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九六章 三里挑一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九六章 三里挑一

等到後來曹彰成年,出鎮北疆,邊境就更加安穩了,曹操也得以專註與孫、劉兩家爭奪霸權。
「那羽林軍呢?」想了想,她又問道。
呂綺玲回頭看看自己的隊伍,倒也理解。
王羽沒聽過這個人的名字,但既然能和鮮于輔、閻柔並列,勢力肯定不容小覷,一旦齊周和麴義合流,那魏延即便伏擊成功,恐怕也無法扭轉強弱之勢,反而會把自己送入仙境。
他倒不會因此而懊惱,幽州問題遲早要解決,宜早不宜遲,拖著反而夜長夢多,至於被敵人利用什麼的,那也是無法可想。
東路是否會有警訊,現在還不確定,所以徐晃統共只部署了六千兵馬在東線。王羽估計,徐晃應該是覺得右北平還有田楷擋著,就算擋不住,至少也能傳個消息過來,到時候再做調整也來得及。
胡才率三千兵留守雍奴城,保護漂渝津往薊縣的糧道,同時作為關平的後備軍;李樂率兩千軍西進范陽,與魏延匯合,壓制麴義和范陽地方勢力;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進駐薊縣,兼顧各條戰線的安全,根據戰局的進展,採取必要行動。
戰爭的最大特點和魅力,就是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便是兵聖他老人家,也從未留下隻言片語,教後人如何完全把戰局掌控在自己手中,因為那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一件事。
鮮卑三部聯合的事,歷史上應該沒發生過,否則這樣的大事肯定會有記載。歷史上沒發生,很可能和曹操的對外策略有關;現在這件事則很可能和劉虞、許攸的策動有關。
單憑許攸一個,肯定沒有行走于鮮卑各部,串聯勾結的本事,但劉虞在草原上是很有名望的。年年送錢送糧,還幫忙壓制了公孫瓚這頭惡虎,如果這樣還得不到鮮卑人的友誼,那鮮卑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了。
早在與李樂匯合之前,魏延已經將矛頭對準了涿縣。
當然,以鮮卑人的智慧和信息量,很難把握住事情的重點,但許攸可以!此人行走于中原各路諸侯之間,對中原形勢的了解,不在任何一家諸侯之下,再加上他從中平年間就練就的陰謀策劃能力和口才,說服頭腦簡單的胡人自然不會太難?
「不等羽林軍和疾風騎兵的回報再決定?」王羽還在思考,未及答話,呂綺玲心直口快,插嘴問道。
閻柔、鮮于輔這些人,後來都成了曹魏的高官。曹操親征遼東,剿滅了袁尚、袁熙之後,就把北疆留給了這些地方勢力,鮮于輔就是劉虞之後的幽州牧,閻柔是什麼官職,王羽不太記得,但比起劉虞、公孫瓚時代,肯定是只高不低就對了。
王羽搖搖頭:「子龍出關后,一直行蹤飄忽,現在具體在什麼位置都很難講,給他下指令,還不如指望他自行判斷呢。其實,我現在倒是希望信使找不到他,如果能被信使找到,他的處境恐怕也很危險了。」
不像他這支親衛,趙雲的輕騎機動力超強,就算明知他的行軍路線,信使都未必追得上,更別說在兵荒馬亂的代郡了。所以,王羽給趙雲的命令是最模糊的,甚至可以說,那不是命令,只是提供了軍情分析供對方參考而已。
說著,他一欠身,在諸葛亮手上的輿圖上指了指:「我決定,咱們就走這條路!」
王羽皺眉苦思的時候,諸葛亮這個參謀也沒閑著,他一面拿著輿圖仔細研究,將戰局和地理狀況一一對應上,一面向幾個嚮導請教,避免紙上談兵。嚮導有關樂成的介紹,倒有大半是說給他聽的。
很顯然,魏延的勸說失敗了,不但失敗,而且還令得鄒、單二將意識到,青州軍不可能跟他們一樣,不顧一切的救援公孫瓚,所以二將才走得這麼乾脆。
但魏延還不是最危險的,最冒險的是太史慈。
相對而言,魏延和太史慈就顯得有些激進了。
太史慈似乎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把漂渝津的防務丟給了副手李斌,自己帶著五百海軍揚帆東進,準備狙擊東來的烏丸大軍。
王羽嘆了口氣,某種程度上,倒是自己幫了許攸的忙。
名義上都是騎兵,但以烈火為名的親衛重騎行軍速度並不很快,因為這是一支武裝程度極高的重裝騎兵。
麴義也是一員上將,鄒丹圍城,魏延窺伺在旁,他自然不敢輕動,但鄒丹一走,他若是還意識不到戰局有變,採取果斷行動,那他也不過是個只會紅著眼拚命的庸才罷了。
別看表面上只有一千五百人,但隨行的扈從卻足有兩三倍於此!換乘的戰馬,馱馬,再加上馬夫,上路后呂綺玲才發現,這支一千五百人的小軍,實際規模卻已經超過了五千人的雷霆軍,遠遠看著行軍的隊列,說是一萬兵也有人信。
「文則啊,」王羽呼出一口氣,形成了一條長且粗的白霧,看著白霧漸漸消散,他的思路也開始清洗起來:「只要有命令,文則肯定能執行得完美無缺,他那邊不用擔心……」
魏延和太史慈不用說,他們面對的敵人都很強,自身的兵力卻很有限,徐晃那裡看似安全,其實也挺危險的。
以兩千多騎兵,七千左右的步卒,向剛取得一場大捷的十萬胡騎發動進攻,可謂以卵擊石。但無論是私心很重的單經,還是鄒丹,都沒有絲毫的猶豫,二軍在昌平會師后,壓根沒等徐晃的回信,直接就北上了。
遠遠已經望見了樂成城的棱廓,諸葛亮終於理出了頭緒,提醒道:「主公,到了樂成,就必須要決定前進方向了,是沿著清漳水東北而進,去支援漂渝津?還是沿著沠水繼續北上,去范陽支援文長將軍?亦或走滹沱河路線,去薊縣主持大局?」
現在幽州戰線全線告急,處處捉襟見肘,兵力要保持機動才是最安全的,構築防線,處處被動防禦,只會徹底將主動權拱手相讓。
王羽揉揉眉心,搞不好啊,這又是一場幾百對幾萬的懸殊戰鬥,這個太史子義,怎麼就不能讓人省點心呢?
「主公,前面就是樂成城了……公孫將軍雖然心高氣傲,但比張燕更有自知之明一些,知道自己在內政方面有所欠缺,故而冀東三郡也是亦步亦趨。兩年下來倒也有了些模樣,但比起咱們青州,終究還是差得遠……」
魏延的計劃,就是預測麴義的動向,然後在他的必經之路上設伏,待其經過時,全軍暴起突襲。
他們離開昌平時的心情,想必也不是對勝利的憧憬,而是懷著和老兄弟們死在一起的決心吧?
一方面徐晃要決定在什麼時間,以怎樣的規模支援同僚的分戰場,另一方面,他還隨時有可能直面乘勝而來的十萬胡騎。把這麼重大的決策交付在部將手中,這也是一種風險。
「這條?」看著王羽指點的地方,諸葛亮等人都吃了一驚,這個選擇,著實有些不靠譜啊。
計劃不能算差,但不確定性太高,一旦預測不準,或者被麴義窺破,加以利用,魏延的處境就很危險了。情報顯示,幽州雜胡領袖之一的齊周,在薊縣之戰後,率余部進入了范陽境內。
現在的問題不是總結經驗教訓,而是如何解決難題。
徐晃的應對中規中矩,他分兵四路,遣關平的三千軍進駐泉州,協防漂渝津,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東面的敵人潛越東路防線,攻入冀州。
現在正是離開平原城的第五天,沿途上,王羽已先後接到了魏延、徐晃和太史慈的回報,幽州戰局的急轉直下,說是觸目驚心也不為過。
所以,風火騎兵的行軍速度,特別是戰略行進速度,其實是差了好幾倍的。信使能準確找上王羽,找趙雲卻是千難萬難。
徐晃的處置毋庸置疑。
所以,鮮卑人會感到懼怕,採取自保措施也是有情可原。
帶著滿滿的自豪,嚮導盡職的說明著沿途的地理人文,換成其他時間,王羽肯定會聽得津津有味,但現在他卻有些心不在焉。
現在呢?公孫瓚是有名的強硬派,自己雖然只和外族打過一次交道,但高唐那座得勝山卻早已名震天下了。便是當年的霍去病,手段也未嘗如此狠辣過,封狼居胥的同時,他沒少抓俘虜。
一部分突圍求援的騎兵,將居庸城的消息傳遞給了薊縣的單經和涿縣的鄒丹,二人集中了手上不多的兵馬,一邊向青州軍求援,一邊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救援之路。
不過,王羽覺得,以胡虜和許攸聯合之後的狡猾,烏丸若來,也不太可能擺明車馬的來,應該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是個很艱難,也很重要的選擇,三路都有必須要去的理由。
目前的形勢是這樣的:公孫瓚在居庸城戰敗,卻沒有全軍覆滅,公孫瓚在激戰中受了重傷,在殘軍的護持下,避入居庸城堅守待援。
公孫瓚太急了,敵人也太過狡猾。
拿這場幽州之戰來說,自己也沒想到趙雲、魏延在中山打的那麼順手,同樣也控制不了公孫瓚的情緒,只能看著他一頭衝進了陷阱。
因為是懷柔政策,所以鮮卑人就感覺不到迫在眉睫的危機,依然沉浸於自相殘殺。而鮮于輔、閻柔等人掌控了實權之後,也得以更深入的參与草原上的爭霸,故而曹魏時代的北疆,沒受到過太嚴重的威脅。
沒有奇謀,也不需要奇謀,這個時候就是要求穩,無論如何,陣腳不能亂,這就是所謂的大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