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

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

無論接下來何去何從,總歸是有些翻本的本錢了。
「哦?」顏良眉頭一挑:「很寬闊的?」
三千人反覆將這八字吼了三遍,吼聲如驚雷一般,在曠野上滾滾而過,將殘枝敗葉震得瑟瑟而落,如落雨一般。
難怪他們不去追太史慈,這招根本對付不了青州軍。騎射,是白馬義從的拿手好戲,與義從淵源極深,甚至可以說是脫胎于義從的青州軍,在騎射上,也有很深的造詣。
劉備的部隊都是步卒,雖然也騎得了馬,但畢竟不如專業的騎兵熟練。即便追兵也是一人一馬的追上來,遲早也能追上來,更何況,追兵是一人雙馬,在持久力方面,比劉備的殘兵強出太多了。
追逃起初拉開的距離,早就被如狼似虎的追兵給追平了。
劉備遲疑了。
想要逆轉劣勢,必須得棄馬步戰。以步對騎當然也是不行的,最好的辦法,是把敵人也拉下馬,想做到這一點,無疑只能藉助地勢。
劉備滿心悲憤,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若是追擊青州,單是突破迎面而來的箭雨,就是個大難題。就算追逃的雙方箭術差不多,跑的一方也佔便宜啊,考慮到馬速的影響,追擊方面對的箭矢,相對速度要快得多。
「劉大耳這是瘋了嗎?」顏良目瞪口呆,這種方式的確可以壓榨出戰馬的潛力,但這種爆發持續不了太久,用不了一時三刻,戰馬就會歷盡而倒,到時候,就是騎兵追殺步兵了,更簡單。
既然形形色色的逃兵都出現了,顏良心下越發篤定,這一仗贏定了,而且是完勝!
顏良對騎戰極有心得,將追擊的節奏控制得非常之好。雖然馬力和騎術都佔了上風,但他並不急於強行超越,包抄敵軍的後路,而是不緊不慢的墜在敵軍身後。他將追殺的士兵分成幾隊,輪番發力,每次發力追襲,都大有斬獲。
劉備軍的高層也都是河北人,轉戰河北多年,對河北的山川地勢知之甚詳。而簡雍則是從逃兵身上得到了啟發,自家這支兵馬本就不是騎兵,以騎戰的方式和顏良較量,無論是逃還是戰,都是以己之短迎敵所長。
說罷,他哈哈大笑。
他一揚手中大刀,意氣風發的大喝道:「兀那關羽,當日汝在酸棗何等威風,今日怎麼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念在你也算是個好漢,死的這麼狼狽須不好看,本將可以給你兩個機會……」
義弟的提議,未嘗不是個辦法。以義弟的武藝,只要不立意死戰,還是很有機會突圍的。現在形勢危在旦夕,若是一直被追殺下去,遲早也會面臨類似的局面,到那時,就連個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了,還不如……
關羽傲氣過人,哪兒受得了這個,只氣得鬚髮皆張,身形劇顫,一張紅臉本就如重棗一般,這是更是紅得直欲滴出血也似。
「既如此……」劉備以手掩面,卻掩不住眼中悲意,眼見著就要涕淚俱下了。
「可是……」
河北平原上,一場騎兵追逐戰正如火如荼。
倒是那些滾鞍下馬的,都跑掉了,攻擊伏倒在地上的目標,對騎兵來說很困難。另外,他們還要收取戰馬這個戰利品,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卒,放過了也就放過了。
因為輕鬆,所以冀州軍的攻擊也很有節制,只殺人,不傷馬,將人斬落,順手再將馬給牽回來了。一路追擊下來,冀州軍的馬力反而越來越充足了。
前面的千余騎兵盔歪甲斜,狼狽不堪,後面追著的三千騎兵衣甲鮮明,騎術精湛,高下之分,一見即明。
「大哥,為今之計,要想脫身,也只有如此了。」關羽沉聲道:「顏良此人也是個性情桀驁之人,某當日在酸棗曾勝了他一招,令他切齒痛恨至今,某若返身邀戰,他必從之。顏良被某牽制住,大哥正好趁此機會脫身!」
若是顏良真的把劉備給圍住了,少不得要惡戰一場,困獸猶鬥,哪如現在如貓捉老鼠一般輕鬆?
這種追擊模式,效果不是立竿見影,但勝在細水長流,對己方也沒多少威脅。
那親衛看看顏良,卻被後者瞪了一眼,受逼不過,期期艾艾的答道:「……此谷名為落雁谷。」
剛和太史慈分開的時候,劉備心中還有鬆了口氣,甚至沾沾自喜的感覺。分兵是他主動提出的。種種跡象都表明,王羽已經識破了他促戰漁利的心思,並果斷採取了報復措施,誰知道對方的報復是到此為止,還是另有手段呢?現在再送上門去,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然而,千算萬算,劉備就是沒算到,顏良居然撇下太史慈,死死追在了自己的身後!
在顏良看來,自己的挑釁完全起了反效果,敵軍像是受了什麼刺激似的,用馬鞭抽,用戰靴踢,用武器刺,用盡一切辦法刺激起戰馬來。被虐打的戰馬無不發出了凄厲的嘶鳴,用盡全身的力量賓士起來。
「賊子膽敢囂張?待某……」
這一路追殺下來,劉備的千余殘兵,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差不多交待光了。用這麼大的代價替王羽火中取栗?現實嗎?合理嗎?
邊打邊撤,本就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被追趕的劉備軍只顧逃命了,每個人心裏都有標杆在,逃不過敵軍不要緊,只要比同伴逃的快,就能保住性命。沒人回頭拚命,幾乎所有落馬者的傷口都在身後。
烽煙滾滾,英雄末路。
轟雷般的馬蹄聲從身後傳來的那一瞬間,劉備幾乎以為是幻覺。
沒錯,就是軟柿子。劉備悲哀的發現,自己的部隊人數既少,騎術又差,完全不具備返身接戰,或者設法擺脫的能力,只能任由對方追上來,一個又一個的把自己的軍卒從背後斬落馬上。
打,是打不過的,就算要打,也太遲了。
劉備開始沒發現,他從未指揮過騎兵,對騎戰並不熟悉,還以為自己有機會逃出生天呢。過了一陣子,他才發現,敵人根本不是追不上,而是故意不展開全面的追襲,就是用這種慢慢放血的辦法,毫髮無傷的解決自己呢!
關羽可是他身邊最後一道屏障,哪能這麼輕易就放出去?他相信義弟的武藝比顏良要高,可是,顏良不是一個人,也未必肯信守承諾。再說了,從開始突圍,關羽就一直衝在第一線,已經苦戰了半日,顏良卻還是個生力軍!就算真的單挑,關羽也難保必勝。
「大哥!」關羽催促著劉備做決斷,情深意切,一如當日桃園結拜,立誓同生共死之時。
「誒呀呀,憲和不說,吾幾乎忘了。」劉備以掌擊額,恍然大悟,繼而大喜道:「幸得憲和提醒,為時未晚也。傳令下去,轉向東進,不惜代價,全力前進!」
主將有此豪氣,冀州眾軍也是精神陡振,齊聲大喝:「降與不降?敢與不敢?」
就算不考慮這些,跟太史慈同行的風險也很大。
牽招搖搖頭,表示不太清楚,卻有本地出身的親衛接話道:「算不上,方圓不過十數里,避一時尚可,幾百人想藏身多日,那就難了。就是這山谷的名字有些……」
他武藝高,中氣也足,饒是馬蹄聲震天,他這一聲發喊,也是聲傳四野,讓劉備等人聽得清清楚楚。
剛開始的時候,是撤退,是轉進,發現敵蹤后,想重整旗鼓倒也不難。可現在,轉進已經演變成了潰逃,士卒的士氣已泄,就算是孫武復生,吳起再世,也別想驅使他們返身接戰。
牽招策馬跟了上來,眉頭緊皺,提醒道:「前面似乎有座山谷……」
「大哥無須掛懷小弟,那顏良的武藝雖高,但在某眼中,也不過爾爾,他若當真隻身迎戰,某必斬之,若他揮軍圍攻,嘿,莫非他以為某手中這口青龍刀,就殺不出一條血路嗎?」關羽捻須冷笑,雙眼半眯半開,睥睨生威,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留存到現在的劉備軍,終究以精銳居多,漫無目的的逃跑,被追殺,讓他們無法不士氣低迷,一旦有了確定的目標,他們還是可以振作起來的。
「此話怎講?」
甚至還有更聰明的,他們發現敵軍對殺人的興趣不大,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戰馬身上。所以,他們向外跑開的同時,還在拉扯著韁繩,待戰馬開始減速,就直接從馬鞍上滾落下去,然後連滾帶爬的逃開。
王羽才是袁紹的眼中釘,自己只是個被牽連的,在河北大戰之中,完全就不起眼。跟太史慈分開,顏良自然不會繼續追擊,這樣一來,雖然在清淵損失慘重,但多了千匹戰馬,卻也不無小補。
他豎起兩個手指,臉上笑意湛然:「若及時棄暗投明,本將便為你做個引見,以你的武藝,待某封侯拜將之時,卻也少不了你一個副將的位置。若仍執迷不悟,卻也無妨,本將寬宏大量,仍然願意給你公平一戰的機會。只要你勝了本將,就放汝等一條生路,如何?敢不敢?」
他笑問道:「名字如何?」
不少個人的坐騎因為耗盡體力而摔倒,人也被顏良軍追上砍死。所以後來那些掉隊的士兵為了擺脫追兵,有不少向外跑開,希望大部隊能引走顏良軍的主要注意力。
事情,完全就不合乎常理哇!劉備滿心悲憤,無聲的吶喊著:顏良是白痴嗎?放著真正的生死大敵不追,來追自己這個小角色,難不成他純粹是想挑軟柿子捏?
單是跑開,確實無法逃脫追擊,顏良的注意力雖然集中在劉備和關羽身上,但分出一小隊騎兵,專門追殺這些掉隊的,卻也不是什麼麻煩事。
「主公,二將軍!」簡雍搶上前來,急道:「要想脫身不難,無須二將軍死戰,縱是要戰,也不能在這裏動手!」
「雲長不可!」劉備大驚失色。
「主公明鑒,顏良囂張,仗的不過馬力而已,若能下馬步戰,就算不能反敗為勝,也有且戰且退的機會。由此地而東,有座山谷,離此不過三五里路程,快馬加鞭的話……」
一聽這話,牽招先放心了,之所以追劉備,就是因為風險小,王羽就算真的設下了埋伏,也只有追太史慈的時候才會中。原因也很簡單,劉備和王羽又不是一條心,怎麼肯拼了血本擔當誘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