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十四章、關八州獨立王國

十四章、關八州獨立王國

且說天文十四年(1545年),北條氏康進攻駿河,與今川義元對戰于長久保城下,失敗退兵。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利用這個機會,以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為號召,聯絡關東各諸侯兵馬八萬,號稱二十萬,攻擊后北條氏在武藏的重要據點——河越城。聯軍主將是憲政本人,副將則由扇谷上杉朝定擔任。
時勢正是如此,越后軍一走,關東平原彷彿冰雪消溶,巨獸一般的后北條氏又從冬眠中微笑著蘇醒過來,重新壓服關東各國的國人、豪族。上杉憲政曾要求謙信在關東攻略后給他上野一國養老,不過此後他一直呆在春日山城,並沒有真的回歸上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最接近越后的上野國最終也沒能保住。永祿五年(1562年)十一月,武田信玄、北條氏康聯合進攻上野,上杉謙信再次關東出陣。拉鋸戰一直打到永祿九年(1566年),東上野的橫瀨氏(后改稱由良氏)投降后北條氏,次年(1567年)西上野的長野氏被武田信玄攻滅,上杉謙信只保住了沼田一城而已。
北條氏綱的目標,乃是位於關東平原中部的廣袤而富庶的武藏國。大永四年(1524年),他攻擊太田道灌在世時修建的江戶城,扇谷上杉朝興(上杉朝良侄)棄城而走,逃往河越。次年(1525年),北條氏綱又攻克了岩付城,使扇谷上杉氏的勢力繼續向北收縮。
上杉謙信關東出陣,又給佐竹義昭提供了大好機會,他在越后軍的幫助下,奪取小田氏的大半領土,又降伏了常陸府中的大掾氏,幾乎統一整個常陸國,同時在下野的勢力也有穩步擴展。然而就在事業巔峰的時候,佐竹義昭卻于永祿八年(1565年)去世了,年僅三十五歲。
就這樣,第二次國府台合戰又以後北條氏的勝利而告終,據說這仗里見、太田聯軍死傷五千三百餘人,后北條氏方死傷三千七百餘人,在冷兵器時代,這一傷亡比率是相當可觀了。北條氏康趁勝追擊,突入上總國,逼近里見氏主城久留里,連里見氏的重臣正木時忠都棄甲被迫歸降。
武藏國北部割據著被稱為「武藏七黨」的數家豪族,其中勢力最強的就是成田氏。傳說成田氏出於藤原家族,身份高貴,其祖先當年對源氏的八幡太郎義家都可不下馬而行禮,因此成田長泰得意洋洋,騎在馬背上傲視群雄。孰料上杉謙信並不了解這段往事,反以為長泰故意無禮,因此才給予小懲大戒。長泰臉面丟盡,懷恨在心,謙信前腳才離開關東,他就轉身又投靠了小田原后北條氏。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千葉氏當主昌胤站在後北條氏一方,英勇奮戰。其後北條氏康把女兒嫁給了千葉昌胤的兒子利胤,並且生下一子,取名親胤。據說千葉親胤為人傲慢放縱,結果被家臣弒殺,家督之位落到了他的叔父千葉胤富手中。
北條綱成所部不足千人,無法抵抗數十倍於己的關東聯軍的猛攻,只得加固城防,嚴守不戰,一方面快馬前往小田原,請求家主北條氏康派發援軍。然而氏康剛從駿河敗回,深知此時出擊,肯定敗多勝少,於是派遣使者卑躬屈膝地請求和談。上杉憲政雖然不允議和,但見后北條氏不敢援救河越之圍,也就並不著力攻打,只將城池團團圍住,想等其糧盡兵疲,自然開城投降。
室町幕府和鎌倉府的矛盾日益加深,於是幕府就任命山入佐竹與義為常陸守護。應永二十九年(1422年),佐竹義憲聯絡甲斐武田氏進軍鎌倉,將佐竹與義殺死在比企谷的自家宅邸中,幕府就又封與義的兒子祐義繼為常陸守護。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佐竹家一分為二,宗家與山入家各掛半個守護職銜。
不過北條氏康也並沒能高興太久,上杉謙信的勢力被他逐漸驅逐出關東,但前門拒狼,後門進虎,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悍然撕毀甲駿相三國盟約,出兵駿河。后北條氏派兵增援駿河今川氏,反被強大的武田軍越過國境,一直殺到小田原城下。
日本古代的射遠武器,主要為弓和鐵砲,很少用弩。日本的弓絕大多數都是單體長弓,長度超過使用者的肩膀,用竹、藤、木等材料製作弓身,多層固定,但並非複合弓,射程近,精度差。日本箭也多小而輕,主要分為征矢和鏑矢(響箭)兩大類,簇頭雖然花樣繁多,在遠射過程中卻並無太大的不同。
其實后北條氏得以在關東地區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善得寺的會盟。那是氏康攻克古河前不久的事情,當年三月,氏康再次進攻駿河,今川義元向甲斐武田信玄(晴信)求援。這個時候,武田信玄正和越后的長尾景虎展開川中島地區的爭奪戰,哪有餘暇來理會姐夫今川義元的閑事。然而於理不能不有所表示,于勢則一旦今川氏戰敗,后北條氏很可能以駿河為跳板進攻甲斐。於是武田信玄派遣使者前往兩軍陣中,表示願為中人,進行和睦調解。
此時北條氏康已經退位,把守護之職讓給了長子氏政。他急忙和上杉謙信達成合議,即所謂「越相同盟」,然後仍採用對付越后軍的老辦法,收縮防線,死守小田原。小田原城高堞密,上杉謙信無力攻克,武田信玄也只能望而興嘆。
就在當年,原胤房率軍襲擊千葉城,偏向于圓城寺一派的千葉家督胤直及其子胤宣倉惶出逃。原胤房窮追不捨,千葉父子被迫自殺——千葉氏的嫡流至此斷絕。戰國中後期割據下總的千葉氏,乃是千葉支族、馬加城主千葉康胤的後裔,康胤是胤直的親叔父。
上杉定正這一招昏棋使自己喪盡了人心,長享元年(1487年),兩上杉氏正式兵戎相見,是為關東「長享之亂」。因為以太田道灌之子資康為首的大批原屬扇谷上杉氏的國人眾倒戈,臨陣歸附山內上杉氏,使得上杉定正節節敗退。
分裂狀況一直延續到永正元年(1504年),宗家的佐竹義舜(義憲的曾孫)終於打敗山入家佐竹氏義(祐義的曾孫),並且重整家臣團,邁入了戰國大名的行列。佐竹義舜把弟弟義言配置在山入地方,稱佐竹北家,另一個弟弟政義配置在檜澤、高武地方,稱佐竹東家,北、東,以及後來分出的南家(始祖為義舜子義里),共同拱衛宗家的安全。義舜,被稱為「佐竹氏中興之祖」。
不過宇都宮等綱後來和關東將軍足利成氏不睦,再度遭到追討,其子明綱傾向成氏,逼迫父親退位,自己繼承一門總領。明綱傳位其弟正綱,正綱娶了佐竹家的小姐,生下兒子成綱,這位成綱,可謂宇都宮家一代英主。且說宇都宮正綱本為重臣芳賀氏的養子,成綱繼位時年僅十五歲,就依靠叔父芳賀高益的輔佐,整頓家臣團,結好佐竹氏和岩城氏,與下野的有力豪族那須氏相對抗,勢力大為擴展。
伊勢氏冒充平的名門北條氏,並以北條氏的鱗形為家紋,以「虎之判印」為一門總領的籤押,歷史上有據可查的最早記錄,是在北條氏綱當政的大永二年(1522年)。為了和源平合戰時代的北條氏作區別,所以這一族習慣上被稱為「后北條氏」或「小田原北條氏」。
太田資正暗中聯絡族叔、江戶城主太田康資,請他離開后北條氏的陣營,獻出江戶城來。此太田康資乃是太田道灌嫡派的曾孫,早就對后北條氏心懷不滿,於是雙方商定,只等北條氏康出兵救援小田氏,他即奪取江戶城,切斷後北條軍的退路。
鐵砲也稱為銃,即火繩槍,是從戰國中期傳入日本的,很快就部分替代了弓箭的作用,成為最有效的遠射武器。不過鐵砲造價昂貴,近代以前根本不可能完全替代弓箭。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
佐竹氏與中常陸的江戶氏達成協議,江戶氏向南發展,佐竹氏向北發展,勢力侵入陸奧南部和下野那須郡。永正十三年(1516年),佐竹義舜去世,其子德壽丸繼位,是為佐竹義篤(和他的祖宗名字相同)。享祿二年(1529年),義篤的弟弟義元佔據部垂城,聯絡同族的小場義實、高久義貞等人掀起反旗,這場動亂延續了整整十二年才被鎮壓下去,稱為「部垂十二年之亂」。
上杉定正被迫無奈,只好向割據伊豆的北條早雲求救,早雲趁機將勢力伸入相模國,並於明應五年(1496年)從伊豆的韮山城出兵,奇襲相模名城小田原,把從屬於扇谷上杉氏的大森氏一族從城中驅逐出去。此後早雲即以小田原為主城,經過前後三代的休憩和完善,建成為天下聞名的「難攻不落」的金池湯城。
另一方面,氏康還請求盟友武田信玄出兵協助,威脅越后軍的側背。於是,信玄親自披掛上陣,翻越碓冰峠進入關東,同時策動加賀、越中的一向一揆進逼越后。與信玄數度交鋒的景虎,深知這隻甲斐老狐狸不會隨便為了盟友的興亡而動用到自己主力,但是關東各路諸侯卻被這一表面文章嚇破了膽,逡巡著不敢前進。在謙信一再督促下,才終於在次年(1561年)三月攻入相模,關東聯軍十一萬兵馬團團包圍住了小田原城。
北條早雲半生戎馬,不近女色,直到五十齣頭,才娶了小笠原氏,並在兩年後產下長男、繼承人氏綱;又兩年(1489年),次男氏時誕生,小笠原氏去世;翌年,早雲於六十歲高齡續娶葛山氏為正室,並得到了三男長綱——也即戰國時代最長壽的武將北條幻庵。
一直等到永祿二年(1559年),長尾景虎上洛謁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得到義輝對其繼承關東管領一職的允諾,隨即回到主城春日山,厲兵秣馬,準備進軍關東。為了牽制長尾景虎,當年九月,武田信玄發兵上野。
因為這次事變,山內上杉家威信大降,扇谷上杉家隱隱有覬覦一門總領權之意。於是上杉顯定暗耍陰謀,用離間計使扇谷上杉定正於文明十八年(1486年)七月在相模的糟屋館誅殺了太田道灌,自毀長城。
當時關東地區存活下來的較大勢力,除后北條氏外,還有上總的里見、下總的千葉、常陸的佐竹、下野的宇都宮,等等。里見氏咱們已經介紹過了,下面先來說說割據下總的千葉氏。
永祿六年(1563年),上杉謙信再次關東出陣,攻擊常陸土浦城主小田氏治,他同時請求上總的里見氏和武藏岩付的太田氏出兵協助。於是里見義堯派其子義弘,並太田三樂齋資正進攻后北條氏。
佐竹義昭既然打敗了江戶氏,就改北進策略為南進策略,收服宍戶氏並且籠絡真壁氏。對於佐竹氏勢力的擴大,后北條氏當然不能視而不見。永祿三年(1560年),佐竹義昭進攻白河結城氏,突然收到古河公方足利義氏送來的議和命令。義昭心裏很清楚,此時的古河公方完全是北條氏康操控的傀儡,於是對此一笑置之。
千葉胤富氣度恢宏,一度使千葉氏衰退的勢力有所回復。然而時勢使然,大廈將傾,終究是無法獨立支撐的,下總的里見氏屢屢北侵,千葉胤富以後北條氏為靠山頑強抵抗,雖然最終擊退了里見氏,然而經過長年的戰爭,千葉氏麾下重臣原氏、高城氏等家族卻都逐一被盟友吃掉,變成了后北條氏的直屬大名。下總名門千葉氏,最終被綁在後北條氏的戰車上,一起走向滅亡。
天文七年(1538年)十月,爆發了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北條氏綱及其長子氏康迎戰小弓御所足利義明和安房豪族裡見義堯。在此,咱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里見氏的由來,據說其始祖乃是居住在上野里見鄉的新田義俊,室町中期,里見義實確定本處於安房館山,其子成義(「成」字,為拜領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的一字)將勢力擴展到上總,逐漸成長為戰國大名。
日本刀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肋差、打刀和太刀三種。肋差即單刃短刀,其身較直,一般在戰場上僅做自殺和割取敵首級使用,偶爾也用來近身搏鬥。打刀就是普通意義上的刀,單刃曲身,主要單手使用,佩掛在腰間的時候刀刃向上。太刀也可寫作大刀,比打刀更長並且更加彎曲,因為長而且沉重,所以基本只能雙手使用,佩掛在腰間的時候,習慣上刀刃向下。此外,還有一種小太刀,其曲如同太刀,其長如同打刀,或者更短,還有一種野太刀,比普通太刀更為長大,多為馬上武士所用。
芳賀高經擁立宇都宮興綱的兒子尚綱為一門總領,尚綱隨即又攻滅芳賀高經。天文十八年(1549年)十月,宇都宮尚綱出動兩千五百兵馬進攻「那須七黨」的喜連川城,結果遭敵背後突襲,死於戰陣之中——宇都宮氏復興的希望就此徹底破滅了。尚綱的兒子廣綱年僅六歲,在芳賀高定的輔佐下勉強維持家業不墮,並且聯合上杉謙信,堪堪擋住后北條氏的北侵之路。
【●后北條氏的崛起】
次年(1564年)正月,北條氏康、氏政父子親自上陣,以猛將北條綱成為先鋒,以氏康的另外兩個兒子氏照、氏邦,以及大道寺直家為合后,統率兩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往國府台。太田、里見聯軍以逸待勞,沒等后北條勢站穩腳跟,就揮軍掩殺過去。后北條方亂成一團,名將遠山綱景、景久父子、富永政家等先後戰死,多虧北條綱成阻遏追兵,勇猛奮戰,才避免全軍皆潰的命運。
然而武田氏越是插手關東事務,長尾景虎就越是不能善罷甘休。次年(1560年)五月爆發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今川義元敗死,三國聯盟缺了一個角,於是長尾景虎就利用這個機會,於八月間殺入關東平原。北條氏康想要先發制人,派其子氏政聯合關東諸侯三萬五千人北進,包圍了只有七百守兵的櫪木城。長尾景虎率所部八千人來救,在離城裡半(日里一里半,約為八公里)外紮營。景虎登高而望,見關東聯軍陣列不整,不禁冷笑說:「是非我之敵也!」於是親率二十三騎沖陣,所到處無不望風披糜,北條氏政狼狽逃回相模。
日本古代所謂的「關東」的概念,並不屬於「五畿七道」之劃分,在律令制下,習慣上將三關(伊勢鈴鹿關、美濃不破關和越前愛發關)以東的東日本全土,都稱為關東地區。中世紀則以東海道的相模足柄坂和東山道的上野碓冰峠以東地區稱為關東,又名坂東。到了室町時代,以關東將軍鎮守鎌倉府,把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常陸十州作為其管轄領地。到了江戶時代,去除甲斐和伊豆,將剩下的德川家康之起家根本,也即廣袤的關東平原,總稱為「關八州」——也就是我們即將談到的「關東」地區。
天文七年(1538年)春,足利義明為主將,義明弟基賴與里見義堯二人為副將,總兵力約一萬,進駐下總國西部的國府台地區。北條氏綱匆忙向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求得討伐御內書,十月二日,命其子氏康率軍二萬進駐江戶,六日,氏綱本人也正式領兵來到前線。
大永六年(1526年),北條氏綱的後台、姑表兄弟今川氏親去世,從此駿相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根源在於后北條氏一直和甲斐武田氏交戰,但今川氏親的繼承人今川義元卻娶了武田信虎的女兒,雙方聯姻和睦,這使北條氏綱有如芒刺在背。於是氏綱先發制人,于天文六年(1537年)率兵進攻駿河,是為「河東一亂」。
北條氏康此時已經四十五歲了,不復昔日悍勇奮進的少年心態,他在仔細研究了長尾景虎的戰法以後,將全部兵力收縮回小田原。小田原是當時天下第一難攻不落的堅城,氏康又加固了城防公事,儲備了足夠兩年食用的糧草,專等長尾景虎前來攻城。
北條氏綱死於天文十年(1541年)七月,其子氏康繼承一門總領和守護之位。古語有云:「將門不過三代」,而北條氏在第三代氏康的領導下,卻達成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首要一提的,就是與「嚴島」、「桶狹間」並稱為日本「三大奇襲戰」的「河越之夜戰」。
至於宇都宮氏,來源不詳,分支也很多,鎌倉初期,家族成員曾擔任過豐后守護和下野二荒神社的「檢校職」——這是一個神職。到了室町幕府時代,下野宇都宮與佐竹、小山等豪族並稱「關東八家」。
雙方激戰整整一天,直到暮色四合才各自收兵。太田、里見聯軍打了勝仗,不免擺宴慶功,鬆懈了防備。而北條氏康就趁著這個機會,于夜半時分冒著浠浠瀝瀝的小雨,悄悄潛至聯軍背後。一聲號響,后北條軍洶湧殺來,聯軍大潰,里見義弘等人突破重圍,好不容易才逃得了一條性命。
千葉氏本是平的名門,祖先因為居住在下總千葉庄而以千葉為苗字。源平合戰的時候,源賴朝在石橋山戰敗,渡海逃到安房,聚攏了房總各地的豪族,這才得以捲土重來。這些房總親源氏的豪族中,就包括千葉氏的千葉介常胤。源賴朝非常器重千葉常胤,平常都尊稱他為「師父」。鎌倉幕府建立后,千葉氏成為幕府有力御家人,世襲下總守護之職。
河越城守將,乃是后北條氏第一名將,以「地黃八幡」為旗印的北條綱成。綱成本姓福島,是今川氏轄下遠州土方(一說高天神)城主福島正成之子。正成在與甲斐武田信虎的合戰中陣亡,家臣們保護其子前往小田原依附北條氏綱,氏綱以女妻之,准其拜領北條苗字,列為一門眾,並賜「綱」字,遂稱北條綱成。
上面所說的那些刀具,不管是單手使用還是雙手使用,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柄短於刃。此外,還有一種柄長於刃的刀類武器,稱為薙刀。薙就是割草的意思,薙刀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柄刀,和可稱為長刀的打刀、太刀、野太刀之類是不同的。此外,還有被稱為「小長刀」的長柄刀,刀刃較薙刀為長,柄、刃接近一比一的比例。
里見義堯于退卻途中,在救出足利義明的遺孤后,放火燒毀了小弓御所。從此,小弓公方家滅亡,其遺臣逐漸都變成了里見氏家臣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總里見氏的勢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更可以放膽在房總地區繼續膨脹了。十月十日,后北條氏進軍上總,武田信隆奪取小弓城,原胤榮奪取峰上城。次年(1539年),北條氏綱侵入安房,被裡見義堯擊退——第一次國府台合戰至此終結。
到了永正元年(1504年),駿河守護今川氏親發兵援助上杉定正的繼承人上杉朝良,北條早雲此時尚未徹底擺脫今川氏的從屬地位,於是隨同進軍,進攻以武藏為根據地的關東管領山內上杉顯定。聯軍一開始勢如破竹,在武藏立河原之戰中擊敗上杉顯定,但隨著今川和后北條的退兵,上杉顯定捲土重來,迫使扇谷上杉氏臣服——兩上杉氏近二十年的爭亂,就此劃上句號。
后北條氏雖然稱霸關東,卻無力將八州徹底吞下,北條氏康面臨著兩大強敵,一個來自南方,是自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後勢力不退反伸的南總里見氏,另一個就是來自於北方、強大的越后騎馬軍團。
【●第二次國府台合戰】
當年八月,流亡將軍足利義澄(當時正式居留京都的是足利義稙)下詔,任命北條早云為伊豆守護,這標志著后北條氏正式脫離今川氏的陣營,成長為獨立的戰國大名。三年後(1519年),北條早雲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古墳時代,一說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大陸傳來了鉾(即矛),不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被廣泛地使用。到了南北朝時代,由於戰爭規模擴大,步兵戰的作用日益顯著,矛的變種因為便於訓練和使用,逐漸代替了薙刀,成為新一代的主戰兵器——這就是「槍」,日文也寫作「鑓」。槍的種類很多,主要表現在槍頭形狀的不同,包括素槍、十文字槍、菊池槍、澤瀉槍,等等。
后北條氏從早雲開始一直到氏政,夢寐以求的就是建立關八州獨立王國,然而他們雖然最終制霸關東地區,卻並沒能把林林總總的大小勢力全都吞下,真正將國人收為家臣,完成一元化統治的,大概只有伊豆、相模和武藏南部地區而已。其餘各地的割據勢力,只是名義上奉北條氏為盟主,一旦出現了強大的外部壓力,立刻就會陣前倒戈。上杉謙信數次關東出陣,這些勢力就都在越、相間來回搖擺,為了家族的延續,什麼信義、誓約,全都可以棄之不顧。
〔日本古代的兵器〕
【●常陸的佐竹】
到了第三代當主里見義通,完全確立了家族在安房和上總的第一豪門地位,並修築鶴谷八幡宮以顯示自己的權威。永正十五年(1518年),義通病歿,遺命傳位於才元服的嫡子竹若丸(義豐),而暫時讓兄弟實堯代領家督之位。天文二年(1533年)七月,義豐急襲實堯的居城稻村,迫使實堯自殺。次年(1534年),實堯的嫡子、得到北條氏綱支持的里見義堯在瀧田·犬掛之戰中擊破里見義豐,義豐退入稻村,和實堯落得同樣的下場——史稱「天文的內訌」。
早雲施政清明,課稅較輕,深得領民的歡迎。當時關東諸國的稅率,法定是五公五民,早雲改為四公六民,另外每戶多繳一錢作為公益。他還明確規定了米價——百文一斗二升,並規定田(水田)一反(日本古代土地面積單位)課稅五百文,畑(旱地)一反課稅一百六十五文,即平均每反田要繳米六斗,這對當時的農民來說,負擔要減輕很多。這一善政,一直延續到后北條氏的滅亡。
據目前發現比較可靠的《小弓御所樣御討死軍物語》中記載:足利義明在國府台正面渡河,通過國府台與松戶台中間的低地前進;北條氏綱則從江戶出發,渡淺草川,在松戶對岸的金町布陣。十月七日凌晨,后北條軍與小弓方的預想相反,從金町直接渡河發起攻擊。在松戶台發現這一敵情的椎津隼人祐急忙要求義明驅動全軍急進迎敵,然而遭到拒絕。
然而,良機一去不再,此時高大的小田原城已如一道險山,難以攀越。越后軍遠來疲乏,糧草補給也逐漸困難,關東諸侯們又都心懷鬼胎,於是長尾景虎只好在圍城半月以後退去,轉往鎌倉繼任關東管領之位,改名上杉政虎(謙信),然後全軍撤回越后。
【●上杉謙信關東出】
天文二十年(1551年),后北條大軍進攻上野平井城,名將北條氏繁(綱成之子)身著尊勝陀羅尼母衣,揮舞沉重的鐵棒,衝鋒陷陣,敵軍無不望風而逃。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迫逃出上野,于次年(1552年)來到越后,以收長尾景虎為養子,傳給他上杉苗字和關東管領之位為條件,請求景虎出陣關東,攻擊后北條氏。但長尾景虎才想整兵起程,就陷入了川中島長期鏖戰的泥沼,動彈不得。
對比千葉氏和宇都宮氏,常陸的佐竹氏就要輝煌多了。佐竹氏出於清和源氏,新羅三郎義光初為常陸介,其子孫有世居常陸國久慈郡佐竹鄉的,遂以佐竹為苗字。源賴朝曾賜佐竹四郎隆義月丸軍扇,被隆義繪上旗幟,這就是佐竹氏的世代家紋——五本骨扇和月丸。足利尊氏開幕,封佐竹氏當主貞義為常陸守護,遂子孫世襲此職。
北條氏康還想出一條毒計,聯合今川氏停止了對武田氏的海鹽供應,並在邊界布置重兵緝拿私商。甲信都是平原和山區,不靠海,海鹽供應一斷絕,武田信玄差點兒沒當場愁死。然而正在危急關頭,越后竟然送來了海鹽。上杉謙信寫信給信玄說:「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后北條氏的老盟友里見義堯卻突然撕毀盟約,轉而加入小弓方陣營。形勢急轉直下,武田信隆的居城峰上失陷,信隆逃往武州金澤。基本掃清房總內憂的義明·義堯勢,遂北向追入武藏。
室町中期,宇都宮氏和小山氏發生衝突,當主宇都宮基綱在康歷二年(1380年)的裳原合戰中被小山義政殺死。關東將軍足利氏滿下達了義政追討令,關東八國豪族齊集武藏村岡,以泰山壓卵之勢擊滅了小山義政——是為「小山義政之亂」。
日本古代的主戰兵器,相當長時間是刀,包括短柄的太刀和長柄的薙刀。平安時代以前,日本人常用的兵器原本為劍,即直身、兩面開刃的短兵器,一般單手握持,也可以雙手握持。平安時代以後,直身雙刃的劍逐漸轉化為曲身單刃的刀,某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武士們征東的時候,從蝦夷人那裡學到的新樣式。武士階層掌權以後,日本刀完全替代了日本劍,不過按照日本人的傳統叫法,仍可稱之為劍。
佐竹義篤死後,其子義昭繼位,年僅十四歲,南義里、北義廉、東義堅三分家交替輔政。其間佐竹氏和江戶氏關係惡化,開始爆發戰爭。一直打到天文二十年(1551年),江戶氏當主忠通戰敗,臣服於佐竹氏。弘治三年(1557年),佐竹義昭又協助下野宇都宮廣綱複位,並將女兒嫁與廣綱,達成了與宇都宮氏的聯合。
【●河越之夜戰】
時代變遷,包括建武新政、足利尊氏的反亂、「觀應之亂」,以及關東地區的數度變亂,千葉氏左右逢源,一直存活到戰國時代。康正元年(1455年)六月,關東管領上杉房顯和幕府聯兵進攻在鎌倉府的關東將軍足利成氏,在支持上杉房顯還是支持足利成氏的問題上,千葉家臣分為兩派,重臣圓城寺尚任傾向於上杉氏,原胤房則暗通足利成氏,導致家中分裂。
這一仗幾乎宣告了南總名門裡見氏的滅亡,不過好在英主里見義堯還在,費盡心機才熬過了苦日子。至於里見義弘,他後來繼承義堯為家督,鼓勵百姓「落書」(就代官貪污害民等事,直接向家主上書),可以說是一位賢君,但他在戰略戰術上卻能力偏低,被迫與后北條氏和睦,在爭雄關東方面,可算是徹底地沉寂了下來。
就這樣,河越城守了整整半年,毫無落城跡象。圍城聯軍的士氣逐漸渙散,據說陣中商人來往穿行,妓女開張接客,彷彿城下町(戰國時代的城池大多等於城堡,商業區在城池之外,稱為城下町)一般,哪裡還有一點打仗的樣子?
后北條氏重新制霸關東后不久,就爆發了第二次國府台合戰。這次合戰的雙方統帥,正好都是第一次國府台合戰的兩位主角的兒子,即北條氏綱的兒子氏康和里見義堯的兒子義弘。
後來佐竹氏、岩城氏與宇都宮氏反目,聯合那須氏共同殺入宇都宮領。此時那須氏已經分裂為二,宇都宮成綱就暗中策反了南那須氏,然後于「小川繩釣合戰」中大破佐竹、岩城聯軍,斬首竟達五千級!可惜成綱不久后就去世了,其子忠綱被叔父興綱所弒,興綱又于天文五年(1536年)被家臣芳賀高經所殺,宇都宮氏就此衰弱。
午前九時,大戰正式開始,后北條軍士氣旺盛,銳不可當,于午後四時擊破椎津隼人祐等敵方前軍,直面堅固的國府台小弓軍本陣。北條氏綱先作出迂迴側擊的假象,隨即突然正面直插敵陣,小弓勢大亂,足利基賴和足利義明先後討死。正在和北條旗本(直屬武士)軍激戰的里見義堯見勢不妙,匆忙向船橋方向退卻。
河越之夜戰,策劃時間之久,一擊而破之速,以及雙方兵數對比之懸殊,在「三大奇襲戰」中首屈一指。此戰正式決定了關東地區的命運,從此八州之內,再沒有力量可以抵擋后北條氏疾風烈火般的侵攻了。管領上杉憲政先是逃到上野的平井城,隨即平井城被攻破,乾脆亡命越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十一月,北條氏康攻克古河,立足利晴氏之子,同時也是自己外甥的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基本確立了關八州支配體制。
今川義元一心想西進上洛,可是擺不平後方的后北條氏,這個夢想永遠只是泡影。情勢如此,他立刻接受了武田信玄的建議,派重臣太原雪齋崇孚為聯絡人,往來斡旋,最終決定三家在駿河境內的善得寺簽署盟約。這就是著名的甲駿相三國同盟,從此後北條氏可以全力于先祖早雲三島瑞夢的實現,今川氏則專心打通東海道西進,而武田氏也終於徹底保障了側背,得以繼續在川中島地區的惡戰。
北條早雲秣兵厲馬,終於在永正九年(1512年)再次東進,率軍突襲了三浦義同的居城岡崎城。三浦義同猝不及防,僅僅防守了一天就被迫棄城而走,退守住吉城。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年,最終后北條氏獲得勝利,永正十三年(1516年)七月,相模國三浦半島最南端的新井城被攻克,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北條早雲佔據了整個相模國。
上杉謙信參拜完畢鎌倉鶴岡八幡宮,正式以關東管領的身份躍馬歸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且說謙信所到之處,關東諸將無不下馬行禮,唯有一人端坐在馬鞍上不動,此人非他,正是忍城城主成田長泰。謙信見之大怒,衝過去揮起扇子打在長泰的臉上,把對方的烏帽子都打落了。
南北朝初期,佐竹氏佔據常陸國北部地區,遂將庶子們分散出去,各有所領,拱衛本家。這種庶子雖分有領地,但一門總領對他們不僅僅具有宗家權,還具有宗主權的形式,乃是從諸子析產制向總領繼承製轉化的一個中間階段。這些分家在戰亂中強盛起來以後,往往反過頭來會威脅到本家的一門總領權,類似例證在很多戰國大名家族中都有所反映,佐竹氏也不例外。
佐竹義昭的繼承人乃是長子義重,是勇名響徹關東的大將,人稱「鬼義重」。他多次配合上杉謙信與后北條氏作戰,永祿十二年(1569年)越相同盟以後,義重被迫將主要進攻矛頭重新調整到北線,終於和南下的伊達氏產生嚴重對立。天正三年(1575年),陸奧南部的大名蘆名氏斷嗣,迎佐竹義重的次子義廣為家督,義重本想趁此機會控制蘆名氏的,卻沒想到年輕的伊達家督政宗揮兵殺來,一戰就滅亡了蘆名家,蘆名義廣凄凄惶惶逃回常陸……
小弓城之攻克,使得足利義明權威大盛,反過頭來壓制扶持他上台的武田信保。天文三年(1534年),武田信保受排擠而被迫出家,同年病歿。信保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庶出的長子信隆,和嫡出的次子信應——開始爭奪家督之位,整個關東南部都被捲入戰亂。房總諸將大都奉戴足利義明,支持武田信應,而正在武藏擴展勢力的北條氏綱則援助武田信隆。
此時關東兩上杉氏正在爭鬥不休。事情要從文明八年(1476年)說起,當年六月,山內上杉的家臣長尾景春(即導致關東將軍足利成氏被追討的元兇長尾景仲的孫子)發動叛亂,並於次年(1477年)元月打敗關東管領上杉顯定,迫使顯定走逃上野。五月,扇谷上杉氏的家宰太田道灌(資長)迎回顯定,消滅長尾景春。
「觀應之亂」的時候,佐竹氏的當主名叫義篤,義篤的弟弟師義死於戰亂,其子山入佐竹與義成為「京都樣扶持眾」的一員。所謂「京都樣扶持眾」,乃是鎌倉府轄下各大名送交室町幕府的人質,與義因此和幕府關係親密,其權勢逐漸威脅到了主家的存在。應永十四年(1407年),佐竹義篤之子、一門總領佐竹義盛去世,沒有子嗣,便迎入關東管領上杉憲定的兒子義人為繼子,改名佐竹義憲,這一決定遭到了佐竹與義的堅決反對。佐竹家臣也因此分裂為二,一部分支持義憲,靠攏鎌倉府,另一部分則以佐竹與義為中心,靠攏幕府,反對義憲,稱為「山入黨」。
北條氏康偵查到聯軍這種狀況,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在次年也即天文十五年(1546年)的四月二十日,親率八千精兵,趁著夜色奇襲河越。關東聯軍猝不及防,亂成一團,北條綱成也開門殺出,於是一夜之間,八萬聯軍全線崩潰,副將上杉朝定也死於亂軍之中。
前面提到過,永正七年(1510年),上杉顯定在攻擊越后守護代長尾為景的戰爭中敗死,因為北條早雲與長尾為景遙相呼應,遂遭到已服從於山內上杉氏的扇谷上杉朝良的攻擊。早雲發兵攻打東相模,逼近鎌倉,卻遭到扇谷上杉氏麾下名將三浦義同父子的頑強抵抗,被迫議和退兵。
戰國時代縱橫關八州的是以堅固的小田原為主城的后北條氏。延德三年(1491年)四月,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去世,國中動亂,駿河守護今川氏的家臣北條早雲趁機攻入堀越城,追放政知之子茶茶丸,並僅用三十天時間就平定了伊豆一國。
然而北條氏康何如人也,這樣發生在眼皮底下的陰謀他豈有看不見之理?結果還沒等他離開小田原,太田康資的計劃就敗露了,被迫逃出江戶城,往投岩付太田資正。為了接應康資,太田、里見聯軍匆忙西進,列陣於國府台地區。
因為此次戰敗,受后北條制壓的關東諸侯們騷動起來,紛紛脫離北條的控制,轉向協助越后軍,比如西上野的長野氏、東上野的橫瀨氏、下野的宇都宮氏、常陸的佐竹氏、上總的里見氏,以及武藏忍城的成田下總守長泰,等等。長尾景虎勢如破竹,前鋒直指后北條氏的居城——相模國小田原城。
繼承戰歿的宇都宮基綱為一門總領的乃是其子滿綱,滿綱無子,以婿養子持綱為嗣,持綱于應永二十九年(1422年)因為反對關東將軍足利持氏而被追討,最終身首異處。他的兒子宇都宮等綱時年四歲,被家臣保護著流浪諸國,成年後才回歸下野,並於「結城合戰」中跟隨幕府方大將上杉清方奮戰,終於使得家族安穩下來。
前此不久,上總真里谷武田氏(即前文所述武田信長的那一支)為了攻擊割據下總千葉郡的豪族原氏,當主武田信保千里迢迢從奧州找來放浪的足利義明作為大義旗幟——義明出自古河公方家,因與其兄高基奪位失敗而北逃。有了武田氏的撐腰,足利義明野心重燃,于大永四年(1524年)攻克原氏的本處小弓城,即在此地建起御所,稱為小弓公方。
【●千葉和宇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