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洋是賭場》目錄

第十八章 八八艦隊好難搞

第十八章 八八艦隊好難搞

因為「黃禍論」的最積極鼓吹者德皇威廉二世對青島殖民地看得很重,甚至說出了「在青島向日本人投降比在柏林向俄國人投降更為恥辱」的話,不管怎麼說,英國國王和俄國沙皇總是表兄弟,投降不投降都好說,但如果是日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是若宮丸扔的190顆炸彈中命中目標附近的據說只有八顆炸彈,最後的戰果是炸沉了一艘小汽艇,而目標應該是那艘先後擊沉擊傷日本高千穗號和英國勝利號的八嘎野郎德國魚雷艇S90號。這種戰果的出現也是很無奈的,因為那時還沒有航空炸彈,把艦炮用八英寸或者12英寸炮彈綁在飛機翅膀上,到了目標地上空用小刀割斷繩子扔下去,其實不如說炸沉了那艘小汽艇才是絕對屬於歪打正著的奇迹呢。空戰就更加沒有了,德國人在青島就只有一架75馬力引擎的小飛機,駕駛員波爾舍中尉,主要執行偵察任務,大家在空中照了面就是揮舞著手槍破口大罵,因為距離遠,手槍夠不著就只能打口水仗了,和現在BBS上也差不多。
來看看這面這張表:
從上面這張表中可以看到日本在1919年到1922年這段和平年間,每年的海軍軍費開支都佔了國家預算的25%以上,再加上陸軍的軍費,軍事預算佔到了國家預算的將近一半,這完全是戰爭時期的財政預算。現在的歷史研究者們看到這組數字只能感嘆:「日本人也真能忍受」確實是這樣,政治家,財閥和軍閥們掛出來的一個「富國強兵」的畫餅,忽悠了幾乎所有日本人。他們真地相信什麼有了強大的軍隊就能怎麼怎麼,就沒有人去問一下,為什麼要保持一支強大的軍隊和這支強大的軍隊到底想要幹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十年中日本國家總預算和海軍預算所佔比例,單位:百萬日元)
西門子事件完全是陸軍對海軍的一次突然襲擊,和反腐敗沒有什麼關係,還是只要舉出平沼騏一郎的回憶錄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據平沼回憶,山本權兵衛本人是清白的,沒有從訂購軍艦中黑過錢,但當時的海相齋藤實也受賄了十萬日元,但是沒有任何人提起齋藤實受賄這件事。
但不管怎麼說,不能說日本人在一次大戰中一點沒幹活。所以在戰後處理的巴黎和會上,赤道以北的德國所擁有的南洋諸島殖民地全部歸了日本,就連根本不是什麼殖民地的膠澳租界,也就是青島的租借權和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也被那些列強們自說自話地移交給了日本。但是日本人沒有認識到的一點就是:時代已經不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已經開始不是他們所錯認了的殖民主義年代。巴黎和會的消息傳到中國,立即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引發了「五四運動」就是北洋政府也不敢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既然是闊起來了,名列「BIG FIVE」了,總應該有和「五強」相稱的出客衣服才行是不是?再穿打補丁的衣服出門就不合適了。海軍就又想起那個歇菜了的八八艦隊計劃來了。
為什麼這個分類沒有了?已經開始建造了的為什麼要廢棄呢?
雖然這個船塢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但還在(所有權是石川島播磨重工,IHI的)有趣的是,現在沒人知道當時為什麼要造這麼大的船塢。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是:這個尺寸能夠把一個驅逐艦魚雷艇隊(12艘)一次全部放進去。據說橫四縱三正好是這個尺寸。
1917 年 780 118 15.2 28.5
山本權兵衛離開海軍以後,海軍的大佬就成了加藤有三郎。加藤有三郎和島村速雄都是海兵7期畢業,島村是首席,加藤是次席,這位日本海大海戰時的聯合艦隊參謀長也是個八八艦隊的熱心人,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八八艦隊到1920年已經見到了雛型的八八艦隊了。1920年日本擁有的主力艦隻計劃是這樣的:戰列艦:扶桑(1915年,29,330噸)山城(1917年,39,154噸)伊勢(1917年,38,662噸)日向(1918年,38,872噸)長門(1920年,39,120噸)和正在建造,預計1921年下水的32,000噸級的陸奧,39,900噸級的加賀和土佐。
筑波號雖然沒有趕上日俄戰爭,但給了日本海軍造軍艦的勇氣。現在要弄八八艦隊,主力戰列艦的款項什麼時候能夠從國會得到批准不知道,反正先造些輔助的巡洋艦再說,於是生駒,伊吹,薩摩,安芸,鞍馬什麼的就同時上了船台或進了船塢。
1914年1月23日這份文件在日本一起見報,頓時就是一場地震。
1917年海軍得到了2.6億日元的預算,建造陸奧,加賀和土佐這三艘戰列艦和用來代替艦齡已經超期的金剛和比睿的巡洋戰列艦天城和赤城,這樣計劃到1924年末可以擁有扶桑,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加賀和土佐這八艘戰列艦和榛名,霧島,天城和赤城這四艘巡洋戰列艦,這就是八四艦隊的內容。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很難說是好是壞。因為如果沒有這件事使得山本權兵衛內閣下台而讓山本帶領著日本走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話,山本會做出什麼決策沒有人知道,因為在整體上是親英國的日本海軍中,海兵畢業以後在德國留學的山本卻是一個親德派。
只要看到最後議會總算通過的這個八八艦隊的預算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可以知道小國日本對於他們念念不忘的大艦隊是多麼力不從心了。這個1907年就提出來的構想,一直到7年以後的1914年才總算先以八四艦隊的形式開始在由內閣的由首相,外相,藏相,陸相,海相,參謀總長和軍令部長這七個人組成的「防務會議」上討論,一直到1917年才正式開始動工。以後再經過八六艦隊一直到1920年才正式準備以一個八年計劃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八八艦隊的構想。
這個財部彪的綽號是「財部親王」形容他很牛。財部彪是1889年畢業的海兵15期次席,1919年11月畢業30年就晉陞海軍大將,1923年就接任加藤友三郎當了海軍大臣。要知道和財部彪同年晉陞大將的是海兵12期的山屋他人,就是現在的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的曾外祖父。而財部彪的同期,吊床號第23位的岡田啟介晉陞大將是在四年以後。
巡洋戰列艦:榛名(1915年,26,330噸)霧島(1915年,36,668噸)和準備在1921年動工的36,500噸天城級的天城,赤城,愛宕,高雄。再加上艦齡超長,準備退役的比睿,金剛,數字上也有了八艘。
海軍當時是名聲掃地,要想重振雄風只有再來一場戰爭,如果在這場戰爭中海軍表現得不錯,這樣人們就會忘記海軍所做過的骯髒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次戰爭,但是其實和日本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日本和協約國之一的英國存在著同盟關係,但是「日英同盟」關係從條約上來說日本的義務僅僅在印度以東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存在,沒有擴展到大戰主戰場所在的印度洋和大西洋。
這下美國人氣壞了,才決定要和德國人拚命。
英國人倒也不是不管不問,聽任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擴張,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實在顧不過來。德國人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已經把英國逼上了懸崖,不誇張地說,對於大英帝國,死亡就在眼前。而美國小兄弟不但不肯出兵來助拳,還來扯什麼日本人在搞小動作,真有點太不看大局形勢了。
在陸軍最長老的山縣有朋看來這是不可饒恕,一定要給與懲罰的背叛行為。恰好在山縣有朋苦思冥想怎麼才能把這個不只是在日本海軍,在全日都很有人望的山本權兵衛趕下台時,天上掉下來了一個西門子事件,給了山縣有朋一個絕好的機會。
驕傲的德國人太相信自己的加密水平,這份由德意志帝國的外交大臣齊莫爾曼發給墨西哥總統卡蘭薩的電報是通過德國駐美大使轉發給駐墨西哥大使的,使用的是商用電信線路,誰知道英國人已經破譯了德國的通訊密碼,得知了德國人的計劃。為了讓美國確信這是事實而不是英國人要誑美國人入夥的陰謀,英國人特地讓美國人自己找出德國公使的電報底稿,然後將這份電報底稿送過大西洋,再將德國通訊密碼交給美國人,由美國人自己去翻譯那份電報,這樣才使美國人相信確實存在這個陰謀。
海軍軍備的擴充,有國力的因素,有造船能力和技術的因素,最後還有重工業體系的整體因素。而日本在這幾個因素裏面除了造船技術的項目主要是取決於熟練工人的技術度這一項和其他國家能夠相比之外,其他諸要素全部拿不出手。長此而往,國家經濟承受得起?國民負擔得起?
1926 年 1,666 239 14.4 26.4
1921 年 1,592 502 31.6 48.1
5座雙聯裝炮塔裝備10門統一的12英寸口徑主炮。使採用統一火力控制系統成為可能。無畏號首次在大型戰艦上使用4台蒸汽渦輪推進機組,最大航速提高到21節的,可以長時間高速航行並保持良好可靠性。相對舊式的往複式蒸汽機組功率更大,可靠性高。無畏號防禦採用表面硬化處理,重要部位的裝甲厚度達到11英寸,提供了全面的防護能力。艦體艙室水線下水密艙取消橫向聯絡門,加強水密結構,提高戰艦的抗沉能力。
第二特務艦隊一開始是由巡洋艦明石帶領第10驅逐艦隊的梅,楠,桂,楓和第11驅逐艦隊的杉,柏,松,榊共八艘驅逐艦,六月份以後又增派巡洋艦出雲和第15驅逐艦隊,司令佐藤皋藏少將,以馬爾他為基地,主要任務是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和法國的馬賽間執行運輸和運輸護航人物。那時在地中海護航不是一件容易差事。島嶼密布的地中海是潛艇戰的天堂,潛艇有無數的地方可以躲藏,趁對方運輸船隻不注意時發動突然襲擊,從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以後,協約國船隻每天平均被擊沉四千噸,換算下來一年就是一百五十萬噸。
從事後來看,八八艦隊的設想真的泡了湯對日本不是什麼壞事,這個八八艦隊和日本的對外侵略擴張也是一個現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管它是雞還是蛋,真的一個沒有了大家也就老實了。但是好像命運就決定了「大日本帝國」要走向毀滅,這個八八艦隊還真能弄起來。就在日本海軍一蹶不振的時候,天上掉下來了一個金元寶: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但德國遠東艦隊主力已經不在青島了,至於這些遠走高飛了的德國軍艦後來在斯佩少將的帶領下給英國人增添了不少麻煩的故事責那是另一個主題的內容了,留在青島的只有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兩艘輕型巡洋艦,四艘小炮艇和一艘魚雷艇。人員大概是七百余名海軍陸戰隊員和大約三千四百名其他陸海軍人。
在第二艦隊在膠州灣苦戰的時候,日本海軍組建了旗艦為鞍馬,包括筑波和淺間的「第一南遣支隊」司令長官是現在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的太外公山屋他人中將,後來又陸續組建了「第二南遣支隊」和「特別南遣支隊」由薩摩,矢矧,平戶,伊吹,築摩和日進等巡洋戰列艦,巡洋艦組成。任務是為從澳大利亞運往歐洲戰場的軍隊護航,因為這一帶一直有戰爭開始時從青島逃出來的原德國遠東艦隊的巡洋艦在打海上游擊戰。
山本權兵衛在剛上台的就職演說中就提出了「國防不是被軍人壟斷的東西」的觀點,從而取消了內閣中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必須「現役武官制」的規定。這個「現役武官制」是陸軍控制政府的最有力武器,根據這個規定,出任陸海軍大臣的必須是現役的陸海軍中將或大將,這樣只要陸軍對政府不滿,只需要陸軍大臣辭職而且又拒派接任大臣的話,政府因為重要大臣位置出現空缺而只能總辭職。新任首相,哪怕是已經獲得天皇指名,只要陸軍不出陸相,那人就無法組閣,因此只有陸軍中意或者一切按陸軍意向行事的人才能當上首相或者當穩首相。
1924 年 1,785 282 15.8 28
歐洲海軍在護航時只管打仗不管救人,而日本海軍在被護航的運輸船被擊沉后是先救人後追敵,或者分出兵力來救人,這樣在協約國軍隊里就有了好名聲。但這個好名聲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一有了好名聲,點名要日本驅逐艦隊護航的人越來越多,日本人也就越來越疲於奔命,日本特務艦隊裏面對於協約國的不滿也就一日甚於一日,認為白人,特別是英國人種族歧視嚴重,凡是危險的地方和辛苦的活兒總支日本人去。參加過地中海遠征的日本海軍軍官們都變得有點厭惡英國人。
這不是件小事,陸軍不希罕什麼首相的寶座,那玩意似乎常駐陸軍,山縣有朋,桂太郎都當過首相,可在海軍這是開天闢地第一遭,海相是在日俄戰爭時專管後勤的齋藤實,次官是山本的女婿財部彪,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加藤友三郎,據說是海軍的最強陣容,海軍算是混出來了。
還有就是技術和製造能力,海軍和陸軍的擴軍是不一樣的,海軍的擴充軍備,更多地要受到國力的限制。這個國力不僅包括國家預算,還包括造船能力,機械製造和材料水平,大艦隊不能靠買。按照常理來說,日本當時既沒有裝備八八艦隊的需要,也還沒有擁有完全自行裝備最先進的八八艦隊的工業能力。
八八艦隊的構想看樣子要泡湯。
可是陶醉在勝利中的日本人那時根本沒有想到本身這個「假想敵」就是生造出來的東西,這條「防線」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到最後這片「南洋諸島」成了上百萬日本人的墓地就更是號稱已經和英美法意一起進入了「BIG FIVE」的日本人想象不到的。
這時沒有人來反對海軍添家什了,人家打下了這麼大一片,不得犒勞犒勞?再者說了,那麼大一片不還得有船去守嗎?家什是得添,可是添家什的錢呢?從1894年到1914年被日本人稱為「苦難的二十年」因為在這二十年裡,正好隔十年日本人就打了一仗,1894年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一次大戰,連年的軍費戰費把小國日本壓得抬不起頭,好容易盼到世界大戰結束,能安心過日子了吧,軍部還要擴軍。
歷史不容許假設,歷史只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西門子事件對海軍的影響之大是怎麼估計也不過分的。新上台的海軍大臣八代六郎為了挽救名譽幾近全無了的海軍,提出了一個對海軍說來是晴天霹靂的建議:將山本權兵衛和齋藤實編入預備役。這件事甚至引起了海軍元老井上良馨和東鄉平八郎的憤怒抗議,八代只好叫上次官鈴木貫太郎少將和軍務局長秋山真之少將,對兩老元帥說明了三點理由:
趕上組成這個第二艦隊的都是一些老朽戰列艦,周防,石見,丹后,沖島和見島。別看這些名字沒見過,但其實都是一些讀者們很熟悉的艦隻,都是運輸大隊長尼古拉二世為日本人籌辦的一些見面禮。周防號是原來俄國遠東艦隊的勝利號,石見號是波羅的海艦隊中唯一一艘沒有被擊沉的波羅季諾級戰列艦鷹號,丹后號是遠東艦隊的波爾塔瓦號,沖島號是內博加托夫帶到對馬海峽去投降的第三太平洋艦隊中的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號,而見島號則是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俄國人也真可憐,因為竣工晚,沒趕上18,000海里東征,所以唯一還在自己手裡波羅季諾級戰列艦光榮號這個時候不當心又被德國的公海艦隊逮著給海扁了好幾頓,最後給扁到海底去了,看,光登陸作戰是8月27日開始,沒多少時候,皇家海軍的勝利號就被德國人的岸防炮擊傷,10月17日,日本的高千穗號也被德國魚雷艇S90給擊沉,在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抵抗以後,彈盡糧絕的德國總督魏德克(AlfredMeyer-Waldeck)才向日英聯軍投降,而做出這一本應該使德皇很感覺恥辱舉動的總督後來居然也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弩級戰艦也過時了,日本意識到八八艦隊的艦齡不是原來設想的25年,而是只有八年。
查下來的結果是確實有人在德國拿了錢,而德國人做的只是為日本人在英國定購的巡洋戰列艦金剛號配內裝的活,干正活的英國人也給了日本人錢,而且給得更加多,光艦政本部原本部長松本和中將一人就從英國人那兒拿了萬日元。不要忘記那是有個千把日元就能在東京蓋座房子起來的年代,現在的新日鐵的前身八幡制鐵一開始只用了57萬日元就見了起來,這45萬的數字之大可想而知。這個松本和中將在事發當時是吳鎮守府司令長官,已經是下一任海相的人選,熟悉日本政治的人應該知道日本的金權政治是有傳統的,據說松本弄這筆錢就是為了當海相而在準備政治活動資金,所以這筆錢還存在銀行里沒動。
日本在第一次大戰中的表現就是這樣。對於現在不以政治大國自居的日本,打點小算盤,爭點眼前利益都不是什麼大事,而當時的日本,以列強自居,在要和美國甚至英國爭一短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僅僅是斤斤計較,鼠目寸光,慾壑難填和不負責任。後來日本和歐美關係的急速惡化,除了在中國大陸的利益衝突之外,日本在第一次大戰時的表現讓英美人覺得日本是一個無法信任,無法交往的古怪國家也是一個極其重大的原因。
美國是兄弟,而日本只是嘍羅,英國人在讓日本海軍再加把油,更賣點力的問題上倒沒傷多少腦筋。1917年2月7日,在美國正式參戰的兩個月以前,德國開始無限制潛艇戰剛剛一周,日本海軍就編成了三支特別任務艦隊,第一特務艦隊去往南非,第三特務艦隊去往澳大利亞紐西蘭,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派去地中海,參加歐洲,非洲戰場,主要擔任護航任務的第二特務艦隊。
且慢,先別急著給這個「西門子事件」定性為一個簡單的反腐敗事件,世界上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其實這件事情非常複雜,海軍從萬年老二慢慢地爬到能和陸軍老大哥幾乎平起平坐,陸軍除了還有一個名義上是「天皇的幕僚長」的參謀總長之外,再沒什麼比海軍牛的地方了。海軍的名聲加上漂亮的軍服,是青年人的嚮往,再加上男人那種天生的對機械的憧憬,使得土頭土腦的陸軍開始害怕招不到人了。也確實是從日俄戰爭結束開始,一高(現在的東京大學)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這三個學校中,海兵成了最難考的學校。陸軍心理不平衡是肯定的。但是陸軍對海軍的不滿還不僅僅在於此,山本權兵衛上台以後採取的幾項觸犯了軍事和政治權貴利益的改革措施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西門子事件把剛剛在日本國內政治舞台上崛起的日本海軍又打了下去,喪盡臉面和信用的海軍再也無法提出擴軍的計劃了,如果就這麼下去,日本倒也不一定能走進太平洋戰爭,一部分日本人就是這麼看的。
西南戰爭以後,從「海陸軍」的說法變到「陸海軍」海軍成了小二子,從此就在陸軍老大的影子裏面過日子,海軍也只敢怒不敢言。而甲午,日俄兩場戰爭中海軍的表現不錯,人氣和地位也就跟著上升,陸軍對海軍也越來越客氣,最後,海軍終於到達了頂點:1913年2月山本權兵衛海軍大將當上了內閣總理。
山本雖然不在了,但他為日本海軍所作過的事情還在。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個方面,如果說山本權兵衛在位的時候這些事情都表現出好的一面的話,在山本離開日本海軍以後,那些事情的壞的一面都表現了出來,而且朝著更壞的方面發展,還沒有人能夠加以控制。
南太平洋這一帶本來就是德國的殖民地,為了幫英國人運兵,防止德國人打劫,攻佔德國人可能作為根據地的南洋諸島就是很理直氣壯的,因此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等就都被日本人佔領,除了一直把拉美看作後院,太平洋看作門前池塘的美國人以外,誰也顧不上看日本人的小動作。而這才是日本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動機所在。
沒有人能拿出證據說明陸軍策劃了這場陰謀,山縣有朋本人也沒有出面,但是所有在國會裡對政府發難的議員們都和陸軍走得相當近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歷史學家們往往還會提到另一個巧合:時任朝鮮總督的明石原二郎中將正好在此時奉招回國述職,對於能攪亂俄羅斯帝國的特工天才明石中將來說,造成群眾由於「義憤」而上街抗議似乎是太簡單了。
原來,被偷出去的文件中有一份西門子公司同意給海軍省負責武器採購的原艦政本部第一部部長岩崎達人少將25%的回扣的電報。
另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前邊說的日本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了點好名聲那只是在小兵臘子裏面,在協約各國上層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一樣名聲很壞,因為越打越吃力的英國人後來要求日本人派遣金剛級的重型巡洋艦去大西洋助陣被日本人拒絕了,日本只肯派驅逐艦為英國人護航。
筆者在《有一類戰犯叫參謀》中講過日本陸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弩級戰列艦的出現,立即使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向英國定購的香取號和陸島號戰列艦以及國內自己開始建造的筑波號巡洋戰列艦立即成為了過時的東西。
那時的日本挺有意思,實行著議會政治但沒有叫做「黨」的政黨,可能是因為「黨」就有「過激黨」的形象,所以政黨都叫某某會。對「黨」這個漢字最過敏的可能是滿清廢帝溥儀,他在偽滿當日本人傀儡的時候唯一反抗過日人的一次就是堅決不肯在批准成立「協和黨」的詔文上簽字,連石原莞爾對他都沒治,最後只好依了溥儀改名叫「協和會」西門子事件當時日本國會裡勢力最大是政友會和憲政會,在野黨的憲政會就直接把攻擊矛頭指向首相山本權兵衛和海軍大臣齋藤實。
所謂齊莫爾曼電報事件是這麼一回事,德國當時對美國是否會參戰十分關注,雖然美國輿論不主張參戰,但是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萬事總要先做個準備,先做個陷阱絆住美國,這樣萬一美國就是參戰也不會對大局產生什麼影響。於是德國就開始做墨西哥的工作,以答應將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三個州歸還墨西哥的條件誘使墨西哥在一旦美國參戰的時候和德國結盟,開闢美洲戰場,拖住美國使之無法捲入歐洲戰場。
巴黎和會以外,大家把德國人留下來的東西坐地分贓,日本人由於也算參了戰,分來了七艘潛水艇,從此揭開了日本海軍歷史上另一頁令人哭笑不得的篇章那是后話了。
甲級戰犯,後來的內閣總理,當時是總檢察長的平沼騏一郎在回憶錄中說:「議會內閣里島田三郎在彈劾山本,地方上也在反對山本權兵衛,想方設法要趕他下台,從表面上看不見山縣,其實山縣的眼中釘就是山本」5月19日,以片岡七郎大將為審判長,由兩名中將,兩名少將組成的海軍軍事法庭判處松本和中將和澤崎寬猛大佐三年有期徒刑,9月3日,判處西門子事件的牽線人藤井光五郎機關少將四年零六個月有期徒刑,事情處理完畢。
1922 年 1,501 397 26.5 43.6
當時的膠州灣是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德國遠東艦隊最開始是一個沒有母港的流浪兒,後來在1897年,德國借兩名傳教士被義和拳殺害的巨野教案,出兵佔領膠州灣,向滿清要求賠償22萬兩白銀加上強行租借膠州灣99年的不平等條約《膠澳租界條約》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把膠澳租界用原來存在的「青島村」的名字改稱「青島」成為德國在遠東存在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德國遠東艦隊的母港。
3.當時貴族院里攻擊山本和海軍時,山本沒有反擊,損害了海軍的形象。
這艘軍艦原來和第二艦隊的大多數軍艦一樣也是俄國人的,是日俄戰爭時日人在對馬截獲的一艘6,000噸級的商船。日本人在1914年把這艘原來是海軍運輸船的若宮丸改裝成了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可以算是航空母艦的前身,比世界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雷霆號(La Foudre)只晚三年,也能算是最早一批航空母艦。若宮丸裝了四架法國製法爾曼水上飛機,需要時把飛機推下水就能用了。在青島攻防戰中,這四架水上飛機除了偵察之外,出動了49次,向德軍陣地投彈190顆,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從海上實行的空中攻擊。所以扯到海軍的航空兵力使用,一般都從青島攻防戰的若宮丸開始扯起。
海軍一聽就知道大事不好了,當時正是八八艦隊計劃的緊張時刻,原以為山本權兵衛大將當了首相,海軍要起錢來可以方便些,誰知道跑出來這麼一檔事,趕緊就成立了以出羽重遠大將為委員長的查問委員會來追查這件事。
國會裡亂成了一鍋粥,傳媒在拚命炒作,用後來的甲級戰犯嫌疑犯,歷史學家德富蘇峰的話來形容就是:「想起海軍就想起山本權兵衛,想起山本就想起回扣」憤怒的群眾湧向國會和海軍省,四千名警察都沒有辦法維持秩序,結果陸軍出動了第三聯隊的一個大隊幫助維持秩序才算把局勢平靜下來。
可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是兵器技術發展最令人眼花繚亂的時期,各種新兵器的出現,已有兵器性能的不斷改良,讓還沒有具備世界最高工業水平的日本人很無所適從。
在當天晚上的召開的緊急會議上,外相加藤高明一語道破了天機:「日現在不是基於同盟條約的義務參戰,還沒有到那一步。日本應該參戰有兩點理由,第一是回報英國請求的情誼,第二是帝國可以乘機一掃德國的東方殖民地,取得更高的國際地位」其實第一點理由裏面的「情誼」用「面子」來代換似乎更加合適。
2.松本和中將確實是山本和齋藤的心腹,在松本問題上,山本不負責任不行。
英國人在推出「弩級」戰列艦僅僅兩年以後,1909年12月到1910年4月間英國又建造了獵戶座號(Orion)君主號(Monarch)征服者號(Conqueror)雷神號(Thunderer)等四艘標準排水量22,200噸的獵戶座級戰列艦,也稱「超弩級戰艦」超弩級戰艦的重點提升了火力,用新的13.5英寸口徑主炮取代原先的12英寸口徑,主炮塔全部沿艦體縱向中軸線布置的形式,便於全部主炮發揚同舷側射火力。超弩機戰艦進一步加強了要害區域的防禦裝甲,主裝甲帶厚度12英寸,炮塔正面11英寸,炮座10英寸,指揮塔11英寸。1912年英國又在雷神號上首次安裝了中央火力控制系統,在主炮齊射時可以集中觀測校正彈著點,統一解算射擊諸元,火炮根據指令調整方向對準目標變得相對容易,命中率成倍提高。
參加戰鬥的三方全部死亡數字不上700名的青島攻防戰,規模很小,但在戰爭史上還挺有名。這是因為日本的第二艦隊中有一艘叫「若宮丸」的怪艦。
山本過早被編入預備役從而沒有能夠名列元帥府,離開海軍的最大後果就是日本海軍再沒有了能夠統管全局的人物,後來的加藤友三郎雖然能夠還能服眾,但壽命太短,1923年62歲就死了,以至於日本海軍從此分崩離析,誰都可以任意行事,一直發展到和陸軍一起暴走。
財部彪為什麼能如此飛黃騰達?原因在他是山本權兵位的大女婿,原來創立吊床號的山本權兵衛在遇到自家人的時候所執行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日俄戰爭剛剛結束的1907年,英國就造出了「弩級」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Dreadnought)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18,420噸,採用長艏樓船型,取消了艦艏水下撞角,採用「全重型火炮(All-Big-Gun)」
美國當時也只是剛剛嶄露頭角,還算大英帝國的小兄弟,可是要拉這位小兄弟一起上陣可化了大英帝國的大力氣了。為了克服美國國內根深蒂固的孤立主義,英國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利用齊莫爾曼電報事件來讓這位小兄弟徹底明白,孤單單在太平洋西岸也不見得就躲得了戰禍。
從理論上來說海軍也能做到這點,但海軍沒有付諸過行動,而且對陸軍的這種飛揚跋扈也有不滿。更重要的是熟知陸海軍關係的山本權兵衛也害怕陸軍對他也來這麼一下,所以先下手為強,斷了陸軍的想念——你陸相敢辭職,我就能隨便抓個人來當這個陸軍大臣。
可是,混出來了還要看能不能繼續混,山本權兵位這個首相就混得很背很背。1913年11月的一天,德國西門子公司東京支店長維克多·赫爾曼在德國大使館員亞歷山大·希爾的陪同下到海軍省來打招呼,說是西門子公司有人偷了公司的文件逃到英國去了,現在在向西門子公司勒索50萬馬克。日本人聽得有點糊塗:德國的公司失了賊,管日本什麼事?你要是想請日本偵探出手幫忙抓賊,那也是找內部省,不該找海軍啊。德國人見日本人聽不明白,就直接說了:「可能事件捂不住,這件事一公開只怕有幾個日本海軍的高級軍官的名字在歐洲要見報,所以來打招呼,你們還是早作準備的為好。」
因此日本在8月15日向德國發出交割膠州灣的最後通牒,23日向德國宣戰。此時日本的宣戰目的就像加藤高明所指出的,乘大戰之機擴大在華的勢力範圍。最好再擴大到中國之外,順便接收德國在遠東的全部殖民地。
日本海軍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且表面上很賣力,很有點犧牲精神,這是因為當時的海軍領導人很聰明地看到了這是一次海軍翻身的好機會。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科特在《菊與刀》中揭示了一個日本民族很重要的是非觀:恥文化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的表現就是這種恥文化的一個很好例證。
1919 年 1,064 249 23.4 37
第二個這麼大的船塢在世界上出現時,已經是50年以後了。
德國的遠東艦隊是以兩艘標準排水量為12,781噸的姊妹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Scharnhorst)和格奈森瑙號(Gneisenau)為中心加上幾艘輕型巡洋艦組成的一支不大的艦隊。日本海軍派出第二艦隊在加藤定吉海軍中將的指揮下配合在師團長神尾光臣陸軍中將指揮下的第18師團23,000餘人加上大約兩千英軍在膠州灣登陸。同時還有英國戰列艦勝利號(HMS Triumph)和一艘驅逐艦參加。
1920 年 1,504 398 26.5 42.2
首先就是這個以美國為假想敵的八八艦隊計劃。
國家總預算 海軍預算 海軍預算所佔比例 陸海軍預算所佔比例
結果是剛剛坐上首相寶座的山本權兵衛帶著他那個內閣在四月份集體辭職。海軍剛剛有的一點名堂又沒有了。
面對著這三條理由井上良馨和東鄉平八郎也無話可說,於是山本權兵衛就離開了海軍。雖然過了十年,山本權兵衛又爬上了總理大臣的位子(第二十屆總理)但從此以後山本再也不過問海軍事務,不發表意見。山本這人天生和首相位置犯沖,第二次當首相當的更加窩囊。1923年9月1日,「關東大震災」的第二天上任,該著他去抗震救災。這還不算,到了年底(12月27日)有人向裕仁皇太子(就是後來的昭和天皇)開槍,於是開了年的1月7日就下了台。
沒有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日本人是不會動的。但完全拒絕又不是日本人的作派,所以日本人經常會弄點這樣自己認為是兩全其美的方法來行事,其實到最後弄得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現在日本人在美國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的表現和當年日本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如出一轍,結果是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認為日本也是侵略者,而美國人也不很感激日本人。
造完了這兩艘軍艦以後日本人又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放棄了船台,改用了船塢。1907年日本海軍在吳海軍工廠建造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船塢,1912年完工時長312.7米,寬45.9米,是一個和日本人一貫喜歡弄的小打小鬧不一樣的東西。後來造「長門號」時又拓寬了一點,造「大和號」時又加深了一米,但長度沒有變過,312.7米。
所以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正式宣戰時也明言不想把日本拖入戰事,說穿了還是有點「這是我們白種人的家務事,黃皮猴子別瞎摻和」的意思。
但是南洋還是歸了日本,說起來日本能弄到這個南洋諸島可確實是海軍的功勞,沒有幾支南遣艦隊,那一大片島子也佔領不下來,沒有特務艦隊在地中海的奮鬥,就是佔了島,西方列強也不一定承認,要是都像陸軍那樣在西伯利亞瞎操,損兵賠錢不說,沒準當時就要和大鼻子們打了起來。而且對日本來說南洋諸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那不是打幾條魚,販點香蕉椰子什麼的回國來賣的問題。都說美國是假想敵,如果美國真要進攻日本,日本就是一個大門敞開的地方,而日本現在有了這個南洋諸島就是在夏威夷前面築起了第一條防線,有了緩衝區間。海軍這次立的功不小。
當時沒有電焊,全靠打鉚釘。而且也沒有現在打鉚釘的風槍,全靠人力用鎚子砸。愣是在1905年1月動工兩年後的1907年1月,造出來了巡洋戰列艦「筑波」號,開始了大型戰艦的國產化。
那時沒有用來發現潛艇的雷達和聲納,也沒有什麼深水炸彈等反潛專用武器,就只有靠人員不間斷地瞭望,一發現有潛望鏡出現,立即趕上前去用炮打,用炸彈炸。這種反潛作戰的關鍵就在於不間斷的認真瞭望,正好符合日本人做事認真的脾氣,所以日本特務艦隊幹得不錯,先後為788艘船隻,七十五萬人護航,加上和協約國其他海軍共同護航作業,這個數字可能還要翻倍。和德國潛水艇交戰36次,13次將對手擊沉或擊傷,一次戰鬥中驅逐艦榊號艦首被德國魚雷擊中,艦長上原太一中佐和其他59名官兵魂銷地中海。
1.海軍得向議會要八八艦隊的預算,現在一談錢就是山本。
當然這種「敲出戰艦來」的精神應該敬佩,但戰艦被敲出來以後如果不進一步發展發展和改進工藝,僅僅是滿足於能「造出來」而不去追求「更多更快更簡單地造出來」的話,最後是要吃虧的,當然這種缺陷要再過幾十年才看得出來。
搞八八艦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首先是錢的問題,不能看美國人像吹氣那樣就吹出來了一支大白艦隊,要知道人家是什麼國力,而日本又是什麼國力?日本一直到1920年國家預算才剛剛超過10億日元,都不夠建一支八八艦隊的。就是說買也好,造也好,不可能像美國人那麼瀟洒地一氣呵成,只能慢慢來。可是就算慢慢地來到最後一艘軍艦湊齊了,前面的幾艘也要退休了,這還是山本權兵衛八八艦隊初始構想中的25年艦齡呢。要是到最後的8年艦齡,那日本人肩上就得一直扛著這個包袱,再也放不下來了。
帶著巡洋戰列艦伊吹號和輕型巡洋艦築摩號去澳洲執行任務的第三特務艦隊司令官是加藤寬治大佐,據說在澳洲受足了氣。受氣很自然,英國人看著這艘1909年服役的14,636噸標準排水量的巡洋戰列艦就有氣,你不去大西洋幫忙跑到印度洋來躲空閑來了。而這邊的加藤寬治戰後晉陞少將,是帶人去德國調查海軍技術代表團的團長,日本海軍後來的親德反英美和他有很大關係,後來海軍親德派能夠大行其道,與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密切相關。
1923 年 1,389 278 20 34.9
到最後日本海軍中沒有了巡洋戰列艦這一分類,沒建成的除了加賀和赤城改成了航空母艦之外,其餘全廢棄了,建成了的榛名和霧島後來也歸到戰列艦裏面去了。
1925 年 1,580 227 14.4 27
可是就這麼點不起眼的兵力,很讓日本人見識了什麼是德國軍隊。
日俄戰爭時候的1904年5月,聯合艦隊曾經在旅順口外一天之內就喪失了兩艘戰列艦初瀨和八島,當時是先由英國斡旋,從阿根廷那兒先轉買了兩艘裝甲巡洋艦日進和春日來應急,同時自己動手在吳海軍軍工廠里開始製造。到那時為止日本只造過裝備15公分主炮,排水三千三百噸的新高級輕巡洋艦,這一下子就跳到一萬四千噸,引擎20500馬力,主炮30.5公分英寸的大艦。
在這種情況下,貧窮的小國日本,還有可能建成八八艦隊嗎?現在更不用說由於西門子事件的影響,讓人一聽到「八八艦隊」就立即本能地想:是不是又來誑錢來了。
1918 年 902 184 20.5 33.7
但是英國人馬上發現這件家務事似乎太大了點,沒有外人參加玩不轉,宣戰的當天就和日本政府打招呼,說是如果德國人攻擊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香港時日本人得幫忙照看照看,8月7日更是正式發出外交照會,要求日本海軍參加消滅德國遠東艦隊的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