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二十章、霸王最後的輝煌

二十章、霸王最後的輝煌

天正五年(1577年),羽柴秀吉進攻東中國地區,翌年(1578年)二月,三木城主別所長治突然背棄織田家而倒向毛利方。別所長治和波多野秀治本有姻親關係,於是秀治就派一族的冰上城主波多野宗長率軍救援長治。明治光秀趁機對波多野氏的領地展開猛攻,先後包圍冰上、八上等城。天正七年(1579年)五月,冰上城破,波多野宗長、宗貞父子自殺。次月,八上城彈盡糧絕,波多野秀治提出和談的請求。
和談的條件是,只要明智光秀拿出一定誠意來,送交人質,則波多野秀治、秀尚兄弟就願前往安土覲見織田信長,表示願意降伏。明智光秀果然把高齡老母送入八上城中,波多野兄弟也如約出城前往安土,然而,織田信長卻毫不客氣地把波多野兄弟處以了磔刑,八上城中大嘩,波多野遺族殺死了光秀的母親。
茶道是日本所獨有的藝術形式(中國茶很少稱為「道」,並且與日本的茶道截然不同),包含有佛教、儒學、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烹飪、陶器、竹器等非常豐富的內容。我國的飲茶習慣傳到日本以後,經過唐代的茶餅煮飲法、宋代的末茶沖飲法和明代的葉茶泡飲法三個階段的影響,到了室町幕府時代,在村田珠光等名家的倡導下,日本終於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茶道藝術。
第二個向織田信長掀起反旗的重要人物,乃是攝津守護荒木村重。荒木氏本是丹波豪族波多野氏的同族,荒木高村時代移住攝津川邊郡的小部庄,出仕于豪族池田長正——高村的孫子就是荒木村重。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奉足利義昭進京,義昭即封和田惟政、池田勝正(長政之子)、伊丹親興三人共任攝津守護職。
藤林保豐是忍者聖典《萬川集海》作者藤林保武的先祖,有傳說他與百地正西本為一人,化身為二,統領兩個家族不斷爭鬥,以激發部下活力和維持伊賀勢力的均衡。而百地正西,正是此次擊敗織田信雄的伊賀眾總大將。
此後荒木村重跟隨織田信長南征北戰,贏得了久盼的攝津守護一職。然而謀叛也在此後不久的天正六年(1578年)爆發了——關於謀叛的原因,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包圍石山本願寺時,荒木方大將中川瀨兵衛清秀等人暗中向本願寺販賣軍糧,此事為信長所知,要村重只身前往安土去說個明白。熟知信長殘暴脾性的村重生怕一去不回,百般推託,最終起了反心。
【●毛利氏的壯大】
首先是松永久秀的謀叛。似乎腦有反骨的久秀,前此已經多次向織田信長掀起過反旗了,只因畿內尚未平定,信長在快速進攻,打得久秀開城投降后,也就只給小懲大誡,依舊允其重歸家臣團。但是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聽聞「越后之龍」上杉謙信將要上洛的消息后,松永久秀、久通父子突然從石山本願寺外撤兵,退守居城大和信貴山。信長立派長子織田信忠集合畿內兵馬前往討伐。十月十日,松永久秀彈盡援絕,自殺而亡,結束了他相當富有戲劇性的一生。
因此,織田(北畠)信雄和織田(神戶)信孝急於擴充實力,提高威信,以與信忠一爭短長,就在這種背景下,伊賀大侵攻開始了……
十二月,織田軍團團包圍了有岡城。有岡城經過長達十個月的防守戰,彈盡糧絕,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二日,荒木村重化妝逃出城堡,遁入其子荒木村次守備的尼崎城。失去主將的堅城有岡,堅持到十一月下旬終於被攻陷了。
雖然信雄所為乃是獨斷專行,但織田信長本人是不會允許近畿有忍者集團這種不安定因素存在的,因此在兩年後的天正九年(1581年)九月,他正式授命信雄進攻伊賀,併為他調集了四萬大軍,派弟弟織田信包擔任副將。織田軍分三路進入伊賀,經過苦戰,擔任抵抗軍軍師的百地正西戰死,伊賀國終於平定。為了洗雪前年敗退之恥,同時也為了徹底消滅忍者軍團這一不安定因素,信雄在伊賀展開了殘酷的大屠殺——對比前此他陰謀消滅北畠氏一事,可以看出,信長的這個兒子雖然能力平平,卻完全繼承了老子的殘暴性格。
織田信長所以這樣做,或許是為了激勵家臣們努力工作,或許是在天下大定前,先排除掉織田家中不穩定的因素,掃盡怠惰之風,他對家臣們的看法、憂慮,是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的。這種驕橫的態度,絲毫不計人類情感的雷霆手段,也最終導致了信長本能寺被圍身死的悲劇。
【●危機初露端倪】
重臣紛紛謀叛,但織田信長卻絲毫沒有因此提高警惕,改變政策,他的所作所為,只有更加令人齒冷。首先,他在安土城中建築了一座「總見寺」,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塊形狀象蛇的石頭作為神體,號召百姓都去膜拜——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總見寺真正的神就是信長本人,如果任由此人繼續狂妄地橫行下去,他總有一天會將朝廷也踢去九霄雲外,建立一個以他個人為中心的新的獨裁體制的日本國的。
日本茶道的主體是末茶沖飲,室町中後期從民間逐漸走向武士家庭,戰國時代許多著名的武將,都同時也是茶道愛好者,甚至是所謂的「大茶人」。比如織田有樂齋(織田信長之弟)、豐臣秀吉、荒木道糞,等等。當時最著名的茶道宗師是千宗易(利休),他開創了千家流的茶道藝術。千宗易的門人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休七哲」,即蒲生氏鄉(賦秀)、細川三齋(忠興)、瀨田掃部(伊繁)、芝山監物(宗綱)、高山右近(重友)、牧村兵部(利貞)和古田織部(重然)。其中蒲生賦秀是織田信長的女婿,細川忠興是織田家大將細川藤孝之子,高山重友是攝津豪族,原從屬於荒木村重,古田重然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都是當時著名的武士。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向內爭不斷的畠山家,卻突然倒向上杉謙信。畠山氏重臣游佐續光和溫井景隆認為織田軍無法戰勝「越后之龍」,提出降伏于上杉氏,在遭到長續連駁斥后,乾脆發動政變,把長氏一族百餘人全部誅殺,然後打開了城門。
顯如上人隨即離開本願寺,遁往紀伊的鷺森隱居,其子本願寺光壽(教如)仍然不舍這座本寺,但堅持到當年八月,終於還是被迫離開。名雖和睦,其實本願寺勢力等於徹底向織田信長繳槍,表示臣服,持續十一年的石山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伊賀國是忍者之國,伊賀上野據說就是忍者的發源地。所謂忍者,其實並不神秘,不過是一些身負特殊技能,受雇於封建大名完成偵查、暗殺、煽動等政治、軍事任務的雇傭兵而已。伊賀忍者家族(也即雇傭兵團)有數十家,由所謂「三上忍」領導,其中最有名的是藤林長門守保豐和百地丹波守正西。看他們的名字就可知道,名中加有官稱,他們和普通封建割據勢力其實並無多大的區別。
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結束后,為了重組對本願寺的包圍,天正五年(1577年)二月,織田信長親統大軍南下征討紀伊的雜賀黨。雜賀地區聚集著許多聞名遐邇的忍者武裝集團,同時也是日本三大鐵砲產地之一,長年來與石山本願寺互通聲氣。織田軍數次進攻本願寺,都在雜賀黨的鐵砲面前吃過大虧。織田信長希望可以通過征服雜賀,斬斷本願寺顯如的一條臂膀。
織田信長上洛以後,赤井直正暫時降伏于信長,但隨即就跟隨足利義昭與信長對戰。天正三年(1575年),信長派明智光秀為主將、細川藤孝為副將,領兵攻打丹波國。內藤氏首先出降,然而正當織田軍與赤井·荻野氏相持不下的時候,八上城的豪族波多野秀治突然發兵襲擊明智光秀的側背。波多野氏來源不詳,主要有藤原秀鄉後裔和石見豪族吉見氏分支兩種說法,傳至波多野秀治后,利用三好·松永勢力的衰退,大肆擴充領地,頗有統一丹波的雄心壯志。織田軍此番進攻丹波,秀治當然不能乖乖臣服,更不能坐視赤井·荻野氏被攻滅而不救。
戰爭始於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謙信在吞併越中后,又統率大軍攻入能登國,基本將其平定,唯余堅城七尾久攻不克。翌年(1577年)三月,謙信退回本城春日山,能登守護畠山氏重臣長續連暗通織田信長,奪回了被上杉氏吞併的熊木、富木等城。七月份,上杉謙信再度發兵一萬五千來攻,十七日于天神川原列陣,長續連一族的長連龍派人向織田信長求救。九月十八日,織田氏北陸軍團的柴田勝家統率丹羽長秀、池田恆興、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部共四萬八千大軍,越過加賀手取川,準備救援能登七尾城。
政治方面,織田信長先是挾室町將軍以號令天下諸侯,繼而廢黜足利義昭,滅亡室町幕府。同時,他尊奉天皇朝廷,希望建立雙頭傀儡政治,對足利義昭產生一定製約,而等義昭已被放逐,他又以「征伐未盡其功」為借口,放棄了朝廷賜予的一切官職,想把天皇朝廷也一腳踢開。為了將織田政權名正言順地納入天皇朝廷體系,天正九年(1581年),正親町天皇遣使赴信長處,希望他可以擔任左大臣一職,然而信長竟以天皇退位作為條件:「若誠仁親王得以繼位,我將擔任官職,悉心輔佐。」為了對抗朝廷,他甚至策劃扛出足利義昭之子足利義尋擔任第十六代幕府將軍,反過來分割朝廷的影響力。
尾張的小諸侯織田信長所以能夠在戰國群雄中脫穎而出,與尾張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政治經濟狀況密不可分,同時和信長本人的性格與政策也是分不開的。織田信長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藐視權威,他敢於革新,只要有利於自己的統治,任何勢力都可以打倒,任何情感都可以拋棄。
【●伊賀和丹波的平定】
總之,波多野兄弟既死,八上城也很快就被攻陷了。當年八月,明智光秀又擊敗了赤井·荻野一族,迫使赤井直正投降,算是徹底平定了丹波一國。丹波北面是丹后,丹后守護一色氏早就失去了權柄,國人各自為政,屢次遭到周邊勢力,也包括丹波的波多野、赤井·荻野等家族的侵攻。明智光秀既然平定了丹波,隨即兵指丹后,順道也將其納入織田氏統轄之下。戰後,織田信長將丹波封給光秀,將丹后封給細川藤孝。
幾乎同時的元龜二年(1571年)六月十四日辰刻,毛利元就因為食道癌,病歿于吉田郡山城中,享年七十五歲。此後毛利氏就在毛利輝元的統治下,由輝元兩位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為輔佐,緩步向東擴展勢力,終於加入了織田氏和本願寺的戰爭。
德川家康收到此信,有如晴天霹靂,但他不敢違逆織田信長的意願,被迫含淚殺死築山夫人,並逼愛子信康自殺。據說當時派服部半藏正成為介錯,天方山城守通綱擔任監督和檢視,兩人都知道信康蒙冤,含淚完成儀式,然後把信康的首級遞送給家康。對於信長的這一亂命,家康雖然暫時隱忍,但心中總會留下傷痛和怨恨,因此對於後來信長在本能寺遇襲自殺之事,後世才會傳說家康也曾參与謀划吧。
據說上杉謙信因為信仰真言宗,早早就出家入道,因此畢生沒有娶妻,當然也就沒有兒子,他過繼了幾個孩子作為養子,到他去世后,最有繼承資格的共有兩人。一是上杉景虎,本是北條氏康的七子,名為北條氏秀,一度被送到武田家當養子兼人質,後來甲相交惡,隨即越相同盟,氏康就又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了上杉家。謙信非常喜歡這個養子,把自己的原名「景虎」都賜給了他。
聞聽七尾城已經落入敵手的織田軍匆忙後退,但適逢天降暴雨,手取川水位猛漲,困於河灘上待渡的部隊遂遭到越后騎兵的奮力突擊,損失千人,其中半數是溺水而亡。手取川之戰後,上杉謙信徹底吞併了能登國,織田勢力縮回加賀。
【●石山戰爭的終結】
荒木道糞是茶道名家,他與明智光秀、細川藤孝被合稱為織田家三大文化名人。
〔茶道和武士〕
其間在攻打名將松田誠保駐防的堅城白鹿城的時候,毛利氏當主隆元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一歲——傳說他是被人毒死的。於是,毛利元就臨時離開戰場,回到吉田郡山城,為隆元十三歲的遺子幸鶴丸舉行正式的元服儀式,並確定他為新的一門總領。幸鶴丸獲得將軍足利義輝賜字,取名為少輔太郎輝元。
這般自由都市,在戰亂中的日本,並非獨堺一座。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擊敗名義上統治堺的三好氏,為了將此地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下令堺的管理機構交出矢錢(軍用金)三萬貫,遭到拒絕。信長準備動用武力征服,堺遂聯合另一享有自治權的都市——攝津的平野,合兵抵抗織田軍的進攻。
既然飲茶成為風雅之事,收集茶器成為流行之事,那麼戰國武將們就往往賞賜部下茶器,比賞賜金銀、刀劍甚至領地更能使部下歡欣鼓舞,認為是莫大的光榮,這也算是一種獨特並且奇特的文化現象吧。
到了次年也即天正七年(1579年)二月,天降大雪,已經攻克數座越后城池的后北條軍為大雪所阻,行動遲緩,上杉景勝趁機對御館城發動了總攻擊,上杉景虎方大將北條景廣戰死。三月十七日,御館城被攻破,上杉憲政也在前往春日山城調解的途中遭到刺殺。於是上杉景虎窮途末路,被迫切腹。
喜歡茶道的武士,往往以收集名品茶器為樂,包括茶碗、茶釜、茶入(裝茶末的小罐子)、茶杓、茶筅(攪拌茶湯的竹器),等等,甚至還包括舉行茶會所必備的周邊器具,比如花入(花插)、香爐之類。織田信長、松永久秀、明智光秀、佐久間信盛等都算不上是大茶人,但他們的收藏品卻相當可觀。這些茶器部分是名家所做,大部分則其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見得很高,往往因為由名家用在某場著名的茶會上,就此附著于茶道藝術的價值,才變得身價百倍的。
而在此前的天正元年(1573年),松永久秀的舊主三好義繼已經去世了。當年十一月,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呼應足利義昭起兵造織田信長的反,結果在信長大軍壓境后,久秀及時降伏,免於一死,義繼卻是死腦筋,堅決不降。結果三好氏本城若江城被攻陷,義繼憤懣恐懼之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十字切腹而死。
次年(1570年)二月,吉川元春統率一萬四千大軍再次包圍月山富山城。鹿之介以七千兵在城南布部山與戰,大敗而走末石。元春攻克富山,再取末石,鹿之介孤城難守,被迫出降,遭到幽禁。
然而,此時織田氏內部矛盾已經深刻地體現了出來,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兩人的競爭是浮在表面上的,此外還有一股潛流,或許直接導致了織田信長之死,那就是諸子爭權。信長年齡最長的三個兒子分別為信忠、信雄和信孝,皆非嫡出,而是侍妾所生,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他們都沒有繼承一門總領權的無可搖撼的資格,同時也都有幾乎相等的繼承權。信忠年齡最長,也最得信長寵愛,因此他將織田家督之位傳給了信忠,以斷絕信雄和信孝二人的痴心妄想。然而,信長讓位以後並未隱居,信忠作為織田家一門總領留居岐阜,信長卻依舊呆在安土城中當他的天下霸主,這就不能不令人懷疑,信長是想要脫離織田家而構建一個嶄新的武家政治體系,織田氏一門總領之位與信長的事業並非密不可分的。信忠是成為織田氏家督了,但他是否能夠同時繼承乃父信長的事業,還在未知之數。
雖然鐵甲船規模巨大、防護嚴密,又配有相當數量的新式火器,但終究數量有限,要直接面對數百艘敵船,勝算是相當渺茫的。九鬼嘉隆看清了這一點,指揮船團盡量不與敵船靠近,而只遠遠地以大筒和鐵砲轟擊。毛利水軍火箭如雨,卻根本無法射穿覆蓋在敵船體外的厚厚鐵甲,而因為距離不夠,手拋焙烙玉也根本無法傷敵。就這樣,嘉隆順利地將毛利水軍擊敗,血洗了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敗戰之恥。
爆炸所引起的大火,燒盡了信貴山城本丸,松永一族男女老幼全都葬身火海。恰好就在十年前的同月同日,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相爭,為了避免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被敵人佔領作為據點,乾脆放一把火,將這座千年古剎燒為灰燼。十年以後,久秀自己也化為了灰燼,時人都說這是上天對惡徒的懲罰。
織田信長在尼崎城郊外的七松地方,殘酷屠殺荒木村重的妻子、兒女和僕從,以刺激城內的村重。然而尼崎城又固守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天正八年(1580年)閏三月二日,聽到本願寺即將投降的消息,荒木村重才終於放棄抵抗,再度逃出尼崎城。他四處輾轉逃亡,並且剃髮出家,取名為「道糞」,直到信長死後,才敢再度現身人前。
經此「御館之亂」,上杉景勝繼承了乃父謙信的事業,但他卻再也拿不到關東管領的職權了。尤其上杉謙信的旗本神餘一族、北條一族全都站在景虎一邊,陸續被景勝剿滅,上杉家因此實力大損。織田方的柴田勝家趁勢發兵攻入能登和越中,織田信長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長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國,讓他們號召舊部以恢復被上杉氏侵吞的領地——織田政權的北線就此安定下來。
雜賀的根來寺暗中與織田信長聯繫,願為內應,信長於是整軍前往。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土橋平次、鈴木重意(雜賀孫一)、岡崎三郎大夫、松田源三大夫、宮本兵大夫、島本左衛門大夫和栗村二郎大夫等七名雜賀首領聯名簽署誓書,表示臣服於織田氏。
然而,一將的勇斗無法挽救家族的滅亡,月山富田城終於陷落了,山中鹿之介流浪到京都東福寺,出家當了和尚。傳說他對著家傳的三日月鹿角兜發誓,寧願天降七難八苦到己身,也要復興尼子家。永祿九年(1569),鹿之介召集了各地流亡的尼子舊臣,擁立新宮黨孑遺孫四郎勝久為主,在出雲忠山,再度舉起四目結(尼子氏家紋)的旗幟。一個月後,他更收復月山富田城。
據說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明智光秀最終背反織田信長,然而如果哀痛老母之死,光秀立刻就該動手,不論勝敗,只想著殺死仇人,這才合乎孝道,他不會等到兩年後才動手。由此又產生出種種說法,比如說送入八上城的只是光秀母親的侍女而已,又有傳說波多野兄弟妄圖在安土刺殺信長,這才遭到誅殺,信長也是出於無奈,光秀莫可奈何。
然而最終荒木村重還是投向了織田信長的懷抱,通過織田重臣細川藤孝的居中聯絡,天正元年(1573年)三月,他主動進京謁見信長。當時江州戰事未畢,信長無力西顧,於是關照村重:「攝津就交給你了,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吧。」在信長的默許下,荒木村重很快就顛倒了主從關係,放逐池田勝正,將池田氏納入麾下,並攻克了伊丹城——這是三守護之一、支持足利義昭的伊丹親興的本城。
前此的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軍大將明智光秀征服了丹波國。丹波本是細川氏的領國,細川氏衰弱后,守護代內藤氏、豪族荻野氏、波多野氏先後崛起。三好長慶控制京畿的時代,其重臣松永長賴(松永久秀之弟)成為丹波守護代內藤國貞的女婿,並在國貞死後繼承內藤苗字,基本控制了丹波一國。永祿八年(1565年),受「三好三人眾」控制的三好義繼與松永久秀斷絕往來,一向不服長賴統治的西丹波豪族赤井氏(與荻野氏同源)趁機掀起反旗。當年八月,松永長賴進攻赤井氏主城黑井,赤井氏當主、有「丹波的赤鬼」之稱的赤井直正奮勇反擊,長賴戰歿于「和久鄉合戰」。
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繼承北畠氏苗字的織田信雄自作主張殺入伊賀國,結果遭逢慘敗,大將柘植三郎左衛門戰死。信雄此次所為,很明顯是想要建功立業,樹立威信,以動搖織田信忠的繼承人地位。
山中鹿之介割下品川大膳的首級,大喊道:「今天,出雲的鹿殺死了石見的狼(大膳名為狼之助勝盛)!」尼子陣中歡聲一片。這段故事記載於《雲陽軍實記》中,鹿之介的勇名從此響徹整個中國地區。
經過武力壓迫和政治威脅,到永祿二十年(1569年),織田信長終於迫使堺屈服,承認他的唯一宗主權地位,並按一定數額繳納賦稅。控制堺市與堺港,大大充實了織田氏的軍費和武器來源,而深通談判之道的堺的豪商們,比如千宗易、今井宗久等人,也為信長和平統一許多地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後數年,北九州戰火再開,並且毛利氏南下將勢力伸向伊予。彷彿一位英雄已經度過了他最輝煌的青年時代,現在的毛利氏,只是緩慢然而穩固地成長而已,過去的強大擴張態勢,已經逐漸消失了。
到了這個時候,織田信長周邊可以說已經沒有足以與其抗衡的勢力存在了,最後一個妄圖上洛的豪雄、關東管領上杉謙信也于天正六年(1578年)魂歸極樂。其實謙信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曾一度經北陸道想要殺向京都,給信長帶來過不小的危機。
築山夫人驕橫跋扈,而她所生的兒子德川信康則為人高傲暴躁,許多德川氏重臣都對此二人抱持著極大的反感,織田信長派人調查此事,得到的也均是負面彙報。於是信長大為惱火,寫信給德川家康,要他賜死膽敢悖逆謀叛的築山夫人和德川信康。
初次起兵雖然失敗了,但是山中鹿之介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他用詭計脫出囚禁,逃往近畿,暫時依附於織田信長。信長稱讚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賞賜名馬四十里鹿毛,支持他回家鄉去再和毛利氏搗亂。
【●「天下至惡」的結局】
在反抗封建大名的橫徵暴斂過程中,堺逐漸由門閥豪商組織起獨立的管理機構,徵召雇傭兵保衛城市,並且統一向封建大名交涉和繳納賦稅,變成了一座自由都市。耶穌會士伽斯巴爾在參觀過堺以後,曾稱其「富庶而和平,象義大利的威尼斯那樣實行自治」。
本年六月,這六艘巨大無比,外包鐵皮,配有搖櫓六十支,內置大筒(火炮)三門、中筒(大火槍)二十四支、小筒(火槍)六十八支的戰船終於完工了,被稱為「鐵甲船」。由瀧川一益的一艘大安宅船為嚮導,七艦組成的船團順風離開熊野浦,駛向瀨戶內海,首先在和泉淡路衝擊敗本願寺的水軍,然後在堺港停泊。
就在這種背景下,尼子氏在山中幸盛等人的扶持下一度復興。山中幸盛,通稱鹿之介,乃是尼子氏譜代重臣山中三河守滿幸之子。鹿之介十六歲的時候初陣,討取了山名家勇將菊池喜八,威名大盛。永祿八年(1565年),鹿之介年僅二十一歲,毛利氏的尼子侵攻戰開始了,毛利軍總兵力三萬五千,勢如破竹,包圍了尼子居城月山富田。
堺在戰國時代的日本,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堺港位於瀨戶內海西岸,最初重要性遠不及尼崎、兵庫等港口,但應仁之亂以後,細川氏統治此地,將它作為勘合貿易的基地,這才逐漸繁榮起來。除對外貿易外,堺也以刀劍、絹織物、漆器和鐵砲生產聞名全日本,成為周邊封建大名垂涎的一塊肥肉。
因此,鐵甲船團就以堺港為據點,頻繁出擊,配合陸軍再度把本願寺團團包圍起來。十一月六日,毛利水軍再度向本願寺運送軍糧,組織了由六百余艘大小艦船組成的大船團,來到木津川口。得到消息的九鬼嘉隆急忙率鐵甲船團迎戰,兩軍從早晨六時一直惡戰到近午——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
織田大軍前往平叛,十一月十六日,荒木村重麾下大將、高槻城主高山右近重友在神父阿爾甘諾的勸說下開城投降(右近是虔誠的基督徒),二十四日,茨木城主中川瀨兵衛清秀也降伏于織田軍。在他們的帶動下,攝津國內豪族紛紛背棄村重而去。
消息傳到小田原,上杉景虎的親兄長、后北條氏家督北條氏政想要派兵救援,可是相隔崇山峻岭,遠水難救近火,於是他請求甲斐守護武田勝賴出兵。勝賴一開始答應了后北條氏的請求,但隨即被上杉景勝以獻上部分領土和黃金一萬兩的條件說服,轉而支持景勝。氏政無奈,只得派兄弟氏照、氏邦領兵,千里迢迢殺入越后。
【●御館之亂】
天正六年(1578年)十一月六日,爆發了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為了重組對石山本願寺的包圍圈,為了擊敗毛利水軍,控制瀨戶內海,其實在去年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敗退後,織田信長就下令九鬼嘉隆在伊勢灣建造六艘巨大的新式戰船。九鬼氏本是志摩國豪族,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還曾經作為倭寇的一部分,侵擾過我國東南沿海,因為船上習慣打著「八幡大菩薩」的旗幟而被稱為「八幡水賊」。九鬼嘉隆是在遭到伊勢國司北畠氏進攻時,經瀧川一益介紹臣服於織田信長的。
轉過頭來,毛利氏又東進與尼子氏爭奪石見諸豪族的支持。永祿三年(1560年),正親町天皇即位,因獻納繼位費用之功,毛利元就被封為陸奧守,隆元封大膳大夫,元春封駿河守。同年,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促成毛利、尼子兩家和談,並賜隆元安藝守護職。十二月,正當壯年的尼子晴久去世了,其子義久繼承家督之位。
在農業方面,織田信長一方面強力鎮壓一揆,一方面確定封建領主制,採取「兵農分離」、「檢地」(重新丈量土地,確定準確的年貢額)和「刀狩」等政策,力圖將農民牢牢禁錮在土地上。當時大部分封建諸侯並無常備兵,武士除還要擔任行政任務外,也可能下地種田,農民在作戰時也會被臨時徵發入伍。信長採取「兵農分離」政策,把武士常備兵化,而禁止農民脫離生產,加入到爭鬥的行列中去。這一政策,後來更發展為「刀狩」,即沒收農民所持有的武器,以防轉業和暴動。
縱橫瀨戶內海十數年的毛利水軍大敗虧輸,這對毛利氏和本願寺兩方都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織田信長威信之上升,也起了相當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從此本願寺外援斷絕,困守孤城,支撐到天正八年(1580年)四月,終於被迫答應織田信長提出的屈辱的和議。在朝廷特使近衛前久、勸修寺晴豐等人的安排下,顯如上人寫下誓書,宣布停止對織田信長的抵抗,凈土真宗放棄根據地攝津石山,以及北陸的加賀,前往它處和平傳教。
傳說上杉謙信在此次征討能登的戰鬥中,曾經寫下過一首漢詩:「霜滿軍營秋氣清,數行過雁月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憶遠征。」詩中充滿了遲暮之意,可見這位名將的來日無多了。
從尾張時代起,織田信長就非常注重商業的發展。當時日本大小諸侯割據,道路殘破,關卡林立,城下町的商業也多被當地行會所壟斷,非常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信長花很大精力修葺道路和橋樑,廢除領地上的關卡,同時採取「樂市樂座」制度,以打破行業壟斷。所謂「樂市樂座」,是指在城下町專辟場所,任何人都可進入經營商業,只要按時向領主繳納賦稅,就不必經過當地行業公會同意。這種領地內的自由貿易政策,信長並非始作俑者,只不過他執行得更為徹底和完善而已。此外,信長還鑄造「大判」(一種金幣),統一領內的貨幣。
另一個養子,則是坂戶城主上田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據說謙信臨終前,遺命將越后守護與長尾氏一門總領之位傳給景勝,而讓景虎繼承上杉家名和關東管領。然而他才一咽氣,景勝就先下手為強,以父親的遺言為名迅速控制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庫和武器庫。上杉景虎揮兵與戰,遭到慘敗,被迫逃出春日山,進入山內上杉憲政隱居的御館城。
松永久秀這個「天下至惡」,畢生行事往往出人意表,認為是該謀叛的時候,他總是忠誠地跟隨著信長,以效犬馬之勞,而當誰都不注意他的時候,久秀卻開始蠢蠢欲動——就連最後的自殺,他也表現得與眾不同。據說信長一直垂涎久秀收藏的名茶器「平蜘蛛釜」,但軟磨硬泡,用盡種種手段,久秀卻堅持不肯獻上。此次信貴山城被圍,信長傳話說:「交出平蜘蛛釜,我就饒你一命。」久秀聞言冷笑:「我已經快七十歲了,去日無多,何必要你饒恕?不過,你也休想得到我心頭至愛。」於是把平蜘蛛釜內塞滿火藥頂在頭上,引燃火繩,「轟」的一聲,「天下至惡」與「天下至寶」一起化為飛灰。
毛利元就於弘治元年(1555年)通過嚴島合戰殺死了強敵陶晴賢,隨即命三子分道直進,很快就滅亡大內家,吞併了防長兩國。其長子、家督毛利隆元還將軍勢伸入九州,在豐前門司城大破豐后守護大友義鎮。
這種藐視甚至完全無視權威的激進做法,無疑把織田信長推到了一個與天下各勢力為敵的危險境地中。再加上他唯力為視,對百姓則嚴刑峻法,對家臣則要求嚴苛,微過必懲,就在他達到輝煌頂峰的時候,織田政權內部各種矛盾就已經開始激化了,反叛此起彼伏。
作為池田勝正重臣和女婿的荒木村重,最初並非親織田派,反而與三好氏暗中一直有所往來。織田信長與淺井、朝倉氏惡戰的時候,荒木村重策應三好氏,與織田討伐軍連番惡鬥,元龜二年(1571年)更在白井河原殺死了攝津三守護中最具實力,也最受信長信任的和田惟政——此人權勢薰天,曾被傳教士弗洛伊士稱為「京都之副王」。
毛利方勇將品川大膳立馬飯梨川邊,看到一名身著赤絲威大鎧、頭戴鹿角脅立兜的武將在對岸馳騁,於是放聲挑戰。來將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聲,接受了一騎討,拔刀繞水來斗。品川大膳彎弓發箭,被鹿之介躲過——四周軍兵齊聲吆喝:「使用弓箭,何等的卑怯!」大膳於是拋卻弓箭,提刀來迎。二人你來我往,反覆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全都下馬擲去太刀,以短刀「組打」。先是大膳佔了上風,把鹿之介壓在身下,但很快就被對方巧妙地扳回了上風,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短刀插入大膳的腹部。
【●荒木謀叛】
天正八年(1580年)八月,本願寺光壽離開石山,標志著石山戰爭的徹底終結。同月中旬,織田信長突然給重臣佐久間信盛、正勝(信榮)父子發了一份責難書,內列十九條罪狀,責備佐久間父子驕傲、懈怠和無能,因此決定將二人放逐,命令他們剃髮出家,隱遁高野山中,仔細懺悔自己的罪過。
老臣們紛紛退去,此時織田家中的家老級人物主要包括攻略北陸的柴田勝家、進取丹波的明智光秀、攻打東中國地區的羽柴秀吉,以及丹羽長秀和瀧川一益,除去勝家、長秀二人外,都非織田家譜代之臣,而是信長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織田信長用人唯才,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後三年,毛利氏東擊尼子,西戰大友,雖然仍是兩線作戰,但強弱勝負之勢卻與滅亡大內氏以前全然不同了。最終,在足利義輝的調解下,毛利元就與大友氏和睦,為隆元之子幸鶴丸和大友義鎮之女商定婚事,毛利隆元更獲幕府賞賜備中、備后、周防、長門四國守護職。
佐久間信盛是織田家譜代重臣,居於宿老(總體負責軍政事務的重臣稱為家老,資歷深的家老稱為宿老)之位,卻事先毫無徵兆地就被掃地出門了,這一消息傳來,織田家臣無不人人自危。但這隻是開始,並非結束,數日後,信長又放逐了曾與佐久間信盛同為織田信秀託孤重臣的林秀貞,以及安藤守就父子和丹羽右近氏勝。家臣們驚愕之餘,大多灰心喪氣地認定,信長是認為這些人已無利用價值,因此才將他們一腳踢開的,大家深恐自己將來也有這樣一日。
攻克伊丹城以後,荒木村重對其大胆改修,建成難攻不落的要塞,改名為有岡城。有岡城本丸四周由石垣防護,外布野宮砦、昆陽砦、上臘冢砦、鵯冢砦、岸砦五個附屬城堡,其結構為當時首創,尤其利於防護鐵砲的射擊——後來豐臣秀吉修建的一代名城大坂,在相當程度上就借鑒了有岡城的設計。
北陸地區在冬天經常會降下大雪,行軍不易,因此上杉氏主力往往秋來冬去,不能持久。這一年,敗退的柴田勝家也揀到了這個便宜,上杉謙信於十二月份回歸春日山城,不再對敵人強追猛打。第二年春天,雪化冰消,正當這位名將再欲發兵東進之時,卻因腦溢血而暴亡在廁所中——享年僅四十九歲。
停止了西方戰事的毛利元就傾全力向東,先後取下白鹿、江尾等重鎮,擊破尼子倫久(義久弟)、龜井秀綱的援軍萬人,最後團團圍住尼子居城月山富田。這場圍城戰打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尼子義久中了反間計,殺死老臣宇山久兼父子,導致軍心混亂,局勢才一發不可收拾。永祿九年(1566年)十一月,義久兄弟出城降伏,隨即被送往安藝高田郡圓明寺幽閉起來——東中國地區曾經的第一豪強尼子氏就此滅亡。
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信長突然寫信給德川家康,要他徹查其長男、繼承人信康通敵之事,並給予嚴厲的處罰。原來信長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於信康為妻,但夫婦二人並不和睦,尤其德姬與信康生母,也是家康的正室、今川義元的養女築山夫人勢同水火。德姬安土省親的時候,向信長訴說築山夫人待她如何刻薄,並捕風捉影地報告說築山夫人與甲斐武田氏暗中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