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第五卷 萬世人皇必有根

第一百九十章 位面帝都游

第五卷 萬世人皇必有根

第一百九十章 位面帝都游

三人的身份和錢財,也只有在二樓的單間中,不過這正合三人之意。
主世界的人,實際上骨子裡都是瀟洒隨意的人,三人學習不方式,但是其它就比較輕鬆了,這不,今天又到了酒樓上來。
「我也是正八品散職,算是對朝廷有貢獻吧!」楊大人一笑:「不然的話,在這裏謀個住宅也不容易呢!」
這人掃了一眼,就露出了客氣的表情,取了,說著:「三位公子請稍候。」
「還差上一些,數學和基本知識底涵還不豐厚,雖然朝廷已經以孔子六藝,數學本在其中的理由,宣布科舉也有數學的內容,但是還是無法支持百年內直接突破,不過說實際的,方先生的改革,嚴格來說,並不算大,但是就這簡簡單單的部署,使社會力量自動產生突破,真有幾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意味了。」
上了茶,揮手讓僕人侍女全部退了出去,這個楊大人拿著貼子看了,見這三人又一一報了名字,才笑了:「大家都是自己人,現在不必拘束了,恩,你們這次來,準備是長住還是短住?」
這次降臨世界,不但是旅行,當然同時也是必須記錄一些事情了。
「恩,日後皇帝和清流,想改變也無濟於事,畢竟面對的,是勢力龐大的貴族階級,也是本身政府維持的必需。」丁昭點了點頭,說著。
「恩,準備住上十五年光景。」丁昭想了想,說著,十數年,就是主世界一年半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了。
對這種公然挑戰朝廷權威的舉動觸到了新政權最敏感的神經,方信立刻下旨進行鎮壓,這大案連綿三年,總株連六千多家,三十萬人或殺,或流放,或沒收土地和財富。
徐玄聽了,不禁對著街道多望兩眼,指著一個標籤說著:「看,是這裏!」
真的要說海貿之利,是南宋時期,而在北宋時,國家財政收入中工商業所比重已經超過了農業!北宋慶曆年間,每年商稅收入1975萬貫!
等吃喝完畢,已經是下午時光了。
劉永和舉兵抗之,戰爭連綿,直到開平三年三月,劉永和兵敗而亡,大軍橫掃南方,是以天下一統。
侯爵就有三十六人,而伯爵有五十四人,子爵有八十人,男爵有一百二十五人,全國定貴族三百家,永為世襲。
雲夢郡主,降臨者和朝廷的中間人,掌控著對商會的生殺予奪大權,三人都是清楚,因此面面相覷了一下,就都應了。
三人的戶籍都已經被安排,遷移到了帝都,不過帝都本身作為一個省府,科舉也有秀才,當然,比起鄉下,這考試難度就大了幾分。
「是啊,李氏六書並不是以道德來佔領居高點,而更在於社會契約的通論,現在官員無不謀利,貴族已經嘗到了甜頭,各個商會蓬勃發展,再想有人要剝奪,除非把貴族階級連根拔起了。」
明朝中葉后,商品經濟和資本經濟發展,世界第一,這個「明失之於財」,不是商業經濟不行,而是朝廷根本收不到,被士林和商人共同瓜分了。
京兆尹是首都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如果說天下有什麼官最不好當,這個京兆尹就是其中之一,關鍵是帝都是在天子的車輪之下。離天子太近,百官宗室都在其中,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人際關係盤根錯節,治理這一塊地方相當不易。
三人再無話,這楊大人就取出三張交子出來:「這是豐樂錢莊一百兩無記名交子,你們憑此可取出來,下面生活就應該足夠了,至於具體的理由,我已經為你們安排了,既然要考秀才,這個地址不錯,你們可在那裡去學三個月!」
明朝亡于財政,實是亡于商稅,再歸根到底,又是亡于明太祖時代的商業政策。
晉商,南商,此實際上都是士大夫階級所結合產生的力量,為此賣國求榮都是等閑。
楊興也覺得正常,說著:「好,我會安排好你們,不過考取秀才就靠你們真本事了,恩,這裏我發給你們一百兩白銀,你們考取秀才后,再來一次,郡主會召見你們,這樣你們的商路就比較平坦了。」
「恩,各行各業,課稅都有不同。」
開平元年八月,出兵三十萬橫掃中原,大軍所到之處,郡縣紛紛投降,至十一月,中原還有三省全部掃平。
「那我們想先考取秀才,然後就再經商不遲。」三人都早有準備,一起說著。
中央大街,宅院極盡華麗,擔桶梁架,雕飾精美,院落重重,不是皇族貴族,或者四品以上官員,難以居住在此。
「沒有辦法,農業社會嘛,現在釀酒大部分是糧食,朝廷為了控制民間釀酒而導致糧食缺乏,課以重稅,私人釀酒,如果僅僅自喝倒沒有什麼要緊,敢賣出者其稅都是極重,偷稅十五斤曲酒,便流放三百里。」田堂如此說著:「而且帝都是京畿重地,自是實行酒的專賣,由朝廷的酒庫轄制釀製與銷售,更是監督嚴格了。」
封建社會中,著裝代表了人的社會等級,這一法令體現了朝廷對商人地位的蔑視和嚴重壓制。
「真繁榮啊,如果再有海洋貿易,那就真正不得了。」三人舉步而行,瀏覽地說著。
「是的,有著秀才的身份,就自動是縣士,見七品以下不跪,不過經了商,一般來說,就很難進仕了,進仕不經商,經商不進仕嘛,唯一的特例就是貴族。」楊興是專門接待降臨者的,自然就熟悉地說著:「當然,一些八品以下散職還是特例允許的。」
其甲街145號的豐滿樓,是此街上的酒樓,上下三層,價格不貴,酒食甚好,深受附近的學子舉人們的欣賞。
此處是148號,就是學院,說是學院,實際上是那些舉人進行科舉考試,一年不中,不回去,而在帝都再讀的復讀所。
南平坊雖然不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所在地,但是也是一些四品到八品之間官員,以及富貴人家的住宅區,但看到經過之處,府宅也是很大,街道上甚至鋪著青磚。
三人對望著一眼,按照這個世界的規矩,行禮:「學生拜見楊大人!」
三人穿過門,這時是中午,樓前站著兩個少年便鞠躬行禮:「三位客官請!」
至於三樓,是雅軒,裏面有專門侍女所陪,時有絲竹琴瑟之聲傳來,這種消費自然就完全不一樣了。
議爵的爭吵,直連綿數月,直到開平四年三月才算結束,方信因此大封群臣,宰相沈軒為首功,封榮國公,其它還有三個公爵。
「管它呢,秋天就要科舉了,考取了秀才,拜見那位蕭家的郡主,應該有新的收穫。」
開平三年十月,天下郡縣都已經穩定,方信下詔,召集有功之臣議功,這也是變相的杯酒釋兵權,當大批將領前往帝都時,方信也下詔進行第一次人口和土地普查,以確定賦稅和戶口,並且安排農民獲得土地。
短者三月,長者三十年,這人當然也是降臨者了。
要知道,商業與農業不同,農田上,由於周期長,又有著層層盤剝,所以國稅基本上在十分之一是正常,但是商業流通,一般來說,按照行業和規模的不同,取5%—50%都屬正常範圍內,明太祖一概論之三十取一,可見其對商業基本上沒有多少認識。
「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吧,這個世界現在在探測,追究到草原之極,那裡還是海洋,四面海洋,的確是四海之內。」
三人走出酒店,踏足長街,井字形布局的街道上布滿各行各業的店鋪,除銷土產百貨外,其他珍玩亦無不具備,行人肩摩踵接。
見得小二上來,點了八隻菜,又要了二壺酒,這些菜都是中等菜式,沒有多少時間,就送了上來,把屏風一隔,裏面就清凈了。
轉眼就是開平十一年。
「這的確是,不過,作為帝國第一個降臨並且成功建立帝國的人,方信已經被帝國皇帝授為男爵了,這可是難得的榮耀了。他的《論位面降臨綱要》,指出了位面降臨之道,被評為帝國十年來最大貢獻之一,不少內容還是保密級呢!」三人都議論著。
片刻之後,隨著腳步聲,一個老者迎接了出來,說著:「三位公子請進,我家主人在大廳內等候。」
「記得前朝的事,說南方三個府的商稅,一年也只有二萬兩銀子,現在當真是重商課稅社會了。」丁昭感慨地說著:「這些日子觀察而看,這商稅我估計要佔朝廷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了吧!」
皇太子在開平元年就大婚,但是十年中竟然沒有子裔,這使君臣都為之擔憂,特別是最近幾年,其太子地位都在搖搖欲落,今年太子妃懷孕,生雙胞胎,是以一子一女,朝廷上下都為之歡呼,皇帝特下旨意,大赦天下。
三人繼續前行,見得帝都到底是天子腳下,交通要點,均有小規模士兵駐守,崗哨林立。雖然不干涉行人,但是一旦有令,就立刻可控制全城——這正是九門提督府的管轄。
可惜的是,明太祖大概把商業比同於農田了,他頒布的法令,記載在《明史·食貨五》,所說:「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著以違令論。」
作為帝國的特派員,走在這個世界帝都上,心中豈能無慨,望著宏偉的建築,毫不遜色于主世界傳統帝都,這種感覺確難以言宣。
「這份貼子,給你家主人,他會告訴你怎麼樣對待我們。」丁昭拿出一份貼子,說著。
二樓是屏風隔成地單間兒,相對清凈,花的錢也不算很大。
「應該沒有吧,這都是文明決定的世界,沒有特殊的原因,應該不會有著其它大陸。」
這就導致了一個導致日後明朝滅亡的本質因素——商人不得不投靠著士大夫階級,這種情況到明中葉后發展到巔峰,而官商結合,士大夫為了自己的利益,堅決抗稅、逃稅,皇帝如要把心思放在商業上,就是「與民爭利」,就是昏庸無道!
「據說現在帝都,也分坊,再加以街道和門號,這個政策,大受帝都京兆尹衙門的好感,遍於查事,很有近代的意思了。」丁昭來之前,已經熟讀了資料,說著。
「不必多禮,起來罷!」這時,有侍女送上來,這個侍女冰肌雪膚,精緻麗質,雖然不是絕色,也相差不遠,特別是那種柔順的神態,更是令人心醉。
三人都是帝國研究者,雖然來日尚淺,但是對此已經洞察了許多,丁昭就嘆地說著:「如此巨利,促進國家太平和發展,百姓負擔就減輕了許多,李氏六書漸漸深入人心。」
「三位公子,不知前來何事?」門衛上前一步,說著。
大廳之中,屏風將空間分成數塊小閣,顯得錯落雅緻,精美的山水畫掛于正壁,三人就看見了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迎了上來。
「聽說最好的辦法是先考取秀才再經商?」
見楊興已經準備召人,田堂說著:「大人,還沒有請教您的官職呢?」
「你有什麼指點的嗎?」三人還是很客氣的說。
一樓全是散桌,大部分是普通人,酒樓中,自然有著唱曲、彈琴、雜耍的,人來人旺,熱鬧之極。
十年前的戰爭,似乎已經恍然一夢,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就在這時,方信下達了「攤丁入畝,官民爵一體納糧制」,這當然會激起許多地主舊官僚的反對和仇視,甚至聚眾抗稅,但是卻無法獲得才獲得封爵和賞賜的貴族的支持。
帝都。
開元二年四月,再次討伐南方,五十萬大軍沿河而下,大楚小朝廷出降,方信繼而封為楚王,同是世襲不替,以繼前朝之德,這是考慮到原本五十年後大楚滅亡,現在提前二十五年,大楚皇室本還有二十五年帝運,封王也是為了繼這運,以包括在朝廷大運之內,不必留在民間惹禍。
他們三人不知道,方信來自地球,他是深刻記住了明朝的教訓。
「雖然帝國不允許降臨者傳授技術,但是為了謀利,這技術本身就在進步中,我看突破的日子不遠了——聽說現在南方已經發明了豎立紡織機了,不是我們傳授的,而是土著自然發明的。」
「為商嘛,我介紹一下情況,現在開國貴族,三分之一,都已經退出了官職,回到領地,不過多半建了商號,現在商業很是繁榮,如果你們想依附上去,也不是不可以,自己建商號的話,也當然可以。」
「哦,有什麼打算嗎?是作官,還是為商?」楊大人想了想,問著:「哦,我單名一個興字。」
全城劃分成二百四十一坊。各個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每坊都有十字街,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設。
丁昭看的是目不暇接,而周圍人等也是如此,走了半刻,就脫離了中央大街,來到一處街道之上。
田堂說著:「差不多到了吧,這裡是南平坊丙街不?」
的確,上面有著指路牌,以免新入帝都的人迷路。
「海洋外面,有沒有其它大陸呢?」
三人走在街道上,見得街道兩邊都種有花木,又分著人行道和車馬道,都是點頭表示同意,的確這很有文明的風氣了。
經濟和商業的規模,歸根到底是由人口和當時科技水平決定的,明朝人口不比宋朝少,科技水平也是一樣,就算不大舉進行海貿,其商業總量也非同小可。
裏面學子雖然不算很多,卻都是精英,書籍也很多,稍後,這些舉人為了賺錢,也授課講學,開得私學,所以三人才可以住在那裡,不時聽聽課程。
為了保證京兆尹的工作和權威,朝廷特提拔其官位為正三品,與九門提督同級,一文一武,共同管理帝都。
三人說完,就是一陣沉默,片刻之後,丁昭又說著:「我們會在這裏呆上十數年,就仔細把社會風貌記錄下來吧,我相信和我們一樣的人有不少,至於現在,就讓我們好好享受這個世界。」
開平六年,宰相沈軒去職,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天下終於進入了穩定的階段。
丁昭、田堂、徐玄三人,就開始喝酒吃菜,徐玄咕嘟地說著:「菜還可以,只是這酒真的很貴。」
也有人起兵造反,自然在這種情況下,立刻被新朝精銳所鎮壓,更是株連九族,獲得的財富和土地都以百萬而論,方信對此非常滿意。
帝國降臨者丁昭,就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前來帝都了,同行者,還有二個帝國來客,由於成熟的帝國,知根知底,現在帝國降臨者,很難不經過通知就降臨了,也必須申請。
最可怕的,不是這點,朱元璋在輕商稅的基礎上,又頒布賤商令。洪武十四年,太祖下令:「商賈之家止許穿布,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紗」。
大范統一天下,實際上功臣的功勞並不算太多,但是待遇極是豐厚,群臣都是大喜,歡呼跳躍。
「當官比較難,我們降臨者都有相當局限,一般來說,如果你們早有準備,可以憑著學識來考取秀才,然後就靠你們的命數和功德了。」
三人笑笑,已是上了樓。
至於這個世界,由於原本戰爭不算太激烈,農業收損情況不算很大,大規模戰爭平息后五年就差不多恢復了,而隨著農業的恢復,社會經濟恢復起來很快,以太祖之力,推行的商稅,直到現在,大范皇朝每年收入商稅收入1500萬貫,鹽鐵專營500萬貫,而其它土地和賦稅2000萬貫,區區十年,就單是一個賦稅制度改革,已經富於前朝數倍有餘。
「如今的局面,是貴族退而經商,士大夫掌握政府,卻因商稅而獲利,兩者對抗卻又有著共同的基礎,再有著『利者,仁之大矣』這句話指導,整個社會突破的土壤已經初步具備了。」
「是啊,方先生作出無奈的神色,響應了士林的要求,卻對功臣一方面高爵厚領,而且賜于商社和礦山等等補償給貴族,貴族也覺得方先生不忘舊臣,有什麼嫌縫都衝到了士林身上去了,也把英明仁厚的帽子加上方先生身上。」
在帝都二百四十一坊中,青門坊算是中等的地區,通常是有點小錢的人家所居住。
在方信看來,明太祖英明神武,不愧洪武二個字,但是在商業上是一個白痴,徹底體現了農民對商業的無知和狹窄。
帝都已經陸續改造,修了大批的下水道,街道上也有著掃地清潔的人員,大道兩旁,植有槐樹,長的枝葉茂盛之極。
豎立紡織機,在地球上就是珍妮紡織機。
到了開平六年,這場大案才平息下來,天下所有家族都認清楚到底誰是天下的主人,並且不得不接受「攤丁入畝,官民爵一體納糧制」!
進得門來,沿途走廊兩邊栽滿花草,遠處還有一小片青竹,卵石小徑通向兩側庭院,院內一片寧靜。
三人是帝國派遣,本身才學自然也非同小看,在這裏讀讀書,聽聽課,不時有所進益,自覺花上半年時間,把兩個世界的學說差異彌補一下,就可考取秀才了。
——這其實毫不稀罕,地球上,清朝康熙年,就有人發明了簡單的機關槍,只是立刻被政府消滅,其人被流放。
就算是主世界,大部分普通人還是居住在樓房套房之中,這種深深的庭院也只有富人才住得起,三人頓時心曠神怡。
到了一處外表樸素的宅子,上面掛著「楊府」的題匾,三人停了下來,仔細打量了一下,就上前。
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徐玄感慨地說著:「貴族基本上退出了仕途,這是在朝士大夫努力推動的結果,方先生只是順應了士林的要求,畢竟只有開國功臣大舉退出朝廷,士林才能上位,這在外人看起來,似乎全由士林之人為了自己官位而推動,非是方先生刻薄寡恩,過河拆橋,而這正合方先生的意思,還因此獲得了士林歡呼,英明仁厚的帽子直飛上去。」
走在了青磚和石板鋪築的整齊街道上,三人藉著酒意,放開懷抱,縱目四覽,感覺著這帝都繁榮盛世的興盛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