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第一章 朔風

第一章 朔風

事後宦官們加以調查,實際狀況確實如皇帝所猜想的一般。
賈似道雖出身名門,但是並非正式經由科舉而取得功名。只因其姐為世間罕見之美女,受到理宗皇帝的極度寵愛,才得以靠著裙帶關係加官進爵。他於三十九歲那年率兵救援鄂州(位於長江中游之要地),擊退了北方蜂擁入侵的蒙古大軍,因而名聲大噪。翌年班師回朝,凱旋回到臨安府後,隨即被擢升為左丞相,立於權勢之頂點。此時為理宗皇帝在位之景定元年(公元一二六〇年),而長達十六年之賈似道專權獨裁時代,也就此開啟。
某天夜裡,當理宗皇帝站在高樓上向城外眺望之時,於一片沉寂的黑暗之中,看到了一大群燈火閃耀。隨侍在皇帝身邊的宦官們無不驚惶失措,個個都以為不是火災,就是敵人來襲,而騷動不已。一見此景,皇帝不由得苦笑地制止了宦官們。
杭州臨安府成了世上最大之都市,不但如此,其繁華在歷經元代亦不見衰退。打從西方邊境遠道而來的外國人馬可波羅,就在當時留下了關於此地繁華盛況之紀錄。
得知忽必烈行動的賈似道,於是尾隨著撤退之蒙古軍,在後方做出形式上的追擊,並且向朝廷謊送大勝之捷報。此時,他與忽必烈之間亦結下密約。雖然據說是為了鞏固彼此之地位,但是真假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賈似道姑且不論,但忽必烈又是否誠心地將賈似道視為盟友呢?密約的曝光對於賈似道而言,其嚴懲損失是可想而知的。
絢爛繁華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滅亡之後,中國經歷了一段前所未有之亂世,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直到公元九七九年,宋朝終於平定亂世,一統天下。距離文天祥和陳宜中之時代,大約是在三百年前左右。
人口達到一百五十萬之多,港灣中停滿了來自海外諸國之船舶,包括了印度、波斯、阿拉伯、暹羅、瓜哇、越南、還有日本。街頭上不但看得見紅髮碧眼的人們四方穿梭,還聽得到伊斯蘭教及基督教寺院之鐘聲迴響。從外國輸入的,大多是各類的辛香料、藥材、象牙、犀角、刀劍、以及真珠等等商品。從中國輸出的則為綢緞、茶葉、銅錢、書籍等等。在海外貿易之中所取得之利益,讓宋朝國庫大大地蒙受其惠。
在亂世之際,社會的構造也起了莫大變化。一直到宋代為止,不論在經濟或產業方面都有著飛躍般的進展。穀物總生產量已達到五億石,茶葉也有數千萬斤。在如此雄厚的家業背景之下,礦山的開發以及國內外貿易之交流亦隨著興盛了起來。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都市產生,而城牆之內即使到了夜間,也大多能夠自由通行,人們的生活比起唐代更是自由、富庶。羅盤、火藥、印刷術都是世界上最早之發明。雖然邊境地帶屢次遭到異族之侵犯,但是大體說來國內上下可謂是一片平和,並且發展成世上最大之文明國度,沉浸在繁華富庶之謳歌聲中。
宋朝陶醉於復仇快感之中僅僅只有一瞬般短暫。與蒙古之間的和平不久便宣告破裂,曾經遠征波斯凱旋歸來的鐵騎壓力,開始沉重地向宋襲擊而來。
僅次於杭州的兩大都市分別是蘇州和泉州。位於杭州東北、距離約二百六十里的蘇州,是國內商業及工業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流的絲綢生產地。
「別慌。那應該是在西湖的方位吧。想必是賈似道正在湖上泛舟設宴吧。你們瞧,連那不知名的曲調都聽得一清二楚,不是嗎?」
忽必烈汗說難聽一點,是個貪得無厭之君主,一心一意只為追求毫無止境的領土擴張以及財富增加而欲罷不能。說好聽一點,則是個擁有雄心壯志的皇帝,對於財政和經濟寄予深切之關注。大蒙古帝國已經征服了波斯、俄羅斯,支配著這片廣大土地上東西貫通之陸上貿易。接著就是征服南宋,將這個國家所擁有的大商船隊、造船技術、以及海外貿易路線奪取過來。這麼一來,不論是海上陸上,所有的交通、運輸、貿易路線就全都落入蒙古的掌握之中,而所有之財富自然是悉數流進忽必烈汗王城所在之大都了。
南宋時代,雖然北方之天下為金國所奪,領土只剩下一半而已。但是話說回來,由於將生產力低微的地方割捨掉了,結果反倒使得經濟效率大為提升。才不過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南宋之財力就已經遠遠凌駕過去的極盛時期。
泉州則為海外貿易及海運之中心點,除了有許多來自於海外的商船造訪之外,同時也是航向海外之出發港口。數萬之外國人居住於此,名為清真寺的壯觀回教寺院及摩尼教寺院也陸續建立,到處可見操外國語、身穿洋裝,連頭髮和眼睛的顏色都大不相同的人群在街上穿梭移動。此地總人口超過五十萬人,別名「刺桐城」,這個名稱甚至在波斯及阿拉伯都廣為人知。
「正因有我金國在北方做為後盾抵擋蒙古,宋才得以享盡安泰。如果真要滅我金國,接下來就輪到宋了。宋應與我聯手對抗蒙古才是上策。」
賈似道將希望寄託於最後一戰,豈料開戰之前,全軍竟四散逃逸,令他再也沒有回歸臨安府的可能。不但如此,被處以流放之刑的賈似道,甚至連流放的目的地都抵達不了。
為了逃避狂暴的金軍馬蹄,許多人紛紛渡過長江。欽宗的一個弟弟也在此即位而成為高宗皇帝,並且定都杭州,改名臨安府。「南宋」從此開始成立。意欲進一步南下的金軍,在長江的流水以及所謂「抗金名將」之武將們的奮勇抵抗之下進擊受阻。而高宗皇帝也以對其兄長欽宗之見死不救,並用妄加之罪名殺害了主戰派岳飛的犧牲,終於得與金國締結和平盟約。他在鞏固自己地位之同時,也開始盡其所能地積極開發國土、發展經濟,因此在這方面得到了極大之成就。
這樣的論調其實不無道理,因此宋朝之中亦有贊同之人,然而最終的決定仍舊是聯蒙古滅金。百年之前,金國攻陷開封之後不但極盡殘暴地掠奪橫行,並且還將徽宗和欽宗皇帝擄至北方蠻荒凌辱至死,這股怨恨一直延續至今。因此眼前絕佳的復仇機會,又豈有放過之道理呢。
這樣的事情若是發生在和平盛世,大家很可能一笑置之就讓它過去了。遺憾的是,來自於元的侵略日益嚴重,宋之國基早已受到動搖,正面臨著生死存亡之威脅。為了救國救民,賈似道應該做的事情太多了,然而他卻只是一味地逃避,不願正視現實。地處北方防衛據點的襄陽,在元軍的包圍之下,已經苦撐了五年。在水陸兩面連續五年承受著元軍猛烈攻擊之宋軍,其英勇戰績實在令人驚嘆不已。這段期間,宋軍將領呂文煥曾經數次向臨安府請求增援,然而賈似道卻故意漠視,從頭至尾都沒有派過一兵一卒到襄陽去。雖然表面上說是為了鞏固鎮守京師之武力,但亦有說法認為賈似道是因為忌憚呂文煥之威名才這麼做。直到彈盡糧絕降服於元軍之時,呂文煥最強烈感受到的,並非是戰敗之懊悔,而是對於賈似道的憤怒與憎恨。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蒙古並沒有徹底將宋滅亡之意思,一直到忽必烈即位之後,才展現出明確的意圖,大舉進兵侵吞南宋國土。
除此之外,廣州及成都也都是擁有數十萬人口之大都市。在當時,即便是急起直追的歐洲地區,都尚未出現過這種規模的都市存在。
但是說話回來,賈似道也並非是個全然無能之庸材。他在內政方面之能力堪稱極為優秀。曾經下令徹查朝中重臣侵吞公款之事並予以管束,限制宮廷內部宦官之權利,整肅綱紀。在財政上尤其大膽地推動改革,並且在土地、租稅、貨幣等各方面都大有成果。他對於文化與藝術也擁有相當深刻之研究,並熱衷地加以保護。
公元一二三四年,在南北夾擊之下,金國於地獄般之烈火中滅亡了。最後一任皇帝末帝手執長槍,朝蒙古大軍突進,並死於亂刀之下。
直到徽宗在位末年,北方女真族所建立之金國開始興盛壯大。由於宋在外交上的謬誤失敗,以致遭受金國全面攻擊,江山也因此崩潰。這一切的遽變如同發生在一瞬間,歷時極為短暫。首都開封(東京府)不久之後就已陷落,而剛剛退位的徽宗皇帝和即位不久的欽宗皇帝,也雙雙被擄到北方的蠻荒之地,幽禁在宛如大地盡頭的五國城裡,悲慘至死。
當呂文煥的悲慟吶喊,成為朝中大勢之時,賈似道也從獨裁之地位跌落下來。宋朝將軍一一向元投降,並且均以賈似道之專橫無道為理由,這點任他再怎麼辯駁,都無濟於事了。
然而,賈似道大勝蒙古軍一事並非事實。當時的蒙古由於皇帝蒙哥猝死,宮廷內部為了繼位人選之爭奪,而陷入了嚴懲的紛爭之中。身為蒙古軍統帥的忽必烈,無心與宋繼續交戰,決定撤兵返回北方。
「都是賈似道這奸臣誤國!」
忽必烈汗與其親信在構想出這番計劃的同時,南宋之命運也為之決定。忽必烈汗的構想並非狂妄者之幻想,亦非紙上談兵之空論。因為他的確擁有實現這番計劃的政戰攻略以及軍事武力。
倘若生於和平盛世之中,賈似道或許能得到名相之評價也說不定。只不過他的私心實在太重,奢華之程度也極為過分。
賈似道的傳記被收錄在《宋史.奸臣傳》之中。以虛偽功績而位極群臣,蔑視天子而專橫無道,將權力私己化並窮極奢華,以致誤國誤民終至亡國。從這幾點看來,他會遭受非難也是罪有應得。
面對忽必烈汗這般的強人,宋朝方面又是誰在肩負著這個領導國家之重責大任呢?此人正是賈似道。
宋金的共存,從一時的例外延續了將近百年之久。正當宋朝日益富庶、歌頌和平之時,金國卻急速變了質。由於幾乎完全被中國同化,在學術及藝術方面之發展可謂頗有成就,但在軍事方面卻顯著地衰退,以致被北方的新興勢力所壓倒。原本分立為數個大小部落、受到金國支配的蒙古高原騎馬民族,在強力領袖的領導之下而趨於統一,並且一路南下。金國在連連戰敗的情況之下,被追擊至黃河以南。此時蒙古派遣使者至宋,提議南北夾擊的滅金之策。知道此事之金國,立刻拚命地向宋方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