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十一章、室町幕府的興衰

十一章、室町幕府的興衰

有大內氏這隻老虎雄踞西方,阻斷了中國通往九州的道路,這使足利幕府大為頭疼。於是,在足利尊氏、義詮父子的不斷策反下,正平十三年(北朝延文三年,1358年),大內弘世終於歸屬京方,並上洛謁見將軍義詮。
僅以足利義持任將軍的時代來統計,除去鎌倉府管轄的十國、九州探題管轄的十一國,以及陸奧、出羽外,全日本其餘四十五國,由二十一個守護家族所瓜分,橫跨數國的大勢力絕不罕見,這就使得幕府和守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起來。幕府削弱守護力量的基本對策是:一,行使守護補任權;二,介入守護家族內部的紛爭;三,慫恿直轄奉公眾和地方守護代的勾結。
其後大內弘世之子義弘跟隨九州探題今川了俊,屢建奇勛,于「明德之亂」中更協助討滅山名氏清,最終受封周防、長門、石見、豐前、和泉、紀伊六國守護職。他不僅領土廣大,並且還有兵有錢,利用對明朝和朝鮮的貿易大發了幾筆橫財,這就引起了足利義滿的側目。
此時的鎌倉府所統轄地區並不僅僅關東地區和甲斐、伊豆兩國而已,南北朝統一的同年(1392年),幕府將陸奧、出羽兩國探題降為守護,也劃歸鎌倉府治下。足利滿兼就任關東將軍后,派其弟足利滿直進駐陸奧國安積郡,建立了筱川御所,派另一個弟弟足利滿貞進駐陸奧國岩賴郡,建立稻村御所,以強化對東北地區的控制。至此,鎌倉府三分天下已有其一。
一休和尚所學的是禪宗,言行近似於中國的臨濟派,他厭惡當時禪僧的虛偽,乾脆反其道而行之,公開否定禁欲主義,無視諸般戒律,並稱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詩」。
足利義政是個無能的將軍,和他父祖全都沒法比。就在他當政時期,室町幕府大走下坡路,並最終釀成了「應仁之亂」的爆發。說起「應仁之亂」,表面上看是因為將軍繼嗣問題所引發的動亂,然而實際上卻是細川、山名兩大家族及其黨羽爭奪幕府霸權的一次大規模衝突。這兩個家族的矛盾由來已久,「嘉吉之亂」后逐漸激發,並因畠山家族的內亂而邁向頂點。
如前所述,幕府將軍經常利用守護家族內部的紛爭挑起事端,從而弱化守護力量,對於赤松氏,義持將軍也想耍這一招。應永三十四年(1427年)十月,幕府下令將赤松氏一門總領滿祐的播磨領地移交給分家的持貞——民間傳說赤松持貞是個美男子,與義持將軍頗有苟且,因此才會無功得賞,不過這樣判斷問題,未免太表面化,也太戲劇化了。
永享十二年(1440年)七月,上杉清方統領大軍包圍了結城城,經過長近一年的籠城戰,到翌年(1441)四月終於將城池攻陷。結城氏朝自殺,安王丸、春王丸則被捕,斬殺於美濃的金蓮寺。
【●畠山爭亂和畿內一揆】
可惜沒有後圖了,足利義量將軍早在兩年前就病死了,年僅十九歲,而前將軍義持也在「應永之變」的次年(1428年)咽了氣。足利宗家無嗣斷絕,義持的弟弟青蓮院義圓被群臣從寺廟中請了出來,改名足利義宣,準備接受偌大一份產業。永享元年(1429年)三月,足利義宣正式繼任征夷大將軍,同時改名為足利義教。
關東地區第一次大亂是應永二十三年(1416年)爆發的「上杉禪秀之亂」。提起此亂事,先要介紹一下上杉家族。當年足利基氏進入鎌倉府以後,仿效幕府設置執事以總括大小事務的政策,任命藤原氏出身的上杉憲顯為關東執事(后稱「關東管領」)。憲顯是上杉氏山內分家的始祖,其弟憲藤則是犬懸分家的始祖,這兩家上杉氏此後輪流出任關東管領這一要職。
這一繼嗣安排,使得關東將軍足利持氏大為惱火。本來足利宗家斷嗣,持氏認為只有自己才有資格繼承一門總領和幕府將軍的寶座,然而一等再等,不見洛中來人宣詔,卻聽聞群臣請了醍醐寺三寶院的滿濟祈神求籤,最終擇定青蓮院義圓也及足利義教。於是持氏暗中招兵買馬,準備殺上京都,取義教將軍而自代之。
【●嘉吉之亂及其餘波】
畠山氏本居奧州,南北朝開始的時候,畠山高國被幕府任命為奧州探題,揮師東下,支援足利尊氏,家族從此煊赫起來,最終成為三管之一。足利義政在位的時候,畠山家督乃是前幕府管領持國,老傢伙沒有嫡子,被迫立庶子義就為一門總領繼承人,但他本人並不喜歡義就,同時又屬意於異母兄弟也是他的養子持富。
且說從室町中期開始,為了更方便參与幕政,很多守護大名本身留居京都,而很少回歸自己的領地,領地上大小事務,全都交給有力的豪族也即那些被官們代管,很多被官逐漸被賦予數郡乃至一國的統治權,上升為守護代即代理守護。守護代們由於一直居留在所轄領地上,和國人、豪族等地方武士的聯繫非常緊密,勢力日益膨脹,往往可以左右守護家族的命運。前面提到過的關東山內上杉氏的家宰長尾景仲,其一門就擔任多國的守護代,逐漸奪取了上杉氏的實權。
畿內地區的連番惡戰,一方面動搖了幕府統治的根基,另方面也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本來隨著南北朝以降戰爭的頻繁和規模擴大,農民們或被拉伕,或被徵收沉重的年貢,或欠下高利債務,早就無法活下去了,他們紛紛自主結合起來,用消極的諸如「逃散」等方法對抗封建統治。到了正長年間以及嘉吉年間,加之天災不斷,遂激化了領主和農民間的矛盾,農民們開始揭竿而起,用不合作的或者暴力的手段拒交年貢、解除債務,甚至驅逐領主及其代官,這種行為即被稱為「一揆」,因為主角是農民,根源是土地,故也稱「土一揆」。
室町中晚期最有名的和尚,大概要算「狂僧」一休宗純了。這位行止放蕩不羈的和尚本名千菊丸,父親是北朝的后小松天皇。其母傳說為藤原照子,雖然侍奉北朝天皇,卻「心向南朝」,日日懷藏短劍,意圖謀刺天皇,事敗后逃亡嵯峨野,生下了兒子千菊丸。千菊丸從小聰明過人,六歲就出家做了安國寺長老象外鑒公的侍童,十六歲師從林下妙心寺的謙翁宗為,被賜名宗純,二十三歲開始師從大德寺的華叟宗曇,兩年後獲賜一休法號。
關東管領上杉憲實不願看到同室操戈局面的出現,兩方奔走,竭力想彌合幕府和鎌倉府之間的矛盾,不但收效甚微,並且反而引起了足利持氏的不滿,持氏心說:你倒底是我鎌倉府的管領呀,還是幕府派來的眼線和走狗?到了永享十年(1438年),足利持氏和上杉憲實正式決裂,憲實避禍走逃上野,持氏遂發布對憲實的追討令,統率大軍前往征伐。
其實除去地方守護,還有一個更為龐大的勢力也威脅著室町幕府的存在,那就是管轄關東地區的「鎌倉府」。和鎌倉時代不同,室町初期為了防備近在吉野的南朝,被迫把幕府統治中心設在京都,因此在武家傳統的勢力中心鎌倉另設關東將軍一職,首任是二代將軍義詮,其後由義詮的兄弟足利基氏及其後裔世襲。關東將軍在關東八州(武蔵、相模、上野、下野、常陸、上總、下總、安房)和甲斐、伊豆兩國內的權力,彷彿幕府將軍。
幕府將軍和關東將軍,這是繼足利尊氏、直義的雙頭政治后,再度一個雙頭政治,前一遭已經引發了「觀應之亂」,后一遭也不會生出什麼好果子來。足利基氏去世后,傳位給其子氏滿,氏滿死於應永五年(1398年),其子滿兼繼任。足利滿兼曾在「應永之亂」中呼應大內義弘的叛軍,可見鎌倉府的離心傾向是相當嚴重的。
北陸被官們因此實力大衰,而畠山持國在游佐等人的逼迫下,也不得不驅逐北陸派的土肥、椎名等被官,此時畠山持富已死,幕府下達了對其子彌三郎的治罰令。然而,畠山彌三郎並非無根之草,他是有後台的,那就是權傾一時的細川家族,於是在細川家督、管領勝元(細川持之之子)的暗中支持下,當年八月,畠山彌三郎殺入京都,趕走畠山義就。幕府立刻收回了對他的治罰令,並且正式承認他繼承畠山氏家督之位。
室町幕府初期,為了對抗南朝的軍隊,被迫授予或承認一些大的武士家族以數國的守護職,這些守護家族逐漸和領地上的庄官、地頭們結合起來,組成了新的武士集團。鎌倉初期,御家人直接由幕府掌控,包括地頭在內,和守護只具備上下級關係,而不具備主從關係,但從鎌倉後期開始,這種本不該具有的主從關係逐漸半公開地締結起來,進入室町時代以後更是來勢洶湧,無從遏制。
由於一揆很少有將矛頭直指最高封建領主也即幕府的,所以往往在暴動的同時向幕府提出訴求,要求免除一切債務,即施行所謂「德政」,因此這些土一揆也被稱為「德政一揆」。德政一揆的主體是底層農民即佃農,但其領導者卻往往是自耕農也即小名主,他們組成了被稱為「惣」(可寫作總)的自治體,從一村乃至延伸到數郡,拒絕領主及其代官進入領地,但仍按談判所商定的數額繳納年貢,所以這種暴動其實頗為可笑,無法真正動搖封建根基。
前後皆敵的足利持氏敗得好慘,他先是被上杉憲實打敗,被捕幽禁在鎌倉的永安寺中,接著上杉憲實想想不放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兵攻打永安寺,持氏被迫自殺,其子義久聽聞此消息后,也隨即在報國寺自殺——這就是「永享之亂」的經過。
「應仁之亂」爆發的時候,一休已經年過七旬了,作詩感嘆道:「請看兇徒大運籌,近臣左右妄優遊。蕙帳畫屏歌吹底,眾人日夜醉悠悠。」他的這些詩篇,都被收集在《狂雲集》和《續狂雲集》中,兩書共收錄詩歌、法語、口號八百八十首,被後世稱為一休和尚的「詩傳」。
室町政所花之御所,位於京都的北部,而山名宗全的邸宅在其正西。且說細川勝元、畠山政長、斯波義敏等人率兵佔據花之御所,隨即殺往山名府邸,山名宗全倉促應戰,在宅邸東面設置了穩固的陣地。就兵力上來說,細川方佔有絕對優勢,他們一方面隔絕京都對外的各條道路,防備山名方的救援部隊突入京都,一方面猛攻山名宅邸。
文正元年(1466年)九月,也就是在下令斯波義廉讓位給斯波義敏的兩個月後,善於逢迎的伊勢貞親再出餿主意,請義政將軍殺了弟弟義視——只要這小子不在了,繼承人不就肯定是你兒子,大家都沒得可吵了嗎?結果陰謀敗露,足利義視逃到細川勝元府上藏了起來,伊勢貞親和他的新黨羽斯波義敏逃出了京都。
應永十五年(1408年),足利義滿去世了,朝廷甚至一度打算給其上尊號為「太上天皇」。自此以後,各地守護勢力繼續膨脹,歷代幕府將軍仍想採用義滿的分化、瓦解等策略逐漸削弱之,卻因沒有義滿的才能而屢屢失手,甚至搞到最後,守護們的爭鬥結束了室町幕府本身的歷史使命。
可是在當年六月,足利義滿卻又辭去了太政大臣一職,出家入道——公、武雙方的最高職位他都當過了,大概要以此向天下人宣告,他本身是超越于公、武雙方之上的最高統治者吧。
日野家族出於藤原北家,鎌倉幕府末期,因為幫助后醍醐天皇策劃倒幕而被殺的日野資朝、日野俊基,都出自這一家族。足利尊氏掀起反旗,南北朝開始以後,日野家也分裂了,日野資朝的兄弟資名和資明都出仕北朝,與幕府數代聯姻,關係相當親密。不過資朝這一支並非正根,而搶奪神器的有光倒是日野本家。因為日野有光、資親父子的被殺,日野本家斷絕,遂由日野資名的後裔入繼,這支原被稱為里松日野家——釀成「應仁之亂」大禍的女主角、義政將軍的正室日野富子,就正出自里松日野家。
上杉禪秀乃是犬懸上杉憲藤的孫子,本名氏憲,出家入道后法名月山禪秀。他本任關東管領,后與關東將軍足利持氏(足利滿兼之子)產生矛盾,持氏遂改任山內上杉憲基為關東管領。氏憲大怒,於是公然對鎌倉府掀起了反旗,並擁立持氏的叔父滿隆為新的關東將軍。戰爭一開始,受到千葉、岩松、宇都宮、小田等關東有力大名支持的氏憲佔據絕對優勢,足利持氏被迫退出鎌倉,逃往駿河瀨名。
一方面為了支持斯波義廉,一方面為了確定足利義尚的繼承人地位,一方面為了趁機恢復畠山義就的家督之位,當然更主要是為了打倒細川家族和細川勝元,已經出家入道的老頭子山名宗全披掛上陣,召喚麾下兵馬,齊集京都。
恐怖者誰?恐怖的不會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割據一方的守護大名,尤其是割據數國的大守護家族,其中也就包括了關西的名門赤松氏。當年義持將軍想要插手赤松家事,引發「應永之變」,最終勞而無功,現在義教將軍平滅永享之亂,鎮撫關東,自以為權勢熏天,沒人再敢乍毛,於是想依樣畫葫蘆再玩一遍陰謀。永享十二年(1440年)三月,義教下令將赤松滿祐之弟義雅的領地轉交給赤松分家的貞村和細川持賢——赤松貞村就是當年引發「應永之變」的赤松持貞的親侄子。
次年為應仁元年(1467年),元月二日,畠山義就進入京都,在山名宗全的家中拜見了義政將軍。義政將軍正想利用山名氏之力確定兒子義尚的繼承人地位,於是五天後即下詔罷免畠山政長的管領之職,而以山名派的斯波義廉代之。
但是足利義滿終究無法徹底解決各地守護坐大的問題,只能暫時遏止這種趨勢的繼續發展而已。應永六年(1399年),他又挑起了「應永之亂」,算是繼削弱土岐、山名兩家后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
應永三十年(1423年)三月,足利義持將征夷大將軍之位讓給兒子義量,自己退居幕後。這個時候,義滿時代設置的「三管四職」格局已經基本被打破了,因為前管領斯波義重被幕府逼迫隱居,斯波氏就此凋落。
所謂「奉公眾」,是足利義滿想到,將軍竟然沒有自己直轄的武裝,所以祖父尊氏才會在「觀應之亂」中一度被趕出京城,有鑒於此,他特意通過分化瓦解守護家族等行動,從地方武士中剝離分流出一部分來,轉化為將軍自己的武裝力量。不過奉公眾的數量並不算多,「明德之亂」中義滿親率奉公眾討伐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所部也不過三千人而已。
所謂「一揆」,最初是指在神前起誓,為完成某種訴求而共同進退的團體,這種訴求一般首先以談判的手段開始,如果談判不成功,則會演化為暴動。後來,一揆逐漸轉化為暴動的同義詞。
足利持氏回到鎌倉府以後,加強自己奉公眾的數量,隨即以剿除上杉氏憲的殘黨為藉口,先後滅亡了關東地區的有力大名小栗滿重、宇都宮持綱和桃井宣義。義持將軍對此不能不聞不問,於是命令今川范政討伐持氏。持氏冷靜地判斷了一下形勢,感覺自己還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足夠的實力對抗幕府,於是退兵謝罪,這才暫時消弭了這一場風波。
不過,暴動卻終究動搖了幕府根基,因為它頻繁地在幕府統治的核心區域也即畿內和近畿地區出現,因此幕府和傳統的守護大名往往受到最大程度的衝擊,勢力逐漸衰弱。偏遠地區與此不同,所以我們即將看到,近畿地區新的豪強並起,而偏遠地區則往往傳統的豪族和守護大名仍能維持其統治,直接轉化為新形式的封建領主——戰國大名。
細川氏當主持之,乃是細川賴之的玄孫,也出任幕府管領,深得義教將軍的信任。義教、持之二人據說「一心同體」,使得守護大名勢力受到抑壓,使得幕府的權威大為振興——因為幕府的上升趨勢引發了將軍種種強硬姿態,當時稱義教的統治為「萬人恐怖」。
伊勢貞親本是義政將軍的寵臣,此人朝三暮四,毫無政治道德可言,沒過幾年,他又轉過頭來支持斯波義敏。而義政將軍也是沒主張的,遂于寬正六年(1465年)收回討伐令,赦免了義敏,並於次年(1466年)勒令斯波義廉讓位。
甲斐常治等人心說,如果斯波義敏再當家督,還有我們的活路嗎?於是匆忙前往拜謁斯波義廉的老丈人,也是後台老板山名宗全(持豐)。宗全聞言大怒,親自前往義廉家中坐鎮,並且召喚屬下各國兵馬入京,準備用武力阻止幕府的這一「亂命」。同時,他還趁機聯絡隱藏在吉野群山中的畠山義就上洛。八月,義就整頓兵馬,進取大和、河內,與畠山政長的軍隊交戰。
結城氏朝保護著兩位幼主固守居城,以對抗上杉憲實,佐竹、宍戶等親關東將軍勢力則從外部聲援。此時憲實已然退隱,由新任關東管領、憲實的族叔、越後分家的上杉清方,以及另一位族叔、扇谷分家的上杉持朝組成了結城討伐軍——扇谷上杉氏由此抬頭。
為了給同族報仇,山名軍進展神速,而相比之下,細川軍則觀望不前,似乎本意就是要放赤松滿祐一條生路。當年九月,書寫山坂本城被山名軍攻克,赤松滿祐逃往城山城。九月十一日,城山城也被攻克,赤松滿祐先放火,然後自殺,據說一門六十九人全部殉死——四職之一的赤松氏就此衰敗。
足利成氏才到關東,就遭到上杉家族的排擠,管領上杉憲忠(上杉憲實之子)還慫恿自己的家宰長尾景仲兩次起兵叛亂,驅逐成氏。足利成氏忍無可忍,終於在享德三年(1454年)殺死了上杉憲忠,並於次年(1455年)在武藏分倍河原打敗長尾景仲,迫其遁走常陸。
畠山義就退往金剛山西北麓的岳山城。幕府大軍團團圍住岳山,卻花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將其攻克。畠山義就悍戰岳山的事迹傳遍了天下,山名前家督持豐也即入道宗全聞聽后,據說還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岳山城被攻克后,畠山義就逃往吉野,隨即獲得赦免。兩年後(1465年),畠山政長接替細川勝元擔任幕府管領。
這段幕府將軍的空白期,發生了兩件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重要事件,一是神璽和寶劍的被奪,一是關東將軍的再興。雖說足利義滿統一了南北朝,天皇系統合而為一,但仍有很多南朝忠臣頑強地逆潮流而行,繼續採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反抗幕府統治。義勝將軍病歿于嘉吉三年(1443年)七月,兩個月後的九月,南朝遺臣日野有光悍然侵入禁中,奪取了所謂傳國三寶中的神璽和寶劍,有光在逃亡過程中被延歷寺僧徒所殺,其子資親被捕后,則被押赴六條河原斬首。
幕府將軍足利義教當然支持上杉憲實,他委派信濃守護小笠原政康、甲斐守護武田信重、駿河守護今川范忠等將率軍前往救援憲實,並討伐足利持氏。當年九月,幕府大軍開進關東平原,殺入相模國,十月,留守鎌倉的三浦時高突然宣布背反足利持氏,響應幕府軍。
恰在同一時期,將軍繼嗣問題也正鬧得不可開交。原來足利義政將軍無嗣,在先後兩代管領細川勝元、畠山政長等重臣們的建議下,決定收兄弟凈土寺義尋為養子,改名義視,作為繼承人。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出人意料,才宣布立義視為嗣將軍,義政卻很快得到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義尚。
於是在幕府的蓄意挑釁下,大內義弘于應永六年(1399年)舉兵謀反。義弘勾結仍在九州鬧事的南朝殘餘菊池黨,並且聯合對足利義滿不滿的關東將軍足利滿兼,發兵進駐攝津的堺。早有準備的足利義滿親率大軍出兵討伐,包圍了堺,在圍攻四十余天後,終於將其攻克,大內義弘自殺。經此「應永之亂」,大內氏勢力受到極大壓制,守護領又退回到最初的周防、長門兩國。
拉回來且說義教將軍被殺后,其子、年僅九歲的義勝被擁為幕府將軍,但義勝在位沒滿一年就病死了,傳位給其弟義成。因為守護大名們對將軍繼嗣問題爭論不休,致使寶座空懸了六年,直到寶德元年(1449年),足利義成改名為足利義政,這才正式就任征夷大將軍。
守護代們的爭鬥直接影響到了守護家族內部的穩定,而室町幕府基於削弱守護勢力的原則,往往插手甚至慫恿這種不安定因素,因此傳統的守護大名家族內部爭權奪利之事層出不窮,而各大家族之間也開始爆發無休止的戰爭。畠山氏的爭亂,只是一個比較顯著的表現而已。
寬正元年(1460年)九月,畠山義就被解除了幕職,隨即就被迫逃離京都,進入河內籠城固守。畠山政長上洛,並且請得了義就追討令。這次追討,和前次的義就追討彌三郎不同,幕府本身也調集了大軍,以管領細川勝元為總大將,很快就擊破義就軍,游佐河內守等大批畿內被官戰死。
這一舉動引發赤松滿祐及其子教康的不滿,於是他們秘密計劃暗殺義教將軍,並且終於在次年(1441年)六月二十四日,于慶祝結城合戰勝利的宴會上動起了手。正當賓客們歡笑飲宴,觀看猿樂(一種滑稽戲)的時候,赤松教康率領數十名手持利刃的武士沖了進來,當場砍翻義教將軍,以及京極高數、山名熙貴等數位大名。
幕府將軍足利義持害怕上杉氏憲叛亂成功后,反而會加強鎌倉府的離心傾向,因此明確表態支持足利持氏,調動駿河守護今川范政和越后守護上杉房能討伐上杉氏憲,關東諸州的大名們也紛紛倒戈,響應幕府的號召。應永二十四年(1417年)元月,足利滿隆和上杉氏憲被捲土重來的足利持氏在武藏打敗,退回鎌倉后先後自殺——「上杉禪秀之亂」至此終結,犬懸上杉氏自此名存實亡。
足利義滿一直想恢復和明朝的友好關係,應永九年(1402年)八月,他下令嚴禁邊民入寇明朝,為此,明惠帝(建文)派使臣前往宣詔撫慰。足利義滿在北山殿接見明使,跪接詔書,詔書上說:「爾日本國王源道義,心存王室,懷愛君之誠,逾越波濤,遣使來朝……」這位所謂的「日本國王源道義」究竟是誰呢?原來就是指的足利義滿。
且說赤松滿祐逃出京都,回歸領地播磨,隨即就召集一族八十八人,武士兩、三千人,固守書寫山坂本城,迎立足利冬氏(足利直冬之孫)為幕府將軍,改名義尊,掀起了反旗。幕府派兵討伐,以細川氏的持常為大手軍(正面主力軍)大將,以侍所頭人山名持豐為搦手軍(側背奇襲軍)大將,兩路進逼——山名持豐是在宴會上被殺的山名熙貴的堂兄弟。
消息傳到京都,義教將軍大為興奮,認為關東就此平靖,幕府的權威達到鼎盛。於是在當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在京都西洞院二條的前幕府侍所頭人赤松滿祐宅邸召開了盛大的宴會,以慶祝結城合戰的勝利。宴會主客正是躊躇滿志的將軍足利義教,陪客有管領細川持之,以及畠山、山名、京極等有力大名。義教將軍不會料到,這次慶功宴卻會要了他的性命……
享德元年(1452年),斯波本家斷絕,遂迎大野分家的斯波義敏為一門總領,並且就任右兵衛佐一職。然而斯波義敏由分家入繼正統,無法壓服領地上的諸多被官,甲斐常治、朝倉孝景、織田敏廣等人就前往拜會政所執事伊勢伊勢守貞親,控訴義敏的種種惡行。
山名氏正在和細川氏不對付,細川氏既然支持畠山彌三郎,那麼山名氏也就支持被驅逐的畠山義就。兩大家族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畠山氏內亂不止,家督之位數度易主——當年十二月,畠山義就捲土重來,親率五六百騎殺入京都,彌三郎戰敗逃亡到大和國。
本年為嘉吉元年,這次事件史稱「嘉吉之亂」。戰後,嘉獎有功之臣,赤松氏的領地基本都被山名氏所接收,山名氏的勢力大為膨脹,和細川氏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終釀成了1467年開始的「應仁之亂」,而「應仁之亂」,卻正是無比混亂的戰國時代的發端。
足利義滿將軍曾經舉行佛會,遍召各方高僧講法,並懸以百金賞格。佛會當日,高僧們莫不錦衣華服,柱杖而來,但一休和尚卻身披破爛僧衣,手中只拿著一條柳枝,稱自己是「破爛衫里盛清風,身貧道不貧。」足利義滿讚歎說:「宗純真乃赤子狂僧是也。」
次年(1403年)明使歸國,足利義滿在回書中也老實不客氣地自稱「日本國王臣源」,這說明無論在日本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室町將軍都已經是日本國家權力的最高代表了,鎌倉以來公武二重政權的性質逐漸開始轉換,歷史真正邁入了武家號令天下的時代。
寬正元年(1460年),日本爆發全國性大飢荒,疾疫流行,百姓死亡枕藉,畿內一揆蜂起。然而將軍足利義政與其妻日野富子卻依舊大興土木,通宵宴飲。六十七歲的一休目睹此情此景,憤然咒罵道:「大風洪水萬民憂,歌舞管弦誰夜遊!」並把義政將軍夫婦比喻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暗世明君艷色深,崢嶸宮殿費黃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詩人風雅吟。」
究其緣由,乃是義持將軍繼承其父義滿抑壓守護大名勢力的政策,先捏掉斯波氏,再慫恿細川、畠山兩家爭鬥,趁機將相當一部分管領職權收歸己有。於此同時,義持將軍還妄圖削弱四職之一的赤松氏,並且引發了「應永之變」。
「應永之亂」的主角是大內氏。大內氏傳說乃是百濟聖明王的兒子琳聖太子的後代,當年琳聖太子渡來日本,在周防國的多多良浜登陸,此後就居住在同國的大內村,世代繁衍,自稱姓多多良,氏名大內——傳說是否真實,已經完全不可考了。大內氏就這樣在周防國內逐漸膨脹起來,鎌倉時代乃是幕府的御家人。南北朝初期,一門總領大內弘幸從屬於南朝,而其叔父大內(鷲頭)長弘則跟隨京方,發生嚴重對立。最終弘幸之子弘世獲勝,完全統一周防、長門兩國。
赤松氏出自源氏,鎌倉末期追隨足利尊氏掀起反旗,後來固守播磨白旗城的大名鼎鼎的赤松則村(圓心)可謂是其開藩之祖。到了足利義持當將軍的時代,赤松氏已經擁有了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職,在山陽道東部的勢力一時無兩。
前此足利成氏被長尾景仲打敗,凄凄惶惶逃出鎌倉的時候,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只是派人調解,這回輪到上杉方失敗了,義政將軍卻立刻下詔討伐足利成氏——有其老子持氏殷鑒在前,絕不能允許關東將軍再度坐大。康正元年(1455年)六月,駿河守護今川范忠殺入鎌倉,足利成氏逃往下總的古河,從此就被稱為古河公方。上杉憲忠之子房顯迎立足利政知為主君,據伊豆堀越城與成氏對抗——政知即被稱為堀越公方。鎌倉府正式分裂,關東平原亂成了一鍋粥,這直接導致了三十六年後的北條早雲突入關東、雄踞一方。
【●應仁之亂】
文正元年(1466年)十二月,畠山義就揮師入洛。義就所以能夠捲土重來,他利用了兩個很好的機會,一是武衛家騷動,一是將軍繼嗣之爭。
為了建立真正的武家政權,同時制約各地守護的勢力,足利義滿設置了「三管四職」。所謂「三管」,是指將作為將軍家總管的「執事」一職,上升為幕府總管的「管領」一職,由細川、畠山和斯波三個家族的成員輪流出任;「四職」則是指幕府要職侍所頭人,由京極、一色、山名、赤松四個家族的成員輪流出任。
老頭子首鼠兩端,引起了家中被官們的分裂。所謂「被官」,原本是古代官廳中表示上下級關係的用語,室町時代逐漸轉化為代表武家主從關係之語,各守護大名承認在地國人領主的部分統治權力,將其收為家臣,卻仍負責本地稅收、治安等事務,這些國人領主即被稱為「被官」。
第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成功削弱了山名氏的龐大勢力,並在不久后統一南北朝,當真是聲威顯赫,無人可比。他從此就抖了起來,連天皇、朝廷全都不放在眼裡。應永元年(1394年),義滿就任太政大臣,把征夷大將軍的職務讓給兒子義持。在第二年(1395年)元月的拜賀會上,太政大臣義滿居於群臣之首,連關白一條經嗣都得畢恭畢敬地跟在他身後。
長祿三年(1459年),斯波義敏進攻甲斐常治的本處越前敦賀城,伊勢貞親趁機向將軍足利義政進言,發布對義敏的討伐令。義敏戰敗逃走,被官們擁立涉川分家的斯波義廉擔任家督。
畠山政長不服,自己放火燒了房子,然後退到京都北面的上御靈社,將此地設為本陣,聚集兵馬,準備討伐畠山義就。將軍義政因怕政長劫持後土御門天皇作為旗幟,匆忙請天皇行幸花之御所,然後派畠山義就、山名宗全之子政豐,以及斯波義廉的被官朝倉孝景率兵進攻上御靈社。激戰一日後,畠山政長被打敗,倉惶逃出京都。
「應永之亂」,因為大內義弘敗得迅速,敗得徹底,足利滿兼還沒來得及動手,局勢就已經穩定了,他於是悻悻然回歸鎌倉。滿兼于次年(1400年)拜祭了伊豆的三島神社,在祭文中明確表達了自己渴望脫離幕府,建立關東獨立王國的意願。
【●從應永之變到結城合戰】
上御靈社之戰,被認為是「應仁之亂」開始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山名氏如此囂張跋扈,公然動兵,並且掌握了幕府的實權,細川勝元又怎肯善罷甘休?他一方面與山名宗全虛與委蛇,暗中召集各方支持自己的兵馬,陸續集結洛中,終於雙方在當年五月展開了「洛北合戰」。
畠山家族當時的主要領國為越中、紀伊和河內,因為一門總領繼嗣問題,北陸被官與畿內被官各保其主,矛盾日益激化。畿內被官以游佐河內守為領袖,支持畠山義就,而北陸被官則以神保越中守為領袖,支持畠山持富。到了享德三年(1454年)四月三日晚,游佐河內守突然領兵襲擊了神保越中守建在京都的宅邸,迫使神保父子自殺。這一事件導致洛中大火,混亂不堪。
足利持氏之死,標志著關東將軍家的滅亡,但並不表示鎌倉府也隨之滅亡了,從此關東管領上杉氏掌控了關東地區的實際權力。當然,持氏之死更不表示關東戰亂的終結,其子安王丸、春王丸還奔逃在外,得到結城氏朝等有力大名的庇護。
〔一休宗純和他的詩傳〕
【●室町幕府的檢討】
現在將軍義政落到了細川勝元的手裡,被迫下令要求山名宗全等人放下武器投降,斯波義廉軍首先動搖,山名方節節後退。戰至第二日,各自死傷無數,附近無數房屋毀於戰火,雙方被迫暫時休戰,屯兵洛中,展開了長期對峙……
幕府將軍足利義教秉持著父祖執政以來的一貫政策,大肆打壓各地守護大名勢力,先後插手今川、斯波、山名、京極、畠山等重要家族一門總領權的繼承糾紛,其間處死、流放或迫使隱居的守護大名無可計數。當然,以幕府將軍當時的實力,是很難說想捏誰就捏誰的,足利義教必須拉攏一伙人,抑制一伙人,那麼他所拉攏的是誰呢?那就是足利義滿時代就多次出任執事·管領一職的細川家族。
【●日本國王源道義】
康正元年(1455年)三月,畠山義就出兵大和,追討彌三郎。戰爭延續了整整四年,到了長祿三年(1459年),在細川勝元的努力下,幕府下達了對畠山彌三郎的赦免令。大和國內支持彌三郎的筒井氏等國人(在地武士領主)眾受此鼓舞,發起全面反攻,把義就徹底趕出了大和國。當年秋天,彌三郎病逝,筒井氏擁其弟畠山政長為主。
考究赤松持貞自殺的前後因由,實在象是前將軍義持在丟車保帥,為了避免引發大的動亂,暫放赤松家一馬,以待後圖。
先拋開搶奪神器和里松日野家不談,再說說關東將軍的再興。寶德元年(1449年)元月,就在義政將軍即位前不久,幕府允許足利持氏的末子永壽王繼任關東將軍,重新執掌鎌倉府——估計幕府是不滿上杉氏在關東日益坐大,才定此決策的,永壽王也即足利成氏。
這下子,立子還是立弟的大辯論開始了。將軍當然想立兒子,他得到了其妻、義尚的母親日野富子以及山名宗全的贊同;可是一向與宗全不和的老管領細川勝元不幹:「作為幕府將軍,豈能自食其言?!」兩大勢力各自拉幫結夥,爭鬧不休。
其實這次謀殺事件的幕後主使,很有可能是義教將軍信任不疑的幕府管領細川持之。從表現上來看,細川持之得以從屍橫遍地的宴會上逃走,隨後率重兵包圍了赤松滿祐的宅邸,卻又讓滿祐安然燒掉家宅,逃出了京都;從內在因素來猜測,將軍家權威的上升,初始對細川家是有利的,但這種上升必須有個限度,當細川家無法確定自己能在義教將軍「萬人恐怖」的政策下獨善其身,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遭打擊的目標后,持之就必須拋棄個人感情,為了家族的利益而痛下殺手。
室町幕府就將軍本身的權力來說,要遠遠超過鎌倉幕府,在內,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執權」,在外,逐漸從公武兩重政權轉化為武家獨立的政權。然而就幕權來說,室町幕府卻又遠遠不如北條氏執權掌控下的鎌倉幕府了。
赤松滿祐是個火爆脾氣,不肯老實就範,憤然之下離開京都,退回自己的領地,在祖先奮戰過的白旗城籠城造反——史稱「應永之變」。大概義持將軍沒料到他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前此根本就沒動兵解決問題的打算,因此慌亂之下,形勢竟然迅速扭轉。赤松滿祐是十月二十六日離開京都的,幕府隨即就商議派兵討伐,軍勢未合,十一月十日,突然有人揭發說赤松持貞與將軍家的內眷私通,持貞被迫自殺。持貞一死,赤松滿祐大鬆一口氣,立刻通過斯波、細川、畠山等家族向義持將軍求情。當月二十五日,滿祐即被赦免,回歸幕府。
且說三管之一的斯波家,因為家督世代擔任兵衛督或兵衛佐的職務,遂被尊稱為「武衛家」。管領斯波義重曾被幕府勒令退隱,家族因此衰弱,無法再與細川等家族相抗衡,但仍為一方諸侯,具有相當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