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五卷 生死經罷恩仇泯

第145章 冊薄飛兮白刃現

第五卷 生死經罷恩仇泯

第145章 冊薄飛兮白刃現

葉暢在一群富貴公子當中,論外表不是最出眾的,論聲音不是最大的,論談吐也不是最風雅的。但是,他在那裡,便自然而然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是眾人的中心。
這災民聚集之所,總有兵士武侯維持秩序,因此,不可能有這等狂徒出現的,這場戲一出演,葉暢便覺得不妥。
見葉暢在與那些富貴子弟說話,丁典事在背後半帶酸醋地小聲說了一句。
爭搶一番的結果,還是兀惹自個兒得了這美差。他們在人群中緩緩移動,彷彿是要去施粥,待到離兩位女冠較近之處,兀惹向一個手下使了眼色,那手下立刻沖了出去,跪在了兩位女冠車駕之前。
「吃是吃飽了,可是某還是少了些什麼。」那跪著的人嚷道:「某想來想去,便缺了一個婆娘……兩位仙子慈悲,求兩位仙子布施雨露……」
「葉郎君有暇否,若是有暇,我二人還要向葉郎君請教道法。」見葉暢似乎閑了下來,李姓女郎上前說道。
然後周圍便亂了,他動的同時,發覺周圍看熱鬧般圍上來的十余個災民,突然間亮出了兵刃。這些明晃晃的武器,驚得真正的災民頓時叫的叫哭的哭!
他的笑容落在正看來的李、蔡二位女郎眼中,李姓女郎是若有所思,蔡姓女郎則是突然間覺得心中一陣慌亂。
那邊葉暢也放下書簿,愕然往這邊望來。
在他看來,南市確實有不少木材,可是那些木材價格昂貴,用它們給災民建房,不免有些浪費。
幾位富貴子弟見葉暢這邊忙碌,他們也不打擾,紛紛告辭而去,臨走時,有那心胸較小的,還喊了聲「葉十一,昨日答應的事情,千萬莫忘了!」
眾人目光不約而同轉向緊跟在葉暢身邊的善直,葉暢來處置災民,和尚認為乃是大功德,因此寸步不離。雖然葉暢看的名簿數字什麼的,他都一概不懂,卻仍然津津有味。
丁典事越發糊塗了,他瞪大了眼睛,看著葉暢:「葉錄事此言何意?」
「南市……木料足否?」丁典事心中一琢磨,又試探著問道。
「那邊兩個女郎,你們見著沒有,方才兩個女郎與那狗奴爪牙說話,談笑風生,那兩女郎甚是端秀,她們身邊的,卻只是一些尋常隨從。咱們分幾人去那邊,佯作調戲她們,那狗奴爪牙必遣人來。待他身邊人少之後,咱們再動手,若是惡僧離開便罷,他未離開,咱們就用四五人去纏住他……」
對葉暢的了解,她可比一般人更多,畢竟,她的父親,已經關注這個人很久了——別人認為這個人是小人物,可她父親對其評價甚高。
「可憐可憐吧,求求二位仙人可憐可憐……」
「若此子年長二十歲,老夫必不容其多活一日。」
「如今糧食已足,葉錄事,還有什麼事情,只管吩咐就是。」
「該死!」葉暢心中暗罵,扔了手中的冊簿,拔出腰間的劍。
「唔……我倒是有件事情……」
葉暢心猛然一緊,為何要當心?
再一細想,方才葉暢要喚他到一邊去,莫非就是為了此事?
李姓女郎家學淵源,看人甚准,見葉暢這模樣,心中又是一動。
而且,現在是最好的收攏人心的時機,這些有今天沒明天的災民,對能夠給他們一份生計的人,會感恩戴德,在忠誠上,比起一般招徠的人要高得多。
眾人都以為自己的耳朵聽岔了,方才還陰陽怪氣準備甩手不幹的丁典事,現今怎麼突然主動請纓了。
「那是自然,各位只管放心就是!」
這可是供兩千多災民居住的木屋,不是小數字。
那邊李姓女郎有些受不住了,側過臉淡淡看了他一眼。
「不過是交結富貴人家罷了。」
他到現在,遇刺的次數也有不少,幾乎未加思索,便向著自己的隨從中間退去。
丁典事一愣。
「無巧不成書?」李、蔡二位女郎聽得這句,都覺得有些新奇。
他身邊善直已經怒目圓睜,向著那邊便行去,顯然,對於這種在年輕女郎面前耍無賴的做法,極是看不慣。
葉暢沒有把自己的全部計劃和盤托出,這個丁典事並不值得他信任。他將諸吏打發去做事,再看那兩位女郎,發覺她們仍未離開。
這些人之所以流落不能返鄉,大半都是一個共同的原因:洪水漫堤之後,將原來的地界沖毀,他們的田地,被權貴所侵奪——這也是洛陽府無法將他們打發回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打發回去,便是那些權貴們的麻煩,而流落洛陽,則是朝廷和國家的麻煩。
想到這,葉暢微微笑了。
「過兩日便知道了,先做事吧。」
想起父親的這一句話,這其間藏著的血腥與讚賞,讓李姓女郎不得不對葉暢刮目相看。
「葉十一!」李姓女郎大叫起來。
「城中南市自有木料。」葉暢道。
葉暢不曾料想,竟然會有人向自己請教這個,他不由得笑了起來。
方才看葉暢,怎麼看怎麼覺得他裝腔作勢,如今再看自己,怎麼看自己都象是跳樑小丑。
這人必不是真的災民,若是真的災民,怎敢如此無禮!他突然作此穢語,目的……不是在自己二人這邊!
善直此時,已經被隔開,幾個刺客,將他纏住,不求傷他,只是讓他無法及時撤回到葉暢身邊。
「道法……哈哈哈哈……」
而這個時候,李姓女郎的呼聲傳了過來。
兀惹之計,讓眾人都是點頭,然後眾人紛紛搶了起來:「我帶人去調戲那兩位女郎!」
一時之間,丁典事不知道該怎麼說好。
丁典事知道這女郎雖是女冠打扮,實際上身份不同一般,垂頭不語。李姓女郎卻開口道:「丁典事,你方才說的《災后救急方略問對》,某也看過。不過丁典事怕是不知此問對中問者是誰對者又是誰吧?」
情形不對!
「姐姐,你說……葉郎君說他不懂道法,是真是假?」
葉暢一邊笑著一邊揮了揮手,回過頭來,卻看到丁典事一本正經地站在自己面前。
這等污言穢語,如何能入兩位女冠耳中,蔡姓女郎雖是心善,卻也羞惱交加滿面通紅,而李姓女郎更是一把拉著她。
「方才不是施過粥么,你還沒吃飽?」蔡姓女郎溫聲問道。
「這廝是那個狗奴遣來的?」
「依我之見,欲替君上除後患,先得除那狗奴爪牙。如今情形,咱們已經逼上絕路,不得不一搏了。」又一人道:「那些大官前呼後擁,咱們奈何不了,可這廝只帶著些許人手來,過會兒,咱們靠近了,給他一刀,了結了他……」
「我二人願拜葉郎君為師……」見葉暢神情,那李姓女郎鬼使神差般說了這樣一句話。
葉暢第一個念頭,是李姓女郎在向他求助,他正待催促善直過去,然後便聽得李姓女郎第二句「當心」!
任何一個時代,資本者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無論是農業資本者,還是工商業資本者,皆是如此。葉暢來到洛陽,同樣也是關注自己的利益,這兩升多名的災民中,青壯男女佔了一大半,近兩千多一無所有的勞動力,想到這個,葉暢就垂涎欲滴。
「誰知道。」李姓女郎秀眉輕顰。
這群人中的一個低聲道,旁邊諸人,一個個目光中都帶著不善。
「了結之後呢?」
葉暢愣了一會兒,心中終究還是信不大過這丁典事,決定將他支開來。他頓了一頓,然後笑道:「我已經與楊明府說了,在漕渠與洛水之間,也就是城東,擇地為這些災民建臨時木屋。木料正在準備,不久便可由洛水運至,丁典事領著幾人,先請去擇地囤放木料,到時將來的木料登記入冊就是。」
葉暢的解釋,讓她們有些失望,行禮告辭之後,兩人上了車駕,準備回洛陽城中。
這笑容同樣也落到災民中一群人眼中。
丁典事不是蠢貨,他只是被嫉恨迷昏了頭,現在一想明白因果,在慶幸之餘,也不禁心生愧疚。
葉暢笑道:「某知此事乃樂器共鳴所致,熟悉此理者,非太樂令莫屬,恰好某又聽聞曹太樂正在洛陽,故說出他來。不曾想寺僧與曹太樂也是極熟的,只能說,無巧不成書吧。」
賑濟災民都能惹來這樣的麻煩……自己這運氣,未免太衰了些吧!
「啊,我可沒有什麼道法,我又不是仙人。」葉暢聽她說得認真,當下也正色道:「仙道無憑,非我所知。」
那跪著的手下一邊胡亂叫嚷,一邊眼睛滴溜溜亂轉,李、蔡二女的隨從將他擋住,李姓女郎顰眉搖頭,不過蔡姓女郎已經從車中起身了。
他與每個人都說話,顯得不偏不倚,既親熱,又不冷落任何一個。
「當心!」
丁典事心中再度驚訝,葉暢甫一來便讓人送來米糧,已經讓他吃驚,現在又已經準備好了這些災民建房的木料!
小聲嘀咕之後,幾個人下定了決心,都看向那個說唐人怯懦者:「兀惹,你最多智,說說如何刺殺這廝,這廝身邊帶的人不多,可那個惡僧,你也見識過他的厲害!」
「定然是的,昨日若不是這廝,那個狗奴必死無疑!如今這廝又追到此處,你看,他仔細察看名簿,便是在尋我們。該死,那個狗奴父子二代,為唐王效力,使動大唐官吏,也是正常不過……」
她心中藏著一些事,沒有同這個情如姐妹的蔡女郎說。
「可是葉郎君為何知道曹太樂能破罄鳴之事?」旁邊蔡姓女郎又問道。
他心恨葉暢阻了他進入流內的道路,故此對葉暢頗是不善,他只道自己佔著道理,卻不曾想,連自己占的道理,都是別人寫出來的!
丁典事現在的態度,讓葉暢嚇了一大跳,也讓周圍之人嚇了一大跳。
葉暢在第二鍋粥之後,便收到了兩位吏員送來的名簿,每個領粥之災民,都必須回答了葉暢提出的那些問題,才能領到第二碗粥,因此這一次統計得非常詳細。一共是二千三百一十七名災民,葉暢一邊看,一邊對照著,心中開始估算,哪些人可以用來充當技工,哪些人只能用為苦力。
他忍不住還是問了一句:「葉錄事,這些木料,從何而來?」
「某在長安見過此問對原本,問者乃偃師令白銓,對者乃葉十一郎。」李姓女郎緩緩地道:「葉十一郎謙遜,不類傳聞,倒是你在班門弄斧卻不自知。」
丁典事嘴巴張得老大,下巴險些就脫了下來。
李姓女郎家學淵源,幾乎在拉著蔡姓女郎後退的同時,便想明白了這一切。她揚著眉,心念急轉,若是真正目標不是她會,那會是誰?
李姓女郎說完之後,搖了搖頭,目光又轉向葉暢。
若是葉暢自個兒把這謎底揭開,丁典事心中只會有嫉恨,可是別人揭開的,而且還是背著揭開,不由得丁典事不對葉暢暗暗敬服。
與往常相比,唯一不同的,就是葉暢!
今日葉暢來到了災民當中,這是與她們前幾次來放粥時唯一不同之處!
這群人並沒有去領粥,他們散在其餘災民當中,在幾個首領的手勢下,彼此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心跳得厲害。
「拆遷?」
而在葉暢之旁,便唯有烏骨力這崑崙奴!
葉暢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南市自身的木料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乃是拆遷所得。」
李姓女郎的話語,聽得的人不多,除了蔡姓女郎之外,寥寥數人罷了。丁典事雖然目瞪口呆,心中卻暗暗慶幸,若是嚷出來,他的麵皮只怕要丟盡,莫說在葉暢面前,就是這些同僚面前,他都再也沒有臉了。
他確實不知那篇問對中問與對者各是何人,因此以為乃是前賢所書。這篇問對被李隆基擱置不用,雖有抄本傳出,但抄撰之人亦各懷目的,或忌憚李隆基心意,或不欲葉暢揚名,未書其中問對者之姓名。
「唐人怯懦,見著殺人,這兩千餘人非亂不可,咱們乘亂逃走。待唐人收拾起來,發現人少了,咱們早就改換身份,又混進了洛陽城……咱們身負王恩十載,不可畏死而誤了大事!」