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十八章、第六天魔王

十八章、第六天魔王

佔據南近江以後,織田信長繼續向西,很快就攻入山城國。此時佔據京都的乃是三好氏一門的「三好三人眾」,他們不敢抵抗濃、尾、江三國聯軍,被迫撤出洛中,向西躥逃到攝津、贊岐等地。「幕府執權」松永久秀說服三好氏家督三好義繼出降,於是織田信長風風光光地進入京都,隨即就上奏朝廷,擁立足利義昭為新的幕府將軍,將其暫時安置在京都的本國寺里。義昭對信長感激涕零,十月二十八日,他宴請信長觀看日本傳統藝能——能樂,席間希望信長就任幕府管領一職,在遭到婉拒后,乾脆說:「我封大人為副將軍,如何?」
戰國中後期的著名城堡大多以土壘牆,偶有用到石材的,結構更為複雜,防護力更強。這些城堡並非僅止外圍一道圍牆而已,往往城堡內部也層層隔斷,樓櫓密布,到處都是明門和暗門。由這些圍牆將城堡分割成為多個區域,這些區域稱為「丸」,丸皆有名,一般情況下中心區域稱為「本丸」,往外輻射,層層區域稱為「二之丸」、「三之丸」,等等。也有用方位來命名的,如「西之丸」、「東之丸」,等等;也有用地名或守將苗字來命名的,如「京極丸」、「真田丸」,等等。各丸分佈因地勢而千變萬化,有呈圓形層層向外的,也有呈一字型由高向低的,也有相當不規則的。
秭川發源於伊吹山地,迤邐向西,流過橫山城的北面,最後注入琵琶湖。六月二十七日晨,淺井、朝倉聯軍偽作撤退之勢,隨即半途殺回,于次日凌晨突然向駐紮在龍之鼻地方的織田本陣展開猛烈進攻。織田、德川對淺井、朝倉,雙方在秭川岸邊爆發激戰。織、德聯軍一開始處於劣勢,但織田信長陸續將包圍橫山城的部隊拉到前線,投入戰鬥,終於扭轉了戰局。
織田信長派羽柴秀吉守備橫山城,然後南下攻擊琵琶湖東岸的堅固要塞——佐和山城,守備此城的,正是在姊川合戰中曾給織田軍以沉重打擊的猛將磯野員昌。信長知道要攻克此城,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於是命丹羽長秀在城東、市橋長利在城北、水野信元在城南、河尻秀隆在城西,構築鹿砦,重重包圍,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他自己則於七月四日進入京都,並於四日後離京回歸岐阜城。
但等織田信長擁足利義昭進京以後,朝倉義景卻又後悔不迭,好象被曹操搶先奪得漢獻帝的袁紹一般。他一鬧脾氣,根本不理會信長要求進京覲見新將軍的書信,於是信長就以此為藉口,于元龜元年(1570年)四月親統大軍,並會合三河的德川家康,通過盟友淺井氏的領地進攻越前。
近江國中心部位有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是為琵琶湖,琵琶湖把整個近江國劃分為湖東、湖西、湖南和湖北四個區域。其中湖南歸屬守護六角氏,湖西最大勢力則是佐佐木氏的另外一個庶家朽木氏,湖東和湖北由京極氏的被官淺井氏下剋上佔據,此外,最南部的甲賀郡國人林立,自成體系——甲賀,也是當時忍者集團的一個重要據點。
松永氏本是畿內豪族,松永久秀從三好長慶的祐筆(書記官)起家,很快就因其卓越不凡的能力而得到賞識,被提拔為部將。松永彈正少弼久秀與其弟備前守長賴勢力日益膨脹,執三好家臣之牛耳,三好長慶曾經認命久秀為京都奉行(負責京都治安之職)。永祿三年(1560年),也即今川義元上洛的同一年,三好長慶打敗河內守護畠山高政,控制了河內國,隨即派松永久秀進攻大和,久秀修築多聞山為居城,很快就將大和國基本掌控在自己手中。
隨著戰爭次數的頻繁、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軍事技術的發展,城堡的規模也日益擴大。到了戰國中後期,產生出許多號稱「難攻不落」的巨型城堡,比如相模的小田原城、安藝的吉田郡山城,以及織田信長建構的安土城、豐臣秀吉建構的大坂城,等等。城堡分山城和平城兩種,山城依山而建,取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平城則往往建在大平原上,取其交通發達、商賈輻湊。
元龜元年(1570年)八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再度從美濃髮兵,進攻攝津國的野田、福島等城砦,這些城砦都是「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在得到本願寺、淺井、朝倉等勢力的暗中支持下修築的。
當時朝倉八千大軍所面對的德川勢,投入戰鬥的僅有三千人而已,但三河兵素以能耐苦戰聞名,在大將酒井忠次的指揮下,連續數個小時阻遏敵軍,使其不能前進。上午十時以後,淺井、織田兩軍也開始正面交鋒,淺井方大將遠藤直經一馬當先,率八百騎直插信長本陣,猛將、佐和山城主磯野丹后守員昌隨即跟進,織田軍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
織田信長假借和談之名拖延時間,同時策反城內北畠氏重臣,最終在十月二十七日迫使北畠軍開城投降。北畠具教被迫讓位給兒子具房並出家為僧,同時收信長次子茶筅丸為婿養子,答應立茶筅丸為下一代繼承人。就這樣,織田信長繼美濃后又擁有了第三個完整的領國——伊勢國。
織田信長上洛,最近捷的路徑就是通過六角氏的領地,然而六角義賢父子與三好、松永氏交好,當初還發兵攻打過足利義昭,因此信長準備武力攻取觀音寺城,也算是給畿內諸侯樹立一個榜樣——敢於阻擋他前進道路的,只有滅亡一途!為了進攻六角氏,信長決定拉攏江北的淺井氏。
朝倉軍潰敗后,淺井方不敢再孤軍深入,也被迫緩緩後撤,在淺井長政幾近完美的指揮下,很快就擺脫了追兵,安全撤到秭川以北。此戰雙方損失,一說淺井、朝倉方為五千人,織田、德川方為三千人,一說比例類似,但總數不超過三千。
且說室町幕府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本是管領細川高國扶持的傀儡,大永七年(1527年)二月,柳本賢治攻克京都,高國奉著義晴走逃近江。三月,細川澄元之子晴元奉義晴之弟義維為主,從四國乘船,登陸攝津的堺港,十月,足利義晴擺脫了細川高國的控制,回歸京都,隨即就與細川晴元、足利義維握手言和。
以三好長慶當時的威望的實力,他其實很有機會挾幕府將軍以號令諸侯,成為第一位戰國時代的「天下人」,今川義元即便滅亡尾張織田氏、打通東海道殺至洛中,是否能擊敗地頭蛇三好氏,也還在未知之數。然而長慶盛極而衰,末日很快就來到了,掘墓人非他,竟然是他最為倚重的家宰松永久秀。
此時洛中一向一揆蜂起,細川晴元與一向宗法主本願寺證如(光教)連年鏖戰,直到天文四年(1535年)方才達成和解。這次談判的功臣,就是三好元長之子千熊丸,元服後起名三好利長,后改范長、長慶。
為了救援三好黨和本願寺,淺井、朝倉聯軍於九月十六日大舉南下,殺入坂本口,守備宇佐山城的織田方大將森可成戰死。織田信長聞報大驚,匆忙放棄對野田、福島兩城的包圍,並且脫離與本願寺兵馬的接觸,以柴田勝家、和田惟政殿後,自己退回京都。二十四日,織田軍從京都出發,迎戰淺井、朝倉聯軍,聯軍在比叡山內的蜂峰、青山、局笠山等地布防,嚴陣以待。
南北朝時代,朝倉廣景成為幕府重臣斯波高經的被官,受封越前坂井郡的部分領地,建築主城黑丸。當時越前國的守護代乃是甲斐氏,長祿二年(1458年),堀江氏等北陸有力被官打著守護斯波氏的旗號攻擊甲斐氏,在朝倉氏的協助下,甲斐氏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就此,朝倉氏因功受賞,領土和威望都日益擴大。
在攻擊這些城砦的同時,為了威懾本願寺,使其放棄對三好黨的增援,織田信長致信本願寺法主顯如(光佐),要他交納貢錢,作為織田軍的軍費。其實信長並不在乎這一點點軍費,他要的是顯如立刻表態:「支持我,還是與我為敵。」然而顯如上人早有與織田勢一戰的覺悟,他和朝倉氏本有姻親關係,又以中國地區的毛利氏為後援,自以為石山堅城,根本就無人可以撼動,於是毫無轉寰餘地地拒絕了信長的要求。
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織田信長整備大軍西進,聯合淺井氏進攻六角氏本城觀音寺。因為包括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在內的江南豪族紛紛倒戈,投靠織田氏,織田軍勢如破竹,很快觀音寺城就被攻克,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倉惶逃往南方的伊賀國。
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織田信長揮師上洛,終結了狹義的戰國時代。而在此之前,洛中的形勢又是如何的呢?
洛中連番惡戰,織田信長趁虛而入,殺入山城國。結果「三好三人眾」西遁,松永久秀匆忙獻上名茶器「作物茄子」(又名「九十九發茄子」),從而降伏于織田、淺井聯軍。織田信長知道畿內勢力犬牙交錯,不是一兩日就能徹底平定的,於是赦免了久秀弒殺將軍之罪,允許其歸入麾下,並安堵其大和舊領。
六角氏在六角定賴為當主的時代修築了名城觀音寺,開始邁入戰國大名的行列,並將江北的淺井氏也籠入麾下。定賴傳子義賢(承禎),義賢傳子義治,六角義治制定了戰國大名分國法《六角氏式目》,也算是中平之主。
三好氏傳說出於小笠原氏,鎌倉時代,小笠原家族擔任信濃和阿波守護,阿波一支的分家居住於三好郡,遂以郡名為苗字。一直到戰國時代,三好氏成為細川澄元、晴元父子的重臣,在細川政元三個養子的連年紛爭中,為澄元系最終獲得勝利立下過汗馬功勞。
【●信長上洛】
副將軍作為正式職銜,是從來也不曾存在過的,但無論是副將軍,還是幕府管領,足利義昭的動機都很明顯,要將織田信長完全納入幕府管理體系,成為自己恢復室町榮光的左右臂膀。信長對此心知肚明,但他的志向是奪取天下,而不是幫助室町幕府再興,義昭只是自己的工具,怎可以一躍成為自己名正言順的上司呢?因此,他也推辭了副將軍的職銜,並很快離開京都,回歸岐阜城。
千熊丸也即三好長慶,雖然身負血海深仇,卻一直隱忍不發,等待時機。在家臣松永久秀、長賴兄弟的協助下,他先於天文十年(1541年)聯合三好政長擊敗了木澤長政,繼而於天文十七年(1548年)在攝津江口之戰中殺死了三好政長。細川晴元擁著前將軍足利義晴和現任將軍足利義藤逃出京都,三好長慶奉細川高國之子氏綱為新的幕府管領。
永祿四年(1561年),人稱「鬼十河」的猛將、三好長慶之弟十河一存病歿,次年(1562年),他另外一個弟弟三好義賢戰死,失去了左膀右臂的長慶從此沉淪下來。長慶的嫡子三好義興反感松永久秀之為人,因此在永祿六年(1563年)被久秀下毒害死。久秀就此徹底架空長慶,控制了三好家的實權,他自詡為幕府執權,專橫跋扈,不可一世。
這一協議使淺井氏喪失了南方大片領地,隨時可能被近在咫尺的織田軍侵襲騷擾,損害是相當巨大的,但被織田軍切斷了後路、急於奪路回國的朝倉軍基於本身利益考慮,迫使淺井長政退讓妥協。此後淺井氏即陷入了疲於奔命的窘困境地,最終滅亡的預兆,其實在此刻就已經註定了。
織田信長眼看威懾無效,自己此刻四面皆敵,一個搞不好就要全局糜爛,於是又把足利義昭這尊「泥菩薩」扛了出來,要他下令各方勢力退兵和解。義昭雖然滿心不願,但自己身處信長的掌握中,暫時還不敢明著和對方硬碰。於是十一月二十八日,在足利義昭和公卿二條晴良的調解下,雙方開始和平談判,最終決定停戰退兵,江北三分之二歸屬織田家,三分之一歸屬淺井家,延歷寺仍保有舊領。
當年六月,織田信長整備濃尾勢三國大軍,動員了一萬五千人馬,並要求德川家康親統五千三河兵趕來會合,浩浩蕩蕩重新殺入南部近江,以救援本方困守的幾座孤城。叛亂陸續被平定,六月二十一日,信長到達淺井氏本城小谷南方不遠的虎御前山,他命令士兵放火焚燒附近村莊田地,意圖誘出淺井軍主力與自己決戰。淺井長政固守不出,同時派快馬前往一乘谷,要求朝倉氏出兵增援。
朝倉廣景六傳為孝景(敏景),正如前文所述,此人在「武衛家騷動」和「應仁之亂」中曾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孝景本屬西軍,文明三年(1471年)五月,他轉而歸附東軍,被授予越前守護之職(一說是在文明十三年也即1481年才正式替代斯波氏就任守護),隨即將甲斐氏驅逐到加賀國,自己掌控了越前國的實權,將本城設在一乘谷。
五月十九日,織田信長僅率從者十人離開京都,翻山越嶺回歸本城岐阜,途中遭遇刺客,幾乎喪命。此時近江的局勢一片混亂,朝倉、淺井聯軍分道南下,流亡伊賀的六角義賢、義治父子也煽動江南諸郡爆發國人一揆。京都東面急報頻傳,而西面的三好氏也大有混水摸魚,捲土重來之勢。
對應足利義昭的策略,織田信長一方面派家臣羽柴秀吉(即木下藤吉郎秀吉)等人守備京都,隨時監視幕府的動向,另方面脅迫和拉攏幕臣,把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人都納入自己的體系中來。同時,在元龜元年(1570年)正月,信長為了向天下展示自己才是日本真正的統治者,以足利義昭的名義寫信給畿內及附近地區的二十一家大名,要求他們上洛覲見朝廷和新將軍。然而書信送到越前的一乘谷城,越前守護朝倉義景卻棄而不理。
傳說市姬是一位絕色美人,而淺井長政不但勇猛善戰,也是天下知名的美男子,這段婚姻從表面上看來,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夫婦二人雖然舉案齊眉,淺井氏諸多重臣卻對此並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織田氏不過是一個來自鄉下的暴發戶,兩家聯姻,對淺井家可並無好處。這段婚姻的締結是在足利義昭來到美濃之前,可見即便沒有義昭這件法寶,織田信長也遲早都會上洛去奪取天下的。
淺井氏的來源,傳說出自貴族三條公綱。嘉吉年間,公綱得罪了幕府實權派京極氏,被迫蟄居於近江淺井郡丁野村,並在此地生下一個兒子。後來其子出仕京極氏,就起名為淺井重政——是為三條公綱落胤說。不過這種說法很不可靠,因為淺井這個苗字早在嘉吉年以前就在當地鍾銘上出現過了。
戰國時代所謂的「城」,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而是城堡,反而散布在城堡外圍的基本無防護的商業區,即所謂城下町,才真正具備了城市的雛形。當然,當時的日本並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諸如堺、平戶等自治都市,以及京都,均可算是城市。
享祿三年(1530年)六月,柳本賢治在播磨東條被細川高國和浦上村宗的聯軍所殺;翌年(1531年)六月,細川晴元的重臣三好元長又在攝津四天王寺擊破細川、浦上聯軍,高國自殺,村宗戰死。就這樣,細川晴元繼任幕府管領,奉戴將軍足利義晴,基本控制了京畿地區。
然而淺井長政此時卻已可悲地無法控制家中輿論,被迫要背棄盟約,向信長揮舞刀劍了。淺井家本採取「重臣合議制」,家主不過合議的主席而已,並沒有足夠強大的獨裁力量,家中重臣和麾下豪族多年來與朝倉氏並肩作戰,早就培養起了牢不可破的感情,況且他們認為織田信長狼子野心,毫不可信,如果順利滅亡朝倉氏,很可能掉過頭來攻打淺井家。重臣們紛紛以「唇亡齒寒」之意遊說長政,見長政不予採納,乾脆又把隱居的老頭子淺井久政扛了出來。
織田信長親率大軍上洛,從美濃國的岐阜城出發向東,首先要經過近江國,然後才能來到京都所在的山城國。室町幕府時代,近江國設置有兩個守護,南部是源氏名門佐佐木家的嫡流六角氏,北部則是佐佐木氏的庶家京極氏。不過到了戰國中期,近江已經四分天下了。
雖然淺井、朝倉聯軍首先敗退,但織田、德川聯軍也無隙可乘,無法追擊以擴大戰果,因此從戰役層面來說,姊川合戰可謂勝負難決。但從戰略角度來考慮,朝倉、淺井聯軍主力戰後向北退去,暫時不敢再來,織田信長遂得以調動全部兵力攻打橫山城,並最終迫使其開城投降。
且說織田信長方才回歸岐阜,「三好三人眾」就捲土重來,聯合流浪的齋藤龍興等人包圍了六條本國寺。此時足利義昭身邊只有數百親衛,以及信長留下的少數武士,無法抵敵,節節敗退,幸虧包括三好義繼、池田勝正在內的畿內豪族趕來支援,才堪堪擊退敵兵。受此教訓,織田信長立刻率十數騎冒雪進京,籌措物資,準備為義昭修建一座城堡居住——也就是後來的二條城。同時,他還順便翻修皇宮,獲得了天皇朝廷的青睞。
永祿十二年(1569年)八月,織田信長統合大軍,向伊勢南部進發。當時南伊勢北畠氏的當主名為具教,據說此人曾得到「劍聖」塚原卜傳「一之太刀」的真傳,還擊敗過「柳生新陰流」鼻祖柳生石舟齋宗嚴,自創名為「伊勢新刀流」的劍術流派,此外,他還精通和歌,乃是文武雙全的名將。聞聽織田大軍來攻,北畠具教聚攏麾下兵馬,有眾一萬六千,嚴陣以待。
【●三好與松永】
不忍拂逆父親之意,無力抗拒臣下要求,同時又怕失去家主寶座的淺井長政終於下定了決心,秘密發兵,準備與朝倉氏南北夾擊織田信長的軍隊。織田信長得報,匆忙轉身後撤,並派羽柴秀吉、蜂須賀正勝和德川家康為殿後,阻擋正從一乘谷洶湧殺來的朝倉援軍。在西近江豪族朽木信濃守元綱的協助下,織田大軍沿琵琶湖西岸,經朽木谷城折往西南,終於在三十日順利回歸京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崎退兵」。
三好長慶以三個弟弟三好義賢(實休)、安宅冬康、十河一存為輔翼,將四國的阿波、淡路、贊岐作為領國和根據地,基本制壓畿內地區。天文十九年(1550年)足利義晴去世,其子、將軍足利義藤與三好長慶達成和議。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足利義藤回歸京都,正式任命細川氏綱為幕府管領——這個管領也是傀儡,幕府實權就此轉移到陪臣三好氏的手中。
翌年(1553年),足利義藤暗通細川晴元,三好長慶聞訊后親率兩萬兵馬殺入京都,流放足利義藤。此後長慶築主城芥川以控制攝津國人,又出兵攻入東波磨,制壓丹波半國,進而把河內、大和兩國都置於麾下,勢力達到鼎盛。永祿元年(1558年),流浪將軍足利義輝(義藤改名)和三好長慶達成和解,長慶迎接義輝回京,而義輝則任命長慶為「相伴眾」,待遇等同於三管四職。
因為這一暴行實在令人髮指,從此織田信長就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指佛教神話中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為他化自在天)、「佛敵」,加上他前此為了獲得來自南蠻的武器、物資,與天主教教士頻繁接觸,遂被目為接受天主教義,要絕滅日本傳統的宗教——佛教。不過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掘所得,延歷寺的建築在元龜二年以前就大多毀棄,並且沒發現有多少火燒的痕迹,同時一部分文獻史學的研究者也提出了類似旁證,即焚燒比叡山延歷寺如此大事,在當時公卿們的日記中卻很少提及——此事的真偽是非,恐怕會是永遠的歷史之謎了。
然而織田信長在危急關頭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讓剛剛趕到戰場的丹羽長秀等部不必前來加固本陣的防守,反而轉向陣列最西面,攻擊朝倉軍側翼,援護德川家康。於是得到生力增援的德川軍開始反擊,大將榊原康政突破朝倉軍側翼,殺死朝倉氏猛將真柄直隆父子,終於將敵軍趕回姊川北岸。
戰國前期,城主所居官邸,稱之為館——因此城主往往被尊稱為「館樣」——中後期則大量湧現出一種名為「天守閣」的建築。所謂天守閣,一般以碎石為基,上以土木構建多層樓閣,四面密布矢倉(箭樓)和砲櫓,本身既是城堡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是防衛嚴密的碉堡。天守閣一般都是城堡中的最高建築,站在頂層就可以鳥瞰城堡全貌,有助於城主指揮整個城堡的防衛戰。建構天守閣耗資巨大,非有力戰國大名不能完成,因此天守閣本身也逐漸變成了大名實力的一種象徵。
淺井賢政繼位以後,立刻與六角義賢決裂,甚至剔除了自己名字中的「賢」字,改名為淺井長政。永祿三年(1560年),也就是織田信長桶狹間大破今川義元的同一年,淺井長政也在野良田合戰中重創六角氏,聲名鵲起,並且維護了家族的獨立地位。於是織田信長為了打開西進的通路,就把妹妹市姬嫁給了淺井長政,兩家結為姻親。
次年也即元龜二年(1571年),二月間,佐和山城終於開城降伏。淺井長政匆忙出兵進攻橫山城,卻被羽柴秀吉擊退。當年八月,在朽木元綱的協助下,織田軍攻陷了江南一揆的重要據點志村城,保證了進出比叡山附近的通路。
〔戰國城砦群〕
朝倉軍節節敗退,連名城金崎也開城降伏。然而就在織田信長駐馬金崎,準備繼續前進的四月二十七日晚間,他卻突然得到了淺井氏背盟來襲的消息。這個消息,傳說是其妹、嫁到淺井家的市姬傳遞出來的,市姬派人送來了一小袋豆子,口袋兩端都用絲線緊緊捆紮,很難解開。織田信長沉思良久,忽然想起當年的第二次小豆坂合戰,織田軍就是被太原雪齋切斷後路,這才一潰千里的——妹妹傳遞來的信息,一定是要自己注意後方!
戰國時代,諸侯林立,紛紛構建城堡來保護自己的財產,此外還在軍事要衝或城堡周邊修建砦,砦也就是寨,是小型的城堡。一般情況下,城或砦都由竹木製成圍牆,外掘淺壕,內建樓櫓和士兵居住的長屋,此外還大多蓋有一片核心建築,是城主、城代,或者砦守將的居處和指揮所。
足利義輝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五歲出家,法名覺慶。他被義輝家臣細川藤孝、一色藤長等人救出興福寺一乘院,躲過松永久秀的追蹤,逃往豪族和田惟政處。和田惟政從屬於近江南部的大名六角義賢,永祿八年(1565年),覺慶移住近江,隱居在琵琶湖畔的矢島地方。
然而三好氏家督三好元長卻于天文元年(1532年)因讒言而失勢,甚至遭到細川晴元的討伐,自殺于顯本寺中。進他讒言的,乃是三好一門的政長,以及畠山氏的家臣木澤長政。元長死後,其子千熊丸逃歸阿波本領,一年後得到細川晴元的原諒,回歸畿內。
織田軍數量比北畠軍多過數倍,號稱七萬,洶湧而來。正當兩軍惡戰之際,北畠具教之弟木造具政卻突然掀起反旗,主動投降了織田信長。八月二十八日,織田軍繞過固守不降的數座敵城,直薄北畠氏本城大河內,在桂瀨山設下本陣。然而由於城內糧食充足,北畠氏重臣鳥屋尾石見守又防備得法,織田軍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卻收效甚微。
【●伊勢平定戰】
比叡山延歷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由最澄大師於九世紀初創建,歷史悠久,它的軍事力量雖然不可和本願寺同日而語,宗教神聖地位卻只有更高。知曉淺井、朝倉聯軍在比叡山布陣的織田信長開出條件,只要延歷寺肯加入本方,就交還前此被近江大名侵奪的山門領(寺廟地產),同時威脅說,若不服從,「包括根本中堂在內的三王二十一社等所有廟宇,我都會一把火將其燒為灰燼」。然而延歷寺輕視信長的行動力,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
織田、淺井聯軍所以能夠長驅直入,迅速攻入京都,是因為選擇時機的正確。織田信長西進的時候,適逢三好氏擁立的將軍足利義榮病故,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為了下一任將軍的人選產生矛盾,正在洛中激戰不休。
朝倉氏傳說是開化天皇或孝德天皇的後裔,賜姓日下部——開化天皇本是傳說中的人物,孝德天皇在位時期是七世紀中葉,相關記載也不很詳細,這個氏源有多不靠譜,那就可想而知了。比較真實的來源,是已知平安時代末期在但馬國朝倉地區居住的一個家族,以朝倉為苗字,就是戰國大名朝倉氏的始祖。
戰國時代,完成下剋上格局,代替京極氏割據江北的是淺井亮政,亮政死後傳子久政,久政一度臣服於江南的六角氏,生下嫡長子也得拜六角義賢一字,取名為淺井賢政。作為戰國大名來說,淺井氏的一元化管理並不完善,家族的政治結構採取「重臣合議制」,磯野、海北等重臣兼麾下有力豪族商量定了的事情,連家主也往往無法違拗。對於淺井久政的臣服六角氏政策,重臣們一致表示反對,主張聯合北方越前國的朝倉氏以抗拒六角氏,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淺井久政被迫下台隱居,讓位給兒子賢政。
其實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眾」的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永祿八年(1565年)五月,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被弒殺,當年十一月,「三好三人眾」之一的三好長逸控制了一門總領三好義繼,隨即以義繼之名下令討伐松永久秀。次年(1566年)三月,三好義繼出兵攻擊堺港,松永久秀逃往根據地大和。
朝倉義景熱愛京都文化,不但大量收留貧困公卿,還把本城一乘谷搞成北陸地區難得一見的繁榮凈土——當時一乘谷的朝倉文化、山口的大內文化與駿河的今川文化,並稱為京都文化的三大分支,而義景也與大內義隆、今川義元並列為三大風流大名。只可惜論起戰國爭雄,義景是三人中能力最弱的,前此足利義昭流亡到一乘谷,他明明具備上洛的能力,卻空置寶貨而不能用,使義昭灰心喪氣,走投織田信長,由此可見其政治眼光之短淺。
足利義昭一心恢復室町幕府的榮光,想盡各種辦法想把織田信長籠入麾下,信長卻始終不肯入彀。義昭在失望之餘,不免心生忐忑,他害怕信長步細川父子、三好長慶、松永久秀等人的後塵,只把幕府將軍當作號召天下諸侯的旗幟和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傀儡——義昭的擔心一點也不多餘,但他當時應該料想不到,信長的野心和能量較之上述諸人都要強過萬倍。
早在還俗之初,義秋就向各地有力大名送去書信,要他們協助自己擊敗三好氏,就任室町幕府將軍,這其中,也包括因桶狹間之戰而聲名鵲起的織田信長。因此在等待了整整兩年,看越前守護朝倉義景毫無發兵跡象以後,足利義秋遂矚望于織田信長。永祿十一年(1568年),足利義秋往依織田信長,並且改名為足利義昭。
【●燒討比叡山】
此時比叡山延歷寺已成瓮中之鱉,於是織田信長親率大軍來到山下,要完成他去年許下的諾言,把這座宗教聖山夷為平地。家臣佐久間信盛、武井夕庵等對此表示異議,遭到信長的痛罵。他下令封鎖一切下山通路,然後縱起大火,開始了殘酷的圍殲戰。根本中堂以下山王二十一社全被焚毀,包括僧侶、信徒在內約三四千人,不分男女老幼,均慘遭屠殺。
北畠氏的下場是極其悲慘的。織田茶筅丸元服後起名為北畠三介信雄,天正四年(1576年)十二月,因為懷疑已隱居三瀨御所的北畠具教煽動領內國人一揆,他就率領織田軍突襲三瀨御所,北畠具教在揮劍斬殺十九人,重傷百餘人后,終於跳上七尺高的石垣切腹自盡,享年四十九歲。接著信雄又襲擊北畠具房隱居的多氣御所,除具房本人幸免於難外,北畠氏一族竟被屠殺殆盡。
如此嚴格限制幕府將軍的權力,令足利義昭大為惱火,並且徹底失望了。於是將軍與霸王間互相利用的蜜月期很快終結,義昭遂仿效其兄足利義輝在受三好氏控制時所採取的策略,開始秘密寫信給各地有力大名,請他們上京討伐織田信長,從水深火熱中拯救自己和室町幕府。
於是義昭一方面繼續拉攏信長,甚至在書信中稱信長為「御父」——他倒是很希望信長如同周公之輔成王一般輔佐他,永遠不起異心——另方面卻封官賞爵,想將畿內豪族全都收服到自己麾下。對此,織田信長在元龜元年(1570年)向足利義昭提出了《五條書》,其後又擬就《異見十七條》。這兩份文件的內容,是如同父親教導孩子一般,告訴義昭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潛台詞很簡單:「你只要乖乖聽話就好了,如敢胡作非為,我定嚴懲不饒!」
朝倉教景號為宗滴,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和加賀、能登、越中等周邊地區的一向一揆作戰,勇猛頑強,據說七十九歲高齡的時候還提刀上陣,也算戰國時代一段佳話。朝倉義景在這位高叔祖的羽翼下安享太平,只知享樂,不知戰爭為何物,等到弘治元年(1555年)宗滴去世以後,義景更加肆無忌憚地歌舞宴遊,朝倉家就此走向衰弱。
上面所講的朝倉孝景也被稱為初代孝景,因為他傳位給兒子氏景,氏景傳貞景,貞景的兒子和繼承人也叫孝景,是為二代孝景——使用與先祖相同的名字,在日本古代是很常見的事情。二代朝倉孝景傳位給其子義景,當時作為義景后見(監護人)存在的,乃是初代孝景之子,也即義景的高叔祖——朝倉教景。
織田信長不敢遽攻堅城小谷,於是轉道南下,攻擊要隘橫山城。橫山位於小谷與淺井氏重鎮佐和山城之間,只要攻克橫山,就如同往敵人的心臟部位插入一柄尖刀,淺井勢即便不因此元氣大傷,也無法再輕易南下騷擾京都附近地區了。六月二十三日,織田軍團團包圍了橫山城,次日,越前八千援軍終於趕到了小谷城北方,著名的姊川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暫時解決畿內危機后,織田信長把矛頭指向了尾張西面的伊勢國。伊勢是個很特殊的國家,幕府並無派駐守護,名義上統治者仍是朝廷任命的國司——由國司而成長為戰國大名的,一共有三個家族,即伊勢的北畠氏、土佐的一條氏和飛驒的姊小路氏,合稱「三國司」。織田信長於永祿十年(1567年)八月,也即包圍美濃稻葉山城的當月,首度派大將瀧川一益進攻伊勢。在織田大軍的進攻下,北伊勢豪族諸如長野、工藤、神戶、關等家族紛紛歸降——事實上,在織田信長上洛以前,他就已經將伊勢的北半國置入囊中了。
原來淺井長政為了對抗六角氏,曾與朝倉義景結有盟約,兩家的聯繫非常緊密。正因如此,織田信長本次越前討伐戰並沒有強要長政出兵相助。在他想來,自己此次發兵,是打著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旗號,以責問朝倉義景為何不肯上京謁見為名,曾與自己並轡入京的長政即便不願相助,也應該不會橫加阻撓。
到了永祿十年(1567年)二月,三好義繼和「三好三人眾」又鬧崩了,往依松永久秀。當年十月,久秀和「三好三人眾」對戰于名剎東大寺,為了避免寺院成為敵軍的掩體,久秀竟然下令放火,把東大寺大佛殿焚為灰燼——因為這一行為,松永久秀此後即被咒罵為「天下至惡」。
第二年(1566年),覺慶還俗,取名為足利義秋,向朝廷上書說明自己才是室町幕府的合法繼承人(松永久秀擁立足利義榮為第十四代幕府將軍)。他的這一舉動,觸怒了與三好、松永氏和睦的六角義賢,於是三家聯兵相向,知道毫無勝算的義秋匆忙逃往若狹(今福井縣東部),不久又轉至越前。
【●秭川合戰】
永祿七年(1564年),三好長慶去世,松永久秀擁立其養子、十河一存之子三好義繼為三好氏家督。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以為時機到來,遂暗中聯絡各地有力大名殺上京都,擊敗三好氏,以恢復幕府往日的榮光。得知此消息的松永久秀唆使「三好三人眾」(三好政康、三好長逸和岩成友通)攻入室町御所,殺死了足利義輝。據說被譽為「強情公方」的足利義輝精通劍術,在門前奮戰多時,終因寡不敵眾,退歸內室自焚而死。
【●越前討伐戰】
九月十三日深夜,織田軍首先動手,運用大鐵砲(大口徑火槍)轟擊石山本願寺,顯如上人派根來、雜賀、湯穿等紀伊國擅長使用鐵砲的家族,以三千支鐵砲與織田軍對射,一時間硝煙瀰漫,震動天地——長達十一年的石山戰爭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