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十九章、平安樂土

十九章、平安樂土

家康的政策比較柔性,織田信長則和他完全不同。且說元龜元年(1570年)九月份,信長正式和石山本願寺開仗,本願寺顯如上人遂號召普天下的真宗信徒都行動起來,打擊信長的暴政。當年十一月,伊勢長島爆發大規模一向一揆,東進殺入尾張國,攻克小木江城,城主、信長的弟弟彥七郎信興被迫切腹自殺——伊勢長島乃是木曾三川(木曾川、長良川、揖斐川)交匯處河口的河洲,是以願證寺(由本願寺蓮如上人之子蓮淳所創建的寺院)為核心的一向宗重要據點。
到了天正元年(1573年)九月,織田信長再征北伊勢,雖然未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但幾乎攻滅了包括片岡、田邊、中島等在內的所有協助一向一揆的周邊豪族勢力。最後信長留下瀧川一益鎮守新修築的矢田城,監視一揆動向,自己撤回岐阜。一向一揆於後追趕,子彈和箭矢如同雨點一般落到織田軍的頭上,當日黃昏,天降暴雨,鐵砲大多無法發射,織田殘兵才得以狼狽逃回尾張。
【●長筱合戰】
正在此時,佐久間信盛等三千織田軍開入了濱松城,德川家康麾下兵馬增長到一萬一千。家康覺得依靠這些兵馬出戰,即便不能取勝,也可暫時將武田軍逼退,挫敗其西進的圖謀,於是揮師出城,緊躡武田軍之背,謹慎地保持距離,以等待合適的戰機。
織田軍快速追擊,終於在越前刀根山山頂附近一個稱為刀彌坂的地方趕上了敵軍。「刀彌坂合戰」殺死朝倉軍三千餘人,包括朝倉治部少輔、朝倉掃部助、河合安藝守吉統等數十名越前名將都被取去了首級,從美濃稻葉山城逃出來后就輾轉各地與信長對抗的齋藤龍興也戰死於此,朝倉氏主力喪失殆盡。
戰鬥持續到七月十五日,志摩海賊出身的九鬼右馬允嘉隆,以及瀧川一益、水野監物信元等將駕駛著大批安宅船(一種大型戰船的名稱)趕來增援,隨即北畠信雄、島田秀滿和林秀貞的水軍也浩浩蕩蕩殺至。陸上織田軍趁勢發起總攻,從水陸兩線將整個長島團團包圍起來。此時一揆方所余,只有長島、大鳥居、屋長島、筱橋、中江五砦而已。
四時左右,兩軍開始接戰,武田信玄先派小山田信茂隊三百人出陣,用投石打亂德川軍的陣腳。德川軍中路大將石川數正無奈向前挺進,趁著陣勢混亂的這一瞬間,武田大軍洶湧而來,德川軍立刻全面崩潰。
這般殘忍暴行,可謂亘古未聞。有人說,信長從這一刻起,就已經瘋了,革命者從此消失,暴君就在這頭蓋骨金盞前誕生。然而這樣看待一位亂世梟雄,未免太過簡單化了。不錯,信長的血管中,確實流著暴虐的血,但生於戰國亂世的武將,又有幾個真正溫和誠摯,不具備暴君的素質呢?重要的是,愛與恨都是雙刃劍,過於仁慈會很快送掉自己的性命,過於殘暴則會把所有朋友都變成敵人,所以每個人都用完全相反的外衣包裹著自己的本性,竭力壓抑著忌刻、殘忍的內在不被發現。相對來說,織田信長對世俗的評價看得最清,他敢於撕下重重偽裝,將一名戰國武將真正可怕的本心展示在歷史面前。
戰鬥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時展開,武田軍利用騎兵優勢,對織田和德川的設樂原陣地展開了洶湧的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首先是左翼先鋒、打著黑底白桔梗旗的山縣昌景隊攻擊德川軍,然後是中央先鋒內藤昌豐隊攻擊織田軍瀧川一益部,右翼先鋒馬場信房隊攻擊織田軍佐久間信盛部。
織田信長大怒如狂,遂于次年(1571年)五月親率大軍隊,浩浩蕩蕩殺往伊勢長島。然而一揆利用地形之便,埋伏在織田軍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用弓箭和鐵砲發起襲擊。織田軍進退無據,遭到慘敗,「西美濃三人眾」之一的氏家卜全也在是役戰死。
七月三日,以為信長已經回歸岐阜,短時間內無法再上京都的足利義昭,果然又耐不住性子了,潛往槙島城掀起反旗。於是織田信長就在大戰船完工的翌日,乘風破浪橫渡琵琶湖,於七月九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二條城,隨即轉往槙島城。足利義昭沒能抵抗多久,城池就被攻克,他也變成了階下之囚。
第三年,被後世稱為「薩摩鐵砲鍛冶之祖」的名工匠八板清定在種子島時堯的支持下,終於仿造出了日本自己的第一支鐵砲。從此以後,這種新式武器在亂世中很快傳播並普及開來。然而到了戰國後期,最著名的鐵砲製造場卻並不在九州,而在瀨戶內海東端的畿內地區,這裏逐漸產生出紀州、堺和國友三大製造基地。
就在長筱合戰的前一年(1574年),越前再起動亂,織田信長所任命的守護代桂田長俊(前波吉繼改名)遭到弒殺,兇手是同為降將的富田長繁和加賀一向一揆。加賀一向一揆曾長年與朝倉氏征戰不休,因為舊仇甚於新恨,在織田信長對朝倉氏用兵的時候,加賀本願寺就站在信長一邊,從而於戰後獲得了在越前發展信徒的合法地位。因為桂田長俊在越前橫徵暴斂,越前九頭龍川附近國人一揆和一向一揆蜂起,與富田長繁南北夾擊,桂田長俊不敵敗死。
德川家康再度向織田信長求救,五月十四日,織田信長、信忠父子統率三萬大軍進入三河,開至岡崎城。此時在長筱方面,武田軍已經攻入三之丸,並嘗試派金掘眾挖地道侵入本丸,守將奧平貞昌派家臣鳥居強右衛門潛出重圍向德川家康求救。
武田信玄畢生以頑強敢戰的家臣團自傲,他曾經說過,堅城並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經過長筱合戰,武田氏無數名將戰死沙場,信玄親手組建的家臣團瀕臨崩潰邊緣,存者無不離心背德,甲斐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漸走向滅亡。
對於武田信玄之死,有一種傳說,說他在圍攻三河野田城的時候,每晚都到固定地點聽城中一位樂師吹笛,這一習慣被德川軍掌握后,就事先布置好鐵砲,當夜一發過後,第二天武田軍就派來軍使議和。不過,象信玄這種詭計多端的傢伙,很難相信會每夜呆在同一個地方,等著別人前來襲擊。
設樂原北有太山,南有豐川,中夾寬為兩公里的平地,織田軍就在這一地域,憑藉淺淺的連子川,在西岸布陣。此外織田信長還在連子川岸邊修建起數道防馬柵——這種種布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聞名天下的武田騎馬武士的突擊力。
此時織田信長正在為武田勝賴而頭疼,於是當富田長繁寫信說自己並無叛意的時候,他也就順水推舟,給了對方越前守護代的職銜。可惜長繁也同樣不得人心,北陸一向宗總大將下間賴照和軍師七里賴周趁機潛入越前,隨即召集一向一揆十三萬大軍包圍了長繁的本城府中。長繁出城逆擊,大破敵軍,但在追擊過程中被不滿的部下暗殺,一向一揆隨即控制了整個越前國。
這一年織田信長降伏了「三好三人眾」和六角義治,平定畿內,他所面對的最大壓力,仍然來自於東方。且說武田信玄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宣稱重病退隱,而傳位給孫子竹王丸,竹王丸年紀尚幼,就以其父四郎勝賴為後見。傳說信玄臨終時囑咐勝賴,要將自己的死訊密而不發,同時三年內不要對外侵攻,以免窮兵黷武,為人所趁。但是年輕氣盛的勝賴把父親遺言當作耳旁風,掌權后依舊屢屢興兵西進,天正二年(1574年)二月,經岩村口殺入美濃,攻克了明智城,六月又攻陷德川氏轄下的高天神城。
然而織田信長的如意算盤很快就被打破了,在顯如上人和足利義昭的請求下,中國地區最大的勢力毛利氏派遣水軍前往增援石山本願寺,並運送糧草物資。毛利水軍主要由瀨戶內海賊大名三島村上氏(因島、來島和能島),以及兒玉、粟屋等直轄船團組成,巨大的戰船足有七、八百艘之多。
十二日,織田軍又攻克筱橋砦。但因為前後猛攻月余,自己也損失慘重,信長決定對剩下的三砦採取長期圍困策略,希圖將敵人拖垮和餓死。包圍戰一直持續到九月底,長島砦一揆彈盡糧絕,過半躲入砦內躲避兵禍的百姓餓死,遂再度提出投降的請求。
當時的老式火繩銃非常落後,不但瞄準精度差、射擊距離近、故障發生率高,並且最要命的是射擊速度慢得驚人:第一步,先要打開火藥袋,取出一定份量的火藥放入銃管,再用鐵釺舂實,然後放入鉛彈;第二步,磨擦火石,點燃火繩;第三步,瞄準目標,扣動扳機,使火繩落下點燃火藥。因此最初鐵砲並不被重視,只作狩獵和狙擊敵方將領之用。戰國群雄中,第一個將鐵砲大規模運用到實戰中的,乃是甲斐的武田信玄。
織田信長準確把握戰機,命令全軍從防馬柵后殺出,開始最後的總突擊,德川軍也從側面展開夾擊攻勢。武田氏名將紛紛倒在設樂原上,除小幡信重和山縣昌景外,還包括橫田備中守高松、真田源太左衛門信綱、真田兵部昌輝、土屋右衛門昌次、高坂源五郎昌澄等數十人。
織田信長終於嘗到了背棄信約,殘酷鎮壓百姓的惡果,他的庶兄織田信廣、十弟津田秀成、叔父津田信次,以及叔父信光的三個兒子津田信成、信昌、仙千代,全都在此役中被長島百姓殺死。而得知這些噩耗的信長更為暴怒,手段也更趨殘忍,在攻破長島砦后,他率兵重重包圍了剩下的中江和屋長島兩砦,竟然放火將砦中百姓近兩萬人全部活活燒死!
戰後,織田信長把足利義昭年僅兩歲的兒子捉來當了人質,而把義昭本人流放到河內國若江城,派羽柴秀吉嚴密看守。就這樣,室町幕府滅亡了,歷史邁入了織田信長的「安土時代」。
朝倉景鏡等越前殘餘諸將在府中龍門寺向織田信長表示降伏,並獻上故主朝倉義景的首級。於是信長任命去年主動歸降的前波吉繼為越前守護代,自己率得勝之師回歸江北虎御前山,隨即對淺井氏的主城小谷展開猛攻。
〔鐵砲的傳來〕
【●平安樂土】
然而滅亡今川氏,只是武田信玄上洛計劃的第一步,到了元龜二年(1572年)十月,他又以收到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密信為名,與后北條氏和睦,轉而撕毀和德川氏的盟約,率軍經信濃向南殺入遠江國。德川家康一邊頑強抵抗洶湧而來的近三萬武田大軍,一邊匆忙遣使去岐阜求救。
武田信玄的確切死期,也是歷史上的一個空白。據說當時共有八頂一模一樣的轎子,經不同的路線回歸諏訪,其中有一頂轎子在到達信濃駒場溫泉的時候,停留了半日,現在一般認為,那就是信玄過世之日——享年五十三歲。
織田信長此時還在畿內惡戰。當年三月,他出陣江北,逼退進攻橫山城的淺井長政,隨即揮師河內,弭平三好義繼和松永久秀的叛亂。七月,信長進攻淺井氏主城小谷,淺井長政困窘之下,向越前送去了假情報,聲稱:「長島一向一揆紛起,已經截斷從濃、尾通往畿內的道路,如朝倉殿下此刻出兵,定可將織田信長徹底消滅。」於是受到矇騙的朝倉軍立刻發兵一萬五千南下,二十九日在小谷城附近的大岳布陣,與織田軍遙相對峙。
信長從小就喜歡與眾不同的奇特事物,最近又對茶道和南蠻文化產生了興趣,不惜工本搜羅了大量茶器和南蠻物,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情。然而,有一套食器卻使在座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那是盛放在白木托盤上的三具淺淺的酒盞。
十八日,織田信長攻克朝倉氏本城一乘谷,並縱火將其焚毀。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這座繁華了近百年的北陸名城就此煙消雲散——也代表著朝倉氏地方政權的覆滅。朝倉義景是十五日逃回一乘谷的,眼見大勢已去,當即便欲自殺,結果被近臣勸止,遂棄城逃往大野郡山田莊的六坊賢松寺。二十日晨,一族的朝倉式部大輔景鏡率二百余騎把賢松寺團團圍住,並向寺中發射鐵砲。義景知道再無生理,於是長嘆一聲,切腹自盡,享年四十一歲。他留下的辭世句是:「七顛八倒,四十年中,無他無自,四大本空。」
於是,在長筱擊敗武田勝賴以後,織田信長率軍再征越前,朝倉氏舊臣紛紛響應,一路勢如破竹,一向一揆勢分崩離析,很快就遭受到大屠殺的凄慘命運。據說越前各一向宗寺院的主持都被織田軍搜出處以磔刑,參与暴動或被懷疑參与暴動的百姓則全被斬首,前後殺死三到四萬人,越前幾乎變成「血國」。
有了上回攻擊大鳥砦的教訓,織田信長這次很爽快地答應了對方的請求。九月二十八日,一揆和家屬百姓紛紛打開砦門,乘坐小船前往織田軍陣歸降。但等他們來到河中心的時候,突然遭到敵軍鐵砲攢射,隨即是大安宅船的撞擊,織田水軍的白刃相加。可憐的百姓們如同稻草一般成片倒下,鮮血把河川都染紅了。對於這種違背承諾的無恥舉動,百姓們憤怒如狂,有六、七百人雖然身不披甲,手無寸鐵,卻仍然冒著槍林彈雨猛撲到織田軍中,用拳頭和牙齒攻擊敵人。面對這些走投無路,絲毫不知恐懼為何物的百姓,織田軍卒面如土色,紛紛向後潰逃。
天正二年(1574年)正月,按照慣例,織田氏配下各軍將領和各方大名都齊集岐阜城,向織田信長獻上禮物,恭賀新春,然後舉行盛大的酒宴。酒宴接近尾聲的時候,按例外樣眾紛紛起身告退,只留下直屬家臣陪伴在信長左右。信長拍拍手,各種誰都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的佳肴異味被端了上來,而盛這些佳肴異味的器具,也是漆金塗銀,極盡奢華的。
八月二十七日,羽柴秀吉包圍京極丸,切斷了淺井久政、長政父子的聯繫。織田信長派使者前往勸說長政投降,長政問使者:「我父如何?」使者編謊話說:「已降。」長政大笑:「我最清楚父親的脾性,他或者仍然在生,或者已經殉難,是斷不肯投降的。」於是把妻子市姬和三個女兒送到羽柴軍中,以示當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絕不偷生。
然而直到這個時候,武田勝賴卻仍舊執迷不悟,發動了第四次自殺性的進攻。第四陣由武田典廄信豐(武田信繁之子)等將統率,都穿黑甲,打著黑色旗幟——就在此時,傳來了鳶之巢山被酒井忠次奇襲攻陷的消息。
元龜三年(1573年)八月,織田、朝倉兩軍在小谷城附近對峙,隨即朝倉方大將前波九郎兵衛吉繼父子被織田家策反,受他的影響,富田彌六郎長繁、戶田與次、毛屋豬介等將也陸續投降。織田信長知道朝倉軍已不足慮,於是留羽柴秀吉守備虎御前山本陣,自己退回岐阜。次年即天正元年(1573年)三月,得到武田軍請和消息的信長離開岐阜,統率大軍再度上洛,四月三日包圍了二條城。足利義昭這才慌了手腳,急忙請朝廷出面調解,在保證絕不敢再悖逆信長旨意,同時雙方交換誓書後,織田軍暫時退兵。
雙方相持到十二月份,武田軍作出放棄濱松的假象,從二俁城出發,分兩路向西方開去。德川家康此時陷入不可不戰的處境,如果放武田信玄繞過濱松,進取老家三河,則孤懸在外的遠江數城也遲早會被武田軍輕易吃掉,況且一但放武田軍進入尾張,自己和織田氏維持數年的同盟關係也算是完了。
安土有「平安樂土」之意,安土城構造極其雄偉:城與丘陵東西相連,西北有安土山;城郭建於突出琵琶湖面的小半島上,三面圍以湖水,因奧島、伊崎島而與琵琶湖分開,成為方圓二里許的內湖。城內分本丸、二丸,均建於中央丘陵之上,後面則為長方形的天守閣——信長改變了天守閣的舊名,而呼之為「天主台」。這與其說他是親近天主教,不如說他是自命為日本的「天主」,將以此城君臨天下。
長筱合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劇。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后見,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諸多驕橫的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使自己的寶座穩如泰山,為此他只能屢屢發兵東進,尋找與織田、德川決戰的機會。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頓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經此一戰——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掃地。
面對強敵,負責警護水面,阻斷本願寺外援的織田方將領真鍋七五三兵衛、沼野傳內等人匆忙率各色戰船三百余艘前往迎戰,這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在眾寡不敵的戰鬥中,無數火矢和焙烙玉(火藥球)落在織田水軍頭上,毛利水軍在付出很小的代價后,就將織田水軍擊滅,真鍋、沼野等將全部戰死——對本願寺的包圍圈就此被撕裂了。
這是織田氏第一個軍團——北陸軍團——組建的開端,然而軍團長柴田勝家所獲得的權力並不完整,織田信長留下了九條法規來約束他的職權範圍,勝家等人依舊牢固地置留在織田氏統一的政治結構中。這與舊時代的分封制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後來德川幕府在其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諸侯管理體制。
這酒盞雖然遍塗金漆,但久經戰陣,見慣了死人骷髏的將領們還是一眼認出,那分明是人類的頭蓋骨!信長「哈哈」大笑:「這是去年浴血奮戰的見證,來吧,大家都來用這金盞飲一杯酒!」他隨即解釋說,這三具頭蓋骨屬於三個他最為痛恨的敵人——朝倉義景、淺井久政和淺井長政。
天正二年(1574年)七月,織田信長三伐伊勢長島——此時他已經滅亡了淺井、朝倉等敵對勢力,廢黜足利義昭的幕府將軍之位,又擊退了東方強大的武田氏的進攻,畿內穩定,沒有後顧之憂。織田軍兵分三路:東面由信長長子、織田勘九郎信忠為主將,統率織田信包、津田秀成、森長可、池田恆興等將出市江口;西路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稻葉一鐵、蜂屋賴隆等從松之木渡河出香取口;中路由信長親自統帥,配下羽柴秀長(秀吉之弟)、丹羽長秀、安藤守就等將領,指向早尾口。
這是德川家康輝煌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敗仗,士卒死傷慘重,他自己孤身逃回濱松,據說還嚇得拉了一褲襠稀屎。織田援軍也隨之崩潰,大將平手汎秀戰死。
逃回濱松城的德川家康頭腦突然清醒起來,立刻打開四門,玩了一招「空城計」。武田軍不敢冒進,在武田信玄的指揮下繼續洶湧向西——然而就在第二年(1573年)四月,壯志未酬的信玄迎來了他最後的日子。因為身染重病,信玄主動提出與德川家康和談,然後在回歸甲斐的途中病歿。
義信死後,武田信玄更無牽絆,於是和德川家康結盟,相約夾攻今川氏,並平分其領地。今川氏當主氏真完全不是信玄的對手,即便有盟友后北條氏的援助,依然節節敗退,終至亡國出奔。永祿十一年(1568年)十二月,武田信玄進入駿府城,吞併了駿河國,同月,德川家康吞併了遠江國,並將居城從三河岡崎遷往遠江引馬,改名為濱松城。
【●近江的平定】
在這種情況下,織田信長很難拿出足夠兵馬增援德川家康,只能派佐久間信盛、平手汎秀、水野信元等將率三千人趕往遠江。十月十三日,武田軍在一言坂打敗德川軍,德川家康退守主城濱松。武田信玄隨即折而向北,進攻堅城二俁,並於次月十九日將其攻陷。
四月,織田信長再度對本願寺用兵,派遣荒木村重、細川藤孝、明智光秀和原田直政四將從海陸兩線展開進攻。本願寺中此時也集結了上萬兵馬,面對洶湧而來的織田軍,以鐵砲和弓箭頑強抵抗。織田軍不敵退卻,信長的愛將原田直政命喪荒野。
十二月二十二日,由東北開向西南的武田軍進入一片高坡,是為三方原台地,隨即折向西北,朝祝田方向挺進。很快,緊隨其後的德川軍也進入了三方原。午後二時,武田軍突然全軍反轉,德川家康聞訊,想要掉頭已經來不及了,只好排布「鶴翼之陣」嚴密防守。
其後不久,淺井久政由家臣鶴松大夫擔任介錯,切腹而死,淺井長政也在經過了英勇的抵抗后,與麾下名將赤尾美作守清綱一起自殺——淺井氏就此滅亡,隨即近江一國都很快被織田信長平定了。
【●長島一揆】
天正四年(1575年)四月,武田勝賴親自統率大軍南下,準備發兵攻打三河,完成父親信玄上洛的遺願。一萬五千大軍出美濃岩村口,二十一日進入三河國,進而包圍了只有五百守軍的長筱城。
【●魔王的輝煌】
原田直政之死,使織田信長大為惱怒,立刻親往前線,統率三千精兵,冒著來自敵方雨點一般紛飛的槍彈,殺開一條血路,攻克四天王寺,追擊到城戶口,斬殺石山軍兩千七百餘人。本願寺方被迫收縮陣線,於是信長就在石山四周構建起十余座城堡,命佐久間信盛、松永久秀、水野信元等將守備,意圖切斷外援,將敵人困死、餓死。
為了引誘武田軍出擊,織田信長還考慮讓重臣佐久間信盛前往詐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則提出,派小股部隊繞路奇襲鳶之巢山,定可解長筱之圍。信長當時加以斷然拒絕,至夜卻突然密令酒井忠次率兩千三河精兵,並己部五百鐵砲手,趁夜色秘密南渡豐川,東進奇襲鳶之巢山。
武田軍第二陣由武田勝賴的叔父逍遙軒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將統率,在連射的鐵砲面前,同樣鎩羽而歸。然後是第三陣,主力為上野國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隊,大將小幡上總介信重身先士卒,卻落得個中彈喪命的下場。德川軍石川數正、榊原康政、內藤正成、本多忠勝等將率兩千步兵趁勢從防馬柵內衝出,追殺殘敵。
武田信玄的目的是蹂躪遠江諸城,從而誘出德川家康的主力,一舉將其擊潰,然後就可以長驅直入,經三河殺入濃尾。德川家康非常清楚信玄的戰略意圖,於是他集中兵力,固守濱松,不肯出城與武田軍野戰。
在稟報了長筱城的危急局勢以後,鳥居強又衛門不肯留下,匆匆返回,並在嘗試潛入城中時終於被武田軍捉獲。此時武田勝賴已對這座小而堅固的長筱城感到極度憤恨和煩躁,他威嚇強又衛門說:「通知城中救援不會趕來,我就放你一條生路。」奔跑了一夜,又餓又累,渾身是傷的強又衛門勉強答應了。
上述三支駐守在防馬柵附近的聯軍長柄(長柄槍)部隊一遭到武田軍攻擊,立刻收縮回防馬柵後面。而幾乎同時,預先布置在柵后的三千鐵砲齊聲鳴響,武田軍先鋒傷亡慘重,被迫退回,換由第二陣繼續衝鋒。同時,武田勝賴還命令山縣隊殘部從連子川下游迂迴到德川軍側面,殺入突出在防馬柵外的德川先鋒大久保七郎右衛門忠世與其弟治右衛門忠佐陣中。大久保兄弟英勇奮戰,與武田軍前後進退拉鋸達九次之多。
戰後,織田信長增筑北之庄城,以重臣柴田勝家為城主,並將越前八個郡作為勝家的封地,剩餘的大野郡封給金森長近和原長賴,府中周圍兩郡封給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和不破光治——人稱「府中三人眾」——作為勝家的與力(副手),全權委託北陸軍事。
【●三方原合戰】
然而,當鳥居強又衛門被捆綁在木架上,立在瀧川對岸,遭監視的武田軍催促、喝罵時,他卻扯開喉嚨大喊:「我已經在岡崎城見到了主公和織田公,織田公帶來了數萬大軍,很快就會消滅敵人,將大家解救出去的。請再堅持一下,一定要再堅持一下!」立刻,他就被亂矛攢刺而死。
歷史彷彿是武田信玄和其父信虎故事的重演,然而少年義信並非少年信玄,而中年後的信玄卻遠也比信虎當年要陰沉狡詐得多——義信與重臣飯富虎昌秘密調動軍隊,想趁信玄前往溫泉療養的時候將其弒殺或放逐,此事被虎昌之弟飯富三郎兵衛(后改名為山縣昌景)密報給信玄,於是義信和虎昌俱被拿獲,先後自殺。
當時全日本最強大的鐵砲集團,要數紀伊的雜賀黨,雜賀黨也能輕鬆聚集起上千支鐵砲,並且射擊高手比比皆是。雜賀黨在石山戰爭初期曾站在凈土真宗一邊,利用強大的鐵砲技術協防本願寺,屢次給進攻的織田軍以沉重打擊。織田信長或許就是在與他們的對戰中,輕易學到了鐵砲三段射擊的技術。
武田信玄生有六子:嫡長子太郎義信,是理所當然的繼承者;次子龍芳自幼雙目失明,出家為僧;三子信之十歲夭折;四子四郎勝賴是諏訪夫人(諏訪賴重之女)所生,繼承了諏訪氏的家業;五子勝信繼承了信州仁科家;還有一個氏秀,是北條氏康的七子,送來做養子兼人質的。且說武田義信娶今川義元之女為妻,在桶狹間合戰後屢屢進諫信玄,要他揮師南下,協助今川氏真進攻尾張國,為老丈人義元報仇,見信玄毫無所動,於是起了謀逆之心。
正因如此,武田軍中諸名將,比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房(信春)等人從家族利益考慮,均認為以避戰退卻為最穩妥的方案,然而武田勝賴在親信長坂釣閑齋、跡部大炊助的支持下,卻在長筱以西的鳶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馬,主力迎著織田、德川聯軍西進,直殺向設樂原。
當年八月,北近江豪族阿閉淡路守貞征密約投誠,織田信長整合大軍再伐江北。織田軍首先攻克月瀨城,然後一邊監視小谷城的動向,一邊繞路行至大岳以北的山田山,意圖截斷淺井與朝倉兩軍的聯繫。匆匆從越前趕來增援的朝倉義景近兩萬人馬因此無法靠近小谷城,只得在邊境線上的余吳、木之本、田部山等地布陣。八月十二日夜晚,風雨大作,織田信長冒雨仰攻,大破朝倉義景,朝倉軍被迫向越前方向退卻。
織田軍猛攻上述五砦,首先於八月二日用大鐵砲打破了大鳥居的砦牆,據守砦中的一揆勢提出投降請求,卻被織田信長一口回絕了。當夜,一揆趁著風雨,攜家帶口蜂擁逃出,織田軍在後猛追,不管男女老幼,不管是否戰鬥人員,開始了殘酷的大屠殺——暴動群眾竟被毫不留情地殺死一千餘人!
其實織田信長和佛教徒尤其是一向宗的對立由來已久。一方面,信長頻繁對外用兵,領內說不上橫徵暴斂,農民的日子也不會很好過,若有佛教徒煽風點火,很容易就會爆發一揆;另一方面,為了完善一元化統治,信長當然會向佛教寺院所掌握的「山門領」下手,這就必然引發寺院的反彈——其實永祿六年(1563年)爆發的三州一揆,其根由也正與此相同。
大敗虧輸的武田軍向鳳來寺方向奔逃,聯軍從后追殺,內藤昌豐於途中戰死。下午三時,馬場信房親率三十騎殿後,在猿之橋邊目送武田勝賴安全離去后,自殺性突入敵陣,槍挑織田軍四、五將下馬,然後壯烈犧牲。
然而,靠著鐵砲群發威力打贏一場戰役,並從而名垂青史的,卻是織田信長。傳統認為他在長筱合戰中集中了破天荒的三千支鐵砲,運用革命性的三段射擊術,從而使強大的武田騎馬武士成片倒下,潰不成軍。然而事實上,三段射擊——即將鐵砲兵分為三組,一組填彈,一組瞄準,一組射擊,如此則可在短時間內最大程度集中火力,提升射擊威力——並不新奇,更不神秘,我國早在漢代就曾有過弩矢三段射擊的先例,其原理和鐵砲的三段射擊並無二致。
織田信長知道足利義昭並非真心降伏,肯定還有后招,於是他緩緩退兵,掉頭攻擊佔據鯰江城的老對手六角右衛門督義治。五月,他又進入琵琶湖岸邊的佐和山城,隨即命令在此地建造巨大的戰船。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因為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穴山信君等名將的奮戰,武田軍已經突入織田、德川聯軍陣中,連續破壞了兩道防馬柵。但因為地面雜草叢生,坑窪不平,並且堆滿了屍體,使他們很難快速集結力量,擴大戰果。殺至下午一時左右,鳶之巢山失陷、後路被斷的消息使武田軍士氣崩潰,名將山縣昌景首先中彈戰死。
次年為天正四年(1576年),元月,織田信長命令丹羽長秀在近江國安土山上修築一座前所未有的宏偉城堡,作為自己新的主城。這座安土城先後修建了三年,至天正七年(1579年)正月方才完工,它是織田氏政權的標誌,也是「安土時代」名稱的來源。
天文十二年(1543年),一艘葡萄牙商船被颱風帶到了日本九州南端的種子島,當地領主種子島時堯初次接觸到了火繩銃,立刻以重金買下兩支,這一事件即被稱為「鐵砲的傳來」。但是得到了鐵砲,並不意味著懂得使用,更不意味著懂得製造。傳說種子島時堯下了很大本錢,甚至把自己的女兒都送給葡萄牙人為妻,這才終於搞到了製造工藝——此後「種子島」也就變成了鐵砲的代稱。
因為道路阻隔,武田信玄病重和退兵的消息並未能迅速傳至洛中,足利義昭還在歡欣鼓舞,認為只等信玄殺到,織田勢力就會土崩瓦解。他錯誤地判斷了形勢,於是四處煽風點火,要求畿內各豪族向織田信長掀起反旗。
拉回來再說,正當織田信長在畿內與三好、淺井、朝倉、石山本願寺等勢力激戰的時候,東日本的局勢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永祿十一年(1568年),就在信長上洛的同時,甲斐守護武田信玄悍然撕毀甲、駿、相三國盟約,率軍殺入駿河國。
就這樣,長筱城兵的戰意因援軍即將趕到而變得更為高漲,抵抗也更為勇猛。萬般無奈的武田勝賴只得放棄圍城,主力轉向西面,迎戰正在設樂原布陣的織田和德川聯軍——激烈的長筱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日本人稱火槍為「鐵砲」,這種新式武器是戰國時代由葡萄牙人傳入的。在此以前,日本人已經會使用投擲火器,比如「焙烙玉」,但還不會使用管狀火器。管狀火器最早是我國唐代發明的,後來傳至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再傳歐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東西方管狀火器各自發展,到了明朝初期,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火器部隊「神機營」。明朝中期以後,歐洲的火器技術逐漸趕超中國,技術迴流東亞,日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管狀火器(當時主要為火繩銃)技術的。
十四日深夜,鳥居強又衛門從排水溝爬出長筱城,隨即順著因梅雨季節而水位暴漲的瀧川,向下游漂了四公里遠,才在雁峰山上燃起狼煙,通知長筱城中,自己已經安全潛出。十五日,在岡崎城中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織田信長決定放棄適於大軍決戰的廣闊平原有海原,選擇狹長的設樂原作為進軍方向,而鳥居強又衛門也恰在此時趕到了陣中。
當時德川家康剛在三河站穩腳跟,為了擴大領土,擴充收入,於是大肆侵奪山門領,或者劫掠寺院的財產。當年九月,因為其部將酒井正親以征糧為名搶奪上宮寺所藏的粟米,成為爆發一向一揆的導火索。一向宗在三河的三大寺院——上宮寺、勝鬘寺、本證寺,僧徒、信眾集結起來,據守寺院,阻止家康的部下進入,同時,德川家吉良義昭、荒川賴持、酒井忠尚、松平信次等信奉凈土真宗的家臣們也紛紛據城響應。這次一向一揆堅持了整整六個月,沉重打擊了德川氏的封建統治,被認為是德川家康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機。最終雙方達成和議,家康承諾赦免一揆首領,保證其領地及寺院產業不受侵犯,才勉強使得動亂得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