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二十四章、關東之城,奧北之月

二十四章、關東之城,奧北之月

豐臣秀吉把愛妾淀姬(淺井長政和市姬的長女)也接到了石垣山城中,並且打破慣例,允許諸大名的妻妾隨陣。在長時間無聊的圍城戰中,或者召太夫、觀幸若舞,或者置酒宴、開茶會,日子過得倒十分悠閑。同樣,小田原城中的后北條氏一樣悠哉游哉,用圍棋、將棋、雙六等博戲來打發日子。北條氏政聲稱城內軍民都已經貯備了足夠兩三年的糧草,氣焰囂張,只等豐臣軍乏食自退。
豐臣秀吉當時正準備九州出陣,所以對於東方諸侯,暫且使用威嚇策略。可笑北條氏政以為天下六分之一的領土已在手中,又有堅不可摧的小田原城,與德川氏、伊達氏的聯盟牢不可破,竟然把秀吉的警告當成耳旁風。就在這種形勢下,天正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三日,「名胡桃城奪取事件」發生了。
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的政策,不僅如此,他還將信長時代開始的「刀狩令」擴大到日本全國,在使武士成為職業軍人以後,更解除了廣大農民的兵役負擔,把他們牢固束縛在土地上,只要為領主生產耕種、服勞役即可。天正十九年(1591年)八月,秀吉正式發布了區分武士和百姓的相關條例,禁止相互間的轉職。
南部信直無法抵擋猛將九戶政實烈火般的猛攻,急忙向豐臣秀吉請援。政實沒有考慮到,向已經臣服豐臣政權的信直動兵,無疑是向天下人秀吉的權威挑戰。於是,豐臣秀吉急派蒲生、淺野等大名重組奧州征討軍,北上攻擊九戶城。津輕、伊達等滑頭見勢不妙,立刻退出聯盟,九戶政實因此遭到慘敗。當年九月,九戶城落,九戶家族不分男女老幼,盡遭屠戮……
從九州回來以後,豐臣秀吉暫時專心於內政,先是造了一座豪華的別墅,起名為聚樂第,還邀請后陽成天皇行幸,君臣賞花詠詩,做出一副和樂融融的景象。隨即他發布了海賊禁令和「刀狩令」——所謂刀狩,前面提到過,就是不允許農民持有武器,從而可以更牢固也更安穩地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避免發生轉職和一揆。這種種政策並不是秀吉的獨創,而是織田信長政策的延續,只不過信長的政策很多都帶有濃厚的地域性和暫時性,將其固定下來,並推廣到全國的,乃是豐臣秀吉。
山中城守將,乃是后北條氏重臣松田康長。當時,玉繩城主北條氏勝,小田原旗本眾間宮康俊、朝倉景澄等將亦入城增援,總兵力約為四千到五千人。
天正十五年(1587年),眼看即將統一九州的島津氏在豐臣秀吉的征伐大軍面前一再敗北,最終於五月八日,家督島津義久以剃髮出家作出姿態,派重臣伊集院忠棟前赴豐臣秀吉處遞交了降表。當時島津家中分為兩派,義久、義弘、家久主張暫時後退一步,以待時機,島津歲久則主張繼續抵抗。在義久降伏后,歲久仍然固守宮之城不肯認輸,雖然最終在兄長義久的反覆勸說下,這個三弟被迫含淚承認了敗局,但從此就埋下了島津氏兄弟相殘的悲劇的種子。
【●奧州征伐和九戶之亂】
且說本能寺之變以後,德川家康趁機將勢力伸入甲信地區,小田原城的北條氏政也沒閑著,一方面派兵夾攻甲信,一方面將勢力伸入上野。此時上野國內最大的勢力乃是武田氏遺臣真田昌幸(真田幸隆之子),此人智謀無雙,頑強地擋住了后北條軍以及隨後殺來的德川軍。天正十三年(1585年),就在豐臣秀吉想盡辦法讓德川家康降伏,最後不得不于翌年(1586年)把妹子都嫁了過去的時候,爆發了第一次上田城之戰,真田氏兩千五百兵馬大破德川氏七千餘眾。
【●奧北的新月】
豐臣秀吉接受了降表,隨即命令島津氏退出九州中北部,只留下薩摩、大隅和日向南部地區作為封地。島津義久為此灰心喪氣,不久后就將一門總領之位讓給了弟弟義弘,而他另一個弟弟、優秀的戰術指揮官島津家久,則突發暴病去世了——傳說是被豐臣秀長下毒害死的。
南部信直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龐大的九戶家族就在身邊秣馬厲兵不說,自己的親老子也眨眼間被人做掉了。原來,南部晴政滅亡浪岡北畠氏以後,就封石川高信擔任津輕郡代,這一任命引起了功臣大浦為信的不滿。為信本出南部氏分支久慈氏,繼承津輕豪族大浦氏的家名,在滅亡浪岡氏以後,他本以為可以獨霸津輕郡,卻不料被宗家的寵臣搶了先。於是心懷不滿的大浦為信暗中積聚實力,終於在晴政去世后不久,趁著宗家亂成一鍋粥的時候,突然起兵反叛,奇襲石川城,石川高信戰死,津輕郡落入為信手中——他從此就自稱為津輕為信
南部氏第二十三代南部安信,在大永年間平定津輕郡的叛亂,幾乎滅亡浪岡氏,開始在亂世殺出一片天下。說起浪岡氏,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北畠顯家的後裔,因為以浪岡為本處而定苗字為浪岡(另說是繼承當地豪族浪岡氏的苗字),被南朝封為陸奧鎮守府將軍。浪岡氏家督世代稱「浪岡御所」,而北畠顯家之弟顯信的兒子守親,後來也逃入浪岡地方,這一支稱「川原御所」。戰國初期,浪岡、大光寺和大浦三家平分陸奧津輕郡。永祿五年(1562年),爆發了「川原御所之亂」,即川原御所的北畠具信殺害了浪岡御所的北畠具運,妄圖篡奪宗家之位。浪岡氏因此急速衰弱,遂于天正六年(1578年)七月,最終被南部氏的分家大浦為信攻滅,末代家督、具運子顯村剖腹自殺。
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八戶、九戶和三戶三家。八戶氏原領在甲斐國波木井郡,故又稱波木井氏,鎌倉末年趁亂進入奧州,後來長時間盤踞宗家位置。九戶氏則分出城守、久慈、伊保內、中野諸氏。三戶南部氏就是南部安信的一支,安信有弟數人——石川高信、南長義、石龜信房和馬毛內秀范。此外,各支系分出的其它家族還有北、東、野澤、堤彈、橫田等等。
足利尊氏肇建室町幕府以後,即以斯波家氏的玄孫家長為陸奧守護,因為是將軍同門,所以普遍尊稱這一家族的家督為「志和御所」。此外,幕府在奧、羽兩州設置「探題」一職統管國內事務,權力要超過守護。奧州探題曾先後由斯波、吉良、石塔、畠山四個家族擔任,但最後權力還是完全落到了斯波氏手中。斯波氏的分支大崎氏控制了大半個陸奧地區,後來縱橫一方的伊達、葛西、南部、留守、白河、葦名、岩城等諸氏都曾接受其領導。但是,隨著幕府權力的下降,奧州斯波氏也衰弱了,日益遭受北方南部氏和南方伊達氏的侵攻。
把擁有二十二萬軍勢的豐臣秀吉,和頂多可以動員兩三萬人的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相比,北條氏政的頭腦真是僵化到了極點!
此次小田原征伐,聯軍兵力統計為:德川氏先陣三萬人,沿東海道而上的豐臣秀吉本隊十四萬,水軍一萬,北陸支隊三萬五千,另外東海道諸城守軍一萬余——總兵力竟高達二十二萬之眾,對外號稱三十萬!這是戰國百余年間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強大軍勢。其實以豐臣秀吉當時的實力,三分日本有其二,根本不用動員半數兵力就可以平定關東。但是一來秀吉習慣以強大軍勢或者驚人謀略不戰而屈人之兵,二來也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有如天神一般的強大威勢。可惜,俏眉眼做給瞎子看,北條氏政根本不是那種有頭腦、有眼光的人,仍然頑固地梗著脖子,不肯降服。
【●后北條氏的滅亡】
然而這樣就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大批在鄉武士不甘於只以耕種為生,他們以其世代跟隨領主出征的功勛為名,強要擠進武士階層中去,武士數目既多,卻又無仗可打,沒有更多的俸祿可給,沒有新的知行地可分,很多統一政權下的大名藩主為此捉襟見肘,瀕臨破產邊緣。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他們給相當多的在鄉武士以武士名份,卻又要求他們繼續回鄉耕種,從而武士就形成了常備兵和預備兵兩個階層。
西面既然已經鎮定,豐臣秀吉就把目光轉向了東方。此時越后的上杉景勝已經歸降,東方仍不肯接受他關白兼太政大臣大人的領導,或者只是名義上尊奉卻自行其是的勢力,還有關東的小田原北條氏,以及陸奧、出羽的群雄。秀吉正想著找個什麼藉口出兵關東,最終統一整個日本呢,可巧,機會立刻就送上門來。
【●小田原評定】
在進攻山中城的同時,豐臣秀吉命令織田信雄、細川忠興、蒲生氏鄉、蜂須賀家政、福島正則等將統軍四萬四千,進攻韮山城。韮山城乃是平山城,由北條氏規三千六百兵馬把守。從三月二十九日到六月二十四日,此城一直被重重包圍,成為整體棋局上一枚被看牢的死子。
南部信直的後台,當然是他親老子石川高信,而支持南部晴繼的,則是九戶政實,以繼承人風波為導火索,高信和政實這兩大派閥長久以來積累的矛盾終於表面化了。元龜三年(1572年),爆發了「屋裡之亂」,晴政和信直養父子之間正式對立。十年後(1583年),信直攻克南部氏主城三戶,一代豪強晴政被殺,親子晴繼下落不明。九戶政實聞訊,急忙推舉其弟實親為宗家繼承人,但遭到一致反對。同族的北信愛發兵百人,將南部信直迎入三戶城,並正式發布就任第二十六代家督的聲明。
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大舉進攻后北條氏的主城小田原城,寫信邀請南部信直參陣。其實,這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儀式,要信直向秀吉證明自己的忠誠,同時向天下宣示,南部氏已是豐臣氏的藩屬。於是信直一面讓八戶政榮統兵一千牽制九戶氏,一面親自南下小田原城。戰爭結束后,秀吉趁勝向奧州進軍,信直在大森地方再度謁見,獲得了盼望已久的「南部五郡(糠部、閇伊、岩手、鹿角、紫波)所領安堵朱印狀」。
天正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十日,豐臣秀吉在聚樂第大會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有力大名,隨即召開東征軍事會議。最終的布置如下:
七月六日,德川家康率軍進入小田原城,次日,籠城兵全部出城來到家康陣所接受收容。十日,北條氏政、氏照兄弟也來到家康本陣,並於第二日,于城下醫師田村安棲家中切腹。就這樣,北條早雲以來稱霸關東近百年的小田原北條氏,到第五代終於滅亡了。
且說日本的東北部地區,原為阿伊努人也即蝦夷人的居住地,大和王朝的征服與開發最晚,這一地區主要包括陸奧、出羽兩國,以及大部分仍在化外的北海道島。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出陣,竟然整備了二十二萬大軍,說明秀吉並不僅僅為了對付后北條氏,他還想趁便殺向奧、羽,一舉統一整個日本。而當時奧羽地區的最大勢力,要算奧北的南部氏、奧南的伊達氏,以及出羽南部的最上氏了。
三月二十九日的山中城之戰,揭開了后北條氏滅亡的序幕……
織田信長初始也維持兵農不分的政策,等到消滅淺井氏和朝倉氏,壓制本願寺,基本上撕破了「信長包圍網」以後,其領地日益擴大,軍事實力天下無雙,為了提升兵源質量,遂開始實行「兵農分離」政策。兵農分離有一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大名的一元化統治達到極致,對其屬下將領擁有轉移封地的絕對權力,從而使相當多武士與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剝離開來。信長進而在入住安土城以後,要求大量武士離開封地,統一居住在安土城下町中。從此以後,武士不再從事農業生產,終於變成了職業軍人或者封建官僚。
四月二十七日,江戶開城;五月初,前田、上杉聯軍攻降河越城和松山城,五月十九日再包圍岩付城,在淺野、木村、本多(忠勝)、鳥居(元忠)、平岩(親吉)等軍的支援下,二十二日將其攻克。
為了做好長期戰的準備,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東南方修築了石垣山城,作為本陣。史稱石垣山一夜城,但德川家康的家臣松平家忠在日記中卻記載道:從圍城之日起,直到六月二十六日,此城才最後完工。
一邊包圍韮山城,一邊豐臣秀吉親驅大軍,於四月一日進入箱根山區,三日就來到了小田原城下。小田原乃是廣五里的大城,塹寬壕深,石壘堅固,外城上全部布置了戰鬥力最強的后北條氏一族重臣。秀吉甫見之下,亦不禁讚嘆不已,認識到長期包圍戰是不可避免的了。
九戶氏反目、津輕氏分裂,使得南部氏宗家雪上加霜,南部信直憂心忡忡。還好,正如南部晴政麾下有石川高信和九戶政實一樣,信直手下也有兩位智勇雙全的同族名臣,一個是北信愛,一個是八戶政榮。信愛獻計,利用已經佔領大半個日本的豐臣秀吉的勢力穩固現有領土。信直採納了他的建議,即命信愛前往與加賀金澤大名前田利家聯絡,通過利家,獲得了豐臣政權的「南部總領權公認狀」。
織田·豐臣政權逐步實行的「兵農分離」政策,為他們統一整個日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謂兵,就是指的武士,而農是指農民,但在絕大多數戰國大名轄下,這兩者並不是能夠截然加以區分的,大量中低層武士本身也從事農業生產,和富農、中農無異,而多數農民在領主發出動員令以後也必須抬槍上陣,變成了低級武士也就是足輕。這種非常備軍制度所引發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兵源質量得不到保證,農民兵士氣偏低,所以很多戰場上都會發生數十騎衝散數千人的奇特現象;其次,因為絕大多數的兵役負擔者本身也從事農業生產,所以發動戰爭的同時必然會耽誤耕種,破壞領內經濟;其三,領主用減免年貢和勞役的方法來要求兵役,這就使得發動戰爭的經濟負擔加倍,而長期遠征更是非常破費的事情,因此絕大多數戰爭都只能發生在農閑時候;其四,大批農民握有武器,隨時可能結合起來發動一揆,反抗領主的統治。
然而豐臣秀吉可不是個只會耐心等待勝機的人,他在包圍小田原城的同時,分遣各部隊掃蕩原后北條氏領內的每一座城池。首先,三月二十八日,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統帥北陸支隊三萬五千大軍,沿東山道而下,翻越碓冰峠,包圍了后北條氏重臣大道寺政繁守備的松井田城。四月二十日城落,打開了上野的門戶。從此,上州的后北條氏支城次第陷落,北陸支隊直撲武藏。
加賀美遠行之子光行始稱南部氏,光行的幾個兒子分了家,除去南部氏宗家外,都改苗字為幾戶,如一戶行朝(另說其為久慈氏之祖)、四戶宗朝、七戶朝清、八戶實長、九戶行連等等。宗家實光生時實和宗光,宗光又開三戶家族。這幾個家族互相爭奪,代為宗家,又相互通婚甚至過繼,就此把系譜搞得一塌糊塗。
七月五日,北條氏直的兄弟氏房出城,來到豐臣方大將瀧川雄利陣中,要求以切腹來換取城兵尤其是兄長氏直的性命。豐臣秀吉聞報后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要求北條氏政、氏照兄弟,以及二人的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憲秀四人一齊切腹謝罪。
在這種背景下,還沒有統一小小的備中國的三村氏為了討伐宇喜多直家,盡搜領內,竟然能夠組織起兩萬大軍,也就不奇怪了,而直家的祖父能家竟能用七十騎突破敵軍近萬農兵,也不算是什麼奇迹。
〔淺談兵農分離〕
攻克小田原城,滅亡后北條氏以後,豐臣秀吉並沒有立刻收兵,而是轉道東北,前鋒開入了奧、羽兩國。
且說三戶安信的長子名為晴信,后改晴政,乃是擅長閃擊戰的名將,他繼承家督以後,短短數年間就攻入戶澤氏統治的岩手郡、秋田氏統治的鹿角郡,武力既盛,就簡簡單單從八戶氏手中奪取了宗家位置,從此改稱南部晴政。
北條氏政、氏直父子,一直致力於把整個關東地區整合成獨立於中央政權的「關八州國家」,因此因應新的強力中央政權之誕生,很早以前就開始加緊軍事準備。天正十五年(1587年),豐臣秀吉平定九州,后北條氏理所當然地認識到,下一步必然會是「關東平定戰」。於是當年,北條氏直即以「京勢陣用意」為名,徵發領內各寺社的鐵鍾,改鑄為用作城守的大炮。同時,加修各支城的城防工事,尤其在東海道必經之路的箱根天險附近,構築了足柄、山中、韮山三座堅固要塞,作為第一道防線。
第二次評定的時候,主張籠城的乃是重臣松田憲秀,主張全軍出擊,在箱根天險迎擊豐臣大軍的,乃是缽形城主、一門眾北條氏邦。雙方各執己間,相對侃侃而談,長久不能達成決議。最後還是北條氏政親自出面,以乃父氏康當初兩度籠城,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先後來攻卻全都鎩羽而去為理由,敲定了籠城的方略。
豐臣秀吉的理由是,氏政兄弟是頑強的主戰派,絕對不可饒恕,而氏直作為德川家康的女婿,則可網開一面,流放高野山完事。
北條氏規離開韮山城以後,直接回到小田原城內,勸說其侄、后北條氏家督北條氏直投降——部分學者認為,這著棋乃是德川家康的功勞,家康和氏規曾經同在今川家做人質,交情非常不錯——經過徹夜長談,氏直終於被說服了。
而攻城方則由豐臣秀吉的養子秀次為總大將,秀次自身兵力就有一萬九千強,另配給中村一氏、山內一豐、田中吉政、堀尾吉晴、一柳直末等將所部,總兵員據《毛利家文書·山中城取卷人數書》統計,達到六萬七千八百。
南部晴政一直沒有兒子,他把長女嫁給石川高信之子信直,次女嫁給九戶政實,並收石川信直為養子,作為首選繼承人。但是正和應仁之亂的契機事件相同,繼承人才剛確定下來,老頭子竟然得了一個兒子,起名晴繼。於是,家中各臣或擁護信直,或擁護晴繼,分為兩派,爭鬥不休,削弱了南部氏的實力。最終,溺愛親子的晴政不顧大多數人反對,公然指定晴繼為繼承人。
山中城乃是依據箱根天險築就的險峻山城,是后北條氏引以為傲的堅固要塞,但是面對十倍以上的強大敵勢,僅僅數小時的激戰就被攻克了。根據參与此戰的渡邊勘兵衛之《渡邊水庵覺書》殘卷記載,攻方先陣中村一氏首先從岱崎出丸攻入,轉向東丸,最後攻陷城將松田康長的大本營西之丸。
等到德川家康娶了豐臣秀吉的妹妹旭姬,並且跟隨天下大勢,親自上洛去覲見秀吉以後,真田昌幸眼看情勢不妙,也就立刻奉上願意服從中央領導的表章。於是豐臣秀吉出面調解德川氏、后北條氏和真田氏之爭,將上野沼田地區分為三份,兩份給后北條氏,以名胡桃城為中心的三分之一封給真田氏。
忍城則由后北條氏重臣成田氏長的某家臣守護,城周都是沼澤地,攻方難以布置攻城器械。六月五日攻城開始,豐臣秀吉命令石田三成和長束正家前往負責築壩,準備水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堤防突然崩潰,反而損傷了己方許多兵馬,忍城這才得以倖存,一直守到小田原城的開城降服。工程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可見石田三成的軍事能力真的不強,不過如果因此就嘲笑三成毫不知兵,又未免過分了一點。
那麼,防守方的后北條氏又究竟是怎麼打算的呢?當時北條氏政已經退位隱居,躲至幕後,后北條氏名義上的家督乃是其子氏直,氏直下達總動員令,得兵三萬五千,再加上友軍兩萬余,總兵力也達到了五萬六千。如果純從數字方面考慮的話,用五萬重兵防護堅城,沒有三五十萬兵馬確實難以攻克。然而,天下大勢已經完全變更,軍隊的編組也與戰國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后北條氏採取兵農不分政策,所謂的五萬六千兵馬,是盡數搜集領內十五歲到七十歲之男子,免除部分勞役和年貢的結果,也就是說,相當多是少經戰陣的農民;而豐臣秀吉的直屬部隊,因為兵農分離和刀狩等政策,正從臨時義務兵向職業兵轉化中。用五萬民兵對抗二十萬職業軍人,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徹底的「兵農分離」,只在織田·豐臣政權直接統治下的領地里才真正實行過。
且說北條氏康的第三個兒子、北條氏政的弟弟氏邦,時為武藏國缽形城主,其家臣豬俁范直奇襲名胡桃城,真田方守將鈴木重則城破后自殺。這一事件,成為豐臣秀吉小田原出陣的直接藉口。
此後,南部晴政以叔父石川高信、同族九戶政實為左膀右臂,調解了八戶氏家中的內亂,又滅亡浪岡北畠氏、壓迫守護斯波氏,幾乎統治了整個北部陸奧國。晴政以新月為軍旗,狂言聲稱:「凡新月所照之處,南部的領土不可動搖。」但是真的不可動搖嗎?「津輕的風雲兒」大浦為信之崛起,以及繼承人糾紛,最終打破了他的美夢。
北條氏政先後與在奧州迅速躥起的戰國大名伊達政宗以及德川家康結盟,並迎取家康之女督姬為其繼承人氏直的夫人,就此,廣大的東海、關東、奧羽地區聯成一片,對正在謀奪天下的豐臣秀吉造成很大威脅。於是秀吉在用外交手段降伏了德川家康以後,就於天正十四年(1586年)以太政大臣的名義,發布了《關東·奧兩國總無事令》,即命令以關東的后北條氏、奧州的伊達氏和羽州的最上氏為首的東方各諸侯,不得隨意開戰,侵攻他人領土。
且說領內支城次第陷落,小田原城內的士氣為之糜沮,北條氏政和氏直父子也不再敢過於囂張了。然後,發生了兩件大事,促使后北條勢終於全面崩潰:
首先,伊賀以東的東海道諸將,以近江、美濃之兵為主力,沿東海而上直取小田原城,先陣為德川家康;其次,中國、四國地區的諸侯,包括紀伊、伊勢的水軍,沿東海道海岸指向伊豆和相模;第三路,越后、信濃之兵,從東山道經上野、武藏南下,稱為「北陸支隊」,總大將為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以當年二月一日到三月一日為出陣日期,以長束正家為兵糧奉行,準備軍糧二十萬石,並用黃金兩萬枚從伊勢、尾張、三河、遠江、駿河諸國收購糧草隨時補充。
雖然兵農不分對封建領主可能造成相當大的損害,但因為戰國時代戰爭數量增多,規模擴大,使得大名們為了可以動員起龐大兵力以應付內外之敵而不得不飲鴆止渴,不僅無法打破這種舊模式,甚至還更加推波助瀾。長宗我部氏家中實行所謂「一領具足制」,即除了被稱為馬迴眾的領主親衛外,主要軍事力量來源於半農半兵的所謂「在鄉武士」,很多在鄉武士只要拿得出一件鎧甲(具足),就能在戰爭中成為中堅將領。島津氏也有類似政策,擁有一町以上土地的中農、富農被稱為「有足(具足)眾」,是經常的兵役對象,而那些「無足眾」在爆發大規模戰鬥時也都跑不了,必須抬槍上陣。
南部氏在滅亡浪岡氏以後,基本完成戰國大名體制。南部安信之子,就是北陸奧一代豪強南部晴政。南部氏是一個龐大的家族,說他龐大,不是指其勢力範圍,而是指其家族譜系。在描述南部氏的興亡盛衰之前,咱們必須先談談他的眾多苗字詭異的同族——
武藏缽形城主,為主張出擊野戰的北條氏邦。在強大的攻勢下,六月十四日,氏邦開城向前田利家投降。到此為止,后北條氏殘餘的支城,只剩下八王子城和忍城了。六月二十三日天還沒亮,前田、上杉聯軍乘霧猛攻山城八王子,將其攻陷。
南部信直趁著「九戶之亂」的機會完善了領內控制,並將劍尖指向北方,準備解決津輕問題。膽戰心驚的津輕為信立刻開始了有效的政治外交活動,終於使得秀吉承認他對津輕郡的統治權。為了安撫南部氏,秀吉又賜信直和賀、稗貫兩郡,以交換津輕郡。此後,南部信直破棄領內諸城,另築盛岡作為居所,並且堅決貫徹「靠攏中央」政策,先是豐臣氏,后是德川氏,恭順忠誠,終於保住了龐大的領地不被削奪。
野心勃勃的九戶政實卻沒有南部信直那樣看得清天下大勢,他聯絡津輕、伊達等有力大名,召集櫛引、七戶、久慈諸家,並徵募葛西、大崎等已滅亡家族之浪人,終於在第二年(1591年)正月,正式向三戶城發動進攻——史稱「九戶之亂」。
【●名胡桃城奪取事件】
豐臣秀吉重新劃定九州中北部各大名的領地,他先把肥后封給了老同僚佐佐成政,但于次年(1588年)閏五月卻又藉口佐佐氏領內一揆而逼迫成政自殺,隨即把其領地分而為二,賜給了自己的兩名親信侍衛: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此二人本有矛盾,現在領地相鄰,糾紛更是層出不窮,最終各自代表了豐臣家中文治和武斷兩個派別,導致兵戎相見——此乃后話,暫且不提。順便說一句,天正十八年(1590年)三月,豐臣秀吉還剝奪了龍造寺政家的封地,轉交給龍造寺家的譜代重臣鍋島直茂。
南部氏是清和源氏武田氏的支族,據說其遠祖加賀美次郎遠行因為在文治五年(1189年)跟隨源賴朝奧州征伐,被賜奧州北部的糠部、岩手、閇伊、鹿角和津輕五郡。南北朝時代,南部氏先屬南朝,後來攻滅津輕郡的同陣營豪族曾我部氏,投向北朝。這期間,南部氏世傳的系譜疑點很多,可以確定的要在其十四代家督南部義政以後。義政在永享之亂中參与討伐關東公方足利持氏,威名遠播。
對應北陸支隊的長驅直入,豐臣秀吉又派出木村吉清、淺野長政等部,以及德川家康的部分兵力,前往策應。於是,繼上州陷落以後,武州和上下總也逐步落入豐臣氏的掌握之中。
且說天正十八年(1590年)三月一日,豐臣秀吉親率三萬兩千直屬部隊出陣,十九日到達駿府。當時,德川家康已經在伊豆、駿河國境上的長久保城紮下本陣,翌日即趕到駿府,與秀吉共商進攻方略。二十七日,秀吉進入沼津的三枚橋城,翌二十八日,與家康一起來到后北條氏的前線陣地山中城附近視察。視察后交換意見的結果,是從二十九日開始,向山中城和附近的韮山城發起第一輪攻擊。
大軍進處,原本還在觀望風色的各路諸侯紛紛前來會合,到了天正十八年(1590年)四月,豐臣氏大軍團團包圍了小田原城,等到六月,一直以來桀驁不馴的奧州大名,同時也是后北條方另一位重要盟友的伊達政宗也終於南下參陣,身穿死服,親自覲見豐臣秀吉。
當然,終歸也有知情識趣的人存在。豐臣秀吉所以叫與北條氏有姻親關係的德川家康為先陣,正是想試探家康之心。且說出陣前的正月三日,家康主動把第三子長丸送到了大坂城做人質,秀吉心花怒放,立刻親自給長丸舉行了元服儀式,並賜一個「秀」字——這就是後來的德川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
奧羽兩國,在源平合戰的時代由藤原氏統治,開始繁榮起來。南北朝時候,大部分地域都掌握在北朝任命的守護斯波氏手中,此外,南朝方的北畠顯成、南部信光則控制了奧州最北部。先說說斯波氏,本為足利氏將軍的同族,鎌倉末期,足利泰氏(尊氏四世祖)的兒子尾張守家氏來到奧州斯波郡的高水寺城,成為斯波氏的始祖。家氏的長兄賴氏是足利尊氏的曾祖,弟公深開創一色家,此外,其堂兄弟滿氏開創吉良家,國氏開創今川家。
第一,是六月二十四日,北條氏規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以韮山城歸降豐臣秀吉。第二,此後不久,小田原城內的老臣筆頭松田憲秀竟被發覺乃是豐臣軍內應。城內人心惶惶,謠言滿天,人人自危,早已不復昔日的驕橫景象。
這裏要提到「小田原評定」,本來這種每月兩回的重臣評定,乃是后北條氏獨創的先進會議制度,然而這一名詞,後世卻成為「久拖不決的會議」的代名詞。因應豐臣秀吉來攻的重要評定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天正十六年(1588年)五月,商討臣從還是敵對的問題;第二次,天正十八年(1590年)正月,商討籠城還是出陣的問題;第三次,同年六月,商討降伏還是決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