲戰事爆發以來,日本加入協約國方面,卻沒有一兵一卒一條軍艦派往歐洲。卻在亞洲極力的擴張他們的勢力範圍,原來德國所屬的中太平洋的群島盡被他們攫取在手中。特別是馬紹爾群島,已經離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夏威夷群島極其近了。萬一兩國之間爆發戰爭,日本有中太平洋的廣大基地可以迴旋,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要直面威脅!特別是帛琉群島的易手,菲律賓已經被隔斷。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格局,變得空前的危險!日軍遣美支隊的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更別說十萬日軍登陸山東,要是中國沿海被日本逐漸鯨吞,那麼美國在亞洲的發展,將不得不面臨這個最大的敵人!當時美國國內有心的戰略人員悲觀的以為。雖然美國現在保持著中立的政策,但是很有可能在兩洋都要面對強大的敵人。很少有人能夠相信,中國那些在傳說當中比民團還不如的軍隊,可以對抗日本這種強敵。但是從青島那裡傳來的消息,卻讓美國國內大吃一驚。日本居然戰敗!中國軍隊在俘虜了全部的德國守軍之後,又行有餘力的和日軍決戰一場,擊破其主力!
宋教仁深深的看著雨辰,這個總統,總是想出人意料。這次他又將帶給國家一種什麼樣的震動呢?不知不覺的,他竟然也有些期待起來了。
宋教仁微微搖頭,靠在沙發椅上面,沉吟良久,終於開口道:「總統,我們內閣上下都知道您對國際局勢研究極深。在國際政壇上面合縱連橫,幾番經營,讓民國得到列強正式承認。現在的國際地位更是空前提高。但是這場事件,總統究竟打算如何收場呢?現在前線陳兵仍然有十余萬人,加上東北華北的備邊軍隊,每天的開銷仍在二百七八十萬元上下。國家財政,才有些復甦的跡象,雖然現在公債認購踴躍,國幣信用尚好。但是長此以往,不是長遠的辦法啊……我們還是需要踏實下來建設。現在外交部已經接到英國大使的通報,英國外交大臣格雷爵士要赴遠東來調停雙方的戰事。我們政府是不是馬上發表個聲明,表達我們和平的願望?現在國際同情,可是站在咱們這邊的。要是我們仍然擺出備戰的態勢,怕日後國際輿論,對我們不利啊……日本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我們表明了意圖。總會得到回應的,這種事情,還是主動一些好。表明我們的出發立場是禦侮,而不是其他。」
聽著宋教仁在那裡說得有些凌亂,雨辰一笑:「謝謝鈍初先生誇獎,雨某隻是在做自己分內的事情罷了。前線勝利,也是國民支持,前線將士浴血奮戰的功績。雨某坐享大名,實在是慚愧莫名。回來本應該向議會述職,但是日本軍隊一日沒有撤離山東,這次戰事一日都還沒有算完。索性再等兩日吧……至於小媛,她歲數還小。讓她在總統府整天鐘鳴鼎食,她也呆不住。在野戰醫院服務,她開心得很呢。就是一羽先生,也支持得很……」
「鈍初先生,現在國內的政局,在你的主持下。我是非常放心的。歐戰以來,國家整體的經濟形式是向好。對地方的治理和監督,也慢慢的有所改進。你在南京工作,一頭國內一頭要協助念蓀支援前線,每天難得睡一個囫圇覺。大家都是一樣的辛苦,都是一樣的想把國家搞好!特別是歐戰爆發以來,你和一羽先生制定的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想在最短時間內利用增加的市場,把國家的工業體系初步的建立起來,這點是深得我心啊!有你在後方,我在前線指揮打仗也安心得很……外交這些事務,暫時我還不能放手。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雨辰現在在國際上面有點名聲,交涉的時候大家都認我說話。在我這個地位,做些事情也比較放得開手腳,並不是我個人攬權。現在國際事務的確太複雜了!你以為英國這次調停是安好心?還不是從他們自己的利益出發!我們打了勝仗,他們的調停條件,估計是要遏制我們稍微多一些,好讓日本坐上談判桌來。正因為這樣,我需要自己主動出擊,再聯合一些方面,對日本施加壓力!現在是場暗戰啊……日本國內勢力不是鐵板一塊不假。但是他們歸根結底的宗旨還是一至的,儘可能的壓制中國,為他們國家牟取利益!所以這個時候我不能軟,一點都不能軟。這次和日本雖然戰事規模並不大,但是牽涉的方方面面,卻是兩國的國運之爭,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日本可能還以為他們暫時損失得起,我卻是半點也損失不起!我的這點心意,還望鈍初先生和內閣還有議會妥為解釋……現在國家為山東的軍事行動花些錢,長遠看來,卻是省了大錢。部隊我還會陸續的向華東集中,形成威懾。自己手頭有實實在在的實力了,其他的事情才好談么!」
外面世界在紛紛攘攘的變化,在幾十年後,這些就成為了歷史的風景,被人們研究,被人們紀念。但是作為身在歷史的當事人,雨辰卻沒有那麼好的閒情逸緻。他提著自己的全部精神,在看待著時局的變化。以中國的微弱國力,強行參与這種國際間的博弈。不能不讓他付出全部的精神。經過了激動人心的勝利凱旋之後,他在南京,就是在靜靜的等待。有的時候,就需要耐心的等待,特別是在局面被自己一手導演得複雜起來的時候。
果然宋教仁也不是笨人啊,雨辰淡淡的笑了,字斟句酌的想著怎麼回答:「……美國和英國不同,他們沒有那樣深的殖民經驗和維持一個帝國的經驗。當然,他們會學得很快。日本的存在,其實對於中美兩國現階段來說,是件好事。兩國隔著太平洋,有著共同的厲害關係。以後隨著實力的消長,也許會有變化……鈍初先生,我讀美國人關於亞洲的書。其實有點自己的想法,就像英國人有著印度情節一樣,其實美國也有著一種中國情節。這些,就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和餘地,是可以努力設法的。這次,我們其實是主動表示,願意幫助美國在亞洲限制日本的擴張勢頭。雙方各自得到各自的利益……國際間沒有長遠的朋友。但是有的國家,卻是我們長遠的敵人。為了眼前的敵人,也許我們需要暫時犧牲一些。但絕對不是賣國!」他站了起來,似乎想結束這場談話,對聰明人來說,三言兩語就已經足夠。他能夠支持,就會堅決支持,不願意支持,再怎麼說也沒有用。
白廳對英國駐華、駐日大使都發出了緊急的訓令。而且從帝國本土派出了帝國外交大臣格雷爵士,緊急參与調處中日和平的事宜。並且希望儘可能的,將中國綁入協約國的戰車上面。在歐洲大陸,英國遠征軍已經投入了五十萬的步兵,而且接下來的投入,還是個無底洞!基欽那勛爵,作為帝國陸軍的掌舵人,已經要求再擴充二百五十萬陸軍!這樣的大陸軍,對於帝國的海軍傳統,將是極大的傷害!大英帝國,並不想為歐洲大陸的戰事,耗盡自己最後一個年輕人,和最後一個便士。帝國的外交資源,一時向東方傾斜了過來。
不過對於這些未經現代戰爭的政治家來說,這幾萬日軍,還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吧……
歐洲的烽火,讓各個交戰國家都在急切的尋找著可以聯合的力量。英國和法國都開始了對自己殖民體系和工業潛力的最大動員。但是對於戰勝德國,但靠他們。還是覺得底氣不足。他們首先的希望自然寄托在新大陸那個潛力無限的國家身上。但是美國現在正是孤立主義風潮最甚囂塵上的時候。他們幾乎是斷然的拒絕了協約國的意願。美國的港口,還在給德國的商船裝載著物資。英國隨即宣布了全面封鎖德國貿易體系的政策。在亞洲,協約國的東方夥伴在中國山東進行的那次戰爭,終於引起了他們最大的關注。中國的上升勢頭的報告,也正式的出現在了英國首相的案頭。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並且開始了復興運動。對亞洲的格局影響是空前深遠的。大不列顛那些睿智的政治家們當然了解這一點。但是他們覺得這種情況的出現,反而對於帝國,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在歐洲大陸玩了兩百多年平衡的英國。對於中國崛起對日本有所牽制,雙方可能達成一種平衡的亞洲格局。感到並不是不可以接受。而且這兩個國家,都有著參与歐洲戰爭的潛力。日本的海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有力補充,而異軍突起,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國陸軍,也是歐洲那些漫長戰線當中相當好的補充。這兩個國家都納入英帝國在最高層操控的亞洲新體系當中,不是相當好的選擇的嗎?
宋教仁苦笑著在一張沙發椅上面坐下,又朝雨辰的辦公桌前面湊了湊,雨辰合著手,靜靜的等著他說話。兩人的關係,一向是公對公的。除了儀式上面的往來,公文之間互相的咨會,平時這樣的私密談話絕少。凱旋閱兵儀式之後的第二天,宋教仁就這樣主動上門。真是少見得很。但是雨辰心裡有數,估計還是為對日儘快和談締結條約的事情來上門促駕的吧。日本五萬多軍隊,現在還死死的賴在膠州灣的北翼。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日軍其實已經陷入絕境,不趕他們下海,只是自己為了今後談判更加主動一些。也保留一點國防軍的元氣。那些日軍孤懸在那裡,每天都要消耗國內龐大的經費物資。也是自己談判的人質呢。日軍沒有一個看起來勉強體面的結果,絕對不會主動將這支部隊撤走的。就是他們的軍部,為了陸軍的名譽也要生扛。談判後撤軍總比被人趕下海好多了吧!但是只要敵我雙方都知道,這五萬日軍殘兵,擠在沒有縱深的防線裏面,自己的重兵隨時可以收拾他們。這個目的也就達到了。
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系列關注亞洲的社論還有文章,有一篇社論廣為流傳:「……亞洲發生的動蕩,似乎就是歐洲空前慘烈大戰的補充。在歐洲列強們在爭奪霸權的時候,而亞洲似乎也在進行著小型的霸權爭奪之戰。中國,在短短的幾年裡,似乎讓人刮目相看。作為合眾國本身,維護自身的中立,就需要在兩洋保持住自身的安全。這是合眾國自從西進以來的地理位置所天然決定的。維護和平,似乎就要想起西奧多·羅斯福先生的話,說話和氣,但是要手握大棒。在國會對合眾國的大棒做出了諸多限制之後……想想我們可憐的陸軍,還有從大白艦隊以來就沒有擴充過的海軍!現在合眾國,最大的期望似乎就是兩洋以外的對手能夠保持平衡。上帝保佑美國,讓我們富有、強大、慈悲、公正。但是在維護自身的安全和中立,還有合眾國的繁榮這件事情上,卻要我們自己的努力!舊大陸的事情,本文並不想多做牽涉,關於亞洲。中國是我們有著傳統利益和傳統友誼的一個國家,合眾國在中國有著相當良好的形象。一個文明而初步工業化的中國,也許能夠遏制日本不該有的野心,讓太平洋成為真正和平的海洋。美國的利益,將從菲律賓一直北上,延伸到海參崴。這不僅是和平的依靠,也同樣是個巨大的市場……」這篇社論的撰寫者A·史密斯。在四十年後,坦然的向大家承認,當時是接受了雨辰成立的亞洲傳統基金會的公關。
宋教仁也站了起來,似乎想說些什麼,但是終於收住了。眉宇間的憂色稍微平息了一些。微微的朝雨辰點了點頭:「嗯,還希望總統和院方隨時保持溝通,國事還是要公開。這樣也能少了許多弊端。」
宋教仁目光閃動良久,終於打破了辦公室裏面的沉悶:「總統,這次戰事。轉折頗多。我們在後方擔足了心事。議員們已經有遷都武漢的動議。但是最後總統的奇兵突出,一舉奠定勝勢。作為中國人,沒有不驕傲感奮的。我們國家,有總統這位偉人,對於國家民族來說,實在是件莫大的幸事啊……昨天閱兵大家都很激動,象在做夢一樣。誰不想自己的國家這樣風光?想起總統在前線的辛苦付出,我們這些人真是有些慚愧……聽說總統夫人還在醫院服務?國家的第一夫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名器。總統大公無私是好的,但是對夫人也是要關照一些,總統也不可以太自苦了。」
王登科輕輕的敲響了辦公室的門,就聽到雨辰道:「進來!」他推門進去,就看見雨辰仍然是軍服筆挺的坐在辦公桌的前面,桌上放得滿滿的都是公文。他正臉色恬靜的揉著自己的手腕子。王登科低聲道:「總理秘書處沒有打電話來,宋總理就登門拜訪來了,現在正在走廊外面坐等……」雨辰一愣:「怎麼不早通知我?鈍初先生我怎麼也要在門外迎接一下,你辦事怎麼辦成這樣……」他忙站起來想出去迎接,就聽見門口宋教仁呵呵的笑聲:「總統,你這可是錯怪王副官長了,本來約定的是候幾天再和你深談一次,但是兄弟總是不安心。也沒讓您好好休息一下,自己誰也沒驚動的就跑來了。失禮失禮喲。」說著就看見宋教仁的身影在門口出現,雖然笑得非常爽朗,但是緊緊鎖住的眉宇,卻透露出這位總理心中大不安靜。雨辰忙迎上去握手,轉頭吩咐王登科道:「快去會客室準備一下,準備上好的雪茄!」宋教仁忙連連搖手:「就在這裏,就在這裏!不用麻煩了,今天兄弟實在是滿腹心事,就在總統的辦公室閉門而談,兄弟看比什麼都強。」
雨辰一聽就哈哈笑了:「鈍初先生,我可不想再來一次府院之爭!等談判即將開始,我將親自赴議會做政策說明,這點請你放心!」他語調隨即轉得嚴肅了起來:「下面的局勢也許會象疾風驟雨一樣進行下去,鈍初先生,我希望你能幫助我安定住國家這個大局!」
1914年的世界,是人類告別一個時代的一年。歐洲的烽火,在馬恩河一帶上演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德國上百萬武裝到了牙齒的軍隊,經過幾十年的準備,打著以一次戰役奠定歐洲霸權的打算,結果在馬恩河一線,終於潮水一般的朝下退去。經過了最慘烈的廝殺,幾十萬人生命的付出。歐洲幾個主要的交戰國家,在大部隊的運動,混戰,交叉當中。才稍稍的喘了一口氣。法國從滅國的噩夢當中掙脫了出來,雙方的戰線都在重整,等著下一場更加慘烈的廝殺。東線的俄軍,在坦能堡慘敗之後,在奧匈帝國面前找回了一點面子。無數在西方人口中那些「穿著灰色制服的牲口」從俄羅斯廣大的國土當中動員出來,一批批的填上了前線,準備新的戰事。戰火,在整個歐洲越來越激烈了起來。交戰的幾個國家,誰在戰前也沒有想到,戰事將以這樣膠著的方式穩定下來。歐洲列強國家們,將在這場空前的人類慘劇當中,流盡最後一滴血。許多發起了這場戰爭的王室,將在戰後王冠落地。而他們原來似乎穩固強大的殖民體系和掠奪體系,將在舊大陸的巨變當中搖搖欲墜。新的強權,將在戰後誕生,民族覺醒的浪潮,將終有一天變得勢不可擋。
雨辰眼中波光一閃,淡淡的笑了一下,對王登科道:「把門帶上,看住長廊,不要讓人進來打擾。」王登科行了個禮,輕輕的出門把二門還有外面小客廳的門都帶上了。雨辰走回自己辦公桌前面,對宋教仁道:「鈍初先生,請坐,有什麼事情,咱們今天談個痛快。」
這看來就是宋教仁來這裏真心要說的話了。鈍初老兄果然還算坦白。並不和自己玩彎彎繞的東西。和這樣的總理共事,的確感到相當的輕鬆。雨辰對他最欣賞的一點就是,這個人的公心是絕對大過私心的。雖然有的時候看法未必正確。對於這樣的總理,他是有信心合作到底的。他在椅子上面放鬆了自己的身子,臉上洋溢出了一點有些刻意的輕鬆微笑。拿起桌上一疊疊的公文,慢慢的開口了。
他沉吟了一下,在思考是不是向宋教仁透露一些自己正在操作的事情。宋教仁卻先開口了:「總統才回到南京,就接見了美國來的客人。現在每天都讀美國報紙的摘要,是不是打算聯合美國,壓制一下日本,讓他們稍微警惕一些?和英國不能共事,美國就完全靠得住?這些畢竟我沒有直接接觸,要是說得魯莽,還請總統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