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二十三章、南海風起,西海浪涌

二十三章、南海風起,西海浪涌

島津忠良首先在母親的幫助下,成為向州家養子,完成了兩個家族的合併。就在此時,本家家督島津勝久為對抗實力最強的薩州島津實久而向忠良求援。大永七年(1527年),忠良請勝久退位隱居,讓自己的兒子貴久以養子身份繼承本家,更在九年(1536年)後攻滅島津實久,吞併了薩州分家。
先說龍造寺氏,這個家族自稱出於藤原秀鄉,不過可以查考的其先祖乃是九州豪族高木季綱,季綱的次男季家約在鎌倉幕府初期得到了肥前國小津郡東鄉內的龍造寺的地頭職,從此就以龍造寺為苗字。戰國時代,龍造寺氏從屬於名門少貳氏——應仁、文明年間,北九州諸國守護,筑前是大內氏,筑後、豐前、豐后是大友氏,肥后是菊池氏,肥前是少貳氏和涉川氏。少貳氏一直與大內氏爭戰不休,勢力逐漸衰弱。
時機終於到了,因為長宗我部元親借口一條內政謀反,殺死內政,而把自己的弟弟吉良親貞分封在原一條氏本城中村,打算完全吞併土佐國幡多郡,於是天正三年(1575年),受到豐后大友氏支持的一條兼定進入伊予國,立刻得到當地豪族法華津播磨守、御庄越前守等人的支持,集結一千七百多兵馬,南下土佐。
龍造寺軍敗得比耳川合戰中的大友軍還要慘,因為地勢狹窄,前鋒被島津氏鐵砲手壓制無法前進,龍造寺隆信一時頭昏,竟然命令部隊穿越附近的沼澤前進。結果大軍被困在沼澤中難以發揮應有戰鬥力,島津軍主力直插龍造寺大本營,砍下了隆信的首級。
一條兼定糾合舊臣,重構名城栗本,然後在四萬十川西岸一帶,築亂杭、逆茂木等砦,布置了三百支鐵砲,以防備長宗我部氏的進攻。一條氏復興的速度實在太快,長宗我部元親一下子蒙住了,沒能及時拿出對應的策略。不久后,兼定完全控制了幡多郡西部,兵力上升到三千五百。他進攻長宗我部方的敷地城,守將敷地相模不敵而走,逃到鹽冢城后自殺。
鞏固了權力的龍造寺隆信開始對外用兵,連年苦戰,終於降伏大村、松浦、有馬等家族,並且殺死少貳冬尚,基本統一肥前國,並且殺入肥后國。當然,這個爆發戶一定會威脅到北九州霸主大友氏的權力,於是永祿十二年(1569年),大友宗麟統率六萬大軍殺至肥前。
當時大友氏最著名的將領就是戶次鑒連。天文四年(1561年),毛利大軍入侵北九州,攻陷了重鎮門司城。大友義鎮親統大軍前往爭奪,戰鬥正酣時,鑒連所部八百名弓兵冒著被反擊的危險,將卷有字條的箭矢如雨般射向敵人。毛利軍打開字條一看,無一例外都寫著:「戶次伯耆守鑒連隨時候教!」此後,無人不知戶次鑒連的大名。
大友軍號稱有八萬之眾,龍造寺隆信手下雖然只有五千人,卻個個奮勇,戰鬥良久,大友軍依然無法取得勝利。為了打破僵局,大友宗麟派其弟八郎親貞從側翼襲擊龍造寺方成松信勝和鍋島信昌(鍋島清久之子)部。戰鬥在夜間進行,多虧鍋島信昌部下七百騎決死突擊,不但打敗了大友軍,成松信勝還親手取下大友親貞的首級——這就是北九州歷史上著名的「今山合戰」。
那一年,長宗我部信親年僅二十二歲,他為人勇猛英武,一直是元親最寄予厚望的兒子。信親死後,元親下令推倒神社門前的鳥居,此後再不修建。這位豪雄從此一蹶不振,並且開始倒行逆施,他重用佞臣久武親直,疏遠弟弟香宗我部親泰,殺死次子香川親和、侄子吉良親實,最後還不顧所有人反對,傳位於末子長宗我部盛親。就這樣,在極度的悲傷、寂寞和胡作非為中,結束了自己的殘生。
【●長宗我部氏的崛起】
進入日向國后,大友宗麟在無鹿地方設立大本營。無鹿不僅是軍事上的大本營,更是宗麟建立天主教國家的根據地,他才剛安營紮寨,就派兵廢除了附近的寺社,著手建立天主教堂。天正六年(1578年)九月底,大友軍的先鋒部隊渡過了耳川。
十一月二十五日,島津家久率兩千五百兵馬進攻豐后丹生島城。丹生島是四面環水的堅城,在此隱居的大友宗麟又在城樓上配置了被稱為「國崩」的大炮,島津軍在大炮面前傷亡慘重,被迫退卻,繞路殺往大友氏本城府內。十二月初,島津家久又包圍了鶴賀城。
敗報傳來,豐臣秀吉異常惱怒,立刻剝奪了仙石秀久的淡路封地。然而就當四國聯軍在九州慘敗的時候,秀吉對東方的外交策略卻終於起到了作用,他以讓母親太政所探望出嫁的女兒為藉口,把母親送去德川家當人質,終於換得了德川家康上洛謁見。於是次年(1587年)三月,新近獲賜豐臣家名的秀吉親自離開大坂城,統合麾下兵馬進攻九州。雖然秀吉是名義上的總大將,但他並沒有蒞臨第一線戰場,真正的前線指揮者仍是四國征伐時的主將,也即其弟豐臣秀長。
永祿五年(1562年),那時候織田信長才剛打完桶狹間合戰不久,長宗我部元親再度征討本山氏,發兵三千余,攻擊敵人的重要城堡朝倉。本山茂辰揮軍來救,九月十六日,雙方在朝倉城下展開大戰。長宗我部軍先鋒乃是元親之弟香宗我部親泰,以及久武肥后守親源、中島大和守親吉。戰鬥從辰時(上午八時左右)開始,打了整整一天都沒能分出結果。第二天一早,雙方再度進入戰鬥狀態,本山茂辰的嫡子親茂當先沖陣,勇不可當,逼退了元親本隊。多虧鵜來巢、幾井等七百人急襲本山軍側翼,才挽回了全軍崩潰的態勢。
島津貴久是一代英主,但他的幾個兒子就更為了得。祖父日新齋(忠良)這樣評價幾個孫子:「長子義久具有出色的政治平衡感,次子義弘猶如摩利支天(密教守護神之一)在世,三子歲久能夠察覺到微妙的利害關係並加以利用,四子家久則是優秀的戰術指揮官。」
大友氏傳至第十九代家督大友氏長的時候,開始確立戰國大名體制。氏長死後,傳子義鑒——大友義鑒時代主要是與中國地區的大內氏交鋒(北九州的豐前國,是掌握在大內氏手中的),為此還暗中聯絡並支持尼子氏,大耍遠交近攻的手段。
【●耳川合戰】
四月六日,豐臣秀長率軍包圍了高城,高城守將還是那個在耳川合戰中立過大功的山田有信,他組織了一支敢死隊,數度夜襲豐臣秀長本陣所在地根城坂砦。到了四月十七日,豐臣方大將宮部繼潤利用大量鐵砲的優勢,終於將這支敢死隊殲滅,據說殺死了八百餘人。於是翌日,豐臣秀長下達了總攻高城的命令。
據說立花道雪壯年時曾在大樹下躲雨,響雷落地,他以愛刀「千鳥」劈向雷光,結果被打得半身不遂,從此不能騎馬,只好由親兵抬輿,指揮作戰。但這絲毫也不影響其戰績,平生經歷大小三十七戰,竟然無一失敗,因此被人稱為「雷神的化身」,又稱「鬼道雪」,名刀「千鳥」也自此被稱為「雷切」。
然而一方梟雄長宗我部元親的晚年卻非常凄慘。首先是才剛統一四國的他,屁股還沒坐穩,就於天正十三年(1585年)遭遇到天下人豐臣秀吉的四國平定戰。秀吉派其弟豐臣秀長為總大將,渡海進攻四國地區,在敵我極度懸殊的力量對比下,長宗我部氏一戰而敗,元親聽取了長子、繼承人信親與重臣谷忠澄的勸說,被迫降伏,只得到土佐一國所領安堵。此後,他著意巴結和奉承秀吉,卻沒能獲得更大的好處。
然而大友義鑒不是白痴,他很快就察覺到兒子的陰謀,於是準備廢掉義鎮,另立三子鹽市丸為繼承人。和戰國時代日本各地頻繁上演的故事一樣,大友義鎮搶先得到了消息,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派重臣津久見美作守、田口藏人等突襲大友義鑒的居所,義鑒和其女兒、鹽市丸和其生母,以及一眾侍女盡數被殺,史稱「二階崩之變」。事後,入田親誠也在逃回領地后被攻滅,大友義鎮順利地坐上了一門總領之位。
長宗我部元親于天正八年(1580年)開始進攻南部伊予,滅亡了宇都宮氏。此時,織田信長的勢力已經伸向四國,元親就派家臣中島可之助前往與織田信長談判,請求讓兒子拜領信長的一字,結成「烏帽子親」。信長在提到元親的時候,叫他「無鳥島之蝙蝠」,意思是「沒有我信長(鳥)在的四國(島)的元親(蝙蝠)」。中島可之助回答說:「蓬萊宮之カンテン。」蓬萊宮也是指的南方島國四國,カンテン則一解為「恩惠」,一解為「天狗」。不知道信長究竟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但總之他對這樣的回答非常滿意,可之助不辱使命而歸。
香美郡土豪野中、五百藏等家族,援護長宗我部元親本陣退往神田城休整集結。第三天也即十八日卯時(凌晨6時),元親重整旗鼓,離開神田城馳向前線,在鴨部的宮前地方,與也幾乎同時殺出朝倉城的本山茂辰軍遭遇。戰鬥持續到酉時下刻(傍晚7時),經過三十余回合的交鋒,長宗我部軍終於獲得了勝利。本山軍戰死武士三百四十三名,茂辰被迫放棄朝倉城,退歸居城本山。兩年後(1564年),本山茂辰去世,新家督親茂迫於長宗我部氏越來越強的壓力,于永祿十一年(1568年)前往岡豐城投降。就這樣,長宗我部元親終於消滅宿敵本山氏,把整個土佐郡都納入了掌握之中。
和其他戰國武將相比,長宗我部元親實在是晚熟,他直到二十二歲才始初陣,並且已經這麼大了,連怎樣使用長槍還不會。他偷偷跑去請教某位武士,對方告訴他:「很簡單啊,只要把目光和槍尖連成一條直線,然後不怕死地往前沖就可以了。」元親牢牢記住,於是依法統率五十騎衝鋒陷陣,一下子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從此以後,他的外號也從「姬若子」,變成了「鬼若子」。
二十七日,長宗我部軍延中富川布陣,十河軍五千余在勝興寺布陣。十河存保派先遣隊兩千人往河原探查敵軍動向,結果遭遇香宗我部親泰部下三千兵馬,戰鬥正式展開。這場戰鬥打了幾乎整整一天,最終十河存保在突擊元親本陣失敗以後,率先脫離戰場,逃歸勝瑞城。戰爭的結局是很慘烈的,長宗我部方陣亡六百六十人,而十河方被討取八百四十三人。九月二十一日,勝瑞城被攻陷,十河家滅亡,長宗我部元親完全統一四國。
打敗大友宗麟,殺死「肥前之熊」的島津氏,是個歷史悠久的家族。關於島津氏的來源,歷來就有惟宗氏、源氏、藤原氏三種說法,甚至還有源賴朝落胤(流落民間的遺子)的謠傳。但總之源平合戰的時候,島津苗字就已經出現了,到室町幕府足利義滿將軍在位的時候,授予島津氏家督元久薩摩、大隅、日向三國的守護職——但這並不是島津氏繁榮發達的開端。
今山合戰雖然取勝,但龍造寺方損失也很巨大,龍造寺隆信被迫暫時蟄伏,臣從於大友氏。但他的武勇和鍋島信昌的智謀卻已經響徹了北九州,各方豪族紛紛倒戈來投。鍋島氏本來就以善戰聞名,據說自家主以下,人人上陣時都戴一個赤熊假面,被稱為赤熊武士——為了使赤熊武士們更忠誠于自己,龍造寺隆信還讓寡母下嫁鍋島清久,兩家結為姻親。
然而這個時候,豐臣秀吉卻還在為德川家康不肯上洛覲見自己而感到頭痛。家康不肯確定兩人間的主從關係,則秀吉不敢調動大軍遠征九州,只好以黑田如水(孝高)為中國方面的監察,統領毛利輝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等軍,以仙石權兵衛秀久為四國方面的監察,統領長宗我部元親、十河存保等軍,用這兩路外樣兵馬前往增援大友氏。
順便說一下割據肥前國南部的大村純忠,此人本出自有馬氏(有馬晴信是他侄子),過繼並繼承了大村家名。永祿六年(1563年),純忠接受洗禮,皈依了天主教,傳說他受洗的第二天就領兵上陣,前往支援兄長有馬義貞。在出陣前,純忠先把領內世代供奉、保佑戰勝的摩利支天神像給燒掉了,在原供奉神像的地方豎起了十字架,以表示自己和佛教一刀兩斷的決心。
中國諸軍在筑後地區與島津軍激戰,四國諸軍則進駐大友氏的本處豐后。大友吉統一看援軍來到,腰桿立刻硬了,不遵守豐臣秀吉要他固守以等待諸路兵馬合流的命令,匆匆出兵豐前。島津義久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命令各路人馬一齊向豐後進軍,希圖趁聯軍立足未穩之機,一舉端下大友氏的老巢。
大友義鎮是日本最早的切支丹(即天主教徒)大名之一,他在永祿五年(1562年)成為教徒,隨即取號為宗麟(宗麟在拉丁文中意為「帶來光明的人」),組織了全日本第一支鐵砲軍隊,對外擋住了毛利氏強大的九州攻勢,對內兼并了秋月氏、城井氏、高橋氏等豪族,一時間成為實至名歸的北九州霸主。
沖田畷之戰後,在鍋島直茂的建議下,龍造寺氏新任家督政家拒絕了大友宗麟聯合對敵的請求,轉而臣服於島津氏。而大友氏在「耳川合戰」后不久,大將立花道雪就病逝了,大友宗麟也把一門總領之位傳給其子義統,自己退往丹生島城(臼杵城)隱居——義統拜領豐臣秀吉一字,改名為大友吉統。此時島津氏的北伐軍席捲北九州各地,豐臣秀吉下令島津、大友談和,島津義久卻當他是放屁,完全不予理會。當年七月,島津家久攻克了筑前岩屋城,「大友雙璧」之一的高橋紹運也戰死了。大友吉統心驚膽裂,加緊向豐臣秀吉求救。
天正十年(1582年),長宗我部元親開始對東伊予和贊岐國展開大規模侵攻。當時東四國(贊岐和阿波)的最大勢力乃是三好氏的分家十河氏,當主十河存保早就已經歸附了織田信長,因此信長對長宗我部氏的東進非常不滿。最終信長撕毀盟約,命令三男信孝和大將丹羽長秀做好進入四國增援十河氏的準備。然而雙方軍隊尚未接觸,就傳來了「本能寺之變」的消息,織田軍倉惶後撤。
【●肥前之熊】
龍造寺家有著名的猛將「四天王」——其實諸說不一,入選的共有五人——都在此役戰歿。江里口信長突入島津軍本陣,被島津家久近衛所殺;圓城寺信胤死在亂軍之中;木下昌直協助鍋島直茂(即鍋島信昌)安全撤退後,返身戰死;百武賢兼突入有馬軍中戰死;還有前面提到過的成松信勝,在得知家主遇難后,高呼:「我乃討殺大友八郎的成松是也!」沖入敵陣,血戰而亡。
在與領地內國人的較量中,更在家族內部頻繁的紛爭中,島津氏日益衰弱。戰國前中期,島津氏分裂出許多個不賣本家面子的強橫分家,其中以薩州(薩摩)、向州(日向)和伊作三家勢力最為龐大。而完成各分家的統一,重新振興島津氏的,乃是伊作分家的島津忠良。
馬場賴周沒有殺死龍造寺家兼,是他最大的失策,事變后僅兩個月,家兼就在大內氏的暗中支持,和豪族鍋島清久的輔佐下,捲土重來,殺死馬場賴周,收復舊領。隨即他擁立龍造寺胤榮為新的家督,但同時又命令一個法號圓月的曾孫還俗,繼承自己的水之江分家。他對這個十八歲的孩子寄予厚望——此子名為龍造寺胤信,後來受大內義隆賜字,改名龍造寺隆信,人稱「肥前之熊」。
長宗我部元親終於統合了七千三百大軍,離開本城岡豐,進入中村城。兩軍在四萬十川東西岸布列陣勢。元親把全部兵力分為兩個部分,一隊主攻,一隊佯動,以迷惑敵軍。一條軍果然中計,拔陣而行。趁此時機,元親親自統帥本隊從四萬十川上流淺灘橫渡,直插一條軍側翼。一仗下來,一條方武士被討取二百余名,全線崩潰。三日後,栗本城也被攻落,一條兼定逃亡中被家臣所殺。至此,長宗我部元親完全統一幡多郡,也同時完全統一了土佐國。
從此,長宗我部國親就開始了艱難卓絕的重新創業的歷程。一直到天文十六年(1547年),他才終於積聚力量,向南攻滅大津城的天竺氏,向東攻滅山田氏,擴大了領土。接著,他讓次子親泰繼承同源的香宗我部家,基本控制了香美全郡。
大友義鑒也算一代豪雄,最終卻毀在自己兒子手裡。他的長子義鎮勇悍驕狂,鋒芒畢露,遭到包括叔父菊池義武、師傅入田親誠在內的家中諸多重臣的反感。為了鞏固地位,義鎮利用父親與叔父對大內氏或戰或和的意見分歧大做文章,終於致使其兄弟反目,削弱了反對自己的勢力。
土佐一條氏和飛驒姊小路氏、伊勢北畠氏,並稱「三國司」,是很少的從朝廷公卿轉化為戰國大名的勢力,當主一條房家的祖父一條兼良還曾經就任過關白。傳說,房家曾經和長宗我部國親開玩笑說:「你能有膽從高樓上跳下來,我就幫助你復興長宗我部家族。」沒想到國親真的去跳樓了。房家驚嘆之下,對他喜愛非常,果然在永正十五年(1518年),通過協商將岡豐城要回,還給了國親。
永祿四年(1561年),也就是長尾景虎關東出陣,繼承了上杉苗字的時候,島津貴久讓位於長子義久,並命其餘三子悉心輔佐。島津四兄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果然同心一力,再加上忠誠而勇敢的家臣團,很快就擊敗宿敵大隅的肝付兼續和日向的伊東義佑——元龜三年(1572年)的木崎原合戰,伊東氏三千兵馬退入狹窄地域,被島津義弘三百人中央突破,幾乎全數覆滅,人稱「九州桶狹間」。
〔切支丹和切支丹大名〕
大友宗麟雖然來勢洶洶,但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他頭頂——軍師角隈石宗,大將立花道雪、高橋紹運等人都一致反對此次勞師遠征,在諫言被拒絕後,乾脆託病不肯從行。宗麟只好以田原親賢為總指揮,兩路進軍,往南殺來——本隊直撲日向,別動隊從肥后南下,牽制來自薩摩島津氏本處的增援。
島津義久不但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和縝密的軍事頭腦,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民政家。有一則傳說,薩摩國分城的門樓是稻草鋪頂,某次遭到了損壞,家臣對義久說:「正好趁此機會改成木板頂吧,三國之主用稻草鋪城門頂,會遭他國使者嘲笑的。」義久笑笑答道:「使者來到此處以前,一定看過了我領內的百姓生活,無論城門多麼簡陋,都能從百姓的富足生活中看清我們的國力。如果領內百姓疲憊窮困,即便城門是由豪華木板所制,又有什麼用呢?」
趁著大友氏一蹶不振,「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開始抖擻威風,然後,就是龍造寺氏與島津氏的決戰。天正十二年(1584年),雙方為爭奪對肥前南部有馬氏領地的控制權,在島原沖田畷地方展開惡鬥。龍造寺方出動了三萬大軍,島津、有馬聯軍才不過六千之數,但在聯軍總大將島津家久的指揮下,再次運用「釣野伏」戰術,贏得了輝煌的勝利。
【●切支丹大名】
然而即便擁有這般名將,一樣無法挽救大友氏衰敗的命運。大友宗麟做人的準則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恃功自傲的家老田口藏人和佐伯惟教先後遭到流放,此外,宗麟也沒有忘記曾經反對過他的叔父菊池義武,將其流放到對馬島。在這種雷霆手段之下,家族內部開始產生紛爭,而成功后的大友宗麟,卻象許多戰國大名一樣犯了貪享太平的毛病,不但沉溺於天主教,還愛好茶道,擁有十多種全國知名的茶器,據說連遠在京都的足利義昭將軍都產生了邀請他上洛的願望。
「發現」日本以後,葡萄牙等國的商船陸續航來九州,急於增加收入、擴軍備戰的九州大名們大都歡迎對南蠻貿易,逐漸形成了平戶、長崎和府內三大南蠻貿易中心。而隨著商貿往來的頻繁,天主教也終於在天文十八年(1549年)傳入了日本。
島津義弘看到時機成熟,立刻下令兩翼鐵砲齊發,先打亂大友軍的陣腳,隨即眾武士拋下鐵砲,拔刀衝上。大友軍亂成一團,很快就被分割包圍,逐一殲滅,田北鎮周戰死。此時,防守高城的島津家久、山田有信也開城殺出,前後夾擊,大友氏本陣瞬間崩潰。
最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是西班牙的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他先在薩摩的鹿兒島上岸,然後主要在九州北部的豐后府內和中國地區的山口傳教,據說也去過堺和京都。從此以後,大批天主教傳教士湧入日本,傳播他們的教義。這些傳教士乃是殖民勢力的探路先鋒,不過他們本身不能和殖民者等同起來,絕大多數傳教士的本意只是「把日本人的靈魂從惡魔手中拯救出來」——已對亂世厭倦了的許多日本人,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鼓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外來宗教。
少貳冬尚與大友氏結盟,以對抗大內勢力,而正當他打得還算順手的時候,家中卻產生了分裂,重臣馬場賴周憤恨龍造寺家族的專權,就引誘其一門出陣,退兵時於後襲擊,把一家上下殺得幾乎雞犬不留——不過這是指龍造寺本家,分家的龍造寺家兼已經隱居去了,從而逃過了大劫。
源平爭戰的時候,宗我部氏跟隨土佐香美郡的豪族夜須行宗為源賴朝作戰。鎌倉幕府開設以後,行宗得到了長岡和香美兩郡的土地作為獎賞,跟隨行宗的宗我部氏也因此分在兩郡,演變成了長宗我部(在長岡)和香宗我部(在香美)兩支。宗我部也稱曾我部,因此長宗我部和香宗我部也經常會被寫成長曾我部和香曾我部——日本人使用漢字,並不如我們的祖先那樣嚴謹。
然而,島津氏勢力的擴張,必然會引發北九州霸主大友氏的不悅。伊東義佑在丟失了日向國內的領地后,逃到豐后依附大友宗麟,宗麟遂以此為借口起兵,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欲與島津氏一決雌雄——著名的耳川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十一月十日夜間,島津軍開始行動了。誘餌部隊三百人,兩翼伏兵約三千人,總大將島津義弘坐鎮於後。第二天正午時分,誘餌部隊奇襲了一支正在轉移的大友軍,隨即擊潰援軍數百人。田原親賢見勢不妙,派大將田北鎮周領兵反擊,島津氏誘餌部隊向後退卻,田北鎮周一直殺到島津義弘的面前。
戰國初期,長岡郡宗我部氏的當主是長宗我部兼序,主城在岡豐。土佐國內的幾大豪族——本山、山田、吉良、大平——聯軍進攻,打破岡豐城,殺死兼序。兼序的兒子國親當時年僅六歲,傳說被家臣藏在箱馱中逃出城去,往依中村的一條房家。
【●征伐九州之陣】
龍造寺家想要謀求發展,必須尋找來自本州西部也即中國地區的強大勢力的支持,大內氏滅亡以後,龍造寺隆信選擇了垂涎北九州的毛利元就。此次大友宗麟發兵來攻,隆信自知不是對手,於是向毛利氏求援。元就老頭也蠻講義氣,立刻南下攻擊大友氏重鎮立花山城。大友宗麟被迫與隆信議和退兵,但第二年卻又整合了更強大的軍勢殺將過來。
天正元年(1573年),大友宗麟南下日向國,結果在耳川被島津氏打敗,勢力大為衰退,龍造寺氏趁機再度掀起反旗,勢力更伸展入筑後、豐前、筑前等國。然而此時龍造寺隆信卻志得意滿,日益驕狂,沉緬于酒色之中,變得暴戾好殺,最後竟然還消滅了他最大的恩人蒲池氏。於是領內國人紛紛離心,終於迎來了家族的末日。
甚至很多封建大名也受洗成為天主教徒(當然,他們中很多人只是垂涎南蠻貿易的利潤而已),因為葡萄牙語基督教徒一詞,日本翻譯為漢字「切支丹」(也寫作「吉利支丹」),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切支丹大名」。當時九州地區的切支丹大名是很多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友宗麟、大村純忠和有馬晴信。宗麟的洗禮名為弗朗西斯科,純忠的洗禮名為唐·巴爾特羅密歐,晴信的洗禮名為唐·普羅塔基奧。這三個人一起出資搞了一場朝覲活動,于天正十年(1582年)派一群信教的少年武士前赴羅馬朝見教皇——是為「天正遣歐使節團」。這群孩子還真的到達了目的地,並於八年後平安返回日本。
拉回來再說豐臣秀吉,他在平定四國的同一年,收降了最後一位織田家的同僚——同情柴田勝家的佐佐成政。然後次年(1586年),為了拉近與德川家康的關係,使得家康可以心悅誠服地來到大坂向身為關白的自己跪拜請安,秀吉竟然勒令自己的妹妹旭姬離婚,強迫把她嫁給了德川家康。家康自從正室築山夫人因織田信長的嚴令被賜死以後,一直沒有續弦,他經過反覆思量,認為豐臣勢力正如日中天,無法與之抗衡,於是勉強答應了這門婚事。
第一天戰罷,島津軍因為數量不足,吃了點小虧,陣線向後退縮,島津家久將計就計,於十三日晨再度交鋒后,佯裝敗走,再次使出了「釣野伏」戰術。土佐軍不知是計,猛追退卻的新納忠元所部,結果被島津氏將領伊集院忠棟率軍從側翼插入,將其前後切斷。聯軍就此遭到痛擊,土佐武士傷亡七百餘人,長宗我部信親、十河存保等將先後戰死,仙石秀久竟然一路逃離九州,逃回本領淡路島上。大友義統也只得放棄本城府內,逃入了豐前的龍王城。
戰國時代,東四國的贊岐、阿波基本仍在細川氏,後來在篡奪細川氏權力的三好(十河)氏的掌控中,而西四國的伊予和土佐,則群雄並立,惡戰不休。先說土佐國,主要割據著七家有力豪族,史稱「土佐七雄」,他們是——津野、吉良、本山、安藝、大平、香宗我部和長宗我部。土佐多山而貧瘠,區區一國之中的所謂「雄長」,也不過是些擁有一郡或數鄉領地,三五個砦子,不到一千人馬的小勢力而已。
十六世紀初,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首先遠航到遠東地區的是葡萄牙人,然後是西班牙人,以及英、法、荷蘭人。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了馬六甲,隨即在東南亞大肆擴展勢力,1553年甚至北上強佔了中國的澳門。就在這種背景下,天文十二年(1543年),一艘開往寧波的葡萄牙商船遭遇風暴,漂流到日本九州的種子島——這是日本人第一次見到所謂「南蠻人」,也是鐵砲傳入日本的開端。
但是長宗我部國親非常頭疼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嫡長子長宗我部元親,這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面色蒼白,沉默寡言,被家臣暗地裡稱為「姬若子」,意思是:象女人一樣的男孩子。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呢?國親對此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元親的初陣——
豐臣秀吉用外交手段穩定了東線,隨即再度將目光投往西方。天正十四年(1586年),他以太政大臣的名義,發布了《關東·奧兩國總無事令》,即命令以關東的后北條氏、奧州的伊達氏和羽州的最上氏為首的東方各諸侯,不得隨意開戰,侵攻他人領土,也就是別給自己惹麻煩。扔下這一紙文書後,七月,豐臣秀吉下令九州征伐,攻擊正在北進攻擊大友氏的島津氏。
就這樣,天正六年(1578年)的「耳川合戰」宣告了大友氏的末日將近,大友宗麟被南九州的島津氏打得落花流水,連本領豐后都遭到侵入,遂向豐臣秀吉求救。豐臣秀吉正是打著幫助大友氏的旗號殺向九州,征伐桀驁不馴的島津氏的。西海地區,徒起烽煙。
防守耳川地區的乃是島津家久,他手下才不過數千兵馬而已,雖然英勇奮戰,多次擊退大友軍渡河部隊,防線最終還是被突破了,大友軍包圍了島津氏重鎮高城。高城是由名將山田有信把守的,通過有信的頑強抵抗,逼得大友軍放棄硬攻計劃,改為長期圍困。就在這種情況下,島津義久發布了領內總動員令,聲稱:「每人攜帶五日的乾糧,務必在糧草耗盡前分出勝負!」拉出數萬大軍,十一月到達前線。
當年八月,長宗我部元親統率二萬三千大軍進攻阿波國勝瑞城,這是十河存保的主城。此時正當秋收時節,傳說元親下令割盡敵國境內的稻子——這也是一種必需的軍事手段。然而,割稻剛開始不久,元親卻又突然修正了命令:「稻子雖然是敵人的,但是種稻的百姓卻不是我的敵人,給百姓們留下一畦吧。」
【●「姬若子」和「鬼若子」】
本山和安藝兩個家族的滅亡,燃起了長宗我部元親的熊熊野心,他不顧弟弟吉良親貞的勸阻,開始向西進發,準備向大恩人一條家下手。這時候一條房家早已去世,當主為其重孫一條兼定,一個整天沉溺於酒色之中的無能傢伙。隨著長宗我部勢力的逐步入侵,一條氏屬下的城堡紛紛變節。終於,再也無法忍受當主所為,並且恐懼暗淡前途的家臣們,在老臣土居宗珊的帶領下,追放兼定,改立兼定之子,同時也是長宗我部元親的女婿一條內政為新家督。兼定凄凄惶惶地逃到九州,去依靠自己的岳父、豐后國主大友宗麟,宗麟要他靜待時機,以圖再舉。
因為豐臣秀吉出身寒微,沒有譜代家臣,因此對這個唯一的弟弟秀長寄予了厚望,把麾下近二十萬大軍全部交到秀長手裡。秀長果然不負兄長所託,指揮兵馬快速挺進,島津軍在數量佔壓倒性的敵軍面前,更在秀長無隙可趁的部署面前,終於被迫從北九州後退了。他們在日向國中東部的高城附近構築起牢固的防線,以抵抗洶湧而來的豐臣大軍。
高城的失陷,使得島津氏在日向方面屏障盡失,於是家中氣氛變得極為悲觀,再戰必亡、不如和議的輿論一時甚囂塵上,島津義久最終不得不直面現實,向豐臣政權遞交了降書。這是天正十五年(1587年)五月的事情,就在當月,大友宗麟終於安然地辭別人世,享年五十八歲。
天正十四年(1586年)七月,關白豐臣秀吉以援救大友氏為藉口,調集大軍進攻九州——因為這個時候,原本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眼看就要滅亡了。敢於挑戰大友氏霸權的勢力共有兩個,先是龍造寺氏,然後是島津氏。
【●四國統一戰】
大友吉統聽說豐前老家遇險,匆忙從豐前趕了回來,隨即會合四國聯軍救援鶴賀城,與島津家久所部隔戶次川對峙。島津軍兵力較弱,向後退卻,引誘聯軍渡河決戰,雖然長宗我部元親一力諫阻,監察仙石秀久卻認為他是奉關白之令,銜王命出師,若不渡河,將會示弱於敵。於是聯軍陸續渡過戶次川,與島津軍展開決戰。
永祿十二年(1569年),長宗我部元親又發兵安藝郡,先後攻下新莊、穴內等城,直取安藝城。由於安藝氏譜代家臣的內應,很快城破,當主安藝國虎安排兒子千壽丸逃去阿波,又把夫人送回娘家一條氏,然後自殺,安藝氏滅亡。
豐臣秀吉在獲得賜姓和太政大臣的官位前後,主要向西方用兵。他首先降伏了毛利氏,隨即于天正十三年(1585年)夏季進攻四國。四國島,顧名思義,是由贊岐、阿波、伊予、土佐四國所構成的,此外還有一個淡路島,早在秀吉奉信長之命進攻中國地區的時候,就捎帶手平定了。應仁之亂的時候,四國主要屬於東軍的勢力範圍——贊岐和土佐是細川勝元、阿波是細川成之、伊予是細川勝久。但是,西軍也在伊予國埋下了一顆釘子,那就是河野通直,後來戰國大名河野氏的祖先。
耳川之戰,大友軍戰死者數千,負傷不計其數。島津氏則趁機完全吞併日向國,並尋機繼續北上——籠罩在大友宗麟頭頂的眩目光環,從此黯淡了下來。
用來擊破大友軍的法寶,就是島津氏著名的「釣野伏」戰術。「釣野伏」戰術聽著神秘莫測,其實就是伏兵口袋陣,首先用前鋒吸引敵軍深入,然後兩翼伏兵以鐵砲射擊,最後配合後方的主力將敵軍包圍殲滅。但作為誘餌的部隊既須靈活,又要頑強,不僅吸引敵軍,還要保存反攻的實力,這隻有忠誠的島津武士才可以辦到。
天文五年(1536年),因為後藤氏、波多氏、龍造寺氏等肥前豪族紛紛倒向大內方,大內義隆遂揮師南下,順利攻破少貳氏的主城梶峰,少貳氏當主資元自殺。少貳資元之子冬尚逃到筑後國,經過數年奮鬥后捲土重來。其間少貳冬尚得到了龍造寺水之方分家的老將龍造寺家兼(剛忠)很大協助,等他重新站穩腳跟,龍造寺家兼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家中宿老,掌握權勢。
弘治元年(1555年),本山清茂去世,茂辰繼位。第二年(1556年),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的長宗我部國親悍然發兵攻打本山氏麾下的秦泉寺掃部,掃部敗死。永祿三年(1560年),他更攻下本山氏的兩座重要支城——長濱和浦戶,並於六月十五日驅全族之力,指向本山城。但就在進軍途中,國親突患急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一說五十九歲)。
據說當時有句俗話:「島津家沒有暗主。」從島津忠良往後連算五代,這句話都沒有說錯。忠良以後,島津貴久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基本恢復了三州舊領。天文二十年(1551年)的岩劍山攻城戰時,島津軍初次使用鐵砲,贏得了輝煌的勝利——那是鐵砲傳入日本后,初次被運用於實戰中。
十二月十二日晨,戰鬥打響。聯軍前鋒乃是仙石秀久所統率的淡路軍,戰鬥力不強,很快就被島津氏大將新納忠元攻破,忠元甚至一直殺到仙石秀久面前,秀久被迫後退。長宗我部元親及其子信親急率第二陣土佐兵補上缺口,攔住了新納忠元的去路。土佐兵本是悍斗的勁旅,此戰碰上同樣勇猛頑強的島津武士,雙方殺了個難解難分。
作為一座堅固的城塞,高城附近當然配備了很多砦子以拱衛城堡,這些砦子里大多配有鐵砲手,豐臣軍才一發動攻擊,立刻硝煙騰起,銃彈橫飛。然而島津氏僻處西海,經濟實力當然無法與控制了大半個日本國的豐臣氏相比,豐臣秀長以極大數量的鐵砲與島津兵對射,很快就將敵人壓倒,進而攻克了高城。
河野氏出自越智氏,從源平爭戰時代起就是伊予的強大國人勢力。應仁之亂的時候,這一家族也是唯一紮根四國的西軍勢力。但等傳到河野通直做家主的時候,河野氏也已經在大友氏和毛利氏的反覆攻擊下衰弱了。通直想把家督之位傳給同族村上水軍的來島通總,遭到家臣反對,只好傳位遠支的河野通宣。最終,河野氏也和西園寺氏一樣,拜倒在長宗我部元親統一四國的腳步前。
織田政權一直和天主教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因為切支丹百姓也好大名也罷,全都在九州及其周邊地區,根本威脅不到織田信長的統治,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以後,卻開始大肆迫害天主教徒,禁止日本人信仰這種外來宗教。江戶幕府建立以後,在宗教方面的基本政策與秀吉如出一轍,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認為「吉利支丹」這種好名字不能給外來的邪教,按照發音,從此就叫天主教徒為「鬼理死貪」。
土佐七雄之中,勢力最大的要算土佐郡的本山氏、安藝郡的安藝氏,還有兩個宗我部氏。在古代日本,有一個姓「秦」的家族非常煊赫,枝繁葉茂,繁衍了分家無數,他們自稱是中國秦始皇的後裔,始皇的子孫弓月君東渡到日本,在與邁向統一日本進程的大和王國戰鬥失敗以後,即被吞併和同化。據說,秦家有一位著名人士叫作秦河勝,他的子孫曾經移居信濃國,成為關東許多秦姓豪門的始祖。到秦河勝第二十六世孫秦能駿的時候,西遷入土佐國長岡郡宗我部鄉,於是定苗字為「宗我部」。
大永六年(1526年),大內軍佔領了大友氏的馬岳城,大友義鑒命令麾下戶次家族出兵收復。但戶次氏當主親家重病卧床,只好由他十四歲的兒子戶次守親統率三千兵馬出陣——這是守親石破天驚的初陣,因為他勇猛善戰、用兵神速,竟然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任務,攻克了馬岳城。於是大友義鑒賜以一字,改其名為戶次鑒連——也就是後來支撐大友家的名將、「雷神」立花道雪。
戰國前期,北九州地區最大的割據勢力是大友氏和少貳氏。大友氏自稱其祖先是第一代幕府將軍源賴朝的私生子,根子不正,血統可純。室町幕府開創之初,足利尊氏被楠木正成等打敗,逃往中國地區,受到以大友氏、少貳氏為首的九州豪強的支援,據說數日間會兵五十萬,終於東進攻克京都,把歷史推入南北朝時代。尊氏於是嘉獎大友家督氏泰之功,一下子給了他肥后、豐后、肥前和日向四國守護職。
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二月,豐臣秀吉命令長宗我部元親、信親父子參加九州征伐戰,長宗我部元親前往土佐神社祈禱戰勝,結果頭上的斗笠撞上鳥居(神社前類似牌坊的建物)折斷了。家臣們都說這是凶兆,元親倒不在意:「胡說,明明是吉兆!」誰成想,不久后信親就在戶次川合戰中戰死了。
天正十二年(1584年),龍造寺隆信與北上的島津軍在沖田畷展開惡戰——據說此時那頭「肥前之熊」由於過於肥胖,竟然無法騎馬,只能坐轎上陣。以眾凌寡,龍造寺軍卻遭逢慘敗,島津氏將領川上忠克更殺入龍造寺本陣,直衝到隆信面前。他見隆信鎧甲外面罩著袈裟,神情鎮定自若,於是問:「如何是劍刃上?」隆信回答:「紅爐上一點雪。」忠克三拜,然後揮刀斬下了隆信的首級。
戶次鑒連後來號為「麟伯軒道雪」,又受封為立花山城主,繼承立花氏的苗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立花道雪。天正三年(1575年),他將城主之位讓給年幼的獨生女兒暗千代,自己退居二線(女性而為城主,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六年後(1581年),同僚名將高橋紹運之子統虎入贅,就是赫赫有名的立花宗茂——高橋紹運和立花道雪經常統一作戰,時稱為「大友雙璧」。
天文十六年(1547年),龍造寺胤榮去世,本家絕嗣,經眾臣合議后,讓受龍造寺家兼青眼看顧的隆信娶胤榮的寡婦,當了新一任家督。然而隆信雖然胸懷大志,他的靠山大內氏卻瞬間傾倒了。天文二十年(1551年),陶晴賢謀叛,大內義隆自殺,龍造寺氏的家臣土橋榮益趁機起兵,憑藉少貳氏和大友氏的力量擁立龍造寺鑒兼。隆信戰敗,逃至筑後蒲池家隱居——這又是一個尼子經久故事的翻版,卧薪嘗膽的龍造寺隆信終於在三年後捲土重來,流放鑒兼,重登家督之位。
統一土佐以後,長宗我部元親的下一個目標是伊予國,伊予最大的勢力是西園寺和河野兩個家族。西園寺氏是藤原北家的名門出身,到西園寺實充這一代,所領規模最大。實充傳子公高,公高在和豪族宇都宮氏激戰的時候戰死於飛鳥城下,實充之弟公宣繼承了家督之位,又傳給公廣。西園寺公廣一輩子都在和河野氏、大友氏、毛利氏、一條氏和長宗我部氏爭戰不休,家族越來越是衰弱,終於滅亡在部下武將的叛亂之中。
在此之前,長宗我部國親其實已經將一門總領之位傳給兒子元親了,他自己剃髮出家,法號瑞應覺世——四國的豪雄長宗我部元親就此登上歷史舞台。
長宗我部國親一直切齒痛恨著土佐郡的本山氏,因為那是當初攻破岡豐城,殺死他父親的主謀者。一條房家為了消弭這段仇恨,使兩家和睦,要求國親把女兒嫁給本山氏當主清茂的兒子茂辰。國親答應了,但這並不說明仇恨已經化解,而僅僅因為他估計自己的力量,暫時還不是本山氏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