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七章、鎌倉幕府和北條氏

七章、鎌倉幕府和北條氏

畠山重忠之死,使得政子、義政姐弟意識到,若不先下手將老爹擊敗,將會後患無窮。於是在兩個月後(當年閏七月),他們揭發出牧之方企圖謀殺源實朝,擁立平賀朝雅為新將軍的陰謀(天曉得),逼老爹和老爹那個權力欲旺盛的新老婆回伊豆老家去隱居,然後將平賀朝雅于京都斬首。
其實作為女性來說,北條政子的權力欲絲毫也不遜色于牧之方,她從賴朝死後就出家為尼,但一直操控著幕政,擔任將軍的「后見」(監護人),人稱「尼將軍」。在他的支持下,兄弟義時替代老爹成為政所別當,和大江廣元同掌政務,不久后又消滅了從賴朝建基鎌倉開始就一直擔任侍所別當的和田義盛,兼管侍所。鎌倉幕府中央的三大機構,北條義時把握住了兩個,於是設立「執權」的名號,成為幕府實際上的統治者。
幕府的經濟基礎來源於「關東御成敗地」,在這裏「成敗」是「處分」的意思,指幕府將軍有權管理,可隨意處分的領地。這些領地包括三個部分:一,「關東御領」,即朝廷賞賜給賴朝個人的五百多處莊園;二,「關東御分國」,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總、信濃、越后、駿河、武藏、下總八國的國司任免權下發給賴朝,可由幕府推薦御家人擔任,並可由幕府直接解職;三,「關東進止所領」,即北條時政爭取來的,幕府可在很多莊園和公領中設置地頭的權力。順便提一句,各國守護沒有俸祿,一般也都兼任地頭,從土地上獲得報酬。
這個還沒有具體執行步驟的計劃,卻被北條政子探知了,政子大驚失色,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以舉行藥師如來供養儀式為賴家祛病為借口,招來比企能員,當場將其處斬。能員死後,其子比企宗員率一族郎黨固守將軍嫡子一幡所住的小御所,沒想到北條氏根本不管一幡死活,派兵猛攻,最終小御所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比企一族和年僅六歲的一幡全被燒死。
源賴朝自從定居鎌倉以後,基本上就沒挪過窩,此番聽說兄弟義經在京都掀起反旗,被迫親率大軍西上。義經看老哥來勢洶洶,知道無力抵禦,這才被迫化妝亡命,前往曾經受過庇護的奧州藤原秀衡門下避難。賴朝聞報后,派老丈人北條時政率千騎入京以穩定局勢,自己安然退回鎌倉。
經過「承久之亂」,幕府的經濟基礎迅速擴大,並據此在政治上從和宮方分庭抗禮,變為佔有絕對的優勢,甚至皇位繼承和朝官任命也都需要經過幕府點頭——其實是需要北條氏的點頭。北條義時還撤消了京都守護一職,代之以六波羅探題,負責監視朝廷協助統治使幕府統治較為薄弱的近畿以西地區,這一職位世代由北條一門擔任,職分南北,首任六波羅探題就是平定上皇反亂的北條泰時(北)和北條時房(南)。
北條氏當然不會放過這次造反的後台老板,他們逼迫后鳥羽院削髮為僧,然後將其流放到西方的隱岐島,順德院則被流放去了佐渡島,就連沒有參与叛亂的土御門上皇也難逃被流放的命運,他的目的地是四國的阿波。后鳥羽法皇在流放地又活了整整十八年,一直到延應元年(1239年)才病死,享年六十歲。
經過「宮騷動」和「寶治合戰」,北條執權和藤原九條家的關係出現了裂痕。建長四年(1252年)二月將軍的祖父九條道家去世后,北條時賴乾脆流放將軍賴嗣,成功迎立后嵯峨上皇的皇子宗尊親王就任幕府將軍。對應幕府將軍來源的三個階段:源氏將軍、九條將軍和宮將軍,幕府的統治體制也同樣經歷了三個階段:源賴朝的獨裁體制、重臣合議制(評定眾制度)和北條得宗專制體制——北條時賴時代,就是得宗專制的開端。
元仁元年(1224年)六月,北條義時去世,於是北條泰時和時房就把職務交給各自的兒子時氏、時盛,從京都回歸鎌倉。這位北條泰時原名金剛太郎賴時,因為源賴朝曾將名字里的「賴」字賞賜給他,這稱為「一字拜領」,乃是無上的榮寵。作為北條義時的最大的兒子,泰時本來最有資格繼任家督之職和執權之位,不過義時晚年寵愛後妻伊勢局,想要改立伊勢局所生的北條政村為繼承人,雖然最終並沒有實行,但多年遠在京都的泰時,論在鎌倉的勢力,根本就不是伊賀局母子的對手。
其實用最終結果來倒退,義經對賴朝功莫大焉,他使得賴朝有借口壓制或消滅可能成為隱患的兩大勢力,一個是奧州藤原氏,另一個就是京都的舊公卿們。北條時政趁著奉命入京勘亂的機會,大肆打壓親義經派公卿,后白河院出面說情,時政就此提出兩個苛刻的條件:一,請朝廷允許鎌倉政權在各國派駐守護職以執掌軍事權和警察權;二,允許鎌倉政權在朝廷、公卿們的莊園中派駐地頭,參与管理。在時政的要挾和逼迫下,后白河院只得隱忍著答應了。
宮方部隊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宇治、勢多、淀等要隘。時值初夏,宇治川河水暴漲,宮方部隊又毀壞了所有的橋樑,但這卻無法抵擋幕府軍的洶湧如潮之勢。在高昂士氣的驅動下,大將佐佐木信綱第一個冒著如雨的箭矢縱馬躍進濁流,泅渡過河(當年源平合戰時,他的舅舅佐佐木高綱也是這樣縱馬躍進宇治川,渡河殺敵的),在其感召下,十九萬幕府武士紛紛縱馬躍進了宇治川,一舉擊潰了對岸的宮方部隊。這次貴族叛亂歷時一月,但決戰只用了半天時間,史稱「承久之亂」。
僅以京都來說,當時存在著三股大的勢力,互相鬥爭也互相制約。一是幕府將軍派駐的京都守護,二是關白九條兼實,三是后白河院的殘黨丹后局和源(土御門)通親。一開始,九條兼實為了制約院權,主動向源賴朝靠攏,征夷大將軍的頭銜,就是他為賴朝爭取得來的。然而在後白河院去世以後,賴朝卻和實力漸弱的院的殘黨結合起來,準備向獨霸朝廷的攝關家開刀了。
后鳥羽院拼湊了武士、僧兵一萬七千人準備討伐北條氏,而北條義時則採納了大江廣元速戰速決的建議,以其子泰時為總大將,弟時房為副將,大軍分為三路,分別攻略尾張、美濃、三越,直逼京都。一路之上,各地的武士聞風而至,當到達京都時,幕府軍已達十九萬之多。據說義時說過這樣的話:「先派十九萬大軍供上皇御覽吧,如果不夠的話,我就再親率二十萬軍勢上洛(日本古代模仿中國東漢,稱京都為洛中)!」
在武士階層中,有所謂「一字拜領」的風俗,即從主家的名字里獲得一個字,雙方結成一種模擬的親子關係,以拉近主從間的感情。這種獲得主家賞賜「偏諱」之事,在當時是非常光榮的。打個比方說,戰國大名武田信虎下賜臣下自己的「虎」字,比如甘利虎泰、飯富虎昌、原虎胤、金丸虎義,等等。再比如,戰國大名長尾景虎繼承上杉苗字,受上杉家督憲政的偏諱,改名為上杉政虎,後來又受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改名為上杉輝虎。
建久三年(1192年)三月,隨著新時代的來臨,舊時代的代表人物后白河院終於咽了氣,時年六十六歲。后白河院畢生都在為重興天皇朝廷,把政權收歸皇族而努力,他先是借平氏之手重創攝關家,隨即又借源氏之手消滅平氏,在義仲、義經、賴朝三人間不斷挑起矛盾和紛爭。然而歷史潮流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后白河院引發了無數戰亂,最終迎來的卻是皇族政治的最頑強的掘墓人源賴朝,以及賴朝的代表北條時政。因此,藤原信西曾評價他是「和漢史上最大的昏君」,無疑是以偏蓋全,而源賴朝說他是「日本第一號大天狗」(天狗為日本傳說中居住在深山中的怪物,紅臉、高鼻,具有神力而自負,經常引發紛爭),卻非常接近事實。
下一個目標,當然是九郎義經。正好后白河院為了制約賴朝,大力拉攏警衛京都的義經,封官賞爵,毫不吝惜,這就更加引發了賴朝的猜忌。於是在重臣梶原景時的進言下,發布了討伐逆賊源義經的命令——據說在「烈風逆櫓,強登屋島」的時候,景時曾勸義經不要冒險,未受採納,反而被斥責為「膽怯」,從此兩人結下深仇。
拉回話題,鎌倉幕府初期的政治權力,其實是並不完善的,為了儘快穩定局面,源賴朝對舊勢力作了相當大的妥協,朝廷仍能利用國司等官職行使部分權力,當時的日本,被稱為是「公武兩重政權」。既然沒有一棒子把朝廷打趴下,那麼朝廷和幕府之間的鬥爭也就難以避免——
幕府最終放棄了迎接一位「宮將軍」的努力,轉而向攝關家求援,這使后鳥羽院更為憤怒。於是承久三年(1221年)四月,后鳥羽院命令順德天皇讓位給年僅四歲的懷仁親王,隨即于次月發動政變,派遣手下武士突襲消滅了京都守護伊賀光季。初戰勝利,后鳥羽院得意洋洋,自以為得到上天庇佑,於是頒發院宣,號召全國武士都站出來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
當天,北條義時、大江廣元以下所有在鎌倉的御家人都被北條政子召集到了一起。在眾人到齊后良久,政子才緩緩走出,她流著淚動情地向御家人們講起了過去武士被貴族象狗一樣呼來喝去的悲慘命運,講起了先將軍賴朝率領武士們披荊斬棘、建立起鎌倉幕府的光輝業績,指出武士只有團結在幕府周圍才不會再次淪為貴族的奴婢。在場的御家人都感動得哭泣了起來,最後大家橫下一條心,決定為了保衛自己的政權而和朝廷戰鬥到底。
再如朱明王朝創始人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都用木字旁的字為名,著名的有太子朱標、秦王朱樉,以及後來當了永樂皇帝的朱棣。而朱氏從第三代以後,都起雙字名,第一個字代表輩分和主分家,第二個字以五行為偏旁,比如朱標的兒子分別叫朱允炆、朱允熥等,朱棣的兒子分別叫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等。天啟皇帝叫朱由校,崇禎皇帝叫朱由檢,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們是親哥兒倆,錯不了的。
北條泰時不費吹灰之力就殺入京都,佔領了皇宮,在六波羅設下大本營。他不僅殺死和流放了大批敢於跟隨後鳥羽院造幕府反的公卿們,沒收了公家和在京武士的領地賞賜給有功的御家人,還勒逼仲恭天皇退位,讓后鳥羽院的侄孫、十歲的茂仁皇子繼位,是為後堀河天皇。仲恭天皇在位僅七十七日,因為還沒來得及正式舉行繼位典禮,所以史稱「廢帝」或「半帝」。
民間傳說中的源義經,淳樸善良,不願與兄長作戰,更不願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再起紛爭,於是主動退出京都,率領臣子、家眷逃往陸奧。不過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按常理想來,就算他想不戰而逃,后白河院也是不會輕易答應的吧?事實上,表面上最先挑起紛爭的正是義經本人——平氏覆滅的當年(1185年)八月十四日改元「賓士」,朝廷隨即就應義經之請發布了賴朝討伐令。
京都朝廷風雲動蕩,鎌倉幕府的境況只有更為混亂。就在土御門天皇登基的當年年底,源賴朝在從相模川橋回來的路上失足落馬,就此一病不起,挨到次年(1199年)元月,終於咽了氣,傳位給長子源賴家。
名主要向領主交納多重貢賦,主要為田租(水田稅)或畑租(旱田稅)的「本年貢」,經常佔到收穫物的三到四成,此外還有「付加米」、「萬雜工事」等等,總數經常超過收穫物的一半以上。對比中國漢代的「十五稅一」甚至「三十稅一」,似乎古代日本對農民的盤剝是個天文數字,但事實上日本的社會結構相對簡單,不象中國,雖然只交給朝廷收穫物的數十分之一,但莊園主、地主的橫徵暴斂隨心所欲,就根本無從統計了——當然,日本老百姓還是很能吃苦耐勞的,逼急了上山為盜,也基本沒產生過中國古代那種頻繁的動搖國本的農民大起義。
源賴朝在世的時候,集權穩固,諸事尚可獨斷專行,賴朝一死,幕府和御家人,以及御家人之間的重重矛盾就暴露了出來。為了緩解這諸般矛盾,賴朝的遺孀北條政子就以兒子年紀尚幼為藉口,取消了賴家將軍的獨裁權力,代之以重臣合議制。最初參与合議的武士共十三人,包括:政子的父親北條時政和兄弟北條義時,公文、問注、侍三所的長官大江廣元、三善康信和和田義盛,此外還有中原親能、比企能員、藤原行政、三浦義澄、八田知家、足立遠元和梶原景時等。
當時正是后鳥羽天皇在位,九條兼實和源通親都把女兒嫁給天皇,但兼實的女兒任子雖然位居中宮,卻只生下一名皇女,而通親的養女雖為偏室,卻生下了皇子為仁。於是,在幕府的支持下,建久七年(1196年)十一月,任子被趕出中宮,隨即九條兼實被迫辭去關白之位——這被稱為「建久七年的政變」。
再舉一個例子,足利幕府的開創者是足利尊氏,尊氏生了兩個兒子義詮和基氏,其中義詮系繼承幕府將軍寶座,此後世代就以「義」字為通字,比如三代以下歷朝將軍就是:義滿、義持、義量、義教、義勝、義政、義尚、義稙、義澄、義晴、義輝和義昭。
此外,《貞永式目》還詳細規定了關於年貢、刑罰、御家人生活的條目,成為相當時間內武家的基本法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貞永式目》中,還規定了許多重視女性地位的條文,可以說是初具了國民憲法的味道。
然而北條時政不僅沒有好好地監管賴朝,反而把女兒政子嫁給賴朝為妻,並且諸事都聽從這個源氏出身的女婿的安排。到了治承四年(1180年)四月,源行家給賴朝送來了以仁王的令旨,要他起兵討伐平氏。賴朝一開始還想先觀望一段時間,不著急做出頭鳥,但隨即聽說源賴政造反失敗,賴政父子和以仁王全都被殺,平清盛下達了討滅諸國源氏的命令。事到如此緊急關頭,不由得賴朝不動手了,而北條時政也很清楚,一旦女婿被殺,自己也難免受到牽連,於是隨同起兵。
【●北條執權的誕生】
斗垮政敵以後,北條氏立刻逼迫已經萬念俱灰的源賴家出家隱居,把將軍之位傳給其弟千幡,也就是源氏的第三代將軍源實朝。次年(1204年)七月,被幽禁在伊豆修禪寺的源賴家即遭殺害。
丹后局本是平業房的妻子,平業房被流放后,她主動接近已被平清盛架空了的后白河院,隨即就被后白河院收為妾侍,她和源通親併為后白河院的心腹,院的很多導致變亂的政策,都是出於此二人之手。
在武家政權的中央也即鎌倉,設置有負責行政的「公文所」,負責司法的「問注所」和負責軍警權力的「侍所」,都直接從屬於幕府將軍。而在地方上,各國都設置守護職,從朝廷派駐的國司手中褫奪了軍警大權,守護平時維持治安,監督御家人輪流戍守京都和鎌倉(稱京都大番役和鎌倉大番役),戰時則統率國內的御家人出征。
北條泰時被稱為名君,他在任期間完善了幕府的統治體系,也穩固了執權的勢力。貞永元年(1232年),北條泰時主持完成了《御成敗式目》,也稱《貞永式目》。《貞永式目》規定了以「連署」作為執權的副職,主要由北條一門重要人物充任——首任連署就是泰時的叔父北條時房。此外,還規定了由包括執權、連署在內的十三、四人組成「評定眾」,成為幕府的最高決策機關——三浦義村就是首任的評定眾之一。
日本人的傳統則重視家系的一脈相承,而並不重視輩分,所以他們的名字中往往有個「通字」世代相傳。比如鎌倉執權北條氏的通字就是「時」,北條時政的兒子名叫宗時、義時、時房,義時的兒子名叫泰時、朝時(名越朝時,光時的父親)、重時、有時、時尚,還有兩個叫政村和實泰的,因為某種特殊情況而沒有使用通字——同樣叫某時或時某的,不一定會是兄弟!
三十一歲的義經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和妻(三十二歲)、女(四歲)、以及愛妾靜自焚而死,家臣武藏坊弁慶、鷲尾經春等人則惡戰到最後一口氣……順便說說他那位名叫靜的愛妾,據說本是京都的白拍子(一種女性著男裝的舞蹈藝術),色藝雙絕,性格溫柔。義經與靜的愛情悲劇,成為日本文藝經久不衰的主題,彷彿我國的楚霸王項羽和虞姬一般。
北條泰時還實行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並積極開展對南宋的貿易——貿易的結果是,南宋政府出現了由於銅錢輸出過多引起的「錢荒」,最後不得不限制每年對日本的官方貿易——使全國經濟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自源平合戰以來,可以說日本社會終於進入了一段穩定發展的時期。
可是這樣他還不放心,因為兩個弟弟統領大軍在外征戰的時候,他不過窩在老家鎌倉搞內政而已,恐怕現在軍中只知有蒲將軍和九郎判官,而不知有他自己這個源氏棟樑了——於是乎,黑手就向老弟們伸去。
因為起兵過於倉促,所以源賴朝才會在石橋山被平氏的大庭景親殺得隻身逃亡。當時北條時政帶著兒子宗時和義時奮戰斷後,宗時英勇戰死,直到確定賴朝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以後,時政和義時才轉身逃亡。
先說第一步,據說二代將軍賴家很不成器,卻又執著地想要擺脫母親北條政子的控制,重掌幕權,他最倚重的臣子是為梶原景時。梶原氏世居相模國鎌倉郡梶原鄉,先祖曾自稱過鎌倉氏,梶原景時作為梶原一族的家督,在源賴朝初起兵的時候還是站在平氏一方的,曾跟隨大庭景親在石橋山大敗賴朝。據說景時雖然獲勝,卻大為賴朝的勇武而感動,於是故意放賴朝逃走,把追兵引領向錯誤的道路。其後賴朝捲土重來,梶原景時前往投靠,賴朝記得活命之恩,給予重用,對他非常信賴,言聽計從。幕府建立后,梶原景時一度接替和田義盛作為侍所別當,可謂是權勢薰天。
后鳥羽院一怒之下,心說你既然不肯歸權,我就自己來干,他先逼迫親幕府派的關白藤原兼實下台,然後又插手本該由幕府掌握的守護的補任權。這種種行為遭到了鎌倉方針鋒相對的反彈,只可憐了夾在中間的實朝將軍,他甚至一度想親率六十名隨員出訪宋朝——反正幕府大事也不需要我說了算——因為新建大船不能在鎌倉附近下水方才作罷。
寬元四年(1246年)三月,北條經時退位,閏四月就咽了氣。當年五月,趁著新執權時賴立足未穩,同族的名越光時與評定眾后藤基綱、千葉秀胤等人密謀,妄圖擁立前將軍賴經複位,從而使自己替代北條時賴就任執權——是為「宮騷動」。
十三位合議重臣中,梶原景時首先喪命,這或許和他時常獻計排除異己(不管是自己的異己還是幕府的異己),不得人心有關。關於他的滅亡,史料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記載:一說是景時向將軍賴家進言,陷害重臣結城朝光,此事為朝光所知后,就和六十五人聯名上奏,請求將其流放;另一說是景時察覺到御家人中有推翻將軍賴家,擁立源賴朝次子千幡的動向,他向賴家進言,但因查無實據而反遭流放。
【●上皇反亂】
得知這一重大消息后,北條義時非常驚慌,因為雖然擁護宮方的人數不多,但是如果天皇親征,當御輦出現在敵陣前面時,幕府方的武士勢必要摘掉頭盔、扯斷弓弦,跪拜降伏。到那時,戰不能戰、退不能退的尷尬局面便會出現,召集起來的部隊縱有百萬,也要一鬨而散,甚至因為形勢所迫站到敵人一邊去。
一字拜領還分上字拜領和下字拜領兩種,所謂上字,就是指的通字,而下字是通字外個人獨有的那個字,兩者區別很大。一般情況下受賜偏諱,多是下字,上面舉的那些例子都是如此,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顯得更為信任和寵愛。比如上述武田家的通字是「信」,武田信虎的兒子晴信賜愛將馬場「信」字,更名為馬場信春。再比如,戰國大名后北條家有員猛將,苗字本為福島,後來娶了家主北條氏綱的女兒,成為一門眾,拜領下字,改名為北條綱成,綱成的兒子則先是拜領北條氏綱的兒子氏康的下字,稱北條康成,後來改賜他上字,變成北條氏繁。
三代將軍源實朝娶了前權大納言坊門信清的女兒為妻以後,宮方和武方的關係看似非常親密,因為坊門信清本是后鳥羽院生母七條院的弟弟,是本院最親近之人,宮方很想依靠這段婚姻,把京都和鎌倉聯為一體。
源實朝被刺殺了,兇手公曉及其兄弟禪曉也隨即被捕處死,源氏幕府的血脈就此斷絕——源賴朝殺光平氏,殺光自己的兄弟,他可料不到自己也會有絕後的一天吧?按照日本傳統的家族制度,血源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家族血緣斷絕,那就從別家過繼一個來擔任家主,只要維持家名不墮,家業不毀就行了。於是執權北條義時希望挑選一位皇子來繼任將軍,這樣可以使幕府的威信不降反升。
兩派爭奪權勢的導火索,就是畠山重忠的被殺。且說元久二年(1205年),在牧之方的安排下,將軍源實朝決定娶后鳥羽院的寵臣坊門信清之女為妻。北條時政派一族的北條政范進京迎親,畠山重忠的嫡子重保作為護衛隨行。當時平賀朝雅擔任京都守護,他設宴款待政范一行,但在宴會上,朝雅和畠山重保卻起了口角,幾乎大打出手。
自古以來,想得天下者,必須要心夠狠,手夠辣——好比那位坐鎮鎌倉的源氏棟樑源賴朝。賴朝時刻記著平清盛心慈手軟放過源氏遺孤,最終導致平家滅亡的教訓,於是在得勝后大開殺戒,幾乎把所有和平氏有關的人全都宰了個乾淨。
【●藤原氏將軍的終結】
等到丈人、女婿、小舅子重新會合在一起,時政向賴朝建議說,不如渡海前往安房國,號召當地的三浦、和田、千葉等豪族一起舉兵,那時卷土重來,勝利可期。賴朝聽取了時政的建議,這才有了以後的富士川大勝,以及更以後的鎌倉幕府。
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賴朝受封為征夷大將軍,正式開幕,史稱源氏幕府或鎌倉幕府。鎌倉幕府具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機構,以鎌倉為中心,觸角幾乎延伸到日本社會的每個角落,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
中國人重視輩分,往往利用同樣的偏旁或字來標識一個大家族中同輩的男性(近世也部分兼及女性)。比如對於至聖先師孔子的後人,從明代開始,他們定的輩字就是:「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近現代的名人如孔繁森是繁字輩,孔祥熙是祥字輩,孔令輝是令字輩。
深究這次口角的根源,當時平賀朝雅的領地在武藏國的東南部,而畠山重忠任武藏守,領地在武藏國的西北部,本來兩家中間隔著比企氏的領地,比企氏滅亡后就連在了一起。因領地糾紛而喧嘩吵嚷,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此事被告到鎌倉,牧之方想藉此削弱先妻派的勢力,就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畠山重保。受此牽連,當年六月,畠山重忠也被北條時政下了追討令,他在趕赴鎌倉申辯的途中,在武藏二俁川遭到北條士兵的圍攻,奮戰不敵,自殺而死。
【●幕府的權力鬥爭】
等到比企氏滅亡,北條氏完全掌控了幕權以後,因為政見的不同,北條氏內部逐漸分裂成兩個派系,一為「先妻派」,即北條時政元配所生的北條政子、北條義時,以及二人的妹夫畠山重忠,二為「後妻派」,即時政和其新妻牧之方,以及牧之方的女婿(也是源賴朝的猶子)平賀朝雅。其實後妻派的核心人物,應該說是平賀朝雅,源實朝還沒有子嗣,如果他死去或退位的話,最具備繼承人資格的就是朝雅,朝雅很想排除重臣合議,重振將軍的權威。而相對的,先妻派代表了廣大御家人的利益,希望共同支撐幕府這座大廈,而不讓那些沒經過戰陣的二代目、三代目去胡作妄為。
下字拜領還則罷了,上字拜領就容易造成相當程度的混亂,尤其後人望著一大堆相同通字的傢伙,就很難搞清哪些真是一家子,哪些只是偶然撞上通字相同,哪些是拜領了別人的上字……
當然,即便在種種所謂的「善政」下,小老百姓也是很難填飽肚子的。當時的農村結構,是由大名主、小名主佔有土地,作人、下人和所從耕種土地來架構起來的。大名主大多為幕府御家人,上等的還能爬到地頭、庄官甚至守護的地位,小名主也稱百姓名主,大多隻擁有土地1到2町(1町約等於一畝半),等同於富農或中農。作人又稱小百姓,作人以下沒有自己的土地,就是佃農了——那是農村社會的絕大多數。
拉回來再說北條執權,泰時死於仁治三年(1242年)六月,因為兒子們都已先他而去,所以傳位給孫子經時,經時身體多病,在位四年就讓給了弟弟時賴。北條時賴當年二十五歲,他同時還接受了得宗(北條氏嫡流家督)的地位。
據說北條政子和后鳥羽院之間曾有過約定,如果將軍家斷嗣,就由后鳥羽院派一位親王來入鎮鎌倉。可是后鳥羽院趁此要挾幕府,再提停派地頭的事情,在再次遭到拒絕後就推翻前議,堅決不肯讓皇族入繼鎌倉了。在後鳥羽院想來,幕府不肯讓步,則自己派親王去鎌倉也無法控制武士們,使他們屈服,反倒是送給了他們一個合適的人質,這又是何苦來哉?
北條時賴以雷厲風行的速度逮捕併流放了名越光時,把前將軍賴經遣返京都,並且以此為契機,發兵攻擊親近賴經,並且日益坐大的三浦氏。次年是寶治元年(1247年),這一仗稱為「寶治合戰」,最終三浦氏戰敗,一門總領三浦泰村率族人五百余名逃入鎌倉法華堂中,盡數自殺。
正如被幕府奪去權力的宮方不斷鬧事,想要恢復往日榮光一樣,被執權架空的幕府將軍也並不甘心久處傀儡的位置。當時,因為北條經時的統治不力,以及將軍九條賴經的逐漸長大,賴經結合了一部分御家人,想要收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雖然在寬元二年(1244年),賴經被迫退位,把將軍寶座傳給兒子賴嗣,但此公躲到幕後,仍想興風作浪。
【●鎌倉幕府的建立】
因此緣故,源賴家想要對抗母系的勢力,就不得不依靠妻系,鎌倉幕府兩代外戚就此展開了殊死搏鬥。一開始是比企氏略佔上風,但到了建仁三年(1203年)八月,身體一向不好的源賴家突然得了重病,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害怕死後北條一黨擁立弟弟千幡,殺害自己兒子一幡,就下令封千幡為關西三十八國的總地頭,而封一幡為關東二十八國的總地頭。
比企一族滅亡,幕府政權被徹底掌握在北條氏手中,然而其後不久,北條氏內部也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且說北條氏原本出自平氏,正因為如此,當年平清盛把源賴朝流放伊豆,才放心大胆地派北條氏家督時政去監管他。
既然得到了全國的軍警大權和強盛的經濟基礎,那麼政治權力也就等於是幕府將軍的囊中之物了。為了加強對京都及邊遠地區的控制,源賴朝還額外設置了京都守護、鎮西奉行和奧州總奉行等官職,完善了所謂的「幕政」。其實「幕府」一詞正和「將軍」一詞相同,都來源於中國,不過中國的將軍們開幕建府,一旦攫取了天下的權力,很快就會改朝換代,從未出現過朝廷仍在,實權卻連續許多代都掌握在幕府手中的事情,因此中國雖有幕府,卻沒有幕政。
北條義時無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向攝關家求告,最終商定由九條道家(兼實之孫)的第三子、年僅二歲的三寅就任新的幕府將軍。這個叫三寅的孩子的外祖母是一條能保和源賴朝的妹妹所生,七拐八繞也算是沾了點源氏的血脈,就這樣,新將軍繼承了源氏代代相傳的賴字,稱為九條賴經。
梶原景時之死,給將軍賴家敲響了警鐘,他彷彿從景時的屍體後面看到了母親北條政子的身影,於是決定扶持比企氏以制約北條氏。比企氏的家督比企能員本是源賴朝乳母比企尼的外甥,在賴朝被流放伊豆以後,比企尼多次派人給自己的乳兒送衣送食,賴朝待她如同自己親生母親一般親密,比企能員也就因為這層關係得到重用。後來能員的妻子又做了源賴家的乳母,而其女若狹局也嫁給了賴家,並且生下兒子一幡。
民間傳說中的梶原景時是一副奸臣嘴臉,這大概因為他曾經進言賴朝,討伐自己兩個兄弟范賴和義經吧,既然在老百姓的觀感中,范賴是老實頭,義經是大英雄,那麼說他們二人壞話的梶原景時自然就是白臉奸佞了。不過平心而論,景時的所作所為,不管動機何出,對於幕府政權的鞏固是大有益處的。
【●烈火衣川之館】
鎌倉幕府早期的政治鬥爭,就在上述這些人內部展開,化繁複為簡單,基本的脈絡是:北條一族擊敗將軍賴家,擁立其弟千幡,隨即北條政子和義時兄弟又打敗了老子北條時政,完全把鎌倉幕府變成北條氏一家獨大的局面。
一心想恢復皇族權力的后鳥羽院以為時機來到,於是向源實朝提出種種要求,諸如幕府停止向各地派駐地頭等等,想要逐步將權力收歸中央。實朝本人倒並不想違逆本院的意思,然而實際掌握幕府權力的並不是他,北條政子和時政毫不猶豫地駁回了本院的請求。
不管怎樣,梶原景時是被流放了,但他並不甘於就此沒落,先是退回自己的領地築城固守,然後又率其族人上京去,打算向後鳥羽上皇申訴。幕府內部權力鬥爭,偏要捅到朝廷去,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於是上京途中,梶原一族遭到幕府武士的追殺,盡數覆滅。
兩年後(1198年),后鳥羽天皇傳位給年僅三歲的為仁親王,是為土御門天皇,源通親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執掌朝政。建仁二年(1202年)十月,源通親去世,后鳥羽上皇趁機奪回了權力,重開院政。又過了八年(1210年),后鳥羽院以兩度出現彗星為由,勒令還沒成年的土御門天皇退位,扶自己另外一個兒子、十二歲的守成親王登基,稱為順德天皇。當時有兩位上皇,就有兩位院,后鳥羽院稱「本院」,土御門院稱「新院」,天皇和新院,都得看本院的臉色行事。
然而義經的被殺,並不能阻遏洶湧而來的鎌倉大軍。當年八月,賴朝攻克平泉,滅亡了自毀長城的奧州藤原氏,就此真正地統一了天下。
在賴家想來,我給千幡偌大賞賜,母親大人您總該滿意了吧,而我同時也給兒子二十八國地頭職,他有地盤在手,你們也就無法動他。然而這種分明是分裂幕府的舉動,別說北條氏不答應,連比企氏也無法接受。比企能員來向賴家進諫,賴家對他講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比企能員就說:「如果擔心北條氏胡為,不如趁此機會流放他們,怎能因此自亂陣腳,使天下二分呢?」
〔通字和一字拜領〕
源范賴聽到風聲,嚇個半死,整天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就知道求神拜佛,加上一封又一封給兄長寫效忠書。賴朝也知道他是草包,可是草包手握重兵(哪怕是曾經手握重兵)一樣很危險,終於還是找了個借口把可憐的范賴幹掉了。
藤原秀衡是個老狐狸,雖然與賴朝一向關係不錯,但平氏既滅,然後四國、九州平定,他心裏「咯噔」一下,知道自己的領地也危險了,於是高興地收留了義經,為異日與賴朝兵戎相見預布棋子。然而秀衡不久就去世了,把家督(一門總領)之位傳給了兒子泰衡。泰衡能力不如老爹,賴朝一威嚇他就怕得要死,遂于文治五年(1189年)閏四月,秘密派兵包圍了義經的住處衣川之館。
最終幫了泰時忙的,還是他的姑母、「尼將軍」北條政子。政子秘密拜訪了御家人中的實力派三浦義村——這位義村本是跟隨源賴朝起兵的老臣,相模豪族三浦氏的家督,連當年威名赫赫的和田義盛也不過是三浦家的支流而已。在政子的勸說下,三浦義村答應輔佐北條泰時,再加上北條時房等人的支持,泰時遂擊敗政村,登上了新的幕府執權的寶座。
到了承久元年(1219年)元月,將軍源實朝前往鎌倉鶴岡八幡宮參拜,卻就此一去不返,遭了刺客的毒手——刺殺他的乃是他的親侄子,也就是二代將軍源賴家的遺子公曉。源賴家被害后,公曉在祖母北條政子的撫養下長大,因為深信父親之死乃是叔父源實朝的陰謀,所以找機會刺殺了實朝。當時還有謠言說,其實是北條義時煽動公曉謀害幕府將軍的,因為將軍最近的所作所為,頗有靠攏宮方,出賣御家人集體利益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