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

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

這場酒宴算不上盛大,但場面卻很是驚人。營帳內,除了十幾個忙碌著的侍從之外,只有三個人,但酒罈子卻堆得到處都是,將偌大的營帳搞得幾乎無處下腳。帳中的酒香,更是連厚牛皮製成的帳幕都遮擋不住,離著幾十步遠,都能聞到那股濃烈的氣味。
對張飛來說,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不服?張三爺專治各種不服!這不,又拼上了。
這算什麼啊?這太史慈明明就是來……
「第八碗了,兩位哥哥真是好酒量!」王羽笑吟吟的在一邊作陪,不喝酒,光起鬨。
他是代表張燕和周倉的聯軍來出使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身份相當;至於黃巾出身什麼的,張飛倒也不怎麼計較;最關鍵的還是,裴元紹的酒量很好,不是一般的好。
論武藝,一百個裴元紹綁在一起,也打不過一個張飛,但比酒量,他裴某人也是黃巾軍中有數的高手,連酒量不熟的周倉,在他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風。
「向前沖,沖啊!」他揮舞著戰劍,渾身浴血,帶著他珍藏已久的五百親衛,瘋狂的沖向了呂曠的軍陣!陣列最前沿,一柄青龍刀上下翻飛,所向披靡!
清淵。
當初的劉岱就是如此,于禁的疑兵一直在百里左右的距離上機動,有時近些,有時遠些,時間一長,劉岱軍上下也就懈怠了,總覺得於禁處在安全距離上。
曹仁可不是庸才,高覽更是聞名遐邇的河北上將,這兩人有備之後,聯手作戰,能讓劉備輕鬆殺出來,那才是見鬼了呢。
圍攻部隊的潰敗,也動搖了狙擊部隊,前狼后虎的處境,瞬間動搖了狙擊部隊的鬥志,烏龜陣出現了縫隙。
不過,放在軍事上,就有點說道了。孫子兵法有雲: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酒一醒,張飛可急了,急吼吼的提著矛,就要去清淵救大哥。結果,又被王羽給忽悠住了,王羽直接把回來報信的信使帶到張飛面前,一五一十的把當天的戰況給說了一遍。
看著架勢,是說什麼都要把自己留下了。可是,若自己真有這麼重要,圍城這段時間,對方有太多機會把自己拿下了,清淵,又不是什麼堅城。
更何況,喝酒的是倆外人,與軍紀根本扯不上關係,唯一讓人介懷的,就是這股酒氣……實在太饞人了。
要完成這個計劃,就不能讓張飛回去,特別是跟著太史慈一起回去,容易發生意外。張三爺性情雖耿直,卻不是隨便能被人擺弄的,想讓他絲毫不起疑心,最好還是讓他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軍隊的素質,已經遠遠超過了兵聖所處的春秋時代。若採用急行軍的方式,五十里的距離,一天就能走完。如青州羽林那樣的精銳,走完之後,還能立即投入戰鬥。
是為了賭這口氣?那也太兒戲了吧?
既然要示恩,裝好人,那就裝到底唄?現在,倒要看你是要露出真面目,還是去救人!
酒能誤事,這話卻也不假。本來張飛已經和王羽約定好,要和太史慈一起出發,去接應劉備了。結果這一拼上酒,他什麼都忘了,只拼了個昏天暗地,天旋地轉。直到第二天正午,他還宿醉未醒呢,哪裡還提得起矛,上得了陣?
刀光劍影的戰場上,無暇多想,將滿肚子的疑惑強壓下去,劉備全神貫注的觀察著戰場,試著引導部隊,殺出一條生路來。
曹仁的做法,讓劉備感到十分詫異。
呂曠最終還是沒能擋住劉備的決死突擊,關羽率領下的五百親衛,所形成的攻勢,實在太強了,遠不是他這個冀州二流武將帶領的二流部隊所能抵擋的。
劉備的一肚子憤懣和冤屈都被噎回去了,二弟什麼都好,就是這性格太不好了,耿直,又驕傲,打心底里不願意欠別人人情,落別人話柄。
酒逢知己千杯少,拼酒也是很讓人熱血沸騰的。就在前天,也就是太史慈出發的那天,這二位已經拼過一次酒了。拼到第十八碗,這才拼出結果,裴元紹先,張飛后,倆酒鬼都沒撐到第十九碗。
再換成霍驃騎縱橫大漠的騎軍,與之為敵,別說五十里,就算在五百裡外,也不能掉以輕心。那些趁夜遁逃而不得的單于、王子們,對此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會。
裡應外合,終於成功了,代價卻是極其巨大的。
太史慈何等眼光,豈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他一馬當先的突入敵陣,給了狙擊部隊最沉重的一擊……
劉備不知道三弟為何遲遲不歸,但他很清楚,生死關頭到了。
劉備最寶貝的五百親衛,在慘烈的突圍戰中,也折了近二百。和太史慈順利會師,回首相顧的一剎那,劉備的眼淚差點掉出來,慘啊,太慘了!
突圍的結果,要麼是劉備損失慘重,僥倖突圍而出;要麼就是劉備沒衝出來,直接掛掉。
就在太史慈第二次接應劉備突圍的同時,青州軍卻在距離清淵五十里左右的一處河灘上按兵不動。按兵不動還不算,更是在中軍帳內,召開了一場酒宴。
「嗚嗚嗚嗚……」正疑惑間,城西方向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號角聲,舉目看時,正見一股煙塵急速靠近。
接下來的一切就順利成章了,張飛被裴元紹絆住,最後一個障礙也消失了。王羽的計劃能不能實現,能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就看天意了。
太史慈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當下就應下了:「貴我兩軍分屬盟友,同氣連枝,玄德公既有此請,慈自當效力!」
「須怪不得子義。」還沒等劉備想好如何答話,關羽就已經抱拳回禮,很誠懇的答道:「若是我軍昨天就順勢突圍,也不會打得這麼艱難。輕騎不擅攻堅,總不能讓弟兄們就這麼往盾陣上撞吧?」
如果劉備掛了,那就更好了,王羽可以直接接收遺產。張飛就在大營里,關羽的武藝那麼高,又有太史慈策應,就算敗了,應該也死不了,到時候,除了投靠青州,對付曹操、袁紹給大哥報仇,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一口下去,就像是吞了一口火似的,熱辣辣的感覺,從肚子里直躥上來,直讓人有種錯覺,好像一張口,就能噴出口火似的,帶勁極了!
趕在這個當口,裴元紹又來挑戰了。理由么,很簡單,他不服啊!明明都是喝了十八碗倒下的,憑什麼就是張飛的酒量更好?
「張大哥,請!」裴元紹這兩天也如墜夢中,他是來報噩耗的,身份也不怎麼上得了檯面,怎想到卻受到了這麼熱情的款待。
好在張三爺雖然粗中有細,但弱點也很明顯,沒錯,就是酒。
「沒事,是瘋子繞過來了,這廝可真夠慢的,還好能趕上來幫忙……」
「向前,跟在雲長的將旗後面,全力向前!」
正如劉備所料,這次救援行動看似光明正大,但其中卻蘊藏了陰謀。這個陰謀,是王羽和賈詡一起商量出來的,非同小可。
陰謀算計的主要是劉備,核心就是逼劉備突圍,而且是強行突圍。
王君侯親自作陪,好吃好喝還有好酒!這可不是一般的好酒,是根據泰山王家的祖傳秘方釀製出來的,青州人給這酒起了個名字,叫:烈日紅,對此酒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不過倒也沒什麼人對此不滿,青州人都知道,自家主公雖是當世豪傑,但酒量卻極其一般,更談不上嗜酒,帶頭違背軍紀的事,他是肯定不會做的,就算做了,大夥也沒什麼意見。主公的威望高,做事又往往有深意,偶爾不拘小節一下,又有啥值得計較的?
在令行禁止,對軍紀要求極高的青州軍中,這種場面無疑是罕見的。
張飛一聽,不著急了,太史慈的幾百輕騎,就把圍城的敵軍攪得天翻地覆了,等大哥做好準備,裡外那麼一夾擊,還不勢如破竹?
「二位,險地不可久留,還是從速離開的好。」太史慈又是很仗義的說道:「二位率軍先退,某來斷後。」
曹仁的部隊迂迴的速度不算快,但到現在也完成的七七八八了,輕騎的速度再快,被別人包圍了也玩不轉啊?
……
今天,在這個不怎麼恰當的時間和場合下,他卻遇到了最合適的對手。不得不說,王君侯提出緣分之說,是很有那麼點子道理的。
「好酒!真是好酒啊!來,裴兄弟,咱們再干一碗。」樂不思蜀的典故,當然是幾十年後才發生的,可要是不用這個詞,還真不好形容張飛此刻的心情。美酒隨便喝,沒人管,還有人陪,這種樂事,他已經多少年沒體會過了,如何能不樂而忘返?
突圍之初的鋒矢陣,已經變成了一個倒過來的雁行陣,前鋒有關羽的青龍刀開路,進展還算順利,但兩翼的威脅卻越來越大,特別是從右翼殺過來的曹操軍,右翼的狙擊部隊派了一支又一支,卻怎麼都擋不住他們的攻勢。
「玄德公,雲長兄,慈策應不利,慚愧,慚愧。」看到劉備兄弟,太史慈策馬迎上,遠遠的就抱拳致歉。
太史慈大咧咧的笑著,忽然,他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失聲叫道:「咦?不對勁啊,後面怎麼還有……不好,是袁紹的先鋒部隊來了,是顏良的騎兵!退,快退!玄德公,再不退,大伙兒都得完蛋,不能再有婦人之仁了。」
本來這個對手還不好找,王羽自己不擅長,軍中眾將也都是淺嘗輒止,太史慈酒量倒是不錯,可他若留下,誰帶兵出戰啊?
只能放棄兩翼,放棄保全主力的念頭了,再遲疑下去,恐怕連命都要送在這裏。多年的沙場經驗告訴劉備,眼下,已經沒有其他路徑可走了,只能全力一搏,帶出去多少兵,就算多少了。
當然,世事無絕對,這不,擬定羽林奔襲計劃的王羽就明知故犯了。
他將兩翼的精銳全部撤了下來,全力向前突擊,任由對方沖入后陣,屠殺著后陣的弱旅。
後面沒衝出來的,至少還有一千多人,不過已經被分割包圍了。救得了一兩隊,也不可能救下全部,救人的八成還會被連累。
這些年,裴元紹走南闖北,也走過很多地方,但這麼給勁的酒,卻是第一次喝到。當然,如此旗鼓相當的酒場對手,他也是許久沒遇見過了。
全力以赴的對付自己這個手下敗將,不去理會威脅更大的青州軍,這是什麼道理?就算賭氣,也不應該賭在自己身上啊!
裴元紹當然是無心的,他只是在接風宴上喝酒如喝水,然後被王羽注意到了,進而被利用了而已。
好酒,軍中有的是。高度酒,由王羽提出蒸餾的理念,糜竺親自盯著家中的釀酒師傅釀製出來的。這玩意不但能喝,還能拿來療傷,出品后,青州軍中就常備此物。
在這個時代,兩軍的距離到了五十里,可以當做是處於安全距離上。
於是,裴元紹閃亮登場了。
關羽搞不清楚了,大哥是不是傷心過度了?否則不應該提出這種非分的要求啊!太史慈應該也不傻吧?這個當口去救人?這可真是捨己救人啊!
「太史將軍,我軍還有不少將士陷於陣中,將士無辜,備實難捨之啊。」直到如今,撕破臉大罵什麼的,都是沒用的,劉備決定給太史慈添點兒堵。
可是,兵聖他老人家還說了,兵者,詭道也。若是事事都遵循書上說的,頂多也只能成為個紙上談兵的庸將罷了。
他的對手當然不是王羽,而是張飛。
五十里,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個量詞而已,測量距離的。
「子義……」這個變故把關羽給鬧迷糊了,他看看太史慈,又看看劉備,愣住了,「大哥,這……」
有了第一天的鋪墊,哪怕是身在局中的關羽,也不會認為青州軍理虧,可第二天的戰鬥,強度顯然會遠遠超過第一天的。
這兩個結果,都是王羽樂見其成的。沒了實力,就算王羽兵敗,劉備也無法對青州構成威脅,王羽獲勝,他一樣得不到多大好處,因為他沒兵啊,沒兵怎麼搶地盤?
突圍的三千兵馬,此刻跟在劉備身邊的,只剩下了千人左右。放棄了兩翼的防禦之後,突圍的軍陣被分割成了兩半,前鋒的精銳攻勢犀利,后隊的弱卒卻只有被屠殺的份兒。
當然,這個機會也不僅僅是針對劉備,清淵突圍戰,只是一個開端。
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策應的部隊遲遲打不開局面,倒是東西兩門敵軍正源源不斷的加入圍攻,他這支孤軍,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